【推薦】生物說課稿集合5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物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生物說課稿集合5篇

生物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說教材和教學目標

本課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模塊,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是初中生物知識的擴展延伸,也爲後續其他模塊、其他章節的學習奠定最根本的基礎。

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生物知識的認知情況和基礎,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①舉例說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②舉例說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2、能力目標: 通過回顧初中所學知識,培養學生新舊知識銜接能力,以及歸納整合能力,還有分析討論,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標: 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本課的重點是: ①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②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本課的難點是: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具體將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介紹。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是學生升入高中的第一節生物課,很多內容是建立在初中已學過的知識的基礎之上,所以好好引導學生回顧初中所學知識,再在已學的知識的基礎之上補充學習本節課新知識,猶如建立高樓大廈得有穩固的根基。

爲了是更好地實現上述的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來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能力的爲主的要求,以及高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本課採用了回顧舊知法,談話比較法,指導讀書法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溫故知新的能力,觀察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具體教學方式將結合教學過程來介紹。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多媒體課件傳遞信息量有限制的特點,這部分內容我安排1個課時。按照上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本課共設計了導課,資料分析——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探究——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練習,小結,作業六個環節,從生活到知識,從理論到實際的認知規律來完成本科的學習。具體過程如下:

第一環節:導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SARS患者肺部X光片瀰漫性陰影及SARS病毒模式圖,引導學生回顧病毒相關知識: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外殼和核酸核心,但是能複製。再師生互動完成“問題探討”。 本環節通過回顧學生已學的病毒知識入題,培養學生新舊知識是歸納整合能力,也讓學生初步認識到生命離不開細胞這一觀點。

第二環節:資料分析——活動離不開細胞

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着手,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分別展示四個實例,並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資料分析的內容,分組討論。最後師生互動總結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突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上這一重點知識。具體介紹如下:

實例一: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草履蟲的運動和分裂的過程,可補充一些問題,幫助學生思考。如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徵?最後讓學生討論回答討論一。 學生認真觀看材料,討論回答討論一,教師給予正確引導和評價,最後得出單細胞動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徵這一觀點。

實例二:教師播放人的生殖和發育的過程圖,並問:人的發育時從生命細胞開始?新生兒發育長大是由於細胞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等問題幫助學生理解人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更好的討論完成討論二。 通過實例二,師生互動得出了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其生長和發育也是建立在細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礎上的。

實例三:教師展示縮手反射的結構基礎圖,並讓學生數數完成一個簡單的縮手反射需要至少幾個細胞的參與,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分析並完成討論三。最後師生互動得出反射等神經活動需要多種細胞的參與的觀點。

實例四: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HIV病毒感染人體免疫系統的淋巴細胞引起艾滋病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將此事例與SARS病毒聯繫起來就不難回答討論四。從實例四中得出了免疫作爲機體對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種防禦反應,需要淋巴細胞的參與的觀點。

最後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生命活動是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通過本環節的學習,學生展握了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這一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外,還培養了閱讀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歸納總結的能力。

第三環節:探究——生命系統的結構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應引導學生系統地理解這幾個層次,在理解這些結構層次時可以適當地補充各個層次的名詞解釋,以利於學生從微觀到宏觀,步步緊扣地理解生命系統的嚴密性、層次性和多樣性。教師按照以下的方式來呈現: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課本第5頁的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圖片,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對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然後再由最基礎是心肌細胞說起,直至生物圈,逐個闡明瞭生態系統的各個層次,即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羣和羣落—生態系統—生物圈。適時補充各個層次的概念。除了羣落和種羣外,其他的概念,高一年級的學生在初中時已有學過,所以要重點補充羣落和種羣的概念配合實例鞏固理解。在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是一個種羣,所有的種羣組成一個羣落。在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鯽魚就是一個種羣,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構成了一個羣落。同時也針對其他生命系統的層次補充一些實例來加深理解。如:與心肌細胞同層次的還有平滑肌細胞、骨骼肌細胞、上皮細胞、神經細胞等。還可以讓學生以一個人、一棵松樹或一隻草履蟲爲例,用不同生物研究生命系統各個層次的關係,以便理解生命系統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最後讓學生分組討論完成“思考與討論”,鞏固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相關知識。

通過本環節的學習,學生不但學得了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這部分的知識,同時還培養了他們理論聯繫實際,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在情感上認同了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第四個環節:練習

學生應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完成課後練習,教師其指導作用,學生通過本環節鞏固加深本節課所學知識,培養了歸納整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五個環節:小結

教師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全部知識,逐一重複基本知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三維整合的能力。

第六個環節:作業佈置

1、複習本節可所學知識。

2、 預習下節課,並回答以下問題:

①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有什麼異同?

②怎麼樣使用高倍鏡觀察動植物細胞?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說課,說課完畢,謝謝

生物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尋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學五下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屬於綜合探究活動單元,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旨在通過“食物品嚐會”這一活動的導入,引起學生對餐桌上常見到的食物的觀察與思考,從而發現問題,進行大膽猜想與假設,再通過對蒐集的資料進行閱讀、整理、篩選,來驗證猜想。最後,得出結論,並交流總結微生物的相關知識,從而對微生物及其與人類的關係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與瞭解,爲後兩節課認識微生物的益處與危害奠定基礎。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通過兩年半的科學課的學習,學生經歷了一些較爲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已經具備了觀察、提問、猜想與自主研究的能力,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探究。同時。本單元涉及的科學知識——微生物對於人的感官來說,多數是看不見也摸不着的,比較抽象,但微生物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這方面來說,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活躍起來。

說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教材的簡單剖析和對學生的分析,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能積極提出問題,大膽猜想與假設。在教師指導下,學會蒐集資料、驗證猜想的方法。

2.意識到重視實驗和證據是一種良好的科學態度。

3.知道什麼是微生物,以及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

說材料:

教師準備:白蘿蔔、酸蘿蔔、白豆腐、黴豆腐、生麪糰。一次性碗。

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麪包、一次性筷子(每人一份)

蒐集微生物相關知識的資料。

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導入部分我充當一個學校餐廳的美食顧問,調查學生都喜歡哪些食物。科學教師被聘爲顧問,學校爲的是讓伙食更加營養豐富,科學合理,這一情境的設計隱藏着學科學就是爲了用科學,爲了更好地用科學知識來改善我們的生活的意思。在導入中,讓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食物,目的是讓學生明白這些食物多數是用蒸、煮、烤、炸、煎的常用方法制作的,摟着再推出一種特製食物讓學生品嚐,留有懸念,勾起學生品嚐的慾望。

2.品嚐討論,發現問題。

“食品品嚐會”雖然是本課的導入,出示的食物有的學生可能經常吃,但學生平常沒有注意思考與觀察我們吃的是不是科學,所以品嚐這一看似簡單的環節是能否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此環節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小組合作學習,要有秩序地品嚐,要在品嚐的同時仔細認真地觀察與思考,體會食物加工前後的一些變化。學生在對比品嚐後,就會從中發現問題。

3.提出問題,猜想假設。

學生通過品嚐,發現食物加工前和加工後在味道、顏色、濃度等方面有很大的變化,紛紛提出感興趣的問題。有的想了解酸奶的製作過程,有的想知道醃製泡菜時爲什麼總要用肚大口小的罈子,有的想了解爲什麼豆腐製成後會變的鹹鹹的,軟軟的,也就是“是什麼改變了它們的品質和味道”這一問題,我讓學生把各自提出的問題存入“問題銀行”,課後可以對自己特別感興趣的進行研究。

五年級的同學已經能提出有價值的科學問題,但怎樣選擇適合各自研究的問題開展研究,仍是一個較難掌握的問題。所以。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是什麼改變了這些食物的品質和味道”這一問題,組織學生猜想,展開探究。究竟學生猜想的是否正確並不關鍵,只要學生敢於大膽猜想,我就給予鼓勵,這是培養學生獨立見解的前提。

4.蒐集資料,驗證猜想。

關於資料的蒐集途徑在前幾冊教材中都有涉及,學生已經基本掌握,本節課的關鍵是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彙總、篩選等,找出“是什麼改變了它們的品質和味道”這一問題的答案,從而驗證各自的猜想。我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從課前蒐集的資料中梳理出問題有關鍵,以解決問題。在學生找到具體的乳酸菌、毛黴菌等細菌後,老師適時總結,說明這些就是微生物,使學生充分感覺到微生物就在我們身邊,認識微生物並不陌生,爲下一步尋找微生物做好心理上的誰備。

5.閱讀資料,尋找微生物

對課本上的資料卡以及學生課前蒐集到的關於微生物相關知識的資料進行閱讀、理解並不困難,關鍵在於學生閱讀後能把資料上的內容變成自己的東西說出來,在小組內、全班分別進行表達與交流,這正是本冊教材所要培養的科學能力的二級目標。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由“學”到“會”的內化過程,學生充分閱讀、交流之後,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對人類有利也有弊,與人類關係密切,在自主探究中達成了知識、能力、情感的三維目標。

生物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設計意圖

“生物與環境”這一單元就是要引領隨着學生年齡的學生經歷一些有目的的調查、考察活動,在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推理,進一步體驗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認識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從而在學生心目中初步建立起的生態系統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的認識。

2.在單元中的位置

《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物與環境單元的第五課,《種子發芽實驗》、 《蚯蚓的選擇》讓學生認識到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條件的,並會根據自身生存的需要對環境條件進行選擇的。《食物鏈和食物網本節內容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既是生態系統完成其功能的結構基礎,是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渠道。

3.教材內容結構

本課教材內容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誰吃誰;第二部分是水田的'食物網。

二、說學生

通過前面的一至四課的學習後,學生在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態系統的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的認識。對食物鏈和食物網的認識變得順理成章。雖然學生的科學意識在不斷的提升,科學素養也在不斷的提升,但讓我擔心的是學生對平時的生活觀察較少,科普知識不足,導致在尋找食物鏈的時候有諸多困擾。

三、說目標和方法

1.通過討論、分析活動,認識生態系統中的食物聯繫——食物鏈。學會正確使用食物鏈、生產者、消費者、食物網等詞語描述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繫。

2.通過畫、找食物鏈,認識食物網,意識到食物網反映了羣落和生態系統中的動植物的之間的複雜的食物能量交換關係。

3.認識大自然的神奇,認同生態系統的統一性,養成保護環境的意識。

重點:描述食物鏈、食物網的概念,並會畫簡單的食物鏈。

難點:尋找食物鏈,形成食物網,體會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重難點突破措施:

通過猜謎、動畫及豐富多彩的圖片、視頻,首先給學生感性認識,通過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係,由淺入深的理解食物鏈;再由學生動手尋找食物鏈,構成食物網,認識食物網概念。拓展延伸通過一些事例讓學生認識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一)猜謎遊戲,引出課題

今天上課前,我們先猜個謎語,請大家注意聽:

草原上來了一羣羊。(打一水果)

草原上又來了一羣狼。(打一水果)

學生猜出草莓和楊梅,並解釋。教師及時板書:

草 羊 狼

播放動畫《螳螂捕蟬》,讓學生找出其中的信息:

蟬 螳螂 黃雀

食物是生物生存的重要需求之一,所以生物間存在着“吃”與“被吃”的關係食物關係,也就是食物鏈。

(二)小組合作,探究整理

師提示學生觀察,箭頭朝向誰(箭頭代表着食物的流向)

你能找到一些食物鏈條嗎?教師出示一個環境(花叢中)。

生髮現了許多生物。

組內完成,共同尋找食物鏈。

(三)展示點撥,解難釋疑

師出示圖片。

學生代表板演食物鏈,讓全體學生都清楚地看到一個生態羣落中間有許多的食物鏈條,並且學會正確的尋找和標識食物鏈的方法。

通過分析這食物關係,認識食物鏈,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認識生產者和消費者。

(四)自主檢測,學以致用

師出示測試圖,請學生將其中的食物鏈畫出。

通過自主檢測,不僅鞏固了學生對食物鏈的認識,同時在畫的過程中體會到許多的食物鏈構成了複雜的食物網。教師再引導學生認識食物網,分析得出食物鏈由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

(五)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播放科技視頻,總結新知,同時引發思考:

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

如果一種生物滅絕了,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學生先談自己的認識,教師再出示一些歷史上因爲人爲原因導致生態不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例子。(我國的除“四害”活動、美國的護鹿殺狼啓示……)

從中你得到了什麼啓發?大家談一談,認識到保護環境,保護生物、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六)課後回顧

回顧本節內容,完成練習。

蒐集一些生態平衡遭到人爲破壞的例子,談談自己的想法。

生物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首先,我對本節內容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級生物生物上冊第二章的內容。

本節內容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這部分內容較爲重要,學生很難理解,同時也是高中生物的重要部分,所以學好這個內容爲學好以後的生物知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領會生物多樣性的涵義,列舉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

2 能概述生物種類、基因與生態系統多樣性之間的關係。

3.說明保護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對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的學習,初步概述它們之間的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生物多樣性的學習,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學習我國的珍稀的植物資源,增強學生的自豪感。

2.通過學生的討論學習,加強學生的寫作和交流。

重難點

重點:列舉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概述它們之間的關係。

難點:1.基因的多樣性。 2.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之間的關係。

三、說教法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2.活動探究法

3.集體討論法

四、說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讓學生進入情境(約 3-5 分鐘)。

方法:課件展示:遊戈的魚羣、飛翔的海鷗、撲騰入水的企鵝、跳躍的猴羣、飛跑的麋鹿、追逐的獵豹、悠然的丹頂鶴、開屏的藍孔雀、成片的森林

2.新課講授 25 分鐘:

(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並提問:生物的多樣性的三個層次是哪些?

(2)引導學生分析資料,並進行討論。

(3)組織學生學習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4)與學生一起討論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之間的關係。

3.學生訓練與討論 10 分鐘

4.課堂小結 3-5 分鐘

六、說板書設計

生物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物膜系統》。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課堂教學程序,說版書設計,說教學反思等幾個方面對該課進行剖析。

 一 說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節內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第二節內容,是在組成細胞的各種主要細胞器的基礎上,對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從結構到功能上的系統協調作用的詮釋,符合從微觀到宏觀的認知規律。生物膜系統的概念、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繫是本節的重難點,也是考試的位點,特別是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繫更是高考的着眼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概述生物膜系統的概念;概述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繫。

2.能力目標:通過閱讀教材、觀察圖表及過程分析,培養學生閱讀、觀察與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分析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體驗各種細胞器在結構上的相對獨立性和功能上的統一協調作用,使學生形成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各種細胞器既相對獨立又在功能上相互統一的辯證觀點。

(三)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生物膜系統的概念;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繫;

難點: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繫。

突破策略:

1.通過問題的設置、閱讀、分析、討論等來突出。

2.採用直觀教學法,用多媒體顯示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的動態過程,讓學生充分理解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繫。

(四)教學對象的分析

我所任教的高一學生多數學生對生物有較濃厚的興趣,學生具備了主動積極的學習生物的習慣、態度和心理動機。同時對細胞的認識又有了較好的知識基礎。因此在教學上既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又要針對高考對本節知識進行適當的拔高。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二 說大綱

大綱對“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要求爲II級。

三 說教法

衆所周知,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扮演的是“導演”的角色,因此,我們應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精心設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所以本課採用直觀教學法、討論法、閱讀法、示意圖法等教學方法,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閱讀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1.直觀教學法

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爲動,化抽象爲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啓發性,使學生更好的從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

(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

2.討論法、閱讀法

通過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有關知識。

四 說學法

1.通過課前指導學生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閱讀探究能力。

2.採用多媒體動畫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去分析、討論,鼓勵學生敢於說出自己的觀點、見解。教師從中發現問題,糾正、彌補出現的差錯和漏洞,幫助學生正確表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渠道去思考。

五 說課堂教學程序

1 你今天早上吃的雞蛋是怎樣進入細胞中的?消化酶是從哪裏來的呢?由於問題貼近生活,學生感興趣,這樣就會帶着問題進入對新知的探究。

2.探究新知

引導學生先自學生物膜系統的有關知識。然後通過相應問題的分析、討論,得出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這樣通過環環相扣的問題及分析與討論,通過生生合作及師生互動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的使重、難點得到了解決。

3.課堂小結

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所以說一節課的小結決不是可有可無的。本節課不僅學習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繫,還要對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進行總結。爲以後物質的跨膜運輸打下基礎。

4.能力提升

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我精心設計了兩種題型:選擇題和填空題。既重視基礎又重視提高,基礎題側重於學生對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等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針對中下等的學生;提高題重點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針對中上等的學生。這樣既照顧了整體,又兼顧了部分優秀學生,很好的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

 六 板書設計

在板書時,我根據板書要求的“規範、工整和美觀”,結合所授內容,設計瞭如圖所示的提綱式板書。其中注重了重、難點突出,使學生對知識的結構、層次、重點、難點一目瞭然,便於理解和記憶。

第二節 細胞的類型和結構--生物膜系統

一 各種生物膜在結構上的聯繫

二 各種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聯繫

三 生物膜系統的概念

四 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義

工業方面

農業方面

醫學方面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得課堂容量加大,圖片展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互動中,教師可及時把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指導,但由於個體差異客觀存在,所以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置應注意難度,要層次分開。

以上是我以對細胞的類型和結構--生物膜系統一節的設計,歡迎各位同仁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使我能夠在今後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進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