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生物說課稿範文合集七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生物說課稿範文合集七篇

生物說課稿 篇1

各位專家領導,大家好!

今天我將要爲大家講的課題是: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

一、指導思想

生物科學不僅是衆多事實和理論,也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因此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走進新課程,運用探究性學習,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病毒》是人教版幼師教材全一冊第二部分微生物中第三章。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前兩章細菌、真菌等有關微生物的知識,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及將來的幼教工作息息相關。因此,在教材中佔據重要的地位。

2、教學重點

(1) 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2) 病毒與人類的關係。

3、教學難點

病毒的結構和繁殖。

三、學情分析

本 節的教學對象爲學前二年級學生。通過第一部分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生物體的基本結構,植物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等知識;已學會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 等研究生物學的方法。具備了獨立學習本節部分內容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她們對本節課涉及的有關病毒與人類關係,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對病毒的形態 結構、生命活動的知識,難以理解。

四、教學目標設計

1、基礎知識目標:

(1) 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病毒的形態結構特點。

(2) 通過學習讓學生識記病毒的生命活動特點

(3) 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病毒對植物、動物和人體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4) 通過學習讓學生識記細菌病毒——噬菌體的有關知識。

2、能力訓練目標:

(1) 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進一步獲取課本以外的生物學信息的能力。

(2)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思想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五、教法設計

1、直觀教學法

通過動畫課件等直觀教學手段,創設生物微觀世界,激起學生的感性認識,獲得生動的表象,使學生能比較全面地掌握知識,比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教學內容。

2、探究式教學

使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發展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學法指導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本節課採用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讓學生在課前以組爲單位,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通過多媒體網絡技術查找有關資料,進一步通過小組討論、協商,得出研究報告。最後在課堂交流。

七、 教學程序設計

1、教師設疑:把教學內容轉化爲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爲"猜想",繼而緊張地沉思,期待尋找原由。

2、教學內容分爲四部分內容:病毒的發現;病毒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病毒與人類的關係(有害);病毒與人類的關係(有利)。

(1)學生的主體活動爲:學生代表闡述本組的研究報告;做好聽課紀錄,思考並提出相關問題,討論得出結論;展示本組設計的《健康週報》。

(2)教師的主導作用:引領教學主線,創設問題情景,聆聽學生講解,歸納教學內容。完成學生的測評。

八、媒體的選擇

本 節課的知識較爲抽象,難以理解。因此我們採用網絡、課件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集文字、聲音、圖像於一體,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形象化、立體化、動態化;把 學生看不到、摸不着的病毒結構及生命活動的動態變化過程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使難點迎刃而解,重點得以突出,充分體現了計算機多 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

生物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七年級上冊第二章《嚴整的生命結構》第二節《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中的實驗。下面我將從說課標、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與學法、說教學設計、說教學反思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課標:

生物課程的理念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爲主要目的,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因此倡導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通過對該課的學習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歸納整和能力,這對以後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二、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嚴整的生命結構》第二節《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中的實驗。生物表現出的生命現象源於生物體的基本結構。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使用顯微鏡的基礎上,通過學生進一步掌握製作和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經過歸納總結,概括出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區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不同特點,進一步理解和認識細胞。是學生繼續學習後面單元內容必須具備的重要知識基礎和技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學會製作臨時裝片。

②、認識細胞結構,分析、歸納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不同點。

③、初步學會繪製細胞結構圖。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總結歸納能力、繪圖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愛護實驗儀器。

積極參與實驗,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

1、學會製作臨時裝片。2、分析、歸納動植物細胞的不同點。

難點:

1、成功製作臨時裝片。

三、說學生:

(一)學生已初步學會使用顯微鏡,有能力通過細心觀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歸納總結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

(二)、學生富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又正值活潑好動的年齡,所以採用合作探究、動手操作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

(三)、班內學生每小組2人操作一臺顯微鏡,有利於培養合作交流,取長補短,體驗合作的快樂。

四、說教法與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所以採取先提出疑問、實驗觀察、合作探究、動手操作,再比較歸納總結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運用觀察法、主動探究學習法、嘗試操作法、合作學習法、。歸納總結學習法。使學生掌握製作臨時裝片的方法步驟,學會規範操作。引導學生認識動植物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會繪製生物圖,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五、說教學設計:

(一)、精心準備,事半功倍:

1、課前設計好《實驗報告單》發給學生)(實驗報告單就好像學生生身邊多了一位小老師,及時提醒學生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2、準備實驗材料(課前學生檢查好材料用具)

3、準備多媒體課件、顯微攝像頭、

4、向學生提出幾點實驗課的要求:細心、愛心、責任、心信心、收穫成功。(這裏既向學生提出了要求,有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

(二)圖片欣賞,激發熱情

多媒體展示各種各樣的顯微鏡下雪花、跳蚤等圖片,帶給學生一個美麗的、奇妙的世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躍躍欲試。

進一步複習顯微鏡使用,知識的再現爲接下來的觀察做好鋪墊。

(三)、步步引導,合作探究。

1、製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學生在觀察了教師課前製作好的臨時裝片,思考怎樣製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4人小組交流完成實驗報告單上的實驗步驟排序。分別敘述臨時裝片的製作步驟。這樣是爲了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學習,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師生共同解決操作過程中應注意操作要點。

①探究交流,各抒己見(開啓學生想象的空間,來思考,這樣就避免了束縛於教材的被動,激活了教材,也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

②教師適時點撥,解決問題

2、製作人體口腔上皮臨時裝片

學生帶着任務觀看視頻,細心觀察,注意實驗操作的規範性,瞭解製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找出與洋蔥表皮的臨時裝片製作的不同點,引導學生對實驗步驟提出問題並嘗試解答。進而總結步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①細心觀察,提出疑問。

②小組合作探究,形成共識。

(四)、動手操作,細心規範

1、佈置任務:製作臨時裝片---對光——安放裝片---觀察

2、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迴指導,記錄各組的實驗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導,注意學生操作的規範性。(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開始自主動手實施探究。這時,作爲教師,我在他們的實驗中只是充當了一個指導者,發現學生實驗中的不足並及時進行指導,儘量不去幹預。目的是: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提高自主意識。)

(四)、展示交流,更進一步

1、從班內挑選幾個有代表性的裝片,利用顯微攝像頭(數字顯微鏡)將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在班內展示。同時用激勵的語言掀起學生學習的高潮。

2、查找總結實驗中不足之處,使操作過程中的不足得彌補。

(五)初步繪圖,識別細胞

新課標理念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所以展示完裝片引導學生了解生物繪圖的注意事項,嘗試繪製細胞結構圖,結合課本標註細胞結構名稱。

(六)盤點收穫,知識昇華

1、給學生1分鐘考慮,找2—3名學生總結本節課有哪些收穫?

2、課後製作細胞模型,增強學生對細胞的立體認識。組織學生親手製作模型.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非常有利於學生獲得相關的生物知識。

生物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 各位專家、 大家好:

我是磨市中心學校的教師, 我說課的內容是 1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下而我從教材內容、 學生特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等幾個方而進行闡述:

一、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 (人教版) 第五單元的第三章c 本節內容的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對動物的作用進行概括; 也爲第六單元中 《保護生物多樣》 打下基礎、本課教學資源豐富, 主要是歷史上的生態事件, 生活中的人與動物關係實例, 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成員、它具有三個方面的重要作用、 即在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幫助植物傳粉、 傳播種子, 我們應當愛護它們D

本章內容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生物圈是一個統一整體的認識、 本節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寬度, 一眉七上 《生態系統》 有關聯、 與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的知識更是有緊密聯繫, 可以說是一次總結坊提升, 因而舊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本課的效果有較大影響、

二、 學生分析

根據八年級學生思維是感性到理性的過渡階段, 對資料的分析尚不夠深入、 不能主動透徹的去分析和總結現有的資料、 但學生的好奇心很強、 應該採取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 讓學生白主學習、

三、 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1、 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 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 傳播種子等方面的積級作用、

2、 知道生態平衡的含義

3、 鞏固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的知識

4、 認同生態系統中生物驚生物之間相互依賴、 相互制約的關係、

(二) 能力目標

進一步提高分析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情感目標

1、 樹立環保意識, 培養愛護動物的情感, 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2、 辯證地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係、

四、 教學重點

1、 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 促進生態系統的的作用、

五、 教學難點

1、 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 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2、 學會辯證地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係、

六、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 教學課時: 1課時

八、 教學過程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進入課堂我首先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引言: 讓我們跟隨一首兒歌,走進今天的動物世界曼 (我播放的兒歌是 《蝸牛 鐳黃鷓鳥》 ) 播放後直接問有哪二種動物, 你們喜歡它們嗎?過渡: 和蝸牛與黃鵬深受人們的喜愛, 與之相比, 有的動物卻沒有這麼幸運, 接着把書中的前二點資料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因爲它們反映的是一個主題o

一、通過一組資料認識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 麻雀啄食和糖蹋農作物, 曾被列爲主要的害鳥口 20 世紀 5Um60 年代, 我國開展了 輾巢滅麻雀” 的羣衆運動。 據有關資料記載,上海市在5天內就消滅麻雀 686172只, 獲雀卵 265 968只q 現在, 有關專家發出了要保護麻雀的呼籲n 這是爲什麼?

2、 、 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最大的牧業基地o 過去那裏有許多狼, 對牧業的發展構成嚴重的威脅n 爲了保護人畜的安全, 當地牧民曾經組織過大規模的獵捕狼的活動n 但隨後野兔卻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口 野兔和牛羊爭食牧草, 加速了草場的退化o 想一想, 野兔的數呈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3、 金合歡與螞蟻的資料, 我先展示金合歡的圖片, 接着把書中的表展示出來n 然後師生一起研究表, 得出結論n學生查看目標師生進行情感交流, 學生進入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氛倒a

學生通過書中的資料和課前上網查詢得知=雖然麻雀平時多食穀類,對人類有害,但在生殖季節大里捕食農業害蟲, 間接的保護了莊稼,因此有對人類有利的一而.我們應該辨證的看待麻雀,如果把麻雀都消滅掉了,那麼農業害蟲會大量增加,對人類更爲不利,所以專家提出的保護麻雀的呼籲是正確的n

野兔數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爲狼的數量的減少.每一種動物在生物圈中都有自己的作用和地位, 不要因爲人類的目私和無知再做傻事口金合歡的資料提示人們不能想當然, 生物之間的關係有時很複雜。讓學生在目標的指引下H0LD住教材n

引入不用書中的羊草及三個問題是因爲不好與後續知識建立聯繫=

這樣做的好處是: 用到了書中的實例, 貼近生活, 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引入課題, 自然過渡.這裏的資料我打算採取師生談話讓幾個同學發表一下觀點就行, 不深度討論, 中競也沒很深的內涵金合歡的資料很不用但還是放進去n 並放了一張金合歡的圖片

三個討論題不想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 這是發生在澳大利亞的一個著

4、 補充生態故事: 《毛毛蟲紀念碑》 再 名的生態故事, 類似一次證明動物的作用 的故事還有很多, 比這個故事的內容: 澳大利亞人從引種中嘗 如美國的海鷗紀念到的了甜頭, 於是大規模引種, 他們引種 碑、大豆便成了大豆生產大九 引種綿羊便成 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了蓄牧大國, 有一個人看見仙人掌花美, 教師講解生態平衡定義還可以作柵欄, 結果苦不堪言、 生物學家建議用毛毛蟲, 用了十年才控制了, 人們爲了感謝毛毛蟲, 建立了

二、 展示草原生態系統, 分析一條食物鏈 由一條食物鏈進行分(草一一一兔一一一膊) 三種生物之間的數重誰 析方便認識動態之間最多? 誰最少? 當一種生物數裏發生變 數量上各個時期的相化時, 其他生物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對關係, 也容易知道,

3、 動物的數裏能不能無限地增長? 爲什 它們之間是一個動態麼? 平衡、

小結: 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凰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這是一種相對平衡,又是一種動態平衡, 而不是絕對平衡、

三、 動物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難

1、 學生認真思考、 用圖示可以把書中的點, 我先學生回憶有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

2、 動物作爲消費者, 直 文字變得更形氯 也用的知識, 在這生有困難時把二個公式展 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爲 便於抓住重點, 更好示出來接着提問= 食, 通過消化和吸收, 地理解、

沒有植物, 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會越來越 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目一一一, 氧氣會一一一、 這是不是很非常有利 身能夠利用的物質、 這的呢? 不是最終會導致植物 ---- " 些有機物在動物體內經1、 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製造的有機物,

是怎樣變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無機環境中的?

2、 假如沒有動物, 這一過程會受到影響嗎?

引導學生思考並展示二個公式, 使學生形成知識之間的聯繫、

過分解, 釋放能裏、 同時也產生二氧化碳、 尿液等物質, 這些物質可以被生產者利用、 動物排出的糞便或遺體經過分者的分解後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 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

3、 學生認識動物對二氧

化碳的循環有重要作用

四、 動物幫助植物傳粉、 傳播種子教師讓學生觀察: 多媒體中的動物

(多媒體展示的是學生熟悉的蜜和蒼耳)

想一想: 動物在自然界中還有那些作用?

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粉, 使這些植物順利地繁殖後代d

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播果實和種子, 有利於擴大植物的分佈範圍

提問: 動物有危害的一面嗎?

最後, 講述動物有時也會對植物造成危害, 從而對動物的作用有一個全面正確的

認識o

五、 師生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

六、 用課後的習題進行反饋n 並用多媒體

結 展示進行訂正u學生通過生活經驗說出動物還可以具有媒介作用 o

由一些熟悉的動物,比如蜜蜂、 牛分析出動物的傳播作用口 最後播放課件中的視頻形成對某些動物的這一作用進行加深認識

九、 板書設計: (只板書課題)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生態平衡的概念

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這種現象就

叫生態平衡 (ecoloqical balance) .

乙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在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g

幫助植物傳粉、 傳播種子

生物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物膜系統》。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課堂教學程序,說版書設計,說教學反思等幾個方面對該課進行剖析。

 一 說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節內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第二節內容,是在組成細胞的各種主要細胞器的基礎上,對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從結構到功能上的系統協調作用的詮釋,符合從微觀到宏觀的認知規律。生物膜系統的概念、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繫是本節的重難點,也是考試的位點,特別是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繫更是高考的着眼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概述生物膜系統的概念;概述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繫。

2.能力目標:通過閱讀教材、觀察圖表及過程分析,培養學生閱讀、觀察與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分析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體驗各種細胞器在結構上的相對獨立性和功能上的統一協調作用,使學生形成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各種細胞器既相對獨立又在功能上相互統一的辯證觀點。

(三)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生物膜系統的概念;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繫;

難點: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繫。

突破策略:

1.通過問題的設置、閱讀、分析、討論等來突出。

2.採用直觀教學法,用多媒體顯示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的動態過程,讓學生充分理解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繫。

(四)教學對象的分析

我所任教的高一學生多數學生對生物有較濃厚的興趣,學生具備了主動積極的學習生物的習慣、態度和心理動機。同時對細胞的認識又有了較好的知識基礎。因此在教學上既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又要針對高考對本節知識進行適當的拔高。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二 說大綱

大綱對“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要求爲II級。

三 說教法

衆所周知,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扮演的是“導演”的角色,因此,我們應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精心設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所以本課採用直觀教學法、討論法、閱讀法、示意圖法等教學方法,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閱讀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1.直觀教學法

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爲動,化抽象爲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啓發性,使學生更好的從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

(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

2.討論法、閱讀法

通過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有關知識。

四 說學法

1.通過課前指導學生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閱讀探究能力。

2.採用多媒體動畫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去分析、討論,鼓勵學生敢於說出自己的觀點、見解。教師從中發現問題,糾正、彌補出現的差錯和漏洞,幫助學生正確表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渠道去思考。

五 說課堂教學程序

1 你今天早上吃的雞蛋是怎樣進入細胞中的?消化酶是從哪裏來的呢?由於問題貼近生活,學生感興趣,這樣就會帶着問題進入對新知的探究。

2.探究新知

引導學生先自學生物膜系統的有關知識。然後通過相應問題的分析、討論,得出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這樣通過環環相扣的問題及分析與討論,通過生生合作及師生互動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的使重、難點得到了解決。

3.課堂小結

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所以說一節課的小結決不是可有可無的。本節課不僅學習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繫,還要對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進行總結。爲以後物質的跨膜運輸打下基礎。

4.能力提升

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我精心設計了兩種題型:選擇題和填空題。既重視基礎又重視提高,基礎題側重於學生對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等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針對中下等的學生;提高題重點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針對中上等的學生。這樣既照顧了整體,又兼顧了部分優秀學生,很好的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

 六 板書設計

在板書時,我根據板書要求的“規範、工整和美觀”,結合所授內容,設計瞭如圖所示的提綱式板書。其中注重了重、難點突出,使學生對知識的結構、層次、重點、難點一目瞭然,便於理解和記憶。

第二節 細胞的類型和結構--生物膜系統

一 各種生物膜在結構上的聯繫

二 各種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聯繫

三 生物膜系統的概念

四 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義

工業方面

農業方面

醫學方面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得課堂容量加大,圖片展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互動中,教師可及時把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指導,但由於個體差異客觀存在,所以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置應注意難度,要層次分開。

以上是我以對細胞的類型和結構--生物膜系統一節的設計,歡迎各位同仁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使我能夠在今後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進步。謝謝!

生物說課稿 篇5

認真擬定說課稿, 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師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下面我們來看看初中生物的說課稿,歡迎閱讀。

【設計依據與構思】

本節課是蘇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冊第10單元《生物和環境是統一體》第25章《生態系統》第一節《生態系統的組成》。本節課是本章的開始部分,本節中的知識和能力的養成,能爲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本節主要內容爲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的基本成分以及各種成分之間的關係和生物富集及影響。教學中要運用多媒體手段,爲學生進行問題解決和意義建構搭建“平臺”,通過相關圖片、視頻引導學生對一些常見生態環境進行分析和研究,加深瞭解有關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通過對生態系統的組成和食物鏈、食物網的教學,使學生理解生物和自然環境之間和諧共存的重要意義,從而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所熟悉的生態系統及其基本成分。

(2)舉例說明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樹立生物與環境是統一整體的觀點。

(3)舉例說出生物富集的過程及其影響。

2、能力目標

(1)能根據圖片、視頻等資料進行觀察及分析有關問題。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處理資料的能力。

(3)會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係的認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

(2)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形成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1、舉例說出所熟悉的生態系統。

2、說出生態系統的基本成分。

3、舉例說明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食物鏈、食物網和生物富集。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相關圖片、視頻,製作多媒體課件,爲學生搭建進行問題解決和意義建構的“平臺”。

學生準備:調查校園生態環境,收集資料。

【教學用具】多媒體電腦、投影儀等。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視頻播放——“海洋生態系統”,理解每種生物都離不開它們的生活環境,生物與環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關係,使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二、新課教學:

1、生態系統的概念:引導學生結合所看視頻“海洋生態系統”,討論回答並舉例說明什麼是生態系統。多媒體演示圖片——“草原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和“森林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的組成:演示多媒體圖片——“啄木鳥在樹幹上找蟲吃”、“腐爛的樹幹上長出許多真菌”、“生態系統中各成分之間的關係”、“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交流並得出結論——生態系統的組成,各成分之間的相互關係。

3、食物鏈和食物網:播放視頻“草——兔——鳥”及圖片——“草原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交流並得出結論——食物鏈和食物網。學生分組討論“草原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小組代表用投影儀把結果投影出來,全班交流討論。

4、生物富集及影響:演示多媒體圖片——“DDT使魚鷹的卵殼在孵化中破碎”、“日本的水俁病”、“淡水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交流生物富集及對生物的影響,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係的認識。

三、課堂小結:請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及體會。

四、練習反饋:多媒體演示練習,進行查漏補缺。

【課堂板書】

一、生態系統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裏,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2、組成:

(1)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土壤等。

(2)生物部分: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人;分解者——微生物。

3、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物之間取食與被取食的關係。

二、生物富集

1、概念:指生物從周圍的環境中吸收並積累某種物質,使生物體內該物質的濃度不斷增加的現象。

2、生物富集對生物的影響:影響生物和環境。

生物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課是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節。本章以被子植物爲例講述綠色植物的生命週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長髮育的順序,依次講述了“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本章內容要突出植物體自身結構與功能的關係,還要突出植物與環境的關係。

本課是這一章的最後一節,學生在前面兩節課的學習中,通過探究實驗、調查等活動,親身體驗了綠色植物從萌發到生長的過程,生動有趣。而本節課文並沒有安排探究實驗,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很少有機會看到從開花到結果的全過程,理論知識較抽象,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想方設法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步步探究出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

2、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以及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概述花的主要結構。

(2)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係。

技能目標:

(1)通過對花的解剖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自學能力。

(2)通過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1)認同花、果實、種子對於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

(2)養成愛護花的習慣,珍愛身邊的一草一木。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概述花的主要結構,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難點:分析討論“對於植物繁衍後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朝氣蓬勃,熱愛大自然,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奧妙。而開花之後會結出果實,這是學生司空見慣的現象,並不稀奇。若引導學生對此現象提出問題:“爲什麼開花之後會結果?開花和結果到底有什麼關係?”學生即會被此問題所吸引,而迫切想揭開謎底。把握學生這一心理,我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掌握知識。

三、教學方法

科學教育的基本特點是懷疑、實證和思辨(邏輯推理)。

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本課怎樣才能突破過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知識概念理論的講解,而忽視學生的思考與接受,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結論、自己獲取知識?我認爲把握課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係,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關鍵。

本課的理論知識較多,也較枯燥,怎樣才能使學生不覺得“悶”?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形式,運用多種媒體非常重要。因此我用兩個視頻資料,輔助講述重點知識: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整個課堂設計以問題爲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鼓勵學生質疑,並設法探索解決自已的問題,體現新課標的探究性學習特點。

四、教學程序

本課的知識點小標題分別是: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這三個小標題之間有什麼聯繫,要把它們串成一條線纔有助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我經過認真分析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認識到課文重點是花與果的關係。

1.我給學生準備了《中國十大名花》的圖片,上課伊始給學生欣賞美麗的鮮花圖片,再聽着美妙的音樂,學生不僅注意力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薰陶。新課標註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本課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滲透這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愛護花的情感、珍愛生命的態度。情景導入,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導言中通過設計情境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開花和結果”提出問題,學生很自然就會提出:“開花和結果有什麼關係?”“爲什麼開花之後會結出果實?”這些問題恰是本課要學生解決的重點問題,而在上課伊始階段由學生自己發現、提出,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明確學習目標,自主進行探究。

2.關於《花的結構》的教學,根據我們本地的實際,用野棉花做實驗材料,讓學生取一朵野棉花,對照課本上的圖Ⅲ—15,觀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學生通過對野棉花的解剖學習花的基本結構,通過分組實驗和討論,從而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去討論、歸納結果,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落實技能目標(1)。

接下來用一段視頻介紹花的結構,再用多媒體展示花的各部分結構,以補充實驗的不足,加強知識內容的直觀性,達成第一個知識目標——概述花的結構。並討論兩個問題:

(1)花的哪一部分將來發育成果實?

(2)對於植物繁衍後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通過進一步探究:假設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蟲吃掉了,,這朵花還能發育成果實嗎?小結花的結構: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組成,其中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結構。再通過一個想一想:“這些結構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什麼關係?”過渡到下一個內容《傳粉和受精》的學習。

3.教學《傳粉和受精》時,傳粉和受精比較抽象,先讓學生觀察視頻《被子植物的繁殖》,用形象化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抽象的生理過程,使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一個直觀的瞭解,讓學生觀看視頻,使學生看到平時看不到的生命現象,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再用多媒體簡要的給學生補充介紹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的知識,並指導學生學習植物的傳粉和受精過程,。使學生不感到枯燥乏味,體現新課標中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要求。最後請兩名學生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達成第2個知識目標——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並落實第2個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探索“桃花從開花到結果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那麼,你知道花落後,果實和種子是怎麼形成的?”引入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的學習。

4.關於《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的教學,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突破本課難點:“對於植物繁衍後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達成第3個知識目標——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係,並落實情感目標(1)——認同花、果實、種子對於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再讓學生閱讀課本104頁,瞭解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落實第2個情感目標——養成愛護花的習慣。

5.課堂反饋:

(1)花的主要結構是()

A.花瓣 B.雄蕊和雌蕊 C.胚珠 D.子房

(2)在從花到果實的發育過程中,花的各部分結構產生什麼變化?用連線的方法表示出來。

花瓣胚

雄蕊果實

花柱果皮

子房種子

子房壁

胚珠凋落

受精卵

(3)在果樹開花季節,如果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常會造成果樹減產。這是什麼原因? (4)有的花並不結果,如黃瓜、南瓜、絲瓜的花多半都不結果。請解釋這種現象。

6.最後通過一個學後探究活動進行小結:“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對植物生命週期的生動寫照。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對被子植物的一生有了一定的瞭解,那麼,你能不能以桃樹爲例,把被子植物的一生用圖解的形式表示出來?總結被子植物的一生:“種子→幼苗→桃樹→桃花→桃”。

爲了進一步落實第2個情感目標——珍愛身邊的一草一木,在上課結束時,讓學生齊聲朗讀“當我們欣賞着美麗的花,品嚐着香甜的果時,別忘了平時要注意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

生物說課稿 篇7

一、說教學理念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生物課程將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掌握社會生活、生產實踐中所需要的生物科學知識,努力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本着體現這一教學理念的思想,這節課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特點,設計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併爲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利用多媒體的簡潔性、動態性,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創設問題情境,營造探究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變靜態微觀知識爲鮮活有趣的宏觀再現,降低難度,縮短時間,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滿足求知的心理。

二、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的礦質營養》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三單元第五節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習了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光合作用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了植物的礦質元素及礦質元素的吸收過程,反映了《新大綱》在設計教材順序時以人爲本,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思想,關注了學生的思維和學生德育的培養。

本節內容前與根尖的結構、水分代謝、光合作用,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等內容相聯繫,後與呼吸作用相關聯,具有顯著的承上啓下的作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知識之間的相互滲透。

同時,這節內容所介紹的實驗方案,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本節內容,還爲將來學生設計實驗做好鋪墊,爲此,我用創設情景的方法,讓學生面對相關現象,進行分析和設計,觀察想象並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習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礦質元素的概念,瞭解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的種類和來源。

(2)、使學生理解根對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過程及其與植物根細胞呼吸作用之間的密切關係 。

(3)、使學生理解根吸收礦質元素離子與根吸水的聯繫和區別 。

(4)、使學生了解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的存在形式、運輸方式和利用特點 。

2 能力目標

(1)、通過對水培法培養植物的學習,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法,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根對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過程與呼吸作用的關係以及分析影響根吸收礦質離子的環境因素,訓練學生分析實驗和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水分和礦質元素吸收過程的比較,學習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去研究事物的本質,不斷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在介紹植物必需元素的種類、分析影響礦質離子吸收的環境因素的教學中,聯繫合理施肥、無土栽培技術、中耕鬆土等生產實際,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意識,培養學生關注科學、技術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對學生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2)、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識。

四、說教學的重、難點

根據高二新課程標準,在理解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明確什麼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及其種類是本節的教學重點之一。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和對水分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學生雖然已經學習了有關元素的知識,但只是在認知水平上,不能進行系統的分類,並且潛意識裏總有水和鹽相伴而行的觀點,認爲是水把鹽帶進去的,這就爲理解“相對獨立”的觀點設起障礙,所以我把“對水的吸收和礦質元素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作爲本節課重點和難點。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五、 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節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生產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