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範文合集5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說課稿範文合集5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學依據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由丹麥作家安徒生所寫,乃一篇童話。它記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聖誕夜被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反映了當時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揭露了尖銳的社會矛盾。

課文結語有這樣一句話:“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特別意味深長。本節課我就想告訴學生:對於小女孩來說,也許只有死了纔是幸福的!因爲,我們所教的學生大多生活安逸無憂,一直在大人的呵護和愛中成長,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幸福,更無法理解小女孩的幸福。而長久的使命告誡我,語文更主要是人文教育,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二、預期目標

本節課,我預期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

三、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啓發誘導,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依據《課標》中“尊重學生,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學中我層層引導,讓他們從文中感受小女孩的孤單、可憐、悽慘,併產生同情、憐憫之心。

2、合作探究,重視朗讀。

通過我和學生之間,學生同桌之間,小組之間的合作,引導學生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的種種幻想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以及從含義深刻的句子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讀寫結合,昇華主題。

語文課不僅有使我們共鳴的情感,也應該有練習。所以我印發了學案,並佈置了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我們想對她說什麼?並且改寫課文,讓小女孩變得快樂幸福的作業題。

4、採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二)出示目標,明確目標

(三)讀1—4段,初步感受小女孩命運的悲慘。

(四)讀5-10段,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產生的種種幻象,體會小女孩命運的悲慘。

(五)讀最後三段,從含義深刻的句子中深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拓展延伸

(七)小結、佈置作業

五、教後反思

說課稿 篇2

勉縣逸夫小學 吳 菲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單三元《時間的測量》的第六課時《擺的研究》。

這課是在學生研究了《機械擺鐘》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其實已對影響擺每分鐘擺多少次的因素有自己的初步認識,但有不少學生認爲擺的快慢是與擺的重量及擺角的大小有關係。本課我將帶領學生就擺的快慢與什麼因數即擺的重量、擺繩的長短等因數展開探究。通過探究活動幫助學生修正自己的想法,認識影響擺快慢的因素是擺繩的長短。體會實驗反覆性的意義,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經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並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果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感覺是會出錯的,深刻理解重複精確實驗的價值 ;感受探究單擺的快樂。

【教學重點】

經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並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果的過程。

【教學難點】

經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並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果的過程。

【教學準備】

學生材料:學生自帶計時錶(小組)、單擺裝置一個(鐵架臺、帶掛鉤棉線、銅棒組裝而成)、大小相同螺帽各三個、記錄本。

教師材料:學生材料一套、不同的單擺兩個、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5分鐘)(課前寫好課題:擺的研究)

1、師:(師出示上節課的三個單擺)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擺”,這是我們用過的其中三個擺,我們通過實驗知道了擺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誰來幫大家回憶一下?(等時性)你能具體解釋一下嗎?

2、現在,老師心裏有個疑問:雖然我們認識的擺具有等時性,可擺和擺之間,它們的快慢都一樣嗎?(板書:快慢)

二、用擺做實驗:(23分鐘)

1、推測:擺的快慢你覺得與什麼因素有關係呢?(師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板書:擺繩長度、擺錘輕重等。如出現擺的幅度這個因素,可引導學生回憶課前演示的實驗。)

師:這些只是我們現在的猜測,還得找證據證明。

2、對擺繩長度、擺錘大小兩個因素,分別展開實驗教學。 改變擺錘重量的實驗(10分鐘 )

a 、改變擺錘重量的實驗討論:

爲了證明擺錘的輕重與擺的快慢到底有沒有關係,這個實驗可以

怎樣來操作?(學生回答後繼續追問:(1)改變的是什麼條件?哪些條件需要儘量保持不變?(2)是不是做一次就可以了呢?)

b、出示記錄表。師述: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三顆螺帽,我們就以15秒爲時間界限,分別測三次,看看最後能發現什麼?準備好了嗎?靜悄悄的開始,比比哪組效率高!

改變擺繩長度的實驗(10分鐘)

改變擺繩長度的實驗討論:

爲了證明擺繩長度與擺的快慢到底有沒有關係,這個實驗又可以怎樣來操作?(學生回答後繼續追問:(1)要改變什麼條件?哪些條件需要保持不變?)

b、師述:大家看記錄表,我給大家準備了一根2倍長的繩子,3倍的那一欄把它劃掉。

c、學生實驗、記錄。(師巡視指導)

d、數據反饋、彙報小結。(展示兩小組數據,談談我們的發現: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三、擺的快慢與什麼有關:(7分鐘)

1、師:通過剛纔的兩個實驗,你能回答作業本最下面的問題了嗎?

我發現:擺的擺動快慢與( 擺繩長度 )有關。

2、請大家把課本打開,翻到P61,閱讀課本P61下面的插圖和文字。你覺得它們擺的快慢會怎樣?

3、師出示如圖的兩個擺,擺繩長度一樣,擺錘長度不一樣,演示實驗。(分別記30秒2次。)

4、討論: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麼想的?

四、小結

與擺錘的重量無關 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短有關

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八年級上冊第12課《橋之美》,由粗讀到品讀,我對這一課有如下認識

一、解讀教材

《橋之美》是著名畫家吳冠中的一篇美學小品文,文章先指出了畫家眼裏,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就是“橋之美”,然後舉正反實例具體說明,以畫家的標準和眼光,發掘了橋在不同環境下所產生的美學效果,以獨到的視角,引領我們用“另一種眼光”去看“橋之美”。文章思路清晰,語言優美,表達富有個性,詩意的描寫性文字和說明性的文字相間雜出,體現了科學小品文的魅力,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一)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美詞,掌握與“橋之美”有關的美學知識。

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思路,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

3、品讀賞讀精彩語言,體會科學小品文的語言魅力,體味語言的個性色彩。

(二) 過程和方法目標

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三)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充分感受美的薰陶,提高審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賞,用“美”的心靈去感受,成爲一個有品位的人。

知識和能力目標當屬教學的重點,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鍛鍊思維應是語文課永遠的使命,而“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則是教學中努力突破的重點,尤其是對文章極富個性的語言賞讀,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演練的好契機,可能會在課堂上形成一個各抒己見,人人爭議的小高潮,也是鼓勵學生個性閱讀,大膽思考,創意表達的一個設想。

二、關於教法:

對這樣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問,我會用朗讀法、討論法、引導點撥學生走進課文情境,細心體會,反覆揣摩。美點尋蹤法,讓學生自主發現精彩句子,在涵詠品味中接受美的薰陶,在充分的討論交流互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我還會用比較閱讀法,引導學生深入認識文章的特點,再有如情境設置法,引導學生走進“橋”與“美”的境界中去。

三、談談學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爲指導思想,如勾畫圈點批註法,合作探究質疑法,涵詠品評法,等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的自主學習的方式,在討論、思考、品評、欣賞中快樂學習,快樂認識“橋之美”。

四、教學設想:

我設想“以讀貫之,活動充分,積累豐富”,八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說明文,而本文又是一篇小品文,所以我會重視學法指導,兼顧學法實踐,具體爲:

快速閱讀,感知形象——定向閱讀,提取信息——可視閱讀,學會鑑賞——句段品讀,體味語言——美文聯讀,感受特點——課外擴讀,拓展延伸。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橋是經過放大的一條板凳——橋樑專家茅以升這樣解釋橋,那麼在畫家眼裏,橋又是怎樣的形象呢?又會有怎樣的魅力呢?讓我們跟隨吳冠中先生一起,對“橋之美”進行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審視與探尋吧!

(直入課題,會比圖片展示更具簡潔性,閒言少敘,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文情境語境中)

(二)快速閱讀,感知形象。

要求學生速讀全文,思考文章說明對象是什麼?用“這是一篇寫……的課文”句式說話。

(這是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與把握,衆說紛紜的課文感受也考察了學生的概括信息、提煉信息的能力,是一種相對淺顯的語言表達訓練。)

(三)定向閱讀,提取信息。

1、再讀課文,並劃出揭示“橋之美”的文句。

2、思考:(1)在作家看來“橋”“美”在何處?

(2)你對此有何感想,從中得到了什麼啓發?

3、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語言信息最豐富的學習內容,我設想讓學生注意勾畫圈點,學做批註,大膽積極思考,進行個性化的表述,要求他們學習中切實體現合作意識。)

4、默讀課文,把握課文的行文思路,理清說明順序。

(教師點撥指導:可先概括各段的內容要點,內容相近的段合成部分,把全文劃成相對獨立的若干部分,歸納每部分大意,依次銜接,就形成了文章的思路,得出了文章總-分-總的說明順序)。

(1) 同桌之間合作、交流。

(2) 師生互動交流。

(這一環節是本課應突破的難點,重視了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教是爲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注重學生自主能動的學習並讓學生自主實踐,合作探究。)

(四)可視閱讀,學習語言。

多媒體顯示形態各異,背景不同、多姿多彩的橋,讓學生比較鑑賞,認識“橋之美”。

(這一環節回扣課文,形象直觀的對學生進行了美的薰陶,並且讓他們直接學用了文章的美學原則如變化和諧等去品評鑑賞,而不僅僅止步於欣賞。)

(五)句段品讀,體味語言。

1、多媒體顯示一組句子,要求學生體味其情味。

如“茅盾故鄉……舒暢的氣”

“早春天氣……令畫家銷魂”等。

2、自己尋找一些充滿詩意,語意蘊含豐富的語例,品讀賞析,可用“我喜歡……這句話,因爲它……”(可以用詞,修辭,表達手法,句式特點等多方面入手)

(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在個性化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語言積累,暢談審美體驗)

(六)美文聯讀,鼓勵創新。

聯讀《中國石拱橋》,比較兩文的異同,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或製作表格具體對比。

(教師提示:從兩文的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及語言特徵等角度,比較評析。)

(這一環節設計是主要引導學生充分理解規範說明文與科學小品文的區別聯繫,全面認識“說明文”這一文體,深入認識文章寫作特點。)

(七)課外擴讀,拓展延伸。

1、課外蒐集有關“橋”的詩詞文字,或者瞭解橋的名稱由來,有關橋的故事傳說等。認識立體全面的“橋”,發掘全方位多角度的“橋之美”。(可以當堂展示一些教師準備的詩文資料)

2、以“寫”爲主的拓展延伸,用書中所學的美學原則,如對比、變化、和諧等欣賞、品評一幅山水畫,學用第四段文字表述。

(這一環節聯繫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樹立“大語文”學習觀,連接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說課稿 篇4

《媽媽的愛》這篇課文是篇閱讀課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不正是邱學華先生創立的嘗試教學法精華嗎!所以我根據新課程標準,把嘗試教學法充分運用到了這課的教學中來,制定了以下教學思路。

一、建立嘗試小組,創設濃厚自主學習氣氛一個班人數一般在四、五十人,如果採取學生輪流回答問題的方法,一節課40分鐘每名學生一分鐘的發表意見的時間都享受不到,又何談自主學習呢?這隻能是教師牽着學生的鼻子走。爲了改進這種被動局面,我按照學生的座次、學習狀況以四人爲單位成立了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成員輪流擔任小組長,組織大家學習,讓每名學生都得到鍛鍊。教學《媽媽的愛》這課時,學生質疑、解惑、擴展訓練,都先放在小組內討論,讓每名同學都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由組長記錄集中小組的意見在全班進行交流,最後評選出最佳學習小組。人人都是課堂的主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空前高漲。

二、嘗試質疑問答,鼓勵自主發現解答問題邱學華先生創立的嘗試教學法,主張"先學後教,先講後練",正是着眼於讓學生"知不足,而後再學";讓教師"知困,然後再教"。嘗試教學法改變教學中教師牽着學生走,學生被動的現象,真正實現了學生爲教學的主體,教師爲教學的主導。嘗試教學法倡導在教授新知識時,先讓學生大膽嘗試,解決能自己學會的內容,發現不懂的地方,然後教師在就學生的質疑進行講解、點撥,學生面對的是自己疑難的問題、渴望學到的知識,精力會更集中、思維會更活躍。正所謂"不憤不啓,不悱不發”,這種先憤後啓,先悱後發的方法。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1、質疑,初讀課文提出不懂問題。初讀課文主要以小聲讀課文爲主,指導學生尋找不懂的字、詞、句,用"--?"標出。以各學習小組爲單位提出不懂的問題,先在組內討論,(能解決的就在組內理解)然後在全班提出,教師板書不懂問題,理清頭緒,存下疑問,激起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媽媽的愛》一課學生提出的問題可分成兩類,一類是不懂的詞語:溼透、遮、滴落、親吻、臉頰、一類是不懂的句子:爲什麼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遮雨的傘、滴落的淚、甜甜的吻?

2、解惑,再讀課文理解不懂問題。課程目標的階段目標要求低年級學習默讀,默讀有利於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再讀課文要以默讀課文爲主,指導學生帶問題閱讀,在反覆閱讀中進行理解。讀完課文,小組交流,解決一部分疑難問題。然後全班交流,解決初讀時遺留的問題,教師可適當進行點撥。《媽媽的愛》一課詞語比較好理解,學生自己弄懂。大部分詞要以結合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利用直觀演示,如:額頭、臉頰讓學生自己演示給大家看。比較難以理解的句子,留待精讀課文時理解。

3、存疑,精讀課文深刻理解。學生通過質疑問答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要放到精讀課文時理解了。首先把遺留問題歸類,看一看這些問題都集中在那幾段中。然後重點讀一讀有關溫湔頁齟鳶浮?《媽媽的愛》這一課,爲什麼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遮雨的傘、滴落的淚、甜甜的吻,這幾個問題比較難理解。在指導孩子們看圖、結合生活實際嘗試理解了爲什麼媽媽拿着扇子衣服還溼了?爲什麼媽媽拿着傘自己還被雨水打溼了衣服?媽媽摸着我滾燙的額頭,爲什麼哭了?學生對有疑問的四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三、嘗試擴展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在理解了課文的內容之後,應把握住時機,擴展學生思維,鍛鍊學生的動口、動筆、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我爲《我媽媽的愛》一課設計了以下三個擴展題:

1、想一想,說一說。說一說你的媽媽對你的愛。可以引導學生仿照課文詩歌的結構,說一說媽媽對自己的愛。例如:一個很冷很冷的夜晚,媽媽爲我蓋好被子,穿着睡衣的她凍得直打哆嗦,啊媽媽的愛是溫暖的棉被。

2、寫一寫,評一評。製作一張帶有你和媽媽合影的賀卡,寫上你對媽媽要說的話。例如:祝媽媽身體健康,媽媽謝謝你,媽媽長大我要報答您的養育之恩。

3、議一議,做一做。小組討論應該爲媽媽做些什麼,把討論結果記錄下來,全班交流。例如:幫媽媽做家務,母親節送給媽媽一束鮮花,好好學習不惹媽媽生氣。

四、創設朗讀佳境,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情朗讀朗讀既是一種把書面語用聲音表達出來的言語活動,也是一種講究咬音吐字、表情達意的言語藝術。所以朗讀訓練要到位,就必須深刻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言語形式。學生的朗讀之所以往往達不到要求,根本原因在於對課文的領悟不深。所以我就在學生理解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忽略技巧指導,重視感情渲染,這樣學生的朗讀感情自然,不生硬。

《媽媽的愛》這篇課文是首詩歌,語句非常優美。尤其是前三節,讓人十分感動。在學生理解了媽媽對孩子的無私之愛後,給學生配上舒緩的音樂,屏幕上出現幾張學生與媽媽親密的合影。爲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自己最受感動的一節進行朗讀,學生朗讀起來感情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來了。在這一節課中,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運用嘗試教學法,加以多媒體課件,培養了學生自主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地位作用

《勸學》是高中語文新教材第六單元第三篇課文,這是荀子的開篇之作,其中不少觀點對今人仍有教育意義。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爲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二、說教學目標確立及依據

1.德育目標:學習《勸學》的主要觀點,領會學習的重要特點。

2.知識目標:1歸納“絕、強、假、望、間”五個多義詞的義項;2比喻論證的方法。

3.能力目標:(新課程目標 閱讀欣賞第9條)培養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主導懂文章內容的能力,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精悍難點.

根據這些教學目標及學生實踐我們確立:

1.實詞的識記理解

2.比喻的含義和它們內在聯繫,爲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說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擬定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釋題,簡介作者,掌握句讀, 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

總結文言知識,進行閱讀訓練,寫作訓練

五、說與學法

新課標告訴我們,高中語文課程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必須顧及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完中,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因此我們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精讀法,在掃清字詞障礙後進行分析鑑賞研究。

六、說教法

準備採用1啓發式研究式2講解式3朗讀式相結合的方法,除上述人本因素外,從“文本角度”講,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重點訓練學生精讀的方法,所以採用講解式的教法。進入高中階段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採用啓發式教學,貫穿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新思維 。本文語言錘鍊精深,許多語句千年不衰。從培養學生語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讀式的教學。

七、說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或投影儀),可展示學生應掌握的相關知識:作者圖片資料,背景資料(以使在分析研究時能知人論文),相關訓練材料。

八、說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由同學們頭腦已有的關於勸學的名句導入,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者已悔讀書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既複習舊知識又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的荀子的《勸學》將全面論述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和應有的態度,希望大家能有所

2、新課講解(教案)(劃點出來)

文言文閱讀式初步形成一套“五讀”教學法,在我校嘗試推廣。五讀:一讀掌握句讀,結合課前預習。二讀疏通文意;三讀重點實詞、虛詞點拔講析;四讀研究性學習,五讀遷移提升

這當中要注意以三爲主: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強調三個對話,學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爲學堂,成爲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搖籃.

3、例題示範(一般適理科)

4、反饋練習(投影出示相關閱讀訓練材料)

5、歸納總結:這節課以閱讀爲基礎,以研究性學習爲主線,以五步閱讀法爲實踐模式,是一節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古文課。

6、板書設計(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