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集合五篇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說課稿集合五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發現自己的潛能》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上冊第五課《自我新期待》第二框題的內容。本框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和發掘自己的潛能,從而創造新的自我,告訴學生要發展的認識自己,從而更好地樹立完善自己的信心。從全課內容看,它是對第一框的繼承和深化,併爲第三個框題做鋪墊,所以本框在全課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進入中學後,初中生自我意識開始增強,會不斷提出一些認識自身的問題,不斷對自己進行重新審視。“認識潛能”是“認識自我”的重要內容,初一學生受限於知識水平,對潛能這一抽象概念很難理解;每個學生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潛能,但學生對自身潛能缺乏足夠的認識,並且對激發自己潛能的方法並不瞭解,所以,需要教師的講解和引導。另外,學生對自己具有哪些潛能、如何去發掘潛能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有利於課題的展開。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標準的規定,結合八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徵,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懂得人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學會更大程度的發揮潛力,實現自我價值。

【能力目標】

學會多方面發覺自己的潛能,增強自我設計、自我管理、自我調適的能力;在交流互動中,提析比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

瞭解人的潛能是多方面的,知道發掘自己潛能的一些方法。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立本課的重難點爲:

【重點】

發掘潛能的方法。

【難點】

認識自己的潛能。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思想品德課程的特點,本節課我將採取以下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活動教學法。這有利於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開課之初我會播放音頻:《命運交響曲》,之後進行提問:這是什麼曲子?誰寫的?你知道他寫這首曲子時的情況嗎?

學生可能會說: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貝多芬……

我會給學生講解貝多芬的故事,繼續追問:同學們貝多芬的故事給你什麼感受?學生經過討論回答,最後統一同學們的認識:人的潛能是巨大的。繼而引出課題。

這樣的設計可以更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享受參與其中。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認識自我的潛能

1、人的潛能是巨大的,有待開發

【活動一】母親的潛能

一位婦女上街買菜回來碰到老朋友就在樓下聊天。這時,婦女的小孩爬到陽臺上推開窗戶看到了母親,母親發現了小孩驚慌失措的搖手示意小孩不要掉下來。可是小孩以爲母親要擁抱自己,於是從陽臺上跳了下來,婦女拼命奔跑,在危機時刻接住了孩子。後來專家進行測試發現最快的運動員都跑不了這麼快的速度。

問題:這位母親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接住自己的孩子,說明了什麼?

讓學生討論交流,我會引導學生得出:每個人的身上都有潛能,人的潛能是巨大的,每個人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接着我會通過講解相關鏈接中關於潛能的介紹,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

我會注意引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客觀地認識自己,做個有心人,找出自己的潛能所在。

讓學生思考:我最擅長的____智能是如何形成的?

學生畫好後,請部分同學上臺展示自己的潛能圖。

(2)進行現場採訪,師生互動。採訪以下四個問題:

①海平面以上的能力是你什麼能力?那海平面以下的是你什麼能力?

②從你的潛能圖上可以看到,7座“冰山”是有高有低的。爲什麼你會這樣畫?

③你覺得自己的潛能在哪兒?

根據學生回答,我會加以引導和點評。

最後總結出:我們的特長是慢慢培養出來的。換句話說,特長的形成過程,就是潛能被開發的過程。由此可見,人的潛能是可以不斷被髮掘的!大家要做個有心人,用慧眼發現自己的潛能。

二、發掘自己的潛能

1、積極心理暗示法

【活動一】

通過多媒體播放動畫:用沙子堆城堡的孩子,接着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展開討論:

(1)這個孩子的回答,對他日後成爲建築設計師有影響嗎?你怎麼理解他的話?

(2)你身邊有沒有出現過相同經歷的人?

我會讓學生分組討論,並且說出自己知道的例子。之後進行適當點撥,並講述我自己的體會:我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長大了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而且一直爲這個理想而努力着。在老師的日記本中經常記着這樣幾個字:“我要當老師,我要考大學!”終於我如願以償。

最後與學生一起總結出:積極心理暗示法是一種發掘自己潛能的好辦法。

2、確立更好的自我形象

【活動二】

通過多媒體展示案例:美國的笛福森,45歲以前一直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銀行小職員。周圍的人都認爲他是一個毫無創造才能的庸人,連他自己也看不起自己。然而,在他45歲生日那天,他讀報時受到報上登載故事的刺激,遂立下大志,決心成爲大企業家,從此,他前後判若兩人,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頑強毅力,破除無所作爲的思想,潛心研究企業管理,終於成爲一個頗有名望的大企業家。

讓學生自主討論笛福森成功的原因,最後總結出:如果不是報上刊載故事的刺激,如果沒有樹立自我新形象的目標,笛福森也不可能成爲一個大企業家。所以,樹立更好地自我形象是發掘自己潛能的另一個方法。

3、通過實踐,激發潛能

【活動三】

播放課件:哪些潛能未被開發

讓學生爲自己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發掘潛能的計劃。

之後將自己設計好的幾個問題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思考後,認真如實填寫,並向全班同學彙報,受全體同學監督,幫助完成同學們完成自己的心願。

提出問題:

(1)據剛纔自己的思考與同學們的評價,我到底有哪些特長?我打算先開發自己哪方面的潛能?

(2)我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發掘自己的潛能?

完成後我會抽部分學生上臺作短小演講。

最後給學生強調:我們要通過實踐,激發自己潛能。

環節三:鞏固提高

討論發掘自己潛能的三個方法,說一說每個方法的優缺點,最後說出哪個方法適合自己(教師引導學生要綜合採用這幾種方法)。

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髮掘自己潛能的方法,進而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隨機對本課重點內容進行提問。

拓展作業:將自己的計劃加以完善,貼在牀頭,對照計劃的要求不斷髮掘自身的潛能。讓學生把課堂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七、說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循環小數是個新知識。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教材是先讓學生做除法。通過實際計算,發現這些除法無論除到小數點後面多少位都除不盡。根據學生計算出的除法豎式,讓學生觀察它們商和餘數的關係,由於餘數是重複出現,商也重複出現,而且這樣的重複是循環不斷的,從而引出循環小數的概念。進而簡單介紹循環小數的簡寫。接着,教材通過兩個數相除時商的兩種情況介紹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概念。這是文本安排的順序。

我們在備課的時候,對文本內容進行了適度的調整,首先,我們是建立在學生對循環小數原認知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其次,師生共同經歷判別循環小數概念的過程,最後是學生感知與文本概念一致的的結果,因而獲得成功的體驗。接下來是學以致用,應用新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再次感受我們學習的是有用的數學。

教學目標:

1、交流比較、自學,使學生感受到循環小數的特點,理解循環小數的概念,能正確地區分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瞭解循環節的概念和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2、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抽象概括的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循環小數的概念,能正確地區分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教學難點:

感受循環小數的特點,理解循環小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開門見山出示課題:循環小數。

2、瞭解學生的原認知:寫出自己認爲是循環小數的小數。

3、在判別循環小數的過程中引入到認識循環小數。

4、自學瞭解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二)應用

1、獨立計算主題圖中的解決問題。

2、交流彙報:實際中的發現,感受循環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讓學生出題判斷是否是循環小數,加強理解循環小數的定義。以及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三)練習設計

拓展思維:交流思維方法。

(四)總結延伸

1、說說本節課的收穫?

2、對本節課新知進行梳理總結。

教後反思

1、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課開始,我以學生對循環小數的原始認識爲導入點,在交流判別中讓學生體驗什麼是循環小數,從學生的原認知出發,逐步的與文本數學融合在一起,使學生真正理解了什麼是循環小數,爲後續的應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架起橋樑。

2、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

在課中,引導學生自學循環節以及讀寫法,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學習交流的過程,體會主動學習的樂趣。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做數學的價值。

3、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內化。

教學完新知後,根據由淺入深的原則,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我精心改編了文本中的例題作爲實際應用練習,使學生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感受我們所學數學的價值。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特點

《竊讀》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課文通過描述小時候在書店竊讀的經歷,表達自己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和“竊讀”的心路歷程。這一組都是關於讀書的課文,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營造讀書的氛圍,體驗讀書的樂趣。編者將這篇文章排在本冊第一組第一篇與這篇課文的特點是密不可分的。

作者善用內心獨白描繪心境,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這種理所當然的藉口,自我安慰,在書店裏開心地讀下去,有幾分童稚,還有幾分詭譫。在“竊讀”這種氛圍中,一方面享受閱讀的快樂,一方面還要時刻關注周圍的環境,非常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心情變化,使人如歷其境。

此外,作者還善於用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我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裏邊了”等等。

選擇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三是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閱讀的興趣。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圈劃描寫心理活動、動作的語句,揣摩人物思想情感變化,理解並且學習主人公不怕困難、勤於讀書的精神。

2、過程與方法:通過看圖、朗讀、圈劃和討論等方法,體味竊讀的滋味。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描寫方法寫人記事。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主人公熱愛讀書、渴求知識的精神。培養熱愛讀書的習慣。

4、教學重點:品味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感受作者在兩次“竊讀”過程中的不同思想感情的變化,體味竊讀的滋味。

5、教學難點:比較兩次“竊讀”不同的經歷,體會“記住,你是吃飯長大;也是讀書長大!”的深刻含義。

二、說學情

我所任教的這個班今年是周邊幾個村小合併而成,情況比較複雜,還好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朗讀的方法和閱讀形式。但由於他們大多數家庭的文化素養不高,家中幾乎沒有藏書,所以沒有多少課外閱讀的體驗,語言積累和語言感受力相對就比較缺乏。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他們能夠體會到作者的閱讀快樂,感受到書本的魅力,提高閱讀的興趣就可以了。

三、說教法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散讀、默讀,讓學生感悟作者平實、自然、柔美的風格。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說學法(朗讀自主比較合作)

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心到、手到”,積極讀書,抓住文中描寫的細節重點。

2、朗讀法:指導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熟課文,查清生字生詞,把握文章脈絡。

(二)導入新課:(5分鐘)

1、電腦播放一些人們在閱讀知識的圖片,以學生爲主。(設計意圖:讓同學直觀我們生活當中所看不到的一面,讓學生對讀書有一種新的認識)

2、教師導語引入新課。(板書:作者、課題)

是的,書不僅是一樣工具,更是一種超脫凡俗的心靈寄託,一種開發人類智慧的滿腔熱忱,一種無與倫比的美。書,滋養着我們的血脈和骨肉,滋養着我們的靈魂和精神,滋養着我們的氣質和品格,沒有書的生活將黯然失色,沒有書的人生將會孤苦寂寞,那麼,生活中真的沒有書,或者書不能滿足於我們的慾望,該怎麼辦?我們今天來體驗林海音的竊讀經歷。(設計意圖:從讀書的氛圍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文本。)

(三)、整體感知(10分鐘)

全體朗讀全文,找找“我”是用怎樣的方法來“竊讀”的,試着用一兩句話分別概括出來。

(過渡語:好的,下面請大家一起朗讀一遍全文,找找看“我”究竟是怎樣竊讀的呢?並試着用一兩句話概括。四人小組交流。學生找出經典語句,教師用課件播放出來)(設計意圖:通過課件更能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更能在閱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更能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閱讀的興趣。)

如:

①我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第3段)

②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第4段)

③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第5段)

④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第6段)

⑤以雨天避雨爲藉口(第7段)

⑥飢腸轆轆(第8段)

⑦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條腿支撐着,有時又靠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第9段)

總結:作者童年時代真是煞費苦心,想方設法地去閱讀那些名著。

(四)、品讀賞析(15分鐘)

(過渡:通過剛纔的概括大家知道了作者小時候想出了許多方法來“竊讀”。那麼有誰能很快找出課文中集中體現作者竊讀時心情的語句呢?“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1、圈劃出描寫竊讀時心理活動、動作等詞語或語句,並簡單談談你的體會。追問:作者又是如何表現他的快樂和恐懼的?請大家從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兩方面入手圈劃出自己喜歡的詞句,並談談自己的理解。

2、學生交流,教師指導朗讀。(在學生比較準確的說出自己的體會之後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1、速讀課文,思考:(1)“竊”的含義——偷偷的;(2)“讀”的心理——懼怕;(3)“記”的內容;怎麼記的?“我”竊讀時候的各種經歷;採用了倒敘的手法,遊山者爲之賞心悅目的是峯巒起伏,爲之驚心動魄的是懸崖飛瀑,賞文者喜歡的是盤繞於作者筆下的生動曲折,波瀾起伏、曲徑通幽的文章。運用倒敘的手法能起到一波三折、懸念迭起、波瀾起伏的妙處。(思考用課件顯示,這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着重講解。利用課件是爲了更凸出、詳細地讓學生加深理解)

2、在你們的眼睛裏、在你們的心目中,這是一個怎樣的學生呢?(小組交流)

答:“一個無力購買而又渴望讀到那本書的窮學生”,求知慾望強烈、卻因爲生活的貧窮而買不起書,只能無可奈何地到書店裏“竊讀”。

小結:出於對知識的渴望,作者渴望讀書,由於家境的貧寒,作者無力購書,所以只好——竊讀。(生齊答)

(五)自主體驗、品析課文

1、自讀課文,圈劃出心理描寫的字詞句,並談談你的理解;

2、我們看書都是在窗明几淨的教室,或是躺在家中柔軟舒適的沙發上,這讓我們覺得很愜意愉悅,但是,作者讀書時的這種“懼怕”的心理恐怕是我們沒有體會過的,那麼,我們再次深入文本,快速的閱讀文章,理解文章中的最後一句話。

(課件出示:“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3、指導讀這句話,要求讀得堅定有力。並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糧食哺育的是人的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指揮不斷增長的人,纔是健康成長的人。)

作者的快樂源於能夠與書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源於同偉人對話,源於感受着書香氣,源於從書本中吸取各種營養。——讀書長大。

(六)總結拓展

1、請同學說說學完本課後的感受(或者瞭解林海音竊讀經歷後的感受);

2、拓展(1)請舉出其他的你所知道的象林海音這樣熱愛讀書的例子;

(2)指出:我們應該珍惜、充分利用並積極創造良好的讀書條件。

(七)佈置作業

這篇文章對你觸動最大的是什麼?請聯繫自己的實際,寫一篇100—200字的文章。

(八)板書設計、提綱挈領

板書是直觀教學的組成部分,我把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放學回家時到書店看書的經過用簡單的文字進行概括,使板書達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學生對本課的學習也一目瞭然。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好!

我是來應聘幼兒園教師的××號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說課的題目是《竹子真好用》,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活動方法、說活動準備、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這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竹子真好用》是幼兒園大班下冊的科學領域活動內容。竹子的用途非常廣泛,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它的身影:竹子搭成的房子、奏出悠揚樂聲的笛子、供人休息的竹椅、旋轉騰空的竹蜻蜓、盛放食物的器具等。竹子的用處非常廣泛,本次活動主要是帶領幼兒走進竹子世界、瞭解竹子的各種不同用途。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結合《綱要》的具體要求,我設計瞭如下三維目標:

1.情感目標:能夠激發對大自然的愛。

2.能力目標:通過本次活動,發展觀察能力。

3.認知目標:知道竹子的不同用途。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活動目標的分析,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知道竹子有哪些用途。

二、說學情

在活動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是教師首要考慮的因素,因此,在活動開展之前,我將對幼兒情況進行簡要分析。

大班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和求知慾都很強,已經獲得了初步的抽象邏輯能力,能初步獲得外部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動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我設計的活動,主要以幼兒的觀察、遊戲爲主,讓幼兒在觀察、遊戲中知道竹子的不同用途。

三、說活動方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教師要採取尊重、交流、互動、共同建構的方式,讓幼兒成爲真正的學習主體。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採用遊戲法、觀察法等來進行教學活動。遊戲法是幼兒的主要活動,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和需要,運用遊戲法可以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觀察法是幼兒初步認識周圍世界,積累感性經驗的重要途徑。

四、說活動準備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藉助於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瞭解更多的竹子用途。根據這一特點,我主要準備以下材料:

1.掛圖和製作好的視頻;

2.代表各種不同竹製品的頭飾;

3.每人一個竹蜻蜓。

五、說活動過程

以上對於教材和幼兒的分析都是爲我們活動過程的設計做鋪墊的,接下來我將說說我的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爲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以小朋友熟悉的熊貓博士爲主人翁來創設情境,進行如下導入:竹子是熊貓博士的最愛,最近呀,熊貓博士又多了一項愛好,他呀,建了一座非常大的竹子家園,裏面全是用竹子製成的物品,熊博士喜愛的不得了,逢人就說:竹子竹子真好用,它的用處多又多。

多在哪裏呢?小朋友們想知道麼?那今天我們就有請熊貓博作爲導遊,帶領我們一起走進竹子世界。

以熊貓博士爲主人翁進行導入,即聯繫了上次活動的內容,同時也爲下面的環節做好鋪墊。

(二)自由交談,初步瞭解

1.幼兒自由交談

教師以熊博士的要求爲由,向小朋友們提出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用竹子製成的物品?鼓勵幼兒積極回答,並對幼兒的回答及時給予鼓勵。

2.出示圖片,集體交流

教師繼續創設情境:剛纔我們的談話呀,熊博士都聽到了,他說,他見過的竹製品可比大家的還要多!比我們說的還要多,那還有哪些竹製品是我們沒見過的呢?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啊?那我們就跟隨熊博士一起走進他的竹子世界去看一看吧。

出示圖片,提出問題:認真的看一看,找一找,圖片上都有哪些東西是用竹子製成的?其中哪些是你以前沒見過的竹製品?先讓小朋友們互相說一說,再找人回答交流。

這個環節主要通過創設情境,鼓勵幼兒觀察、交流,

(三)集體討論,探討用途

這個環節通過播放視頻,帶領小朋友們一起觀看,讓熊貓博士對竹製品用途進行介紹。視頻結束,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幼兒進行回顧。

瞭解了竹子不同的用途後,通過打電話的遊戲鞏固以上環節,目的是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掌握竹子的不同用途。遊戲開始之前,要向他們講明遊戲內容和規則:戴上標有不同竹製品的頭飾,等待熊博士打來電話,他會講明需要什麼,誰能滿足他的要求誰就要主動站出來。

(四)遊戲環節設計如下:

“叮鈴鈴,叮鈴鈴,電話鈴聲響起了,熊貓博士要休息,哪個工具站出來?”(椅子)

“叮鈴鈴,叮鈴鈴,電話鈴聲響起了,熊貓博士要掃地,哪個工具站出來?”(掃把)

……

這部分主要通過視頻和遊戲展開,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玩中學、學中玩,達到寓教育於遊戲的目的。

(五)遊戲活動,玩竹具

最後帶領小朋友們一起玩竹蜻蜓,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次的活動。

六、說活動延伸

爲了保證幼兒學習的完整性、延續性,我會採用家園共育的方法,讓幼兒回家給自己的父母講一講竹子的功能。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說課稿 篇5

一、說課:

小班年齡階段的幼兒正處於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時期,幼兒的語言教育應該以言語活動爲手段,以"一日生活"爲途徑,貼近幼兒生活。作爲教師應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和機會,激發幼兒談話的興趣,使他們樂意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幫助幼兒積累運用語言的經驗,培養幼兒初步的聽說能力以及交往技能,進而在幼兒的品德和思維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

兒歌是孩子甜蜜的牛奶,這是對孩子進行語言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好的兒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夠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我選的這首兒歌《水果送寶寶》,是單字和詞的組合,形象簡潔,貼近幼兒生活,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適合小班幼兒理解。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並能發準紅、黃、大、甜、送得字音。

2、引導幼兒認識各種不同的水果,豐富幼兒詞彙。

3、運用接龍和配對遊戲的方式讓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三、活動重點:

讓幼兒學會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四、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正確發音,讀準紅、黃、大、甜、送得字音。

五、活動準備:

火車卡片、各種水果圖片、火車方向盤、紅、黃、大、甜、送字寶寶。

六、活動過程:

(一)導入:與幼兒一起玩手指遊戲。

教師: 在上課之前,我們把我小手伸出來,一起來玩吃果子游戲吧。但是在玩的時候,請小朋友開動小腦袋想一想自己吃的是什麼水果?然後告訴老師吧!

(二)引導幼兒學習兒歌

1、談話:

教師:哇!都有這麼多的水果呀!那你們想不想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呢?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到我們班做客,他可熱情啦,帶來了好多的水果送給小寶寶們。讓我們一起歡迎他好不好,也一起來看看都有些什麼水果哦!

2、出示火車卡片,引導幼兒認識水果,分解學習兒歌。

(1)教師出示櫻桃圖片,引導幼兒說出紅、紅、紅櫻桃。

(2)教師出示香蕉圖片,引導幼兒說出黃、黃、黃香蕉。

(3)教師出示西瓜圖片,與櫻桃相比較,引導幼兒說出大、大、大西瓜。

(4)教師出示蘋果圖片,引導幼兒說出甜、甜、甜蘋果。

(5)教師引導幼兒知道這些水果是送給我們班寶寶的,從而說出送、送、送寶寶。

3、創編兒歌。

教師給每個幼兒發一張水果圖片,請幼兒說說看自己拿的是什麼水果,可以怎樣來編兒歌?

4、與幼兒開展開火車遊戲。

教師:現在來時請小朋友來玩一個開火車的遊戲。(老師出示火車方向盤)現在,老師來當

火車司機把這些水果送給其他的寶寶們分享!你們想不想坐老師的火車呀?老師要請兒歌念得好的寶寶上車哦!

水果送寶寶

紅、紅、紅櫻桃,

黃、黃、黃香蕉,

大、大、大西瓜,

甜、甜、甜蘋果,

送、送、送寶寶。

反思:

在這節課中,我以"吃果子"手指遊戲爲導入,設置了一個小問題讓幼兒思考,既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又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在引導幼兒學習兒歌時,先是出示各種水果圖片,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生活經驗說出水果的名字。再出示水果相對應的字寶寶進行兒歌分解學習。這個環節中,幼兒注意力較爲集中,語言講述也比較流暢,有很大部分上層次分明而又銜接自然。孩子們在興奮期待中開始,在全身心投入中進行學習,在興致勃勃中結束,圓滿的完成教學任務,能夠跟着老師一起朗讀兒歌。

在請幼兒創編兒歌時,有個別幼兒有點膽怯不敢大聲回答老師問題,因此在兒歌創編的能力上沒有得到很好的鍛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最後在開火車遊戲時,課堂氛圍太過於活躍,有的小朋友上火車時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來。不過,幼兒都很開心的結束了這樣一節充滿歡樂的教學活動。

不過總體來講,兒歌取材於幼兒的生活,幼兒易於理解,再加上兒歌的內容形象,因而幼兒也很感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寓教於樂,將兒歌貫穿於遊戲中,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獲得知識。我也希望在此次的基礎上,不斷地積累經驗,接受教訓,爭取能夠在下一次的活動中有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