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生物說課稿範文合集5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物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生物說課稿範文合集5篇

生物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

“生物與環境”這一節是教材主題四“生態系統”的開篇節,本節內容的學習將爲後面第二節“生態系統的結構與類型”、第三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等內容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

生物與環境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生物的生存和發展都與環境密切相關。通過學習,讓學生從整體和系統的角度關注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懂得保護自然、珍愛生命。

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的關係主要分三個模塊:你知道嗎、學習與探究、拓展與視野,本課的教材內容是在講述了植物界和動物界對環境普遍存在的適應性之後,又利用各類圖片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方式,着重講述了動物的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等適應現象,以突出生物對環境適應的主題。在本節的最後,也指出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如果生物不能隨着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那麼原來的適應就將變爲不適應。

二、教學目標

根據內容的分析和二期課改的要求,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密切關係。

2、知道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

3、學會比較和區別生物的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

(二)過程與方法

1、學會觀察生物對環境適應的特徵和行爲,初步學會描述觀察結果的方法。

2、學會比較和區別生物的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

1、通過講述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使學生認識到生物與環境的對立統一關係,認識到保護生物的生存環境是保護瀕危生物的重要舉措之一。

2、體會生物與環境之間長期形成的和諧關係,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自然環境、珍愛生命的責任情感。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1、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

2、學會比較和區別生物的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

(二)教學難點

(1)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以及三者之間的區別比較。

(2)認識生物適應環境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四、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在初一科學課中學生已經學習了非生物環境的因子:如水、陽光、土壤等,爲本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現在又經過半年多生命科學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一定的生物學知識,觀察,實驗,抽象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已具備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對於學習生命科學的新知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不滿足於教師在講臺上的單獨說教,希望教師多采用直觀教具、直觀演示及直觀的語言,希望教師滿足他們的創造願望,讓他們自己探究,使他們能獲得施展才能及品嚐成功的機會。

五、教法指導和教學器材:

1、教法指導

根據初二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我採用一下的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主探究爲主,教師引導、舉例幫助學生理解,學生觀察、思考、表述,積極探索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

2、教學器材

金魚、蓮藕、小組活動評價表,多媒體課件等。

六、教學整體設計思路和達到的預期教學效果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生自選主題,查找資料,經小組集體討論、整理好資料後製成PPT,在課內進行交。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啓發學生思考,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等。這樣,學生既與合作伙伴同心協力,又能獨立地運用已有的經驗、知識、思維和能力來解決問題。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才能帶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本節課自始至終通過教師的引導、幫助和參與,讓學生通過分析、交流課前調查、收集的資料以及課本中的資源,自主進行探究,體驗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以更好地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全班同學掌握比較和區別生物的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的方法;能主動與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體會生物與環境之間長期形成的和諧關係,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自然環境、珍愛生命的責任情感。

七、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讓學生猜猜老師帶來的“神祕禮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二)探究整合

1、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的關係

啓動學生思維,暢所欲言。

2、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普遍性

教師引導、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收集、整理的資料。

學生以組爲單位,派代表上前用簡短、優美的語言介紹、展示課前收集、整理的各類生態系統的文字、圖片資料。

引導學生觀察標本——蓮藕,探究:水生植物的適應性特點

①保護色、②擬態、③警戒色

教師大屏幕展示各類生物適應環境生活的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比較並總結保護色、擬態、警戒色的概念和作用。來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3、生物對環境適應的相對性

教師大屏幕展示夏天苔原上的雷鳥和冬天雪地上的雷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感悟。讓學生體會生物與環境之間長期形成的和諧關係,

(三)教師總結 使學生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初步建立對立統一的觀點。

八、評價:

1、填寫評價表,以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綜合評價爲主,培養學會欣賞他人和事實求是的工作作風,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2、完成練習冊P13 一、(一)1、2、3 (二)1、2、3、4、5、10

3、探究題:如今,由於環境條件的人爲破壞,導致瀕危動物出現,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也日趨惡化。面對這些,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生物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必修本第五章第 1 節第一課時內容。上一章,學生們已經學習的是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這節開始我們學習細胞的能量流動,而本節課的內容是整章的基礎,生命活動離不開酶。因此,本節內容在 整章生物學習 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後面還將學習到酶的特性,所以學好本節的內容可以爲學好以後的生物知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本內容包含的一些 單一變量控制科學方法 知識,是以後生物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高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識記:細胞代謝概念、活化能概念、酶在細胞中的作用

理解

2、 能力目標:學會控制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變化,以及設置對照實驗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酶在細胞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難點的依據:單一變量控制方法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教材中活化能概念的文字敘述很抽象,雖然加入了卡通式插圖和圖解,但仍然是平面的、靜止的,很難實現知識遷移。而Flash動畫是立體的、直觀的、動靜結合的,並且能夠展示不同條件下的反應情況,有利於在比較和歸納中得到正確的知識。

2、實驗探究教學法——從反應物、反應條件、實驗原理、實驗步驟、現象記錄和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等方面,引導學生理解實驗設計,進行實驗操作並嘗試改良實驗設計,從具體到抽象、從實踐到理論來深化科學探究思想,培養學生的小組協作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3、啓發式教學法——以設問和疑問層層引導,激發學生動機,啓發學生積極思考,逐步從常識走向科學,將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由於本節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生產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 酶的作用 (佳美洗衣粉) 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高中生具有的認知發展水平以及初中生物和化學基礎,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學習方法指導:

1、跟隨老師的問題,積極思考,將原有的知識應用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完成知識的遷移。

2、小組內合理分工,協調實驗操作、記錄和彙報,培養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培養科學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3、結合書本的文字敘述、圖片和老師展示的動畫,提高分析、歸納能力。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3—5分鐘)

聯繫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動思考,活躍課堂

斯帕蘭札尼研究鷹的消化作用實驗 激發學生好奇心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生物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30分鐘)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針對“斯帕蘭札尼研究鷹的消化作用的實驗”提出問題:

⑴這個實驗要解決什麼問題?

⑵爲什麼要將肉塊放入金屬籠內?

⑶肉塊爲什麼會消失?

⑷從這個實驗中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思考回答問題

一細胞代謝 回顧在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等細胞器中發生不同的化學反應,引導學生理解細胞內每時每刻都發生着很多化學反應,統稱爲細胞代謝。

細胞代謝是細胞生命活動的基礎。 運用已有知識,集體回答問題,體會細胞代謝這一概念的含義。

二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1.實驗: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介紹過氧化氫和肝臟研磨液,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講述:細胞代謝過程中也會產生過氧化氫,這是一種對細胞有害的物質,幸而細胞內含有生物催化劑----過氧化氫酶,能將過氧化氫分解。但它們之間的效率一樣嗎?

組織學生分組實驗,提醒實驗安全和注意事項。

分組完成實驗,彙報實驗現象。

2.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步驟表格,以問題串形式帶領學生從本實驗實例中總結出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原則。 分析實驗現象,得出正確結論。體會什麼是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以及對照實驗。

3.酶的作用原理 通過分析對照實驗,詳細比較四種條件下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引導學生思考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引出活化能的概念,並總結出各條件使反應加快的本質。 積極思考,討論,分析歸納出加熱、無機催化劑、酶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本質。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生物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生物號的,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細胞的癌變》,本課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第4節的內容。教材的安排是這樣的:首先通過“問題探討”中展示正常細胞和經過紫外線照射13天的細胞的比較,介紹細胞癌變的特徵等知識,接着提出問題:引起細胞癌變的因子都有哪些呢?本節知識與前面所學知識如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知識聯繫非常緊密,同時對我們的實際生活也有指導作用。

針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1、知識性目標:①掌握癌細胞的特徵;

②瞭解引起細胞癌變的因子都有哪些。2、能力性目標:

①蒐集有關腫瘤的資料,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和治療方式;

3、情感性目標:①討論惡性腫瘤的防治,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本着高中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

我把癌細胞的主要特徵確定爲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爲了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顯得尤爲重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來掌握知識,做到導中學、學中學、導與學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教師還應該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觀察、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展開學習活動,指導學生學會閱讀課本,學會正確讀圖、析圖,指導學生運用對比法、聯繫實際法等加以理解、鞏固,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認識過程統一爲一個整體。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具體教學過程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1、導入新課:首先向學生展示幾張光學顯微鏡下發生癌變的細胞圖及電鏡圖,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2、開展新課:老師提出問題癌細胞有什麼特徵?讓學生閱讀有關資料,觀察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的圖片,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的不同點,從而掌握癌細胞的特徵。

3、相互討論:知道了癌細胞的特徵,那麼我們一定會問:引起細胞癌變的原因是什麼呢?讓學生自己閱讀資料,相互討論,相互交流,最後試着歸納所細胞產生癌變的原因,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還有病毒致癌因子等。

3、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致癌因子爲什麼會致癌呢?通過閱讀課文,學生自己總結,得出結論:只要是這些致癌因子激活了人體染色體上的抑癌基因,從而發生癌變。最後很自然的讓學生想到如何防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4、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求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5、佈置作業:教材12頁中的練習一、二大題,並閱讀科學前沿中的《組裝細胞》一文。

我相信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的同時,培養了其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生物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選自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第二節,內容包含了本書的第一個探究實 驗。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第一節有關周圍生物的知識後,以生活中常見的鼠婦爲話題,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生活的影響,再介 紹生物因素對生物生活的影響,讓學生從兩個方面理解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最後再自然的說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教學目標

1、有興趣參與課堂探究活動並願與小組其它同學合作和交流,體驗探究的樂趣。

2、能夠對影響鼠婦生活的因素作出假設,嘗試模仿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經歷實驗的過程並認真觀察和記錄。

3、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

4、能從自己的生活中舉出影響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的例子。

5、能從自己的生活中舉例說明生物和生物之間的關係。

6、能舉例說出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重點和難點

重點:探究的一般過程,模仿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難點:模仿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學生分析

省會城市的孩子很少接觸過鼠婦,對這種生物瞭解不多。由於這是本書安排的第一個探究活動,七年級(初一)的學生對探究性學習又很少經歷,因此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對探究的每一個步驟的思考都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具有相當多的不確定因素,需要教師積極加以引導。

教學過程

一、學生髮言,引出問題

師:昨天,同學們捕捉了許多鼠婦放在瓶子裏,下面我們首先請幾位同學給我們講講他是怎樣捉到鼠婦的。

生(女):我在草叢裏和牆角落發現它們,用草杆引它們爬上去,然後放進瓶子裏,不過鼠婦老是從草杆上掉下去,我費了好大的勁才捉到10只。

(同學們發出善意的笑聲,好幾位男生同時舉起了手)。

生(男):我是掀開石塊後找到它們的,然後直接用手把它捉到瓶子裏。

生(女):我們小組的同學把我家的花盤全部挪動了一遍,在花盤底下找到了好多,由於不敢直接用手抓它們,我們想了一個辦法,用紙捲成漏斗狀,然後設法讓鼠婦爬進“漏斗”,把它們從瓶口“漏”到瓶子裏去。

師:看來大家在捕捉鼠婦的時候都動了腦筋,有些同學還想出了很好的方法。那麼,同學們在捕捉鼠婦的過程中想到了什麼問題呢?

生:鼠婦生活的地方又陰暗又潮溼,長年累月。這樣,它們受得了嗎?

師:每種生物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有的習慣在乾燥的地方,有的習慣在潮溼的地方,比如說蚯蚓它就長期生活在土壤裏面。

生:鼠婦生活在潮溼的土壤表層,它們吃什麼呀?

師:這個問題真厲害,把老師給問住了,老師回去查查相應的資料,下節課再回答你,好嗎?

生:好。

生:鼠婦是不是膽子特別小呀?我小心搬開花盤的時候既沒有碰到它,也還沒有動手捉它,它就四處亂爬。

師:是啊,搬開石塊或花盤以後鼠婦很快就爬走了,它們爲什麼爬走呢?是膽子特別小嗎?

(老師板書──問題:搬開石塊或花盤,鼠婦爲什麼爬走呢?)

【問題最好是讓學生自己提出來,學生提出來的自己想知道的問題纔有更大的興趣去探究,老師應該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去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問題。】

二、逐步深入,帶領學生進入探究的情境

(1)作出假設

(思考一會兒後,好幾位同學舉起了手)

生:石塊或花盤搬開,對鼠婦來講是一種刺激,它感到危險,知道有人來抓它了,所以就爬走。

生:因爲它們長期生活在陰暗潮溼的地方,一旦你把石塊或花盤拿開的話,陽光照進來,生活的環境溫度升高,它們不適應,就爬走了。

生:鼠婦不喜歡光,光對它們來講是一種刺激,光照進來讓鼠婦感覺到不安,所以它們就跑掉了。

師:那就是說,你認爲鼠婦爬走是因爲環境變明亮了,或者說,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使它逃離明亮的地方,選擇陰暗的地方。

師:幾位同學分析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這只是同學們的看法,不一定都正確。因此,我們把這些看法作爲這個問題的假設的答案,怎樣驗證誰說得假設對呢?

生:做實驗。

師:老師也同意通過做實驗去驗證。但我們課堂上的時間有限,我們先選擇聽起來最合理的第三種假設(環境變明亮使鼠婦爬走)去驗證,時間有多的話,我們再去驗證其餘兩種假設。

(老師板書──假設:鼠婦適於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環境變明亮會使鼠婦爬走。)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鼠婦爬走,學生髮表了自己的意見,做出了好幾種猜測,每個人談的都有道理,但學生第一次接觸探究實驗,不知道接下來怎麼辦,老師適當做出選擇其一的安排,將學生的注意力先引向具體的探究活動過程。】

(2)制定和實施探究方案

師:那麼,這個實驗怎麼做呢?同學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生:我想應該準備一些乾的土壤和溼的土壤,然後設法保證溼的一邊是陰暗的,乾的一邊是明亮的,然後把鼠婦放進去,看看哪邊的數量多。

師:怎麼樣才能保證溼的一邊是陰暗的,乾的一邊是明亮的呢?

生:我可以用一個大托盤,乾的土壤和溼的土壤放在裏面兩邊,然後在托盤相應的一邊蓋上紙板,另一邊蓋上透明塑料板。

師:看來,這位同學受到了我們桌子上準備的實驗器材的啓發,不過我想問這位同學,不蓋透明塑料板不是也保證了光線明亮嗎?

生:蓋上可以防止鼠婦爬出來。

師:同學們對這位同學的實驗方案還有什麼意見嗎?

生:我覺得應該把兩邊的土壤改成都是乾的土壤或者都是溼的土壤,不然的'話,就說不清楚是土壤的乾溼還是光線的明暗使鼠婦爬動。

師:很好,所以要研究鼠婦爬走是不是和光線變明亮有關,只有在其它的條件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才能看出光線的明暗這一對不一樣的條件對鼠婦有沒有影響。

師:像這樣的光、水、溫度這些影響生物生活的非生物條件,我們把它們叫做非生物因素。(老師板書──非生物因素:光、水、溫度等)影響生物生活的其它一些生物我們就把它們叫做……

生:生物因素。

(老師板書:生物因素)

師:那麼,改成都是乾的土壤好呢?還是改成都是溼的土壤好?

生:改成溼的土壤好。

師:(進一步追問)爲什麼呢?

生:因爲我們看到鼠婦一般是在潮溼的地方,在乾燥的地方沒有看到,推測鼠婦習慣生活在潮溼的地方,把鼠婦放到溼的土壤中它更容易適應,很快安靜下來,有利於我們觀察鼠婦的活動,避免造成大的實驗誤差。

生:我想到另外一個問題,我們剛纔推測人掀開石塊這種刺激也可能是鼠婦爬走的原因,把鼠婦放進去對鼠婦來講是一個很強的刺激,它不會四處亂爬嗎?

師:會。

生:那怎麼計算鼠婦哪邊爬得多呢?

師:(把問題拋給學生)同學們說說看,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

生:可以把鼠婦靜置幾分鐘,等它脫離了這種刺激的影響後再開始計數。

師: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師:因此,我們要讓鼠婦靜靜地在裏面呆上幾分鐘,讓它適應一下實驗裝置的環境,避免由於鼠婦的緊張而造成實驗誤差,這同時提醒我們做實驗時要保持教室裏的安靜,以免干擾了鼠婦。

【七年級(初一)的學生在制訂實驗的方案時,常常考慮不周到。教師以引領者的身份啓發學生思考,完善實驗方案,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長期這樣,學生考慮問題、制訂實驗方案的能力就會獲得提高。】

師: 大家對這個實驗裝置考慮得很嚴密,看來同學們都意識到了要想研究某個條件影響鼠婦的生活就得把其它的條件控制起來,避免它們的干擾。做實驗前,老師還有二 個具體的操作問題想問一下大家。實驗第一步,大家就會遇到一個問題,鼠婦怎麼樣放進去呢?我們每個實驗小組兩個瓶子裏各裝了5只鼠婦,是一起放進托盤的某個地方呢還是分兩部分放到不同的地方?放到哪裏比較好?

生:我覺得一起放在托盤的中央比較好,很容易看出它往哪邊爬。

師:有其它的意見嗎?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僅僅看出它們往哪邊爬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用具體的在明亮和陰暗中的鼠婦數量來證明鼠婦喜歡哪種環境,而一起放在托盤的中央不方便計數,因爲中央區域處於陰暗交接的地方,不好把處於這一區域的鼠婦算作哪一邊的。

師:那你覺得怎麼做好呢?

生:我覺得應該同時在托盤的兩邊一起放,5只鼠婦放在明亮區域的中央5只鼠婦放在陰暗區域的中央,這樣便於計數。

師: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嗎?

生:同意!

師:好,根據我們的實驗設計,應該是依靠鼠婦安靜下來2、3分鐘後分別呆在明亮的區域和陰暗區域的鼠婦數量來判斷它喜歡哪種環境,但是,有的鼠婦可能適應能力比較差,放進去5分鐘還不能適應這個環境,還在亂爬;還有,你在計數的時候可能會碰到這種情況:有鼠婦爬到明亮的地方,感到不適應,正往回爬但又還沒越過明暗交接的地方,你已經計數了。這二種情況都會帶來誤差,怎麼樣解決它們呢?

生:首先保持周圍的環境安靜,然後等到10只鼠婦不再動的時候纔開始計數。

師:10只鼠婦不再動的時候?

生:(着急的解釋)我指的是沒有很大的爬來爬去的時候纔開始計數。

師:別的同學有什麼想法?

生:我覺得讓鼠婦安靜幾分鐘後,可以多觀察幾次,每次觀察都作記錄。

師: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生:可以包含各種情況對實驗的影響,減少誤差。

師:不錯,能想到這一點真是不容易。好,我們確定下來,將鼠婦靜置的時間是2分鐘,2分鐘之後每隔1分鐘統計一次,共統計10次。一會兒各小組就可以利用捕捉到的鼠婦開始進行實驗研究。實驗的時候注意分工合作並做好實驗記錄。

【由於科學探究實驗具有很大的嚴謹性,有些實驗設計的細節問題學生確實想不到,這時候需要老師加以提問、引導,將一些需要補充交代的問題講清楚,以確保實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學生分組實驗,在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注意糾正他們錯誤的做法並對分工合作表現好的實驗小組予以及時表揚。)

師:哪個小組先來彙報一下你們分工的情況以及你們的實驗結果?

生:(上講臺)我們小組是這樣分工的:甲同學負責把鼠婦放進去,並蓋好紙板和塑料板;乙同學計時;丙同學統計鼠婦的數量;丁同學負責記錄。我們的實驗結果是這樣的……(在黑板上的第一個表格內記錄實驗數據)。

師:看上去這一組同學的實驗結果中,每次記錄的數字大都是陰暗處的比明亮處的大,其它小組的情況也是這樣嗎?

生:是這樣。

師:10組數據挺多的,有沒有更簡單明確的表示實驗結果的方法呢?

生:可以運用數學中求平均數的方法。

師:(進一步追問)具體怎麼求?

生:明亮處的數據加起來除以10,陰暗處的數據加起來除以10。

師:(啓發提問)這可能會得到小數,怎麼處理呢?

生:四捨五入。

師:有沒有反對意見?

(同學們思考了一會兒,有幾位同學急不可耐地舉起了手)

生:我不同意用四捨五入來處理!因爲數學老師講過,應用題要按實際情況處理,這是實際問題,鼠婦超過半隻才能算一隻,所以應該是小數點後的數字大於0.5才進一位,並且只保留整數。

師:很好,每個小組計算一下自己的平均值,然後各組給大家彙報一下。

(各小組依次在黑板上的第二個表格中記錄數據)

師:看,用平均數表示大家的實驗結果就十分簡單明瞭。實際上,我們班有13個組,相當於做了12次 重複實驗,我們知道,實驗重複的越多,就越容易減少誤差,得到的結果就越可靠。比如說我們扔一枚硬幣,落地時不是正面朝上就是反面朝上,扔一次的結果假如 是正面朝上的話,我們並不能得出“扔硬幣落地正面會朝上”的結論,因爲大家都知道,多扔幾次就可以得到硬幣正面朝上和正面朝下的結果是一樣多的。那麼,我 們怎麼樣來處理這13組實驗數據呢?

生:將每一組的平均值加起來再求一次平均數。

師:很好,這位同學反應很快,說明他理解了處理重複實驗數據的方法,請大家算一下這個平均值。

(學生計算,彙報)

師:明亮處的平均值是2,陰暗處的平均值是8,這兩個平均值可以說明鼠婦喜歡陰暗的環境,從而可以得出結論,環境變明亮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實驗數據的處理對於七年級(初一)的孩子來講是一個比較難掌握的內容,老師應合理的予以啓發,讓學生充分運用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教學實際情況證明, 做到這一點不是很難,而且學生使用了其它學科的知識感覺很有成就感,無形之中讓學生明白了學科知識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和互補性,使他們努力學好其它學科。】

三、鞏固拓展,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

師: 其實不僅是光,在我們完成剛纔這個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已經想到鼠婦的生活也許還會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比如說土壤的潮溼程度以及溫度等等。請大家參照 我們課堂上設計的這個探究性實驗的裝置和步驟,設計一個類似的探究實驗,看看鼠婦的生活是否受其它的因素的影響。由於時間的原因,同學們只能下課以後去試 一試了。最後提醒大家一下,課後完成自己設計的另一個探究實驗後,鼠婦怎麼處理呢?

生:放回到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

師:好,我們就要養成這種愛護實驗動物的好習慣。

四、從非生物因素的影響引申到生物因素的影響

師: 同學們在剛開始上課的時候說過,人掀動石塊或移動花盤會使鼠婦爬走,影響鼠婦的生活,除了人之外,其它的生物當然也可能影響鼠婦的生活,這就是我們提到過 的生物因素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際上,自然界中這種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生活的例子很多,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講的就是螳螂對蟬生活的 影響和黃雀對螳螂生活的影響,我們知道,這是一種捕食關係,大家還知道哪些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生活的例子嗎?

(學生髮言舉例子)

五、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轉而講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師:大家舉的例子都不錯。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都會影響生物的生活,但是,生物只是被動地受環境的影響,它對環境就不會有一定的影響嗎?請同學們結合課本第10頁圖1-6“土培中的蚯蚓”閱讀相關文字,思考這個問題。

生:蚯蚓在土壤裏鑽來鑽去可以使土壤疏鬆。

生:蚯蚓會吃掉落葉和一引起生活垃圾,能清除一些環境污染;蚯蚓的糞便是植物生稱的好肥料;還有,蚯蚓是高蛋白的,營養豐富。

(同學們“哄”的一聲都笑了)

師:看來這位同學的課外知識挺豐富的。通過幾位同學的回答,我們知道生物確實會對環境產生影響,但我們可以想到,生物對環境產生影響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它已經適應了這個環境。比如說蚯蚓沒有適應在土壤中生活的話,它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影響土壤的。請大家翻到課本第8頁,觀察節頭情影圖“沙漠中的仙人掌”,這是一個典型的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學生觀察、思考)

師: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其它的生物適應環境和影響環境的例子嗎?

(學生髮言舉例子並討論)

課後反思

學 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在科學學習活動中主要起引導作用,啓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探究,這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句話。我們都知道在教學活動中要 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卻常常沒有意識到,有時我們的行爲實際上是限制了學生。同樣是上這節課,探究實驗的每一個步驟,我們經常 是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按部就班來探究,比如:老師不讓學生來提出問題,自己直接給出問題,生怕學生胡思亂想,五花八門的問題讓自己下不了臺(其實老師回 答不出問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坦白說出學生反而覺得你坦誠,更喜歡你,不讓學生提問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再比如,在設計探究方案時常常擔心學生 丟三拉四而乾脆給出實驗的具體步驟,在學生實施探究方案時又擔心學生計時不準,而常常由老師統一計時,這樣,在某種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手腳。而這次上課, 我放得很開,從提出問題到作出假設,從設計探究方案到實施探究方案,一切都是學生自己思考出來的,我只是起了一個積極的引導作用,在學生漏掉某些重要的注 意事項時把需要交代的問題交代清楚以確保實驗的準確性。學生們在小組內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積極思考、提問、表達、動手,很好的完成了這個探究活動,並且 在實驗後的分析處理數據的過程中也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表現出很好的實際應用能力。在探究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在積極動手、動腦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體驗 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留給他們的課後探究問題也再一次激起學生繼續探究的熱情。

通過這次教學,我深有體會,在備課過程中,只有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出符合學生年齡思維特點和便於操作的教學方法、實驗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每 次上課,每次都有一些缺憾,反思這堂課也有不足。比如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課前我意識到一節課時間不夠用,卻沒有相應的安排調課換成二節連堂課,給學生充 足的時間,讓學生獨立選擇並完成類似的另一個探究實驗。由於本課是本書安排的第一個探究活動,安排學生課堂上完成類似的另一個探究實驗有利於學生鞏固對探 究的一般過程的理解,同時,這也是課堂反饋的一個極好形式。

生物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生物入侵者》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4篇課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介紹的是關於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生物入侵者”標題生動形象,引起讀者注意,文章開頭引出說明對象,然後是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後寫出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採取的相應措施,這是通過邏輯順序來說明的。思路清楚、層次分明。

根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一)知識與能力:1、瞭解與生物入侵相關的生態知識;2、理清說明順序,概括說明要點;3、體會文中說明方法表達效果。(二)過程與方法:1、閱讀課文,篩選主要信息;2、在掌握“生物入侵者”概念的基礎上,明確說明順序,討論說明方法,品析說明語言。(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多媒體課件介紹我國生物入侵的嚴峻形勢,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1、理清說明順序;2、把握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如何看待生物入侵這種現象。

二、說學情

對教材進行分析並且瞭解教學目標之後,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因此,根據我瞭解本班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思維能力,我覺得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回答問題等方面有條不紊,學生髮揮了主體作用,體現了本班學生的素質很高,完成了我設計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

教有常法、但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教學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怎樣堅持“以人爲本”和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呈現出一種自我合作探究的氛圍,使教學互動起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我採用了朗讀法,多媒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朗讀法:教學千法、朗讀爲本。要想獲取文中的信息,必須通過朗讀對課文的感知來了解。

演示法:本文有許多生物入侵者學生沒見過,通過演示圖片,使學生更直觀地瞭解生物入侵者對人類的危害。

合作交流法:學生可把疑難問題解決,通過探究發現一些真理,獲取更多的知識。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在一起交流,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說學法

這節課中主要以自學與合作探究這兩種方式爲主,在上課前,同學們已預習了本課的內容,生字詞的音、形、義,我也調查一下學生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在這節課,我沒有檢查文中的生字詞,我重點安排學生獨立勾畫文中每段的中心句,說明順序及說明方法的好處或作用,讓他們在自學的基礎上合作探究一些答題技巧和方法,這樣一來,既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也提高了他們合作探究的意識,還提高了他們閱讀此類文章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激情導入;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怎樣理解“入侵”和“生物入侵者”?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麼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在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的基礎上進行歸納)

三、把握內容,理清順序;

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文中寫了哪些生物入侵者?它們有什麼危害?

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分別是什麼?

3、本文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說說這樣安排的好處。

四、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並說明它們的表達效果。

1)通過圈點勾畫,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說明方法。

2)可用 文中“ ”這句話運用了 的說明方法 說明了 的特點。

五、跳讀課文、賞析語言

1、文中哪些詞、句子用得好?

2、文中有些字詞可否刪掉,爲什麼?

六.質疑問難,領悟主旨 。

1.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

2.師提出問題突破文中的難點。

3.師生共同探究本文的主旨。

七、展開辯論,表明觀點。

針對“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生物學家和生態學界的人士持不同的態度,你贊同誰的觀點?

1,學生分甲,乙兩組展開討論。

2.師生點評,歸納小結學生的態度和觀點。

八,拓展延伸、鏈接生活

1、生物入侵者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聽說過或看到過?說說他們有沒有給人們帶來危害。

2、怎樣纔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現象。

九、課堂小結,結束新課

讓我們共同努力抵抗“生物入侵” !

讓我們用心關愛我們的大自然。

十、說預期效果

本節課按照我的教學設計,我認爲教學目標達到,從教學實踐看,學生的概括能力較好,歸納能力也很強,教學環節的展開還算流暢,今後在教學中需要加強的是:留給學生質疑的機會,把文本挖掘更透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