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合集7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說課稿合集7篇

說課稿 篇1

第一課時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六冊《狼和鹿》這是一篇關於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爲了保護森林裏的鹿羣,大量捕殺狼及鹿的其他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

課文富自然知識於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繫,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着重體現“碰撞”二字。首先,在啓發談話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看到狼和鹿,你們會聯想到哪些詞語或成語?學生在詞語交流中不難發現人們對這兩種動物的態度。然後學生通過默讀找出作者的觀點,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發生碰撞,不由讓人情不自禁地發問:作者爲什麼會這樣說?接着,在初讀課文後,組織學生討論:作者爲什麼這樣說?你有沒有新的看法?這是學生看法與作者觀點發生的碰撞。學生在一次比一次深刻的“碰撞”中激起學習、探究的興趣,不斷迸發思維的火花。新課標中強調:教材只是一個例子,一種憑藉。如何憑藉教材這一媒介來組織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老師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我們的課堂是學生髮展思維,實踐語言文字的一個重要陣地。碰撞的過程是學生和文本對話的過程,是學生親歷體驗的過程。這樣的“碰撞”中,也許有錯誤,也許有爭論,但這卻是學生的獨特體驗,這正是他們學習語文的最佳時機。

除此之外,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我還注意了詞語的理解,積累,應用,包括寫字的指導,因爲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寫字能力的訓練還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就是我執教《狼和鹿》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時的一些思考和嘗試。

第二課時

如果說在執教《狼和鹿》這篇課文時我的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體現“碰撞”二字,那麼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了力求體現“發現”二字。怎麼發現?

(一)在朗讀感悟中發現

森林一片蔥綠多麼美麗而一片枯黃又多麼會令人心痛!這是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的,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發現了森林面貌的巨大變化及變化的原因。

(二)在“比較”中發現

鹿的數量迅速發生變化,由4000只一下子增加到十萬只,而兩年後又聚減到8000只。學生在前後對照的讀書中,比較這些數字,發現了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鏈的關係。

(三)在語言實踐中發現

課堂上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讓學生從狼、鹿和人這三個不同的角度來複述這個故事,複述要以第一人稱進行,加上自己的想法。學生從不同角度來看這個數量,發現了人們當初犯下的錯誤:貌似護鹿,實在害鹿。狼看上去在害鹿,其實也保護了鹿和森林。

(四)在拓展閱讀中發現

課後的作業是讓學生讀一個故事《獵狗和狼》,用故事中的道理來深層感悟課文中的道理:爲什麼說鹿是毀滅自己的禍首?

拓展的文章補充了課文中沒說出來的道理:鹿沒有了天敵,安逸的狀態讓它們的生存能力衰退,這也是鹿毀滅自己的原因之一。

這樣的教學設計有感於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語文教育有三個離不開:道德、情感、智慧。沒有道德的語文教育是危險的,沒有情感的語文教育是蒼白的,沒有智慧的語文教育是缺乏創造力的。學生在不斷的發現中體驗情感,培養情操,生成智慧,從小小的課堂走向廣闊的語文天地。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從人們肆意殺狼,貌似護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初步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直奔重點: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位朋友。 映示狼和鹿

小朋友,看到它們,你會聯想到哪些詞語呢?

你們說的這些詞語,其實表明了人們的態度。人們喜歡誰?討厭誰?

這兩種動物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可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中,作者卻提出了與衆不同的看法。是什麼看法?打開書,默讀課文,把表達作者看法的句子劃下來。

映示句子:

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羣的“功臣”。

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誰來讀一讀?

你能讀懂嗎,在這兩句話中,誰是“功臣”?誰是“禍首”?

“功臣”是什麼意思?狼是功臣,這是人們做夢也想不到的,從哪個詞看出?(居然)能讀出這種語氣來嗎?

“禍首”又是什麼意思?鹿在什麼樣情況下成爲禍首?“一旦”是什麼意思,能換個詞嗎?

爲什麼這樣說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來請輕輕讀讀課文,把生字讀準,把課文讀流利。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誰來讀給大家聽,你喜歡讀哪個小節就讀哪個小節。其他同學注意傾聽。

2、評價:讀得太好了,很流利,其他同學的表情告訴我,你們聽得也很認真。

3、學習詞語。

課文中有一些詞語,誰來讀一讀。

蔥綠 提防 傳染 血泊 貪婪

青煙嫋嫋 哀嚎 凱巴伯森林 蔓延 糟蹋

這裏有兩個多音字,注意讀音。

能用上這些詞語,說說課文有關內容嗎?

4、作者認爲狼是功臣,而鹿是禍首,爲什麼這麼說呢?這回,我們先自己讀讀,想想,然後把你們的想法和小組裏的同學交流一下,也可以提出新的觀點,你們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呆會兒每個小組推選一個同學做彙報員。

5、小組合作學習。

6、學生交流(充分交流)。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不發表自己的看法,可引導他們從課文中找依據。

7、小結:老師要對你們豎起大拇指,我覺得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你們用心地讀書,積極動腦發現問題,這樣的讀書,纔會有收穫!

三、學習生字:

討論我們告一段落,下一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現在,我們來把課後的生字讀一讀、寫一寫。

映示生字:

讀一讀(組組詞)

鬧:可以組哪些詞?書上說的是鬧什麼?鬧是什麼意思呢?

寫一寫:用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一、上一節課同學們討論得很熱烈,大家根據作者的觀點,也談了自己的看法,不管怎麼樣,大家都談到了狼、鹿和森林之間的關係,談到了狼、鹿、森林的變化。現在,我們就先來看看森林的變化:

1、出示填空:

①100多年前,凱巴伯森林 , 。……後來,整個森林像 一樣 。

讀一讀書上寫森林變化的內容,做做填空。

2、請學生填空。

3、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是怎樣的呢?誰來讀一讀?

4、學生朗讀。

5、師:聽了你的朗讀,我們好象看到了凱巴伯森林到處是蔥綠的樹木,小鳥在唱歌,小鹿在散步,同學們想象一下,我們還看到了什麼?

6、看到這樣生機勃勃的美景,我們真想來誦讀一番,來,我們一起來把這個小節讀一讀。

7、後來凱巴伯森林變了樣,我們看書中是怎樣寫的。(指名讀)

8、你爲什麼這樣讀?……師:這個填空寫的是凱巴伯森林的變化。我們都喜歡充滿生命的綠色,喜歡生機勃勃的森林,不喜歡這樣蕭條、荒蕪的情景。

9、那麼這中間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呢?誰來補充呢?書上是怎麼寫的,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第二小節,第三小節)

10、師:其實同學們讀了兩種原因,人的原因和鹿的原因。請男同學來讀人的原因,女同學來讀鹿造成的原因。

11、人們本來是出於善意來捕殺狼,可是狼被捕殺後,鹿的生存狀態怎樣呢?請你們讀讀課文,像剛纔那樣,讀讀前面,找找後面。前後對照起來讀。

②出示填空:

凱巴伯森林原來生活着大約 只鹿,狼在被殺了之後,鹿的總數超過了 只,到了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 只病鹿。

12、同學們,你們發現沒有,我們填的都是數字。看了這一組數字,你想說什麼?

13、這些數字多有說服力!從這些數字背後,我們都可以感受到狼和鹿數量的變化與森林的命運息息相關的。

出示填空:狼( ),鹿( ),森林( )。

板書:狼(吃)鹿 狼(保護)森林 鹿(破壞)森林

這正是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鏈,一旦食物鏈被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也隨着打破。

14、這樣的結局是人們做夢也想不到的,我們一起讀文章最後一節。

(1)自己讀讀,說說爲什麼狼是“功臣”?用書上的語言。

(2)爲什麼說鹿是“禍首”?

(3)上節課上,有的同學說人才是真正的“禍首”,這種說法也很有道理,作者爲什麼不這樣說呢?

(4)對呀,故事發生在100多年前,人們當時根本沒有想到狼和鹿與森林之間的關係。

(5)如果人們早一點想到……(引讀最後一節)

二、複述課文:

1、今天我們的課堂好像再現了凱巴伯森林毀滅的一幕。你願意把這個故事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師:複述課文不是把原文背下來,我們要用自己的話來說,還可以加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老師提供你三個角色(1)狼(2)鹿(3)人,你願意從哪個角度來說就從哪個角度來說。

2、先自己練一練。

3、交流。

4、評價:講得太好了,很有創造性。聽了你們講的故事,我們彷彿聽見了慘遭捕殺的狼的哀號,看到了鹿的加速滅亡,看到了森林被破壞的荒涼情景。

三、拓展:

1、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獵狗和狼》,這個故事講了什麼道理呢?(學生自讀、交流)

2、我們再來想想課文,沒有了狼——鹿的天敵,鹿爲什麼反而在減少呢?

剛纔文章說的道理能不能給你啓示?

(沒有了狼,鹿減少了生存危機,不用奔跑,體力下降,……)

3、你們看,你們從課內走到課外,不僅理解了課文中說的道理,還悟出了課文中沒說出來的道理,這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四、作業:

學習了《狼和鹿》這篇課文,你一定會有很多話要說,請聯繫生活實際,把學了課文後的感想寫出來。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㈠.地位、作用:

本節旨在以珠江三角洲爲例,分析該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瞭解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措施。從而達到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目的。

本節教材內容分爲三個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進程,二是工業化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動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問題。

㈡.目標確定:

1.知識與技能:瞭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進程;理解工業化對珠三角城市化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讀圖說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及城市分佈特點。

②.運用教材材料和圖片,剖析城市化進程,討論“工業化對珠三角城市化的推動作用”提高學生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結合教材“活動” 展開辯論——如何實現珠三角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

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城市觀、發展觀與環境觀。

㈢.教學重點:

1.工業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動作用。

2.珠江三角洲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問題。

㈣.教學難點:

城市如何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今後城市應如何發展。

二.說學法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相結合,組織分組學生討論。

三.說教法:

1.多媒體教學法。

2. 探究式教學法。分組探究,展示成果;鼓勵各組之間相互補充,相互質疑。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說教學過程:

1.整體感知教材並分組:學生分成四大組探究問題。

2.引入:用廣州亞運會開幕式場景——“啓航”的畫面和音樂引入,同時提問:“啓航”包含了哪些含義?

(以上5分鐘。)

3.新授:

一.位置、範圍:

廣義的珠三角

泛珠三角

二.城市化的含義

(以上3分鐘)

三.分組探究: (看書討論8分鐘,展示成果共12分鐘。)

第一組:珠三角城市化進程如何?各階段有什麼特點;

第二組:珠三角工業化對城市化的推動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第三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產生的問題有哪些;

第四組:如何實現珠三角城市化的可持續發展;

聯繫張家界市城市發展分組討論:12分鐘

第一組:張家界市城市的發展過程如何;

第二組:張家界市城市發展中哪個產業起到了推動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第三組:張家界市旅遊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第四組:如何實現張家界市未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4.總結:

5.課後作業:

如何實現長株潭城市羣的可持續發展?就下面三種觀點,談談你的看法。

觀點一:建立山水城市生態模式。

觀點二:尋求最佳狀態的城市規模擴張模式。

觀點三:高效合理的產業結構模式。

說課稿 篇3

一、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我設計了三個關卡,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闖關提高興趣和競爭意識,並讓他們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地體現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作慾望。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方法:欣賞法、觀察歸納法、電軟演示法。而學生則通過聽、看、畫、說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思維真正獲得解放的狀態下自然回展開想象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

在作業展示環節中,我把學生的作業設計成一幅連續的電影膠片,讓各自不同的內容串聯在一起,並讓學生嘗試用編故事的方式作爲評價作業的方法。希望能通過這樣的平臺,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學生體會繪畫帶來的成功喜悅的同時拓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一個好的板書能爲整堂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助於學生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本課教學我設計了圖文結合的板書形式,先在黑板上出示課題,然後在課題的基礎上變換出不同形狀的貓臉,在貓臉的基礎上在變換出貓的動態,用板書示範了本課的難點:“貓臉和動作”;這樣的設計是讓圖畫與文字更好的服務於課的內容,板書既要美觀、又能激發學生興趣,並能起到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和加深學生的印象的作用。所以,相信通過學習,他們能出色完成學習任務。

二、教材、學情分析

本課屬於課外選材,選自浙美版第八冊第四單元“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體現了“觀察想象,喜愛動物”的人文內容。很多小朋友接觸過貓或在書籍、電視、圖畫書上看到過貓,但大部分孩子對貓的具體形象、姿態、神情、生活習性沒有做過有意識觀察和記憶。在這裏,我把它提到二年級來上,是考慮到二年級的學生較四年級的更天真、也更富有想象力,而且在一年級1、2冊學習中,他們已經積累了一些觀察、記憶、想象的基本學習方法,接觸過用觀察、回憶、想象、誇張、變形的表現方法表現動物的經驗。

三、教學目標

本節課共設計了三個目標,在認知領域,要求學生能運用線條大膽表現不同姿態的貓。發揮想象,組織情節畫面,並用黑白色裝飾,表現自己獨特的形象。

在情感領域,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傾聽,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的學習習慣,並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美好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激發學生想象,表現千姿百態的貓。

2、教學難點:組織畫面,表現自己獨特的創意。

五、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我設計了三個關卡,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闖關提高興趣和競爭意識,並讓他們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地體現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作慾望。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方法:欣賞法、觀察歸納法、電軟演示法。

而學生則通過聽、看、畫、說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思維真正獲得解放的狀態下自然回展開想象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

六、說教學過程

在設計本節課時,爲了突出教學目標,體現美術學科的特點,我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將作業紙設計爲電影膠片的形式,最後自評以放電影的方法由學生自己說故事。

第一環節:新課導入——引出主題

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是激發學生興趣,並在猜謎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學會傾聽。在引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猜謎的教學環節,並在學生猜出謎底是“貓”的同時,強調認真傾聽的重要性,這樣一來,簡單的猜謎遊戲與介紹貓的身體特點巧妙的結合在一起,通過學生思考與描述,不僅鍛鍊了他們的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而且激活了他們頭腦裏對貓的種種想象。

第二環節:新授課——重視知識“活化”

強調要畫好一件事物,仔細觀察很重要在教學設計中,我幻燈顯示2幅貓圖,一幅着重貓的頭部,一幅是貓的身體動作,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知道觀察的重要性,教師再適當示範貓身的畫法。這樣就解決了學生腦子空,不知從何畫起的困難。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這一切都大大的豐富了學生的感官,增強了興趣,爲創作出豐富有趣的畫面奠定了基礎。

第三環節:大膽想象——知識的昇華。

要畫好一幅畫,有了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大膽想象。在這個環節,我首先出示幾幅貓圖,然後鼓勵同學們想象貓在幹什麼,或者說什麼。打開學生的思維。最後引出今天這節課的作業要求,也就是老師要拍關於貓的動畫電影,學生明確了作業要求後進行設計創作,除了個別輔導外,最重要是啓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激勵學生創作出與衆不同的貓的故事。

第四環節:作業展示——知識的拓展

在作業展示環節中,我把學生的作業設計成一幅連續的電影膠片,讓各自不同的內容串聯在一起,並讓學生嘗試用編故事的方式作爲評價作業的方法。希望能通過這樣的平臺,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學生體會繪畫帶來的成功喜悅的同時拓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一個好的板書能爲整堂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助於學生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我設計了圖文結合的板書形式,先在黑板上出示課題,然後在課題的基礎上變換出不同形狀的貓臉,在貓臉的基礎上在變換出貓的動態,用板書示範了本課的難點:“貓臉和動作”;這樣的設計是讓圖畫與文字更好的服務於課的內容,板書既要美觀、又能激發學生興趣,並能起到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和加深學生的印象的作用。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在欣賞與交流中認識、瞭解了小貓,並運用線描手法進行練習、創作。教學設計上與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與疏漏,敬請各位同仁雅正。

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夸父逐日》。我將從教材分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及說教學流程等方面介紹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夸父逐日》是一則文言神話,被編在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探險篇中。本單元集中了古今中外的探奇故事,以探險爲主題,通過不同題材的學習,培養學生敢於探險的勇氣,集體主義觀念和爲所熱愛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夸父逐日》是我國遠古人民用其豐富的想象力創造的一個英雄神話,是他們企圖瞭解自然、征服自然的願望的體現,所以本文的教學旨在激發學生探求的興趣,學習探險的精神。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情感的培養。

二、說學情

本文編在七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中,而在這之前學生已學過不少的文言文,對於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已經有所掌握,學習的方向也大致明確。同時,這則神話的篇幅很短,因此學生在字詞理解方面不會有太大問題,教師只要提點一下重點字詞,學生應該可以疏通文義了。同時隨着現在學生閱讀視野的開闊,其認識神話,解讀神話的角度可能與我們最初對神話的認識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對於夸父形象的認識及逐日的原因上會有另外的想法,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適當引導。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特點,我給這堂課擬定了一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熟讀課文,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討論感知神話情節,學會分析夸父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題,發揮想象,改編神話。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學習夸父的精神,並將其用於學習、生活之中。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夸父形象分析和主題理解(學生對於古人的情況不太瞭解,極有可能對主題的理解產生一些偏差,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逐步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夸父形象來明晰文章主題)

2、難點:創造性的改編神話。

根據學生的情況以及本文的教學目標,擬採用如下教法:

三、說教法

1、朗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也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感悟。

2、討論探究法。新課標十分注重學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討論合作的能力,學生能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本文中夸父逐日的原因及夸父形象的定位是教學重點,這就需要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合作解決。

四、說學法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凡爲教者必期達到不教。”因此,學法也很重要。本文的學法可歸納爲如下方法:

1. 朗讀法。通過反覆朗讀理解字詞,培養語感,熟讀背誦。

2. 圈點法。讓學生學會抓重點字詞,找重要語句來理解課文。

3. 討論法。培養他們合作的能力,學會積極主動地閱讀與理解。

五、說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課前教師直接提問“你們心中裝了哪些神話故事 ?”這一問題,調動學生以往的知識積累,讓學生談以往所讀過的神話有哪些,引導學生說出夸父逐日,導入課題。(板書:夸父逐日《山海經》)

(二)品讀神話(這部分的教學設計主要是先讓學生讀準、讀通、讀懂這篇課文,然後逐句疏通文義,在學生的翻譯中逐步探討文本中所隱藏的內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讀懂課文。(教師進行朗讀點撥,學習《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先生的讀書方式,讀出古文韻味來。)

2、朗讀。點名讀、齊讀。(反覆朗讀,培養語感,教師對學生朗讀進行點評或讓學生評、自評)

3、按照夸父逐日的故事的開端、發展、結果將課文分成三部分,每部分都請學生來翻譯,在翻譯的過程中逐步研討課文。

第一部分:幻燈出示:夸父與日逐走,入日;請學生翻譯,注意重點字詞“逐”,提示學生重視文章註解。字詞疏通後,讓學生討論回答夸父逐日的原因是什麼?遠古人民爲什麼要創造夸父逐日這樣一個神話?引導學生從當時人類生活環境思考解決這一問題。(板書:賽跑征服自然 勇於探索 完成使命)

第二部分:幻燈出示: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請學生翻譯,其他學生從旁糾正。引入“辰州東有三山,鼎足直上,各數千丈。古老傳曰:夸父與日競走,至此煮飯,此三山者,夸父支鼎之石也。”--唐張鷟 《朝野僉載》卷五這段文字,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爲什麼要創造夸父這樣一個高大的巨人呢?太陽是東昇西落的,夸父追趕太陽應該是一直向西的,爲什麼要去北邊的大澤喝水呢?學生分析討論得出夸父是一個不辭辛勞,不怕犧牲的偉大英雄,人們在夸父的身上寄予了厚望。(板書:高大 巨人 不辭辛勞)

(設計意圖:遵循閱讀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閱讀的體驗,以學生閱讀心理爲切口,激活閱讀思維。)

第三部分:幻燈出示:未至,道渴而死。學生討論夸父之死。棄其杖,化爲鄧林。同時引導學生質疑文本,夸父何以要拎一枝柺杖?(小組討論解決)想象夸父“轟然倒下的情景,加上環境、心理描寫寫成一段話。(板書:不怕犧牲 夸父精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挖掘細節中蘊藏着的豐富的人文素養,通過品讀、朗讀發展學生語言能力,通過對情節內容的想象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組討論班級交流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逐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探究的學習精神。)

(三)、品析人物,我談我感受

根據文本討論分析夸父的形象,談談對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體會和感悟。

(設計意圖:我們常說“讀書是爲了明理。”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在態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這既是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也是語文素質能力形成的內涵。)

(四)、神話我來說

播放動畫《夸父逐日》,比較其與文本的不同,讓學生髮揮想象,創造性地改編神話。給學生幾分鐘時間寫,然後進行課堂交流。)

(設計意圖:由書本向現實生活的思維拓展,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的途徑,也是書本學習的目的,在寫作訓練鍛鍊一下口語表達能力。)

(五)小結

學生再談對夸父的認識,教師做鼓勵性小結: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

(此環節與引入照應,旨在讓學生明白,只有深人分析文章,對內容纔會有更深入、更深層的理解,讓他們學會思考。)

六、佈置作業

1、熟讀並背誦課文。

2、展開想象,改編整個神話,寫在小作文本上。

七、時間安排

導入(1分鐘) 品讀課文(23分鐘) 品析人物,談感受(4分鐘) 神話我來說(15分鐘) 小結(2分鐘)

八、板書

夸父逐日

《山海經》

逐 飲 化

↓ ↓ ↓

勇於探索 巨人 不畏艱辛

↘ ↓ ↙

夸父精神

本節課設計的意圖是:力圖改變古文教學過於沉悶的課堂氣氛,過於固定的教學模式,體現新課改下對古文教學的要求,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真正達到古文教學與現代化教育整合,珍視傳統文化基因與創新審美相結合。這只是嘗試,是一次不成熟的探索,但會促使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更新和完善。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雪地賀卡》是六年制小學鄂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中的課文。作者:鮑爾吉原野,一位蒙古族的警察作家,與歌手滕格爾、畫家朝戈被稱爲當今中國文藝界的“草原三劍客”。《雪地賀卡》可以說是頗能體現鮑爾吉原野寫作風格的一篇小小說。“沒有童話的童年,沒有幻想的童年,沒有祕密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是本文的思想主旨。表達了作者對童心的珍惜。

課文從整體來看,以時間爲序,以賀卡爲線索,展開了具體的故事情節的敘述,語言平實質樸,卻處處流露着感動人心的情愫,這情愫來自於小女孩劉玲對雪人的關愛,更來自於“我”對這純真童心的呵護和珍重。

課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可分爲起因、經過、結果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寫“我”所在的城市瀋陽有一年的冬天下了很大的雪,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我”發現了一個與衆不同的雪人,雪人的胸前插着一張賀卡,是一個叫劉玲的孩子寫的,表達了她對雪人的關愛之情。而“我”被劉玲的純真童心深深地感動和吸引,似乎作爲一個成年人已經好久沒有感受過這般賦予童話的美好心靈。

第二部分(第4—7段):寫“我”以雪人的名義給劉玲寫了一張賀卡,表示願意與她作好朋友,並祝福她學習進步,永遠快樂!劉玲收到賀卡,高興得跳了起來,以爲夢中的神化實現了,但她的同學和父親卻告訴她這一切都是假的,是大人寫的。於是劉玲再次發出賀卡發出疑問“那大人是誰?”這樣的疑問也使“我”心中產生別樣心情:到底是把真相告訴劉玲,還是將遊戲繼續下去?此時的“我”也犯難了,告訴自己“在這場遊戲中,我應該小心而且罷手了。”

第三部分(第8—9段):寫“我”最後的決定:既不把事情的真相告訴劉玲,又不再寫回信給劉玲,就讓她驚訝着,期待着,將這個關於雪人的祕密當作一次奇遇,保存在她童年的記憶裏。

2、教學目標

⑴、學會10個字。

⑵、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⑶、理解課文內容,圍繞“一個帶有祕密的童年是多麼幸福”這句話體會童心世界的美好和純真。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本文使學生珍愛童心、珍惜童年。

教學難點:體會珍惜純真的童心,對世界要充滿信任與期待。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流暢,通俗易懂,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良好途徑。因此在教學本文時,自己通過如下流程,使學生體會童年、童趣、童心、童真,理解作者對兒童的關愛、對童心的呵護。

㈠、創設情境 撥動心絃

㈡、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㈢、誦讀想象 體會情感

㈣、研讀課文 釋疑解惑

㈤、總結全文 點明主旨

㈥、學習拓展 自創賀卡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撥動心絃

導入:下雪了,美麗的雪花紛紛揚揚從天而降,像一個個精靈,又像白衣天使下凡,使大地銀裝素裹。同學們想一想自己兒時下雪天的情境,是在雪中奔跑、跳躍、歡呼、爬着、滾着;打着雪仗、滾着雪球、堆着雪人。可是有一個小朋友在一個下雪的冬天裏收到了一封“雪人”給她的賀卡,這個發生在冬天裏的故事就是: (板書課題: 雪地賀卡)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本文寫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你想知道故事的情節嗎?請同學們把課文默讀一遍,並思考:

1、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是怎樣的?

2、給老師和同學講一講這個故事。

(三)、誦讀想象 體會情感

1、文中有幾張賀卡?都是誰給誰寫的呢?

2、分角色朗讀文中的三張賀卡,體會一下劉玲的情感和“我”的情感。

①劉玲的兩張賀卡,體現了怎樣的情感?

劉玲的童年 童趣:讚美雪人

童心:同情、關心、祝願 (純真、美好的心靈)

童真:等待回覆

②“我”替雪人寫給劉玲的賀卡,體現了“我”怎樣的情感?

(“我”對童心的呵護和珍愛,真心的祝福)

(四)、研讀課文 釋疑解惑

1、明知是假的,“我”還鄭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了一張賀卡,後來卻又不回 了。“我”爲什麼這樣做?請同學們分析一下“我”這樣做矛盾嗎?

(作者想保護純潔的童心,他知道作爲一個孩子應該有夢,應該有對童話的神往,有對生活的某種期待,應該富有想象力,這種情感是美的。作者想延續孩子美好的想象,所以代雪人給孩子寫信。作者說“不知這樣做對不對”,是怕創造的童話境界嚇着孩子,自然孩子沒有那麼脆弱,孩子知道是一個大人在跟她對話。作者這樣做沒什麼不對。)

2、“我”會將這個遊戲繼續下去嗎?

(抓住“別樣心情”來激活學生內心的體驗,並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我”的矛盾心情。)

(五)、總結全文 點明主旨

“一個帶有祕密的童年是多麼幸福。”把本文和自己的童年生活結合起來想一想,談談自己童年生活的“奇遇”和“祕密”。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歲月,孩子活潑可愛,充滿幻想,充滿對世界的渴望。因爲幻想,因爲好奇,孩子有許多可笑的舉動,有許多大人不解的快樂祕密,這些祕密使孩子的世界豐富多彩,也使他的成長充滿情趣。所以說,帶着祕密的童年是幸福的。)

(六)、學習拓展 自創賀卡

⒈同學們,給雪人寫賀卡是多麼有意思呀!你也想寫賀卡嗎?那就自己動起來吧!

⒉學生自創賀卡。

⒊展示學生的賀卡作品。

⒋總結並齊讀課題。

附:板書設計

18雪地賀卡

1、發現雪人懷中賀卡,被深深打動 珍惜童年

2、替雪人回覆賀卡,小心保護孩子的“夢” 珍愛童心

3、感嘆有祕密的童年最幸福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山中訪友》人教版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第一人稱敘述了的進山觀景的所見所聞,《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文章,文章是一篇展現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課的特殊之處就在於作者以他獨特的視角,採用聯想和想象,賦予了山中景物以人的情感,文章對於擬人化的描寫彷彿讓所有的景物都活躍了起來,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作者以第一人稱進行敘述,讓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融入到整個畫面當中,更能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感情。

二、說學情

七年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獨立的識字能力,快速瀏覽課文的能力,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閱讀中能夠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而根據本課課時的安排安排,學生已經在上一課時掃清了文字障礙及總結出了段落大意,對文章的結構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節課當中,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及擬人狀物的描寫手法,最後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閱讀,分析文章的語言特點,學習擬人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和教師引導,討論和總結出作者對這些老朋友的採用的擬人狀物的表達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以上的分析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發現文章中對景物擬人化的描寫特點

難點:掌握及運用擬人化的寫作手法。

我將教學重難點確定爲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發現文章中的對景物擬人化的描寫特點,我將引導學生進一步掌握擬人手法的運用

五、教學方法:

引導法、小組討論法等

六、教學設計

(一)導入

1、運用溫故知新的方式,引導學生複習上節課內容,並且通過上節課下課時佈置的作業導入到本節課當中(文章講述的是作者進山觀景的一個過程,但是作者用很有特點的文字描寫了這麼一個過程,爲什麼?)。

設計意圖:前後知識內容的複習有助於學生掌握已學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啓發式的提問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進入今天的課堂內容。

(二)、整體感知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當中的第三——倒數第二自然段,勾畫出作者遇到的景物和描寫景物的關鍵詞。

2、通過板書讓同學們走上黑板進行羅列。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大部分內容是讓同學們自己去通過閱讀來探索,通過談話法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可以使他們自己發現文章段落的特點——大量擬人化的描寫手法。

(三)、深入研讀

結合整體感知的知識提問學生:

1、作者爲什麼要景物這樣描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組織學生進行3分鐘討論,討論結束後,提問學生起來回答

2、引出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並對這種修辭手法進行詳細講解。

3、讓同學們在課堂上進行擬人狀物的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引發學生思考,體會擬人化的景物與去擬人化景物的不同,進而體會作者索要表達的情感,深入淺出的銜接可以讓學生自然的掌握修辭手法並加以運用。

(四)、拓展提升

設置環節:

第一、讓學生以自己身邊的事物爲對象模仿作者擬人狀物的描寫手法寫一段話,例如描寫自己的課桌、鋼筆等等。

第二、小組評議,全班同學進行體會學習,說說誰寫的好,爲什麼寫的好?

第三、做出總結性的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環節可以鍛鍊學生的口頭表單能力並掌握已學知識,

小組評議的方式把課堂還與學生,老師進行指導和整體評價,體現了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課程理念。

(五)、小結作業。結合這節課所講的內容,和板書,提問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梳理和總結,提示學生相關知識點,與學生互動共同對今天所講主要內容。作業部分,啓發學生,本文是作者景物擬人化的一個描寫,但“如果你是某一景物,怎樣與遊人互訴心聲”在課後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字數不限。

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西湖》。首先我們來進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課出自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第二課。

1、本節課分四個部分內容,分別是:朗讀、書寫、思考回答問題以及背誦。

2、本節課貫穿了整個教學,是學生進一步閱讀與學習語文的基礎,也是形成學生合理

知識鏈的重要環節。

3、本節課聯繫了寫景和與抒情,在以後學習語文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4、本節課是在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情感的關鍵。

接下來我要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

等詞造句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瞭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能力目標:1、通過講練結合,培養學生預讀與體會情感的能力。

2、分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與他人溝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過設置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學習態度。

2、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增強學生

的求知慾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當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並且瞭解了教學目標之後,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那我們再看看這篇的重點難點是:

重點: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

難點: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呢?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

1、範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

則。

3、採用類比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自主學習,從而體驗到獨立獲取

知識的成功與喜悅感。

4、通過“教”“學”“放”“收”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學相長,本節課我所採用的學法主要有兩個。

學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 教師層層深入,啓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

優扶差,滿足不同。”

最後我們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所需教具是教師機---學生機、投影儀、黑板、等。 我將本節課分爲三個部分。

用約5分鐘時間進行導入部分,主要是複習和引入新課。

用約20分鐘時間進行正體部分。主要是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完成對讀、寫、思考等幾部分的學習。

最後,用約5分鐘的時間進行尾聲部分,主要是小結和作業。

以上爲我這節課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