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錦集八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說課稿錦集八篇

說課稿 篇1

教材簡析:

《祝壽》是小學語文長春版教材二年下冊第四單元的第四篇講讀課文,本單元是漢字家園(二),屬於歸類識字。所給出的課文都是兒歌或詩歌,蘊含了一定的故事情節,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並且節奏鮮明、音調和諧都非常適於誦讀積累。《祝壽》是韻文識字,講的是孫子寫對聯爲爺爺慶祝生日。課文分爲兩部分。第一節詩講的是孫子記着爺爺生日,寫對聯爲爺爺祝壽。第二節講的是兒孫祝願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韻文合轍押韻,琅琅上口,情真意切,適合兒童朗讀。本節課是本單元的重點課文,兼思想性和教育性於一身。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7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佳句。

2、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多種方法識字的能力和閱讀能力。

3、情感目標:

感悟親情的溫暖,學習如何敬老愛老,同時學會爲長輩祝壽。

教學重點:

是認識7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在正確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堂”“樂融融”“慶賀”“如泉涌”“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的意思。

教學方法:運用了“情境教學法”和“點撥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和展示生動的形象來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能把枯燥的知識生動化,吸引學生注意,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學生的學習方法:

爲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圖文結合,在文中學習生字。通過自讀自悟,引起學生認真思考,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句子。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和田的維吾爾》一課是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中的第九課,本組課文的單元教學目標是瞭解課文表現出來的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民俗特點。

二、說目標

新疆的和田地區和維吾爾少數民族對於我們的學生在感性認識上存在着一定的空白,因此很有必要使用一些感性直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很好地進入教學情境中。對於文中關鍵性的詞句的品讀、分析有助於學生理解小標題的內涵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用小標題的方式來組織文章的衆多材料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因此理解小標題的內涵與文章主旨的關係及其在材料組織上的作用是在教學中解決“長文短教”的有效突破點。

三、說重難點:

1、學習並積累“酷熱、鋪天蓋地、美不勝收”等詞語和生動的句子。2.瞭解“和田的維吾爾”的特點,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維吾爾鄉村風情及他們雖苦猶樂的精神風貌。教學重難點通過獨立閱讀和交流探討,感受和田的地域風情和維吾爾人的以苦爲樂的民族風情。

四、說教學準備:

本課的學習需要一些圖片並蒐集課外資料。讓學生視野開闊。瞭解更多。

1.維吾爾風情圖片和民歌

2、學生朗讀課文兩遍。製作小報。

五、說策略

處於高年級的學生就應該學會自學,學會質疑,因此,本課的學習要通過誦讀、品讀、體悟、討論來完成。

六、說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這幾天,我們課文了解中國各地的民俗世情,老北京熱鬧的春節,古樸的藏戲,別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們耳目一新。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風土人情吧!請大家結合你課前製作的有關新疆風俗的手抄報,說說對維吾爾族的瞭解。

2、對維吾爾族除了我們所知道的這些,還有着許多饒有趣味的風俗。現在,我們就走進和田的維吾爾。(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和田的維吾爾人有哪些特點呢?請同學們帶着問題自由通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有什麼疑問,在書上標記一下。

2、出示詞語認讀理解

說一說你瞭解到了維吾爾族哪些風俗習慣。

3、速讀課文,分別用一個小標題概括2—3小節;4小節;5—6小節的內容。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土、花、歌”具體介紹了新疆和田維吾爾人的哪些風俗習慣,這些習慣表現了維吾爾人的哪些特點?畫出能夠反應和田維吾爾人性格或精神的語句。

5、討論:最能集中反應和田維吾爾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三、深讀品悟,感受地域與民族風情

1、默讀課文,結合畫出的句子,與小組同學交流:和田維吾爾是一個怎樣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理解,大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隨機指導:

⑴ 豪氣與樂觀的維吾爾族:

① 輕聲讀第1自然段,想像這段話所描寫的情景

② 找一找文中的對比

③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⑵ 酷愛土地的維吾爾族:

讀一讀2、3自然段,和田維吾爾人的生活中,哪些與土息息相關?

① 哪些句子寫出了作者的驚歎。

② 把衣服鋪在沙漠上晾曬。想象那樣的情景:

③ 和田維吾爾人的吃和穿,都離不開他們深深熱愛的土地。

⑶ 愛美的維吾爾族:《和田的維吾爾》說課稿及教學設計

讀一讀第5自然段,爲什麼說愛美是他們的“天性”?

畫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體會“美不勝收”。

⑷ 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

“沒有歌舞,維吾爾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經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四、提升認識,體會寫法

1、結合全文,說說對句子的理解,“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2、作者是怎樣向我們介紹地域風情和民族風俗的?

板書設計:

熱愛土地

愛花愛美 豁達樂觀

能歌善舞。

苦 → 甜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能幹的雙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一年級藝術課中的第五課,我選擇本活動是由於:一年級學生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對身體各器官逐步產生探索興趣。本單元通過遊戲、畫畫、舞蹈以及手語活動,使學生了解人類的雙手不但能勞動,從事藝術活動,還能傳達情感。使學生有把自己的手變成一雙勤勞、能幹的雙手的意識與願望。理解一個簡單的道理——藝術源於生活。

此活動的進行,可以使孩子認識自己的雙手手,知道雙手的用處,對自己的雙手感興趣並萌發保護雙手的意識;本活動靈活性強。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我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爲:

1、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雙手,知道手能做許多事情。

2、激發學生有把自己的手變成一雙勤勞、能幹的雙手的意識與願望。

3、使學生了解人類的雙手不但能勞動,從事藝術活動,還能傳達情感。理解一個簡單的道理——藝術源於生活。

爲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動教育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確定爲:歌表演《小孔雀告訴你》中傣族舞蹈的學習和編排。活動的難點爲:培養勞動觀念和愛勞動的意識及對勞動人民的尊重。

活動準備:根據學生喜歡玩遊戲和展示自己的特徵,根據幼兒己有的生活經驗爲學生準備了卡片材料,小手圖片。使學生在遊戲中加深印象。

二、說教法

1.遊戲法:遊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夠給學生帶來許多樂趣。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所以在活動中多處採用比賽遊戲,如:組織學生找朋友、我來做,你來猜等遊戲,在遊戲中使幼兒自然習得對手的認識,知道了手能做許多事情。

2.創設情境法:通過故事情節展開想象,運用故事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從而抓住學生的心理,引起學習興趣。通過介紹傣族人民,巧妙地把音樂與雙手聯繫起來,從而拉近了孩子與音樂的距離。

3.激趣法:就是圍繞活動內容,通過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於學生年齡小,經驗少,在引導幼兒認識小手作用時,採用了我來做,你來猜的遊戲,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圍繞手有什麼作用,我的小手本領大,通過遊戲達成共識完成教育目標。

三、說學法

遊戲法貫穿於活動始終,有趣的我來做你來猜遊戲,引發了幼兒的興趣;討論法、談話法引領學生認識手的作用;經驗感知法的運用使學生在遊戲和探索中知道小手能做許多的事情,通過編排舞蹈動作和手語,使學生了解人類的雙手不但能勞動,從事藝術活動,還能傳達情感。

四、說教學程序

本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包含了說、做、畫、跳等形式,我採用猜字謎引入----師生互動----探索感知----創設情境 感性引入----談話小結的教學流程,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自然達成教育目標。

(1)、創設情境,引入活動

活動開始,教師以遊戲,謎語引入活動,誘發孩子的活動興趣。玩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以遊戲引入活動,能有效的吸引孩子,引發孩子的興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引發孩子對小手的興趣,就爲下一個環節手的作用做好了鋪墊。教育應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展。此遊戲活動能夠面向全體,能力差的、膽子小的學生也能體會到成功和快樂。

(2)、配音樂做畫----畫小手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畫出自己的小手,使學生更深一步的體會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幹。遊戲能引發幼兒的興趣,而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畫小手這一環節,使學生在開心和快樂中鞏固了學習的知識點,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意識。

(3)、創設情境 感性引入(學習《小孔雀告訴你》舞蹈)

老師拿出一個禮品盒說:“今天是小孔雀的生日,小孔雀的好朋友幫它舉行了一個音樂會,邀請了許多朋友參加,還請了老師,所以老師特意買了一個禮物要送給它,老師很想帶同學們一起去參加,好嗎?”

設計意圖:【運用故事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從而抓住學生的心理,引起學習興趣】

1、介紹小孔雀的家(打開課件——景色)

師:看!小孔雀的家就在這裏,這裏是我國雲南省邊陲的西雙版納。這裏山清水秀,四季如春。

設計意圖:【觀看圖片,引發聯想、想象。】

2、感知傣族音樂特色(打開課件——音樂片段)

師:聽!山寨傳來了動聽的音樂,音樂會開始了。

提問:①聽到音樂你有什麼感覺?②猜猜是哪個民族的音樂?

師:這裏居住着傣族人民。他們熱情、善良、能歌善舞,他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會表演的雙手。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傣族人民,巧妙地把音樂與雙手聯繫起來,從而拉近了孩子與音樂的距離。】

3、自悟學法 積極體驗

師:剛纔有一位同學悄悄告訴我說也想在音樂會上表演節目,老師提議我們大家一起學一首小孔雀的舞蹈,集體在音樂會上表演怎麼樣?

①教師示範舞蹈動作

第二遍教師邊舞邊唱,學生擊掌配合。

②學生結組編舞(發藝術之手榮譽稱號)

4、爲學生創設情境,在活動中拓展學生的經驗。並學會用雙手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本環節由老師創設情境,有學生展開活動。這裏爲學生創設了舞蹈情境,使孩子在舞蹈中自己發現手能做許多事情,通過手語表演的情境,使學生情感態度得到昇華,併爲別人帶來幸福和快樂。

五、結束活動

最後在智慧樹上印下自己的小手印,留作永久的紀念,放入自己的成長袋。在輕鬆愉快的舞蹈氛圍中,結束本課教學。

說課稿 篇4

學生分析:

由於傳媒信息常側重於西方藝術和現代藝術的宣傳,學生對傳統文化不太容易感興趣,加之對於石窟藝術、佛教知識知之甚少,所以要理解和感悟到作品的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結合,以極其賦予的審美感情和審美理想,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要準備大量的相關信息,並用各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使學生有所收穫。

設計理念:

1、強化本節課的知識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將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培養其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

2、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串聯知識內容,發展學生認知、分析、理解、總結的綜合學習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飛天藝術,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

2、過程與方法:收集資料,討論、分析,欣賞作品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

3、 道德情感價值觀:增強民族自豪感,熱愛祖國優秀美術傳統。

教學重點:

瞭解飛天的藝術特點,掌握飛天的基本的創作技法,並試着用線條臨摹或創作一幅飛天作品,表現出飛天的動勢。

教學難點:

用線條臨摹或創作一幅飛天作品,表現出飛天的動勢。

課前準備:課件、水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欣賞導入。

1. 欣賞《敦煌》片斷。

2. 提欣賞要求:師提問:飛天美嗎?美在那?

3、學生邊看教師邊介紹飛天:

飛天是從古印度傳來的佛教藝術形象。飛天在我國石窟藝術中,他們是優雅、美好的化身,千百年來一直爲大家喜聞樂見。 敦煌飛天,經歷了千餘年的歲月,展示了不同的時代特色和民族風格,許多優美的形象,歡樂的境界,永恆的藝術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們,不斷地給人們以啓迪和美的享受。

4.學生談飛天的美。

5.教師總結:是呀,我們中國的飛天是不帶翅膀,不生羽毛,藉助雲彩而不依靠雲彩,而是憑藉人物的動態,飄曳的衣裙,飛舞的綵帶凌空翱翔的。飛天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古代藝術家到底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表現人物飛翔的樣子的。

二、欣賞和思考(小組交流):

1、課本中的飛天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2、畫中人物飛翔的姿態是如何表現的?

3、飄帶與人物動勢有什麼關係?

4.學生彙報研究結果,邊彙報邊欣賞課件,分析飄帶與人物動態的關係。

5.師總結:飛天的飛動的表現就是靠幾條臨風飛舞的綵帶,靈動輕盈的身軀,才顯得飛翔與空中的人形是這樣自然生動。同學們假如你是飛天,你會怎樣飛?

6.學生擺人形紙模,提醒學生注意動態。

四.做畫步驟:

1、畫飛天的大形。

2.添畫飄帶衣裙。

3.添畫背景。

4.上色。

四、學生做業,教師巡視指導。

用線條臨摹或創作一幅飛天作品,表現出飛天的動勢。

五、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欣賞學生作品,感受飛天的美感以及線條的感染力,鼓勵學生繼續練習,畫出更好的作品。

六、拓展;

1.課件欣賞:奧運會開幕式的飛天、08年春節晚會節目飛天、油畫家曾浩的油畫作品。

2.師提問:設計靈感來自哪裏?生:飛天。

3.今天老師從你們的作品中也看到了你們的創意,看到了各種現代派的飛天,老師想說你們的創意讓我自豪。

說課稿 篇5

路漫漫其修遠兮,在不斷成長的求知道路上,有一個詞語漸漸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這個詞語就是:誠信。從孔子“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到孫中山 “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只要弄清楚道理,就是捱打也值得”的執著;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到“商鞅立木取信”的寓言故事;無不體現着一種做人應該具備的美好品質——誠信!所以本次班會課的主題我選擇了誠信。

本次活動的.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誠信的重要意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對誠信和失信也有了一點體驗。但由於他們正處於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賴半獨立、半封閉半開放的心理髮展階段,造成他們情緒波動性大、易衝動,而且因爲成人感逐漸產生,他們在同學、朋友面前會輕易許諾,卻因爲能力有限,難以兌現。加上受到社會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引發誠信問題。因而大部分學生還不能強烈地認識到,誠信是爲人處世的一條基本準則,是現代社會人人必須遵守的法則。誠信不僅僅涉及到道義,它已經成爲現代生活的基礎。具體的說,學生對如何在說和做兩方面做到統一,對人和處事如何講誠信,還不明白。基於以上因素,我對本次活動的目標設置如下。

知識目標:把握誠信的含義。懂得講誠信的重要性和失性的危害性。瞭解作爲小學生如何守信。

能力目標:進一步樹立誠實守信的意識並內化爲實際行動,嘗試在不同的情境中自覺踐行誠實守信。

情感目標:感受誠信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美好品德。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僅是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更應該是學習的指導者。教師應當在學生需要幫助時爲學生出謀劃策,爲學生的自主探究創造條件。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努力爲學生營造一種自主、協作、探究的學習環境。運用遊戲、講故事、討論等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讓學生在對誠信的認知、判斷、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而學生在活動之前要去關注誠信問題,圍繞主題收集誠信故事。在活動中則要學會協作,積極參與討論、對已有信息加工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下面我來談談我對本次活動的設計。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四大板塊。

點擊誠信、感受誠信、走進誠信、共築誠信。

一、 點擊誠信。

在這個環節,我們明確四個問題。

(1) 什麼是誠信?

(2) 爲什麼人們把誠實守信看得那麼重要?

(3) 假如人人喪失了誠信後果會怎樣?

(4) 你認爲誠信給自己帶來的最大益處是什麼?

爲了解決這四個問題,我採取誦讀國學經典,講述世界一流大學對誠信的推崇,聯繫生活中的不誠信現象談危害等手段,從正反兩方便幫助學生了解誠信。

二、感受誠信。

這個板塊主要由遊戲和講故事兩個環節構成。

遊戲內容很簡單。隨機給同學發標有A、B、C、D的卡片,要求學生不得傳閱。依次將同學分爲四組。指定四位組長。組長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在一分鐘內找到自己的組員。在這一分鐘內可以對所有人發問,但每次只能問一個同學一個問題:你是某組的嗎?而參與的同學在在這個過程中如遇提問只能回答是或不是。遊戲終了,以找到組員人數的多少取勝。

遊戲的目的在於觀測在具體情境中當利益與誠信發生衝突,學生做何選擇。通過遊戲後的小結,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誠信無處不在。

緊接着,老師爲學生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通過大家講誠信故事,讓學生了解到社會交往,學習,生活中的誠信行爲,古往今來已有之。並從故事中總結:生活處處離不開誠信,都要講誠信。

當學生深刻體會到誠信的重要性時,老師拋出問題,進入到活動的第三個環節——走近誠信。

這個環節要解決的問題是:做爲一名小學生,我們要對誰講誠信?我們怎麼做纔算是恪守誠信?通過一個故事,一次討論,一道選擇讓學生從簡單的誠實守信(即說實話)開始,到如何正確面對學習生活交友中紛繁複雜的誠信問題,再到總結如何在各方面做到誠信並把它知識化。讓學生對誠信的體驗由淺入深。

這其中學生要討論的5個事例也均以學生生活爲源泉。這樣設計既注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喚起學生積極參與,同時這也是活動中提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關鍵因素。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得到確實可行的辦法這個過程能促進學生道德行爲的形成,也能提高活動的實效性。

在學生對誠信有了深刻體驗之後,通過老師講述故事《一生守信》,學生朗讀詩歌再次感受誠信的巨大魅力,從而喚醒孩子對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的嚮往。

最後發起倡議,讓大家共築誠信。

從知到行再到知行合一到最後情感上的產生共鳴。這就是我整個活動的流程。

最後我要說,我願意通過這個活動做一名誠信的使者,將誠信的種子灑向校園的每個角落,讓這些種子在肥沃的土地上,慢慢地生根,發芽,在校園開滿最燦爛的誠信之花。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圓的認識是小學數學第 11 冊第四單元圓中較爲重要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過了平面直線圖形的認識和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是學生認識發展的又一次飛躍。本課時的教學是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和麪積的重要基礎,同時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很重要。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認識圓;

2 、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在同一圓內直徑和半徑的關係;

3 、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學生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它們認識周圍事物的形體特徵的興趣和意識,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教學重點;學生掌握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同一圓內半徑與直徑的關係。教學難點:半徑、直徑、及其關係,圓的正確畫法。

二、說教學方法

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思維爲核心”的原則,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學關鍵處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如:電腦的演示、練習的設計、學法的指導、討論的組織,沒有教師精心的安排是不行的。

1、教法:以演示法、嘗試法爲主。

採用教師引導下,課堂教學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教師演示與學生嘗試相結合、充分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功能,以多媒體圖象、文字、聲音,動畫的綜合運用來吸引學生,刺激學生的感官,啓迪思維,從而深刻的理解新知。

2 、學法。教師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我很注重學法的指導。

以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爲主線,採用多種方法相結合。教學圓的特徵時,主要採用了操作法,學生藉助圓形紙片,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使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發現特徵後,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能自學的儘量讓學生自學,教學圓的畫法時,採用了嘗試法與操作法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嘗試精神;教學半徑與直徑的關係時,主要採用了討論法,使個人實踐與小組合作學習,互相討論相結合,學生取長補短,團結協作,有利於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三、說過程和意圖

(一)複習鋪墊 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過哪些平面幾何圖形?舊知識的複習,爲新知識學習做好鋪墊。教師有意分類,導出圓是平面上的曲線圖形。從而導入新課。

(二)動手操作 探索新知

1 、感知圓,使學生對圓有足夠的感性認識。

①舉實例

②藉助實物比照畫圓

③剪出圓形紙片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爲主,由學生熟悉的圓形物體引入。再借助實物比照畫圓。由實物→圖形→特徵,符合幾何知識教學的結構。

2 、實驗操作,抽象概念。

思維與動手密不可分、教師引導學生藉助圓形紙片,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有意識地對摺痕進行觀察,讓他們探索、發現圓的特徵。

①認識圓心、半徑。懂得: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半徑。學生悟出圓的特徵,在感性認以的基礎上,形成理性認識,符合認知規律。

A:畫半徑比賽:誰畫的半徑最多。(誰畫完了嗎?)

B:它們的長度都相等嗎?爲什麼?

當學生通過比賽、測量得出在同一個圓裏,半徑有無數條,長度都相等。

②認識直徑

A:觀察摺痕有什麼特點?讓學生懂得: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

B: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你能否發現直徑有什麼特徵?爲什麼?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和機會,啓迪學生的思維。

C:彙報得出:同一個圓裏,直徑有無數條,長度都相等。

③認識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直徑和半徑的關係,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又是繼續學習圓的有關知識的基礎。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同一個圓裏,直徑的長度與半徑又有什麼關係?學生通過動手、測量、觀察、比較等活動後,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我力爭爲學生創造一個平等和諧、活躍的課堂學習的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獲得在羣體中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有利於在實踐中獲得感性認識內化爲表象,形成思維;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互助精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講清用什麼辦法得出“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的長度等於半徑的 2 倍”這一結果的。

3 、師生小結圓的特徵。

(三)感知形成 操作畫圓

1 、觀察電腦投影,演示圓的形成,向學生滲透圓是與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軌跡。

2 、讓學生自學課本,嘗試畫圓的步驟及應注意的問題。

①介紹圓規 ②自學畫圓步驟,嘗試畫圓 ③討論:怎樣用圓規畫圓? ④彙報、教師示範畫圓。

讓學生嘗試畫圓,碰到困難時,教師纔給予適度指導。如:圓規的正確握法等。畫任意圓是不難的,較難的是給定直徑長度畫圓。爲了突破這一難點,學生畫圓時,由不熟練到熟練,由畫任意圓到按給定半徑長度畫圓,再到給定直徑長度畫圓,循序而漸進。再次藉助多媒體演示,感知圓的形成,結合實際操作,關鍵讓學生體會圓規兩腳的距離即半徑,體會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有利於加深對圓的特徵的認識。圓的畫法是本課時又一個教學難點,我採用操作法與嘗試法相結合,力求花最少的時間獲得最佳效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嘗試精神。

(四)綜合練習 啓智培能

精心安排課堂練習,以教材爲主,在不脫離教材的同時,突出思維訓練,形式多樣,學生樂於參與,課堂氣氛和諧、有利鞏固所學知識,開拓學生思維。

1 、基礎訓練:判斷題和練習二十五第五題。

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認識,鞏固圓的特徵。

2 、發散練習:下面圖形你看到了什麼條件?聯想到了什麼條件?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3 、實際應用:車輪爲什麼要做成圓的?車軸應裝在哪裏?

經學生討論自己得出結論,再用多媒體演示。趣味性展示了用圓形、方形、橢圓形做成的三種車輪在行進中的優劣,進一步感受到車輪要做成圓的道理。努力把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又使課之將終,而趣猶在。

(五)總結

簡要總結,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利於系統的掌握知識。

(六)作業

1 、練習二十五第4題

2 、思考:你能想辦法在操場上畫一個很大的圓嗎?作業佈置適度、適量力爭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又把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延續到課外。

(七)板書設計

力求簡明扼要、條理分明、佈局合理,體現形式美和簡潔美。把知識的重點鮮明地在學生眼前。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加深學生的印象。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則是向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在有感情的朗讀中,積累語言,品味情感,學會寫景方法,可以作爲這個單元的重要教學。

《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賦予感情和生命。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我們欣賞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讓我們感受春的蓬勃生機和無限希望。字裏行間,充滿着欣喜,讚美之情。

這篇文章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審美情趣,提從聽,說,讀,寫語文素養的培養來看,是一個最經典的載體。把它放在單元的首位,非常恰當。對於後面的幾篇課文的學習,有很大的作用。

二、說教學

1、培養有感情的朗誦能力,背誦這篇文章。

2、學會抓住春天景物的特點,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描繪春天美景。

3、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的運用,體會本文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寫好景物要學會細緻的觀察,抓住事物特點,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和多種的修辭方法

難點:讀出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傳達內心感受。

(在這一環節我將採取播放錄音,教師範讀,學生齊讀,接力賽朗讀等多種形式的。可以在課前指導一、兩個朗讀較好的同學進行配樂朗讀,課上播放,效果會更好)

三: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比如背景音樂,課文的朗讀視頻,春畫面等)營造出自然、美麗、溫馨的春天,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比如背景音樂,課文的朗讀視頻,春畫面等)

2、朗讀教學法。本篇課文語言簡潔明快、質樸優美,在句式上長短整散搭配協調,字字句句都飽含作者的情感,基調歡快,有很強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可採用朗讀教學法(研讀、精讀、品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獨特的意境。要指導學生通順、流暢、有感情地反覆朗讀,深入體會。因此,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

3、示範分析、師生合作探究,討論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

因爲初一學生還不善於通過細緻地閱讀課文,理解體會散文所描繪的優美意境,學習高超的寫作技法,教師可選取一、兩個重點段落作詳細講解分析,引導學生注意課文細緻描繪的地方,如本文的“春草圖”和“春風圖”,其他段落則指導學生自己閱讀分析。這樣,教師的講解就起到了示範作用,啓發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培養他們閱讀的能力與習慣。

四:學法指導:主要是通過學生讀的媒借,邊讀,邊問、邊想,邊寫。一邊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情,產生問題,邊思索老師的提的問題。最後通後本文學習,可以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寫出片斷描寫。

四、學情分析

1、春天是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季節,他們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這篇文章語言口語化,平易好懂,節奏明快,形象生動,極富表現力,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初一的學生,對於鑑賞理解美文的能力不是很強,教師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的方法技巧,使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

五、教學理念

1、強調學生自我的閱讀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大語文閱讀量和口語交際環節,重視培養語感。'還強調'要加強朗讀,重視閱讀感受和體驗。''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在'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內涵。

2、讓學生學會聯繫自己生活實際上。充分調動學生在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來閱讀本文,體現新課程的'大語文觀',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語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充份的理解語文與生活的關係。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

3、重視互動合作。《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融洽交流討論的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主構建探究問題、發現解決問題途徑的閱讀方式,並逐步學得合作技能。

六、媒體設計: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薰陶。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欣賞配樂朗誦的錄音,給學生的朗誦配上音樂,提供春的畫面

七、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一起聽〈祈禱〉王傑王韻嬋演唱

(女)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啊,多少祈禱在心中;

(男)讓大家看不到失敗,叫成功永遠在。

(女)讓地球忘記了轉動啊,四季少了夏秋冬;

(女)讓世界找不到黑暗,幸福像花開放。

(合)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啊,多少祈禱在心中;

讓大家看不到失敗,叫成功永遠在。引導學生注意文中,是少了一個季節:春,引導學生說出春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一年的開始,是播種的季節等等

那麼朱自清筆下的春是什麼樣子呢?

(二)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走進朱自清先生筆下的春天。播放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仔細傾聽。(聽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閉上眼睛,能聽出作者寫了春的哪些景物,聽出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初步感受意境美。)

2、感受:(聽過,請同學們走出如詩如畫的美妙境界,描繪一下,剛纔頭腦中閃現的美麗畫面。

3、比賽朗讀:選出自己喜歡的片斷,到講堂前,配的音樂下,同學加以評價指導。(提高學生朗讀熱情,用聲音感知美)

(以上讀的環節: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老師的朗讀進行評價以及自讀,激勵學生髮揮想像對文章進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對春的感受和作者對春的感受進行碰撞,同時讓學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讀技巧,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再讀課文,再次理解欣賞春色之美。引導學生回答,朱自清筆下有哪些景物,有哪些特點,並可以及時積累)

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傳“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此時教師作示範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鑽,要求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後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此處對文章寫作技巧。加以引導分析如:抓住景中物,景情交融,用修辭)

(1)說出最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或者最喜歡哪些詞句?與大家分享。同時說明理由,可以用這樣的格式:我喜歡——————————句,因爲—它寫出春天的中______景物,用____修辭,(或是從__感官____角度來)表達_________情。___________我用______語速,語氣語調來讀。

2、師生共同探討:老師提問,引學生一起探討,本文景美。情感美。

中心問題:這篇文章,爲什麼把春天比喻成娃娃、小姑娘、青年。文中哪些語句說明春天的是新的,是美的,是力量的。”找出相關的語句。

(圍繞這個問題,可以引導學生聯繫前文,把目光放在全文之中,來仔細品讀美文,引導學生,學會寫作技巧。比如用什麼修辭)

(聯繫前文,引導學生。娃娃說明從頭到腳是新的:①剛睡醒張開眼是新,山朗潤、水漲起、太陽紅都是新。②剛從土裏鑽出來的小草,樹上的、草叢裏的花兒是新的。③泥土的氣息、青草的味兒,甚至空氣、鳥鳴、牧曲滿是新的。③春天的一切,整個春天都是新的。④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剛落地的娃娃,目的既是讓人們爲娃娃的成長辛勤勞動。又是爲了讓人們從娃娃身上,看到未來,看到希望。

春天像小姑娘,說明春天的花枝招展,美麗多姿。顏色美,景物美,詩情畫意美。讓學生找出描寫的景物,來分析如何寫的,比如:

①園子裏、田野裏滿是嫩嫩的、綠綠的、軟綿綿的小草,給人一種輕盈、舒適的美。

②樹上的桃紅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叢中像眼睛、像星星,層次分明,參差錯落,是一種勻稱、和諧的美。

③花叢中嗡嗡的蜜蜂和飛來飛去的蜂蝶,絮花嫩葉中的鳥兒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歡歡樂樂,非常舒暢,給人以愉悅的美。

④細雨、薄煙籠罩下的村莊朦朦朧朧,隱隱約約,詩情畫意般的很美很美。

⑤藍天上放飛的風箏,悠悠揚揚的,激發人們無盡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

春天又是一位健壯的青年。這是力量的美,①一個“張”字,不僅僅指甦醒,“朗潤”“漲”“紅”等字詞,也不僅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陽的變化,更是指在春風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滿了活力。

②一個“鑽”字,更是春天充滿活力的高度體現。因爲這個“鑽”字,田園綠了,誘得人們在上面盡情地玩耍,誘得人們也充滿了活力。

③一個“讓”,一個“鬧”,一個“眨”,花兒竟相開放,蜂蝶競相追逐,熱熱鬧鬧的景象令人驚訝不已。花、草、生物都人性化了,這就是春天,這就是充滿活力的春天!

④一個“撫摸”,便產生了盡情的“醞釀”“賣弄”和“應和”,便使人生髮了萬般感覺,萬般想象,萬般喜說。)

四)教師小節,體驗與反思:

讓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教師側重從理解寫景散文的特點方面加以引導。有如下要點:1、要選取有代表性的景物;2、要抓住景物特點繪形、繪聲、繪色、繪神,使景物能夠逼真地再現在讀者面前;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強烈的情感,並通過直接抒情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4、要藉助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使語言優美生動。)

(五)作業。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寫一篇短文,描繪自己家鄉的東山公圖的春天。這是對文章的體驗和反思,學習、欣賞、借鑑課文,做到學以致用。

說課稿 篇8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摺紙。對於這節課我是這樣認識和理解的。

一、說教材

1.活動背景《綱要》中藝術領域提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它活動。”以及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化的人和事,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情趣。”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美術發展水平,我爲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讀摺紙符號,能看懂摺紙圖。

2.通過摺紙活動發展學生的觀察、注意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3.通過展示活動,培養幼兒學會欣賞他人、與他人分享快樂的博愛之心。

2.活動重點難點

1.學會一些基本的摺紙符號,看懂簡單的摺紙圖解。

2.細心、專心掌握摺紙過程放入難點,跟着圖解折出簡單的摺紙作品。

3.活動準備

1.大海的圖畫一張。

2.彩紙每人兩張,留有備用。

3.帆船製作示意圖。

4.帶有各種圖案的粘貼紙一張。

二、教學方法

有效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孩子興趣,爲其更爲主動的學習提供了可能。針對活動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1.情境創設法:幼兒園的孩子,以直觀形象思維爲主,情景的創設能馬上抓住每一個孩子的視線與注意力,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爲後面的活動做好鋪墊。所以我用一張大海的圖片吸引孩子。

2.觀察指導法:美術活動幼兒操作環節中,經常說到“教師巡迴指導”,因爲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目標不明確,需要老師的巡視來加以指導,也能增加幼兒操作的安全感,突顯出老師在活動中引導者的角色。

3.整合教學法:這種方法適應兒童的心理特點,不至於使幼兒學起來枯燥無味,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主動性,活動中以裝飾活動爲主線,與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作品的語言活動相融合。

此外,活動還將適時採用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以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爲主體,更多的是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在對圖片“看看--想想-做做-說說”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運用觀察法、操作法、師生交流生生討論等學習方法。

四、說活動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1.看一看,激發創作興趣

2.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3.做一做,動手探索創作

4.講一講,分享交流作品,體驗成功快樂

第一環節:看一看,激發創作興趣

教師出示一幅大海的圖畫,請小朋友欣賞,問小朋友畫上有什麼麼?提出問題,大海空曠曠的,還上海能有什麼呀?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

第二環節: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

老師決定在海上加帆船,老師沒有帶畫筆,但老師有一些彩紙,小朋友能幫助老師折帆船然後放在畫上嗎?

第三環節:做一做,動手探索創作

教師交給幼兒基本的摺紙方法。

教師在幼兒探索發現的基礎上,教幼兒認識折線(﹍﹍),箭頭(↑),教給幼兒基本的摺紙方法。

教師出示《帆船》的摺紙示意圖,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完成作品。

(1)教師按順序出示示意圖,並用簡單的語言給與提示。

(2)難點:第4步,向後折爲這次活動的難點,老師可以通過簡單的示範來輔助幼兒理解。

(3)帆船完成後教師幫小朋友在船上塗上膠,讓幼兒自己把船貼到大海上。第四環節:講一講,分享交流作品,體驗成功快樂

老師給幼兒肯定與表揚,在每艘船上貼上卡通貼紙,以增強幼兒的成就感。活動延伸:

老師還準備了一些摺紙的示意圖,我們用我們剛纔學到的知識自己來進行摺紙創作,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