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說課稿集合5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物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說課稿集合5篇

生物說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主要影響。

2、嘗試瞭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3、學會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瞭解空氣受污染的程度。

4、學會抽樣記數的方法。

5、嘗試用所學的方法探究有關空氣中塵埃粒子的問題。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有關資料回答問題,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的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健康與周圍的空氣質量有密切關係,愛護環境等於愛護自己。

教學重點:

4、描述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主要影響。

5、做好探究實驗採集和測算空氣中塵埃粒子。

教學難點:

1、學會正確採集塵埃粒子和比較精確的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2、學會抽樣記數的方法。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解法、綜合法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空氣質量統計資料及數據、呼吸道疾病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空氣質量影響人體健康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每個人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一萬多升氣體,可見空氣質量與健康有關,有什麼關係呢?

教師總結,評價。

讓學生帶着問題閱讀資料:

1、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羣,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高?

2、請你根據收集到的有關資料,分析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爲什麼會逐年上升?

3、請結合資料3、4和身邊的實例,分析居室的空氣質量與人的健康關係。

4、除了以上資料所提到的,影響居室空氣質量的因素還有哪些?

認真閱讀資料,分析討論、補充得出結論瞭解當地的空氣質量讓學生說說自己收集的資料。能不能檢測一下我們班級的空氣質量呢?佈置作業:探究實驗。每個小組派個代表交流收集的材料。學生按小組合作完成,檢測班級不同時間同一地點塵埃粒子數是否相同。

學生總結我這節課學到了什麼:教師總結這節課同學們認真收集資料,瞭解當望你們能成爲環保的好衛士。地的空氣質量,以及污染情況。

課堂練習:

1.下列疾病中,可能由空氣污染引起的是()

A感冒B哮喘C肝炎D沙眼

2.由於森林減少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現在全球環境出現了()

A赤潮B沙塵暴C溫室效應D酸雨

3.小倩的爸爸吸菸,小倩和媽媽雖然不吸菸,卻是_______吸菸者,所以小倩經常咳嗽、患氣管炎等疾病。這是因爲煙霧中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質,抑制了氣管、支氣管內表面_______的擺動,使________不能及時排除,呼吸道易受到病菌侵襲的緣故。

4.某空氣的空氣污染指數爲78,表明該城市的空氣質量爲()

A優B良C輕度污染D重度污染

5.冬天上課教室門關閉較久後,不少同學會出現打“呵欠”的現象,是因爲()

A打“呵欠”會傳染B同學們想睡覺C教室的空氣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D大家養成了打“呵欠”的習慣

6.住宅裝修完畢,室內空氣中還有較多的笨甲醛氡等有害氣體,除去這些有害的氣體的根本方法是()

A關閉門窗放大量的茶葉B關閉門窗放大量的醋C噴空氣清新劑D打開門窗,通風透氣

作業:書57頁練習題1、2、3.

生物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隸屬於課程標準確立的“人與生物圈”課程主線中最大的主題之一“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中的二級主題,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組成綠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教材在編排上將其安排在兩者之前,既充分考慮了學生主體的認知規律,也科學考量了三者的辯證關係。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對前一節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羣適應不同的環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爲後面光合作用以及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在全章佔居舉足輕重的地位。

2、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植物的蒸騰現象,舉例說出氣孔的數目和分佈與蒸騰作用的關係。

(2)、嘗試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臨時裝片,觀察葉片的各部分結構。進一步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標

(1)、通過製作臨時徒手切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臨時切片標本,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

(2)、通過對蒸騰作用知識的拓展遷移,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認同綠色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意義。初步形成保護森林的意識。

(2)、培養敢於實踐、樂於探究的生物科學素養;樹立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3、說重點與難點

重點:練習製作徒手臨時切片,觀察葉片的結構,理解蒸騰作用的意義。

難點:練習製作徒手臨時切片,觀察葉片的結構。

4、說學情

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充滿好奇,樂於動手,對製作臨時裝片及顯微鏡操作有一定的瞭解。

5、說教學準備

教師:實驗用具、材料及醫用消毒棉,酒精和紗布,課件等。

學生:興趣小組準備關於觀察植物的蒸騰現象的實驗資料。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利用直觀教學手段,啓發學生積極思考,實現知識的昇華和內化。

2、引導發現法: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發現未知,並在“動腦、動手、動口”狀態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

3、體驗互動法: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實現學生認知過程與情感體驗過程的有機結合。

三、說學法:

1、自主探究法:通過觀察蒸騰現象實驗以及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體驗科學探究的一

般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合作學習法:通過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分析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提高交流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四: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優化教學秩序,我是這樣導入的:

1、創設情境,激疑導入

首先複習各種植物類羣所處的生活環境,明確各種植物類羣均需要水,那麼植物吸收水分用來做什麼呢?此時,多數學生會誤認爲植物吸收水分用於自身組成。讓同學們帶着疑惑看典型例子——一株玉米從出苗到結實一生所需的水分約200千克,其中作爲植物組成成分的水分爲1.827千克,維持植物生理過程的水分爲0.25千克,兩者的水量加起來約爲2.077千克,僅佔植物吸入體內水分總量的1%,那其餘的99%的水分到哪裏去了呢?

此時,學生形成了認知衝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趁此導入課題。(板書課題名稱)繼而進入第2個教學環節:

2、觀察思考,深化認知

(由於植物的蒸騰現象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提前一天要求興趣小組同學做好實驗,課堂上呈現實驗各裝置初始狀態圖片)

此時興趣小組展示圖片,闡述設計思路:選取三支粗細相近的枝條,甲去掉全部葉片,乙去掉部分葉片,丙不做處理。分別插入三支錐形瓶內,並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管外的部分,紮緊袋口。在三支錐形瓶內分別加入等量的水,液麪上加適量的食用油防止水分的蒸發並做上標記,置於陽光下一段時間。引導學生指出對照實驗,明確單一變量。

然後興趣小組呈現實驗裝置,通過觀察、對比啓發引導學生思考相關問題:

(1)、塑料袋的內壁有什麼物質生成?

(2)、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是從哪裏來的?

(3)、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是以什麼狀態出來的?

(4)、比較各塑料袋內水珠的多少,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5)、對該實驗你還可以怎樣設計?

生物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我做的`海洋生物》是一節以“綜合表現探索”爲學習領域的課程,要求學生課前收集各種材料並在對海洋生物有一定認識和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表現。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由淺人深地引導學生嘗試使用各種材料製作自己喜歡的生物造型,讓學生在製作過程中體會創造的快樂,從材質出發巧妙運用,誇張變形,變廢爲寶,美化生活。培養學生髮現美、感受美的能力,並由此更加熱愛大自然。培養他們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意識。

1.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引導學生觀察海洋生物的結構特徵和形體變化,闡述自己對海洋生物、海洋環保的獨特見解。

(2)操作目標:展開想像的翅膀,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海洋生物,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立體造型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感受海洋世界的美,增強海洋環保的意識,在創作過程中體驗樂趣,激發學生藝術創造的熱情。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審美情趣,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

2.學習內容

教學重點:欣賞海洋生物,運用各種材料和手法表現奇異瑰麗的海洋生物。

教學難點:能抓住海洋生物的特徵,巧妙聯想並進行有個性的創作。

3.課時:1課時

二、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準備:

老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廢舊材料,卡紙,橡皮泥,剪刀,膠帶等。

學生準備:各種廢舊材料,卡紙,橡皮泥,剪刀,膠帶,還可以是水果蔬菜等。

●教學思路:

(l)創設情境。

多媒體播放《神祕的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遼闊的海洋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動植物世界。

欣賞千姿百態的海洋生物,引導學生觀察海洋世界中不同形狀、不同色彩的生物,開闊視野,激發興趣。

(2)討論交流。

組織學生討論看到的生物有何特徵,以及它們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還可

以講講這些海洋生物的逸聞趣事。

(3)啓發思維。

出示手工範作,引導學生觀察製作材料及製作方法,啓發思維,欣賞課本中的圖片,進一步開闊眼界,拓寬思路,發展思維。

小結一些基本的製作方法:組合拼接、粘、揉、卷、切,挖等。

學生作業練習:

讓學生在感受的基礎上,利用自己所帶來的工具材料,通過剪、粘、揉、卷等方法設計製作自己喜歡的海洋生物。學生可分組合作完成,鼓勵大膽自由地想像。

(4)展示評價。

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主評價爲主,老師評價爲輔。學生間的交流可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拓寬思維,提高審美能力。

(5)拓展主題。

海底世界不但美,而且還有豐富的生物資源,種類多達20萬種以上。地球的資源80%以上在海洋裏。今天我們運用各種表現形式,創作了美麗的海洋生物,瞭解了海洋生物的知識。海洋是個美麗而神祕的世界,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我們要向全社會宣傳: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生物說課稿 篇4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

2、瞭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學知識。

二、說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一些重點問題的討論提高探究能力;

2、通過觀看生物資料片、觀察一些昆蟲的社會行爲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三、德育滲透目標

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生物學的熱愛之情。

四、美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品味優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一、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

2、瞭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學知識。

3、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一些重點問題的討論提高探究能力;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同學們《細胞生命的禮讚》就是一個醫學家、生物學家關於生命、人生、社會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龐雜而新奇,批評文明,嘲弄愚見,開闊眼界、激發思索。而其文筆又少見的優美、清新、幽默、含蓄,無愧當今科學散文中的大家手筆。無怪乎自1974年出版後,立即引起美國讀書界和評論界的巨大反響和熱烈歡呼,獲得當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此後18年來由好幾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暢行不衰!年過花甲的劉易斯?托馬斯的名字因這一本小書而家喻戶曉,有口皆碑,以至於在他接連拋出後兩本書時,書商都不用再作廣告,只喊聲“《細胞生命的禮讚》一書作者劉易斯?托馬斯的新著”就夠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選自這部書的精彩章節《作爲生物的社會》(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 劉易斯?托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年生於美國紐約,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醫學院,歷任明尼蘇達大學兒科研究所教授、紐約大學——貝爾維尤醫療中心病理學系和內科學系主任、耶魯醫學院病理學系主任、紐約市斯隆—凱特林癌症紀念中心(研究院)院長,並榮任美國科學院院士。

三、重點、難點

1、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整體寫作思路。

本文就是一篇論述生物社會行爲的文章。作者選取了獨特的視角,將一些羣居性生物的行爲與人類進行比較,描述了它們在集體行動中所表現出的高度組織性,提出了“多個單獨的動物合併成一個生物的現象”,對傳統生物學過分強調個體行爲和動物本能的觀點進行了反思,也對人類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認識自身生存危機作出了警示。

文章開頭就令人耳目一新,彷彿以天外來客的眼光來看待人類的行爲,說那些爲了開會“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的醫學家們,就像就是羣居性昆蟲的大聚會”,他們“急匆匆來回亂竄”,“碰碰觸角,交換一點點信息”,看起來和螞蟻沒有什麼兩樣。這不無諷刺與幽默的敘述,看似閒筆,卻給全篇定下了一個基調。作者身爲人類的一分子,卑以自處,他想說明什麼呢?

作者提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說人類像螞蟻可以,反過來說螞蟻像人類,就會遭到非議,因爲這就是對人類至高無上的地位的挑戰。所以描述昆蟲行爲的人,惟恐被指斥爲“違反科學”,都不遺餘力地從“有異於人的”方面來理解生物的社會行爲,說它們“完全就是非人性、非世俗、幾乎還就是非生物的”。而作者卻不從衆從俗,敢於向傳統觀念發起衝擊,指出“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爲難”。然後以幽默的語言,列舉了一系列螞蟻的社會行爲,從“培植真菌,餵養蚜蟲”,到“迷惑敵人,捕捉奴隸”,到“使用童工”“交換信息”,簡直和人類的行爲毫無二致。“它們什麼都幹,就差看電視了”。在這裏,作者有意用描述人類行爲的語言來描繪螞蟻,和文章開頭的一段用描述昆蟲的語言來描繪人類恰成對比,表達了一個鮮明的觀點,那就就是:人類的社會行爲與生物的社會行爲有極大的共性,並非水火不相容,而就是可以互爲比照的。

接着,作者又進一步指出,很多生物“似乎都過着兩種生活”。作爲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看不出它們“有什麼思想”;但就是隨着羣體的增大,智慧逐漸增強,具有高度的組織性和協調性,儼然成了一個龐大的活物,而個體則更像就是這個“龐大動物體中細胞樣的成分”。螞蟻搬運食物、建造蟻丘就是這樣,蜜蜂尋找花蜜、營造蜂房也就是這樣。不惟昆蟲如此,小到黏菌,大到魚羣、飛鳥,都表現出這種集體的智慧。它們作爲個體就是微不足道的,但凝結成爲一個整體,“組成巨大的生物”,就顯示出非凡的力量。

需要注意的就是,作者對生物行爲的反思,其目的不就是爲了證明其他生物比人類更高明,而就是爲了檢討人類盲目樂觀自大的情結。在漫長的生物發展史上,人類就是姍姍來遲的一個物種。人類雖然最終脫穎而出,主宰了這個世界,但人類的行爲方式還具有和其他社會性生物相類似的特點,還需要聯合,需要團結,才能源源不斷地產生智慧,克服自身發展面臨的種種困境,推動社會進步。

文章結尾,作者以科研爲例,援引權威人士的觀點,再次強調個體的智慧與羣體的智慧,就像一個鋸齒與整條大鋸的關係,個人的孤獨靜默也許有助於一些發明創造,但這些發明創造必須融人到羣體的智慧中才能發揮作用,纔有意義。所以,我們要像昆蟲那樣,發揚光大“一有發現就大叫起來”的古老傳統,經常接通我們與社會組織這個龐大網絡的電路。

本文語言幽默風趣,表現出一個科普大家的睿智和哲思。《細胞生命的禮讚》一書的副標題爲“一個生物學觀察者的手記”,作者以細緻的觀察,入微的思考,揭示了“作爲生物的社會”中一些值得讓我們探討的生命現象,從而反思我們人類自身的行爲方式和組織形式,表現出深厚的人文關懷精神。

2、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本文采用丁哪些論證方法?

【明確】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傾向,可以看做就是一篇科學隨筆。本文雖然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論文,沒有羅列森嚴的論點論據,但還就是具有獨特的論證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終就是在與人類行爲的對比中談論生物的社會行爲,始終認爲人類行爲與生物的社會行爲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論述中,無論就是對人還就是對其他生物,多從個體與羣體兩個方面做比較分析,肯定羣體的智慧,強調社會化的重要性;再次,對生物的社會行爲的描述,有詳有略,先詳後略,以詳帶略(詳昆蟲類,略菌類、魚類、鳥類),這樣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細緻剖析,又豐富了例證,也體現了由現象層面到理論探討逐步深化的過程。

(2)怎樣理解本文關於生物社會行爲的論述

【明確】作者論述昆蟲、魚類、鳥類等生物的社會行爲,證明它們也有集體協作精神,而且隨着羣體數量的增加,智慧也隨之增長,這些都來自他對自然界中社會性生物細心的觀察和思考。把這些生物的羣體看成就是一個龐大的生物體,更就是作者的創見。但就是要看到,作者談論生物的社會性,焦點還就是在反思人類行爲,意在批判傳統生物學人類中心主義甚至人類沙文主義的觀念,強調人類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識,不然我們就會陷入因爲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帶來的種種困境之中。無可否認,作者的論述有其幽默調侃的成分,觀點有其牽強偏激之處,但他的視角就是獨特的,見解就是獨到的,議論就是深刻的,讀之給人以理性的啓迪和美感的享受。

(3)怎樣理解本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明確】作者在論述中,往往把人類行爲與其他生物的社會行爲比照映襯來談,即把人類的行爲看做就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爲看成就是擬人化的,這就形成了一種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如說人類“碰碰觸角”,說螞蟻“使用童工”等等。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作者的這種幽默的語言風格:首先,作者作爲人類的——員,卻能“降格白貶”,以較低的姿態來談論生物的社會行爲,體現出一種自嘲式的幽默;其次,作者作爲一個生物學家,敢於向傳統觀念挑戰,敢於闖別人不敢涉足的禁區,表現出一種智慧上優越的幽默;再次,作者作爲通俗欄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衆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大衆對科學的關注和熱愛,也要用幽默的語言化雅爲俗,拉近同讀者的距離,吸引他們的閱讀興趣。

生物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首先,我對本節內容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級生物生物上冊第二章的內容。

本節內容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這部分內容較爲重要,學生很難理解,同時也是高中生物的重要部分,所以學好這個內容爲學好以後的生物知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領會生物多樣性的涵義,列舉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

2 能概述生物種類、基因與生態系統多樣性之間的關係。

3.說明保護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對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的學習,初步概述它們之間的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生物多樣性的學習,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學習我國的珍稀的植物資源,增強學生的自豪感。

2.通過學生的討論學習,加強學生的寫作和交流。

重難點

重點:列舉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概述它們之間的關係。

難點:1.基因的多樣性。 2.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之間的關係。

三、說教法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2.活動探究法

3.集體討論法

四、說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讓學生進入情境(約 3-5 分鐘)。

方法:課件展示:遊戈的魚羣、飛翔的海鷗、撲騰入水的企鵝、跳躍的猴羣、飛跑的麋鹿、追逐的獵豹、悠然的丹頂鶴、開屏的藍孔雀、成片的森林

2.新課講授 25 分鐘:

(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並提問:生物的多樣性的三個層次是哪些?

(2)引導學生分析資料,並進行討論。

(3)組織學生學習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4)與學生一起討論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之間的關係。

3.學生訓練與討論 10 分鐘

4.課堂小結 3-5 分鐘

六、說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