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集錦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說課稿集錦九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聽了瑞安市第九中學張國相老師執教的《程序的基本控制結構》這一課,整節課教師都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的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互助、積極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具體表現如下:

一、學法遷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課堂中,張老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如學習完“順序結構”這一部分,張老師瞭解到學生已經掌握了學習方法,因而把學法遷移到鞏固練習當中。讓學生運用學法自由組合學習小組,互相討論,進行舉一反三,最後由學生彙報學習結果。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而且增強了學有所用的意識和團結協助的精神。

二、情境營造,激發興趣

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於內容的興趣性,增強氣氛,更在於信息技術學習需要不斷地探究。這一節課就體現了信息技術在機房中營造學習情景的特色。教師在教學一開始,就利用課件,通過演示講解,語言生動,口齒清楚,把學生帶進想學習的情景當中,誘發學生追蹤事件的各個環節,調動學習興趣。

三、自練自悟,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它學科如此,信息技術教學更是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方面張老師在課堂中也處理得很好。例如:在學習“選擇結構”這部分時,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首先讓學生學習:

Function Sub aa( )

Dim a As Integer

a = InputBox("請輸入自然數:")

If a >= 60 Then

MsgBox ("及格")

Else

MsgBox ("不及格")

End If

End Sub

這樣一段程序,當學生運行輸入65時,運行後的結果爲“及格”;初步地進行感悟整個程序的含義,然後讓學生自行修改a >= 70時,輸入同樣的數值;結果又怎樣呢?

最後,讓學生歸納學習方法,進行對比練習;以至學有所用。通過針對性的練習,學生把心中的疑問提出來:然後教師進行有的解答和分析,這種開放靈活的形式給了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空間,課堂上充滿生動和樂趣。

四、作業的佈置也十分靈活

學完了《程序的基本控制結構》這堂課,張老師讓學生給自己佈置作業(如計算1到100的累加),這也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體現。不但給學生留一個學習的空間,更有利於不同程度的學生的發展與提高。如果能將這項工作紮紮實實地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對提高中下生的發展更有幫助。

綜合這節課的情況,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參考)

1、這堂課練的時間比較多,但練習的分量和深度還不夠。重點應對程序結構進行分析,讓學生讀懂、理解,進行舉一反三,如計算(1)23+37;(2)45×24時,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順序結構、分支結構和循環結構的含義。應抓住程序中關鍵的句子進行分析,讓學生反覆去思考,通過練習進行穩抓穩打;這樣紮實抓好這堂課的重點,落實難點;再學習下面部分內容,就自然得多了。

2、整體感知這堂課,其實在結構的安排上還是比較欠缺的,教師講的時間過多,而學生練的時間相對較少,雖然語言上較清楚,但是還不夠精練,(如“基本上是幾種……..”, )是幾種,就是幾種,不能說基本上,更不能拖泥帶水;再如學習完一種程序結構以後可否讓學生說說這個程序結構的主要意思,尤其是中下生有機會給他們多點學習的機會,檢查他們課堂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不是比課後補課更好嗎。

3、我覺得一堂課的成績與否,評價這一塊是相當重要的,教師對學生的成果進行展示、評價,然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的優點得到充分的發揮,另一方面對其缺點進行及時的改正。這樣收到的效果也許會更大。

(我的評課到此結束,評得不合理的地方希望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壓,亂,垂,虹”四個生字,會寫一個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中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後的景象。用“越

____

越______”“漸漸地”說句子。

3.聯繫生活,培養學生有觀察天氣變化的意識。

教學重點:感受雷雨前、雷雨中的情景。

教學難點:聯繫生活感知,感情朗讀雷雨前、雷雨中的描寫。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整體感知課文

1.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這兒有一則謎語.:

有位老兄脾氣大,愛發怒的就數它.

發起怒來大聲吼,伴着成串淚珠下.

(注意打一自然現象)

2.今天我們將要迎接的就是一場雷雨。(板書雷雨)

小朋友們見過雷雨嗎?你見過的雷雨是什麼樣的呢?

雷雨一般是在什麼季節下的?(夏天午後)

3.有一位小朋友把他觀察到的雷雨景象寫成了一篇文章。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18課,和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這場雷雨吧。

二、初讀課文,識字。

1、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努力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學習生字“壓、亂、垂、虹”。

(1)開火車讀詞。(帶拼音,去拼音)

(2)聯繫文中的句子鞏固識字。如:

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

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一條彩虹掛在天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1、請同學分自然段輪讀讀全文。

2、課文讀地很流利,現在我們也來看一看,課文除了有八段文字,還有兩幅圖畫。這兩幅圖分別描繪的是什麼景象。(生:雷雨中和雷雨後)

3、那缺一幅描繪什麼時候的圖畫啊?(生:雷雨前)

教師隨即板書: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

4、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分別是描寫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學生默讀課文,試着把描寫“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三個部分劃分出來。)

四、學習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

小朋友們,大自然很奇妙,每當雷雨來臨之前,大自然會有很多變化。

1.自由讀1-3自然段描寫雷雨前的景色。邊讀邊想像,雷雨前的景象是什麼樣的?

2.你讀了這雷雨前的景象後,有什麼感受?

學生交流:很可怕,很恐怖……

3、你是從那句話中讀出這種感受的?

(1)“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

抓住“黑沉沉”、“壓”體會。(烏雲黑沉沉,還有什麼也黑沉沉?“誰能做個壓的動作。”)

師問:現在有滿天的烏雲向你壓下來,壓的你透不過氣來,你有什麼感覺?

誰能再讀讀?---齊讀

(2).學生齊讀後,師說:是呀,雷雨前,烏雲密佈,大地變暗,小朋友門都感到害怕,就連樹葉和蟬好象也和我們一樣。

引讀:“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

你感覺到什麼?(雷雨前沒有一絲風,悶熱,很靜,)

雷雨前沒有一絲風,真悶真熱,範讀——真安靜啊——齊讀

(3)雷雨前天氣非常悶熱,一絲風也沒有,接着天氣發生了什麼變化?

知道朗讀句子:“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怎樣是“亂擺”?做動作。(你們看過風吹樹枝亂擺的情況嗎?可以比較體會。)

大風颳來,還會有什麼現象。

學生說後有感情地讀。

(4)這麼大的風,就連蜘蛛-------“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抓住“垂”研讀體會。)

是啊,蜘蛛也知道雷雨快要來了,很害怕,趕緊拉一條絲,垂下來,逃走了。

誰來噹噹這隻害怕的蜘蛛,指名學生讀。

(5)大風過後,接着就是閃電和雷聲。

引讀句子:“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詞語、句式訓練)

體會“越______越______”用的生動形象。(體現出一個有弱到強的過程)

學生用“_____越______越______”說句子。(充分說)

過渡:同學們說得越來越好了。

4、課文1~3自然段描寫的是雷雨前的景象,實際上每段話都告訴了我們一個下雨前的自然現象,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嗎?

第一段:烏雲密佈

第二段:狂風大作

第三段:電閃雷鳴

5、其實下雨之前天除了空烏雲密佈、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還有一些其它的現象也是表示要下雨了呢?

提示:①燕子拍拍翅膀低飛。②螞蟻搬家。

還有關於雨前徵兆的諺語呢:①烏鴉唱晚,風雨不遠。

②魚兒出水跳,大雨要來到。

6、讓我們想象着雷雨前的景象,有感情的朗讀這三段吧!

五、學習1—3自然段雷雨中景象

過渡:一陣電閃雷鳴之後,雨緊跟着就下起來了。

1、自由讀4~6自然段,感覺一下它的來勢洶洶。

(1)指導讀“譁,譁,譁,”,如果去掉標點怎麼讀。

(2)重點指導讀雨的變化。

雨有什麼變化?(下雨—雨大—雨小)你從哪些句子中發現的?

反饋,隨機指導朗讀。

(2).齊讀雷雨中部分,注意根據老師的提示,讀出雨的變化。

雨下起來了——雨越下越大——雨漸漸小了

3、練習:(1)把“漸漸地”放在下列句子中合適的位置。

小樹長高了。

天色暗下來。

我懂得了媽媽的用心良苦。

提問:“誰能看着畫面試着用‘漸漸地’說一句話?

六、寫字指導。

1.出示“我會寫”中的“垂”,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生觀察交流,說書寫時應注意的筆畫。)

重點指導:“垂”。(“垂”字上邊的撇要寫得短而平,下面的橫逐漸加長,最後一橫又要縮短。)

七、總結

同學們,一場常見的大雨,作者卻能把這場雨的前、雨中的景象描繪的如此淋漓盡致,可見,肯定是經過了非常仔細的觀察,才能把文章寫的這麼美,我想:我們也要像作者一樣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做個細心的觀察者,你一定會有精彩的發現!

八、作業

完成課後的“讀讀抄抄”,學習這種積累的方法,把自己喜歡的或者精彩的句子摘抄下來,並在重點詞語下面做一個小標記。

板書設計:

前(1-3)烏雲大風閃電雷聲

18雷雨中(4-6)下起來——越下越大——漸漸地小了

後7、8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課教學內容是籃球運動的上籃技術,行進間高手上籃是籃球運動最常用的技術,是中學籃球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着重上籃步伐的練習,爲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說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班級爲初中學生,由於初中學生具有好動,活潑的特點,但又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和自學能力,針對這一特點,我採用了啓發、模仿、創新、競賽等教學法,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運球上籃練習,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爲。

2、技能目標:使學生基本掌握行進間低手上籃技術,發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能力,使學生自主學習和鍛鍊。

3、情感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的優良品質,以及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團隊意識。

四、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節課的重點就是使學生正確的掌握籃球行進間低手上籃,同時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1、本課的教法:

A、提問教學法——通過提問奧運會和籃球知識引起學生的興趣

B、講解示範法——通過師生共同做行進間徒手操---原地球操---行進間球操

C、討論、歸納法——討論是以如何掌握運球與上籃爲中心,旨在鼓勵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對學習整堂課後的所學所感進行討論、歸納。

2、學習方法:

A、自主探究法 B分析歸納法 C思考評價法 D總結反思法

六、說教學過程

1、準備部分:

課開始時,我先通過提問奧運會和籃球知識引起學生的興趣,再通過師生共同做行進間徒手操---原地球操---行進間球操。讓學生有展示的平臺。同時在玩的過程體會動作,通過以表演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到掌握技術的重要性。

2、基本部分:

A、運球接力比賽:鞏固和提高學生控制球的能力,爲行進間高手上籃的教學服務。

B、主動參與階段:通過先觀看事先準備好的技術圖片,接着講解動作要點,然後練習行進間低手上籃,讓學生先掌握腳步動作,再讓學生練習手持球行進間低手上籃動作,最後再對籃框做行進間低手上籃,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C、分層次教學:接着讓學生開展自主練習,小組合作,小組長髮揮骨幹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不同內容的三步上籃動作,通過巡視,糾正錯誤動作。

D、成功展示教學:學生互相觀摩學習,讓技術掌握較好的同學展示動作,體驗成功樂趣、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結束部分:

課的結束部分,我安排了放鬆舞讓學生在練習的同時達到身心放鬆,另外爲彌補課中動作技術學習時間的不足,還佈置學生課後進行運球技術的練習。促使學生多一些時間從事體育運動,從而達到提高身體素質,增進身體健康的目的。

七、說效果預設

1、80%以上可以掌握原地運球。

2、70%以上可以掌握行進間運球。

3、60%以上可以初步掌握三步上籃技術

4、預計整節課練習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爲160次/分左右。

八、說教學特色

1、教學過程注重加強學生對體育方面的理論知識的滲透。

2、課堂設計在注重構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注重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3、“在教學中出示圖片,讓學生觀看後,然後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

4、通過分發評價表,對學生本堂課所掌握技術動作、情感價值進行如實評價。

5、課堂教學充滿活力,課堂氣氛和諧,師生關係融洽,呈現富有活力的局面。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軸對稱圖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學習等腰三角形的“等邊對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兩個性質。本節內容是對前面知識的深化和應用,它的性質定理不僅是證明角相等、線段相等及兩直線互相垂直的依據,而且也是後繼學習線段垂直平分線、等腰梯形的預備知識。因此,本節內容在教材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二、教學目的

(一)知識目標: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定義及相關概念,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會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進行簡單的推理、判斷和計算。

(二)能力目標:通過實踐,觀察,證明等腰三角形性質,發展學生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通過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決有關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三)情感目標:在實際操作動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幾何發現的樂趣,從而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的探究及應用

(二)難點: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運用

四、教學方法

(一)教法:本節課採用了教具直觀教學法,聯想發現教學法,設疑思考法,逐步滲透法和師生交際相結合的方法。

(二)學法:本節課主要引導學生從已知的、熟悉的知識入手,讓學生自己在某一種環境下不知不覺中運用舊知識的鑰匙去打開新知識的大門,進入新知識的領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解決新問題,發掘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能力,從而達到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的目的,發掘學生的創新精神。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我們學過三角形,你都知道哪些特殊的三角形?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種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概念,軸對稱圖形的有關概念。

提問: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什麼是它的對稱軸?

(二)實驗探索,大膽猜想

教師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的實驗,並讓學生做同樣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重合部分,發現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質。

(三)證明猜想,形成定理

讓學生由實驗或演示指出各自的發現,並加以引導,用規範的數學語言進行逐條歸納,最後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1、2。

1、性質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在△ABC中,∵AB=AC()∴∠B=∠C()

2、性質定理2: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高線互相重合

(1)∵AB=AC∠1=∠2()∴BD=DCAD⊥BC()

(2)∵AB=ACBD=DC() ∴∠1=∠2AD⊥BC()

(3)∵AB=ACAD⊥BC於D()∴BD=DC∠1=∠2()

(四)應用舉例,強化訓練

指導學生表述證明過程。

思考題: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中線(高線)是否相等?爲什麼?

(五)歸納小結,佈置作業

1、歸納:

(1)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2)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3)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可證明:兩角相等,兩線段相等,兩直線互相垂直。

(4)聯想方法要經常運用,對解題大有裨益。

2、作業佈置:

(1)必做題:

書本課後作業

(2)選做題:蒐集日常生活中應用等腰三角形的實例,並思考這些實例運用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質?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有幾瓶牛奶》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教材中所創設的情境是活動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進位加法,也是學生建立數位概念的第一階段。教材所呈現的內容分爲三個部分:(1)根據生活情境提出數學問題,以供學生進行思考。(2)呈現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幾種思考方法。(3)直接對進位加法的算式進行計算,以作爲鞏固練習。本課時的內容是以本冊教材第三單元10以內的加減法及其應用爲基礎的,同時又爲本單元20以內的進位及一年級下冊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做鋪墊。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上學前,大部分已經受過學前教育,有極少部分學生已經會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因此這節“9+5”的課,對於這部分孩子來說是“舊”知識,但是學生會計算得數,而不知曉計算過程或算理,這是本課時着重要解決的問題。

三、說教學目標

“以學生的全域發展”作爲標準,依據以上的教材分析,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我確立的教學目標如下:

1、 會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2、 通過組織擺小棒、數小棒、說一說的教學活動,教會學生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3、 通過創設“有幾瓶牛奶”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圖中搜集數學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採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策略。

學法:自主探究,同桌合作交流。

這裏要用到的教具和學具是:小棒。

五、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難點:滲透轉化思想,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優化算法。

六、說教學設計

(一)遊戲激趣,舊知引路

開課時照例進行湊成十的划拳遊戲,接着是用開火車的方式複習已經學過的十加幾,目的是爲看讓孩子學習用湊十法解決9加幾的加法做好鋪墊。

(二)進入情境,提出問題

創設“笑笑碰到難題,要學生幫忙想辦法的情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出示情境圖後,給出幾秒鐘的時間觀察情境圖,教師提出問題“你能從圖中得到哪些數學信息?”學生由於有第三單元學習加法的基礎,已經基本能夠從圖中搜集到有用的數學信息,學生可以從圖中得到數學信息“左邊有9瓶牛奶,右邊有5瓶”。在這裏,體現的習慣培養點是蒐集有用信息的能力。接着教師讓學生質疑“誰會提一個問題”?體現質疑問難習慣的培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提出“左邊的牛奶比右邊多(或少)幾瓶?一共有幾瓶?”這樣的問題。這時教師揭示課題並板書:有幾瓶牛奶,並用多媒體呈現問題。

(三)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在指導學生列式前,讓孩子把畫面中呈現的信息和問題連起來說一說,培養學生提取有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列出算式,教師板書算式:9+5=或5+9=。在這裏,教師希望學生能夠只列出算式,有部分學生會說出得數,教師補急於肯定對錯。

3、算法探究

(1)當學生口算出得數或是隻列出算式時,教師可以質疑“你是怎樣算的?”拋出問題後組織學生活動,並提出要求“請你用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可以動手擺小棒,也可以採用其他方法,試着向同桌講一講你是怎樣算的,等會我們說一說誰的方法最多、最好”。教師提出這些要求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算法多樣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學習。在這個環節讓學生擺小棒是爲了讓學生將抽象化的數學算式轉化成實物,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表象的加法概念,幫助學生理解加法算式的意義,同時,爲後面的“湊十法”做好鋪墊,接着學生就用小棒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活動,教師在這個時候巡視班級,加入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之中,這樣可以瞭解到學生對多鍾算法的探究達到了什麼程度,同時也可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指導他們想出解決辦法。

(2)彙報交流

學生可能有這樣幾種算法:計數法、接數法、湊十法…學生也許還有其他方法,只要合理,就給予鼓勵。然後教師介紹撥計算器。教師用計數器模型演示,先在個位上撥9個珠子,再撥5個珠子,邊撥邊說: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十位 上有了一顆珠子,是一個10,個位還剩4顆,所以9+5=14。此處的教學目的在於利用計數器幫助學生理解十進制,爲一年級下冊學習100以內的進位加法打下基礎。這部分只需要學生理解,不用掌握。

爲了幫助學生能夠運用“湊十法”解決9加幾的進位加法,在這裏設計了兩個小練習:9+3 7+9。第一個算式,根據創設的媽媽請笑笑帶蘋果給表弟的情境,要求用“湊十法”計算,不會的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第二個算式讓孩子擺擺小棒,學習用湊十法計算。

(四)實踐應用,深化認識

1、練習第一題是“圈一圈,算一算”,設計目的是鞏固湊十法。爲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教師先演示第一小題,然後再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反饋,重在讓學生說說圈的方法。

2、寫一個自己喜歡的9加幾的算式,然後計算。

(五)總結提升

總結本課的知識點,問學生這節課有什麼收穫或遺憾?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優點或不足,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並讓學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關於9加幾的問題。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地位、內容和作用

我的說課內容是嶺南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美術第一冊第五單元《遙遠的星空》,課型是綜合·探索。本課以“人與自然科學”結合爲主題,引導學生從前幾節的“太陽、月亮、雪花”的探祕活動轉向星空的探索學習,從關注故事、神話的無限遐想轉向天宮的奇景探索。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感知地球、銀河系、宇宙的大概關係,感受數以億計的星星、數以千計的星雲和數以百計的星團的壯美,同時結合欣賞凡高的《星月夜》和馬蒂斯的《聖誕夜》,讓學生感受大師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激發學生學習與創作的興趣,進而啓發學生學習運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現星星的不同形態,自由地表達自己對星空的感受,抒發對生活美的追求,達到最終培養學生創造力與想像力的目的。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能用簡單的語言評述所欣賞的星空與大師的畫;

B.能運用各種材料、工具表現星空和設計星星美化自己與生活。

(2)過程與方法:

A.通過閱讀與欣賞,瞭解一些星空的科學知識,同時感受宇宙之美;

B.在觀察與比較中,體驗大師表現星空的不同情趣;

C.在參與創作、設計活動中,體驗合作美化生活、美化自己的樂趣。

(3)情感目標:產生探索星空的興趣和向大師學習,熱愛生活,大膽設計與表現。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運用不同的材料、工具設計與表現各種形狀的星星、星座。

(2)難點:能用簡單的語言評述大師的作品和運用繪畫與剪貼的方法表現美麗的星座。

二、說學情

心理學研究證明: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的兒童在認識形式上具有形象大於思維的特點,他們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維過程,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最好方法是--讓孩子做遊戲,利用生動具體的感性活動誘發他們的學習探索願望。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利用“看星空,感受宇宙的壯美--畫星星,展示自然的優美--演童話,創造生活的甜美”三課時分步教學。力圖從多維度、多角度滿足學生觀察與好奇的認知特徵,培養學生用科學的態度與審美的規律觀察與表現星空,培養學生用繪畫與剪貼的方法表現星空以及大膽想像的創造能力。爲此,本課將採取“比較觀察法、探究體驗法、嘗試表現法”等教學方法。

2.學法

學生的活動方式有:探祕活動、繪畫添加遊戲、童話表演。

四、說教學過程

(一)動畫導入,激發探祕慾望

持一彩色大信封,上面印有藍貓的`動畫形象走進教室,讓同學們猜一猜,誰給老師來信了?肯定有學生說藍貓,(這封信跟你們有關呢,想不想聽一聽內容)老師以藍貓的口氣說出引言:(藍貓是大多數兒童都認識的動畫明星,從藍貓來信作引,一開始將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引向浩瀚的星空。)

欣賞《藍貓淘氣三千問》動畫中的“宇宙探祕”部分。通過藍貓的行程路線,讓學生觀察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與色彩以及其它九大行星的大體軌道與色彩。通過動畫演示,瞭解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宇宙的關係以及各種天體照片中那五光十色的色彩,順便讓學生看

一下北半球3月能看到的星圖,這幅星圖上以動物命名的星座非常多,如大熊座、天貓座、獅子座、巨蟹座、長蛇座等,學生比較感興趣去記一下,爲以後的創作埋下伏筆。讓學生學習用科學的眼光看宇宙的壯美,對星空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二)講授新課

欣賞範畫,感受大師筆下的星空。

投影凡·高的《星月夜》,請學生說一說:畫上哪些是星星?還畫了什麼?用了什麼色彩?你認爲畫家是用點還是用線或面表現星星的?

出示《聖誕夜》,這張畫上的星星跟《星月夜》裏的星星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畫法的星星,爲什麼?

1.通過遊戲學知識

在此環節中,我安排摘星星遊戲。(老師提前張貼或板書在黑板上)具體操作如下: 老師扮演宇宙爺爺,身上披一塊粘有獎勵用的小星星的藍布,學生舉手後按組按順序上來,用“宇宙真什麼”或“銀河真什麼”開頭,結尾“我來摘什麼顏色或什麼名字的星”說一句話。說過的內容不能重複,老師打上記號。說得好的同學,老師讓他摘走一顆星星。

(星星的色彩:紅、黃、藍、綠、白、黑、橙、紫。爲了不重複,可以在這些顏色前可加“粉”、“淺”或“深”字。星星的名字:太陽、月球、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牽牛星、織女星、啓明星、北斗星、北極星、慧星、流星------)

挑選沒有舉手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根據老師說的星座的名字表演動作,表演好的也可以摘走一顆星星。

(星座的名字:大熊座、天鵝座、小獅座、巨蟹座、長蛇座、仙女座、飛馬座、鯨魚座、天鷹座)

2.創新設計:畫星星,展示自然的優美

接力畫星星,表現自己眼中的星空。

具體操作如下:全班按48人分成4個大組,分別命名爲“太陽組”、“月亮組”、“星星組”、“地球組”,將課桌擺成4個大圓形。每一大組又分4個小組,每一小組發1張對開大白紙,3 人一張紙合作。以“美麗的星空”爲題,四個大組分別用蠟筆、彩筆、油畫棒、彩色鉛筆作畫。以《閃爍的小星》爲背景音樂,每隔五分鐘,音樂停10秒,同一大組的4個小組將畫紙移動一組位置後接着畫。

3. 完善提高

巡視並實時指導各小組,提出完善建議。

(三)評價賞析

選出最好的一幅作品。學生在作品邊緣簽上自己的名字,張貼在教室後面黑板報部位。以讓全班同學都能享受成就感。並時時體會與比較不同工具所帶來的不同的審美趣味。

(學生畫星星被安排在遊戲中,造型時的趣味性對掌握本課的重點有非常大的幫助,讓學生在移動與接力中,在摹仿與創造中,體會與運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各種形狀的星星,並嘗試體驗全班集體合作的樂趣)

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11冊新編的略讀課文《向命運挑戰》,下面將我與中央電教館資源中心上課的這位教師的合作上課,作以下三個方面的說明。

一、緊扣特點,說教材。

《向命運挑戰》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以濃濃的情感講述了英國大科學家霍金向惡運挑戰,最終成爲科學巨人的故事。這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記敘文,同時也是一篇按新課標理念安排的美文,突出了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深遠影響,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好教材。面對這樣的好教材,是遠程教育資源讓我們邊遠山區的孩子實現了“同在一片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夢想。在資源中心上課教師的引領下,我班學生實現了美文美讀。在引領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資源中心上課的教師和我都將注重學生個體對文本中主人公精神品質的深切感悟,使學生在心靈的撞擊與震撼中,領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諦。

(一)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被編排在11冊的第七組課文中,爲了合理、有效的利用資源,我認真觀看了光碟,領悟了資源中心上課教師的教學理念,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的編寫意圖,課文的特點,我班學生已有閱讀水平和學生年齡特點等實際情況,我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理解課文內容;在利用“模式一”上課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專注傾聽和集中注意力觀看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練習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並受到學習策略的啓迪。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閱讀讓學生感悟到霍金敢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並受到精神的洗禮,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新課標關於閱讀的建議,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學生的實際,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爲:引導學生在看光盤,傾聽,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學習霍金不怕失敗,不怕困難,敢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難點爲:走進文本,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霍金敢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並受到精神的洗禮。

二、針對實際,說策略

爲了在有限的40分鐘裏,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資源中心上課教師和我採取“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教學策略,我採用的教法和學法如下:

(一)說教法

我利用“模式一”上課,以“重點句切入、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輔之信息技術手段和其它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觀看、傾聽、參與閱讀、品悟,在合作探究中獲得思想感情的薰陶、洗禮和昇華,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二)說學法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所以我引導學生在解讀文本的同時要受到學習策略的啓迪,本課時我仍然立足於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斷髮展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師生互動,說流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激情談話導入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的是激情談話導入:用我班學生熟知的教師身患尿毒症,被病魔纏身,眼看就要離開心愛的講臺,要告別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目光,在他焦慮、痛苦、無助、絕望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了霍金來北京作報告的感人場面。是霍金的精神讓這位教師沒有倒下,至今仍和同學們在一起學習,孩子們想認識這位科學巨人嗎?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在於用學生了解的教師的親身經歷,來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習興趣,也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

2、本班學生與電視裏的學生互動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前面語言創設的情境,激發了學生想了解霍金、探究霍金的興趣,這時我播放了資源中心上課教師爲學生搭建的一個交流課前自主收集霍金資料的平臺,通過學習夥伴(包括電視裏的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使學生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振動,接着順勢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資源中心上課教師:“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讀課文,看霍金是一位什麼樣的人?他又是怎樣向命運挑戰的?”)這一環節的設計由情入境,在信息溝通的基礎上,激發了學生想深入瞭解霍金的強烈感情。

(二)重點句切入,自主感悟

1、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有一句名言:“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的思維火花,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通過前面的環節和一次通讀課文,學生已經感受到了霍金的事蹟,但怎樣來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怎樣才能把課堂變成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情感互動,答疑解惑的場所呢?於是我這樣引導了學生:(資源中心上課教師:“讀了一遍課文,我想大家都對霍金有了更多的瞭解,每一次讀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大家再默讀一遍課文,看看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講了霍金向命運挑戰的?你可以劃出關鍵的語句多讀幾遍,你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你也可以在書的空白處隨時記錄自己的感受。”)。學生通過讀書,交流找出了重點句“霍金向命運挑戰,不僅僅是指他能活着,更是指他的創造”。

2、我們就抓住這一個關鍵句子爲切入點,引導學生逐步品析課文,讓學生自主感悟。孔子說:“不憤不啓,不悱不發”。作爲教師,設計的問題力求緊扣教材的重難點,要有啓發性,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所以我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資源中心上課教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從霍金能夠活下去,還有霍金的創造兩個方面來談談霍金是怎樣向命運挑戰的?”)我班學生和電視裏的學生以及我和資源中心上課的教師,我們組成了學習夥伴,就圍繞着這一問題展開自讀自悟,合作交流,去理清文思。在閱讀過程中我通過合理播放電視裏的學生的閱讀感悟,與我班學生的閱讀感悟進行對比交流,這樣不僅使學生自主地研讀了語言文字,還讓霍金感人的事蹟慢慢深入心理,逐漸激發起了孩子們對主人翁的欽佩之情,真有“春風細雨潤無聲”的感覺。

3、孩子們自讀自悟,合作交流找出來的關鍵詞句,我要引領學生反覆品讀、感悟。通過播放電視裏學生的朗讀,讓我班學生體會、感悟,達到用朗讀爲霍金向命運挑戰的精神而喝彩的目的,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以疑促讀,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與文本對話,理解語言文字並領悟到其中蘊含的道理。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導”的作用不容忽視,資源中心上課教師和我想用極具感染力的語言引導,順其自然的朗讀指導,準確到位的互動評價,來爲學生理解課文、情感激發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品味精神

孩子們抓住生活和創造兩方面進行了自讀自悟,對霍金的事蹟有了更深地瞭解,爲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難點,我又播放了資源中心授課教師設計的這一環節:(資源中心上課教師:“那從霍金創造的奇蹟中你們都體會到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啓示?”)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孩子們通過合作探究去內化文本內容,品味霍金的精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該環節的設計就希望達到這一目的,通過與文本、與教師、與本堂課的合作伙伴的對話交流,在探究啓示的過程中使學生掀起情感波瀾,接受一次向困難、向命運挑戰的精神洗禮,逐漸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創設情景,昇華情感

1、通過上面幾個環節的學習,學生了解了霍金,品味了霍金的精神,爲了進一步昇華學生的情感,我將資源中心上課教師開始播放的錄像資料,拿到這時播放,並說:“大家讀了這篇文章,被霍金敢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此時此刻大家一定非常想見見自己欽佩的人吧,瞧,這位科學巨人來了……”這樣更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和情感需要。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孩子們通過閱讀文本,每個人都開啓了想象的閘門,每個人的內心都在爲這位科學巨人畫像,想看看霍金是怎樣在工作?如果一開始就展現了這段錄像資料,沒有爲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間,不利於兒童想象力的培養。當身體嚴重殘疾,坐在輪椅上的霍金伴隨着音樂、充滿自信地出現在孩子們的面前時,孩子們一定更加欽佩霍金,一定把霍金當作了學習的榜樣。

2、看完錄像資料,我又播放了資源中心上課教師創設的聊天場景:(資源中心上課教師:“霍金的事蹟給了我們這麼多的啓發,我想你們一定想了解更多關於霍金的事蹟,假如現在我們可以和霍金爺爺在網上聊天,你準備向科學巨人問些什麼問題?如果只能問三個問題,你將問些什麼?請你們想一想,在紙上列一列,問哪三個問題?”)這一環節既反映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思想觀點的感悟,又順應學生的需要,通過學生最感興趣的語文實踐活動——上網聊天,來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使之成爲語言和精神的共同體,讓學生在師生創造的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走進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跨時空地與霍金進行心靈對話,入情入境地想象,發展了語言,昇華了情感。

(五)拓展延伸,發展個性

這節課上到這裏雖然結束了,但並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語文,由其學科特點所決定,必定是“課內悟方法,課外求發展”。因此,我設計了課外閱讀作業:

1、繼續查閱有關霍金的課外書籍,認真讀讀,進一步瞭解霍金。

2、課外選讀一些身殘志堅的人物故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張海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3、選最感動你的一篇文章寫讀後感,也可以就是今天學習的這篇文章。

這樣的課外閱讀能使學生的心靈、情感和想象自由飛翔,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個性的目的。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有趣的投擲》

2、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水平二)新授教材,投擲活動。在日常生活、勞動、體育活動中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投擲的正確姿勢,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以及身體協調性、靈敏性,培養學生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協調合作的良好作風和勇敢、頑強、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根據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徵,在教學中,我採用遊戲貫穿整堂課,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3、教學目標:

(1):使大多數的學生初步瞭解和掌握助走投擲沙包一些方法。

(2):學會上一步投擲沙包的基本動作,提高自己的投擲能力。

(3):體驗投擲活動的運動樂趣和培養良好的合作精神與創新意識。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上步、同時轉體引“球”。

難點是:上步、轉體、引“球”的動作連貫。

二、說學情

1、有利因素:由於小學四年級學生個性天真活潑、興趣廣泛、求知慾望和模仿能力都很強,又有一定的投擲基礎。因此,本課所選用的內容比較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容易實現。

2、不利因素:因爲是借班上課,對於學生我還是不太熟,雖然學生已掌握了一些技術基礎,但學習新技術動作有一定阻力,個別學生因心理因素不夠穩定,又容易產生滿足或厭學的情緒。因此在教學時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順利進行。

三、說教法

本節課採用掛圖講解示範法、分組練習法、遊戲競賽法、情境教學法。

四、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引導、啓發,學生進行自主練習,使學生動手、動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相互交流、討論探究,再結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創新慾望,更有利於啓發學生進行學習。

五、說教學程序

體育課的結構是人體的參與活動,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的變化規律,再結合課的任務和小學生心理需求,我把本節課學生要學習的內容通過情景灌穿在遊戲中,使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節課我分爲激趣導入部分、學習提高部分、愉快交流部分,三個部分進行教學。

(一)激趣導入部分

1、課堂常規。

2、激趣導入部分:小朋友們,相當航天員嗎?我們是“嫦娥”3號要飛到月球開創新天地。開始玩紙飛機。爲了讓學生在課堂裏動手、動腦,練習時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摺紙飛機,展示飛機,利用紙飛機作成紙球進行拋接練習。充分地展示他們的想象能力,模仿能力,激發學生求知慾望,讓學生們在歡樂的氣氛中放飛夢想,自由飛翔,進行有趣的投擲活動,再利用

“採蘑菇”培養環保意識。這一環節約爲8分鐘左右。運動強度爲“中”。

(二)學習提高部分

這一部分是課的主體部分,是解決教學重點與難點的關鍵,是“教”與“學”的重點,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本節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手段來進行教學。

1、通過喜迎亞運,傳遞夢想的語言提示與誘導,讓學生奔跑到操場,站在足球場中間的圓上背對圓心利用沙包進行擲遠練習。聽一聲哨音投,兩聲哨音撿,三聲哨音站立準備。

2、把學生分成四組,把沙包投擲到移動的框裏,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表現的舞臺,同時,也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

3、組成兩個小組進行衝過火力線比賽,利用手上的沙包,打移動的活靶子,即同學頭頂墊子從中間穿過或從中間躲閃穿過。

4、組成四個小組進行投準比賽。比賽時,在一定時間內投準多的一組爲勝,投框可用墊子圈成,也可利用“標靶”或掛起的呼啦圈作爲投擲的目標。這樣可以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這一環節約爲28分鐘,運動強度爲:強。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它以現實生活爲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得有思想、有感情,富有生命力和教育意義。

《城裏來了大恐龍》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擬人的手法,以恐龍的基本特徵作爲推進故事的線索,通過恐龍到城裏給大家帶來麻煩和快樂的故事,讓幼兒感受幫助別人,會收穫快樂。故事邏輯清晰、內容淺顯,易於幼兒理解。

二、說學生: 從學前階段到小學低年級,故事是兒童閱讀的主要材料。4、5歲的幼兒連貫性語言開始發展,能夠正確地說簡單的句子,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成人可以和幼兒一起開展分享閱讀,在閱讀中注意口頭語言與文字的對應關係,並增加預期和假設的提問,猜想事件的發展。

《城裏來了大恐龍》正好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理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中班幼兒語言發展實際水平、以及本故事具有的特點,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爲:

1、情感目標:幫助幼兒體驗恐龍的不同心情,體會給別人帶來便利的快樂。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它能培養幼兒的品質與情操。在故事《城裏來了大恐龍》中,情感目標在於發展幼兒的社會性,體驗恐龍給人們帶來麻煩和便利的心情,從而激發幼兒關愛別人的情感。

2、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名稱、角色及故事的主要情節。學習詞組:啪噠啪噠、吱咕吱咕。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傷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此次活動,就是讓幼兒欣賞、傾聽、講述、反思故事,使幼兒逐漸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彙、語句等。

3、能力目標: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大膽想象,講述恐龍來到城市所發生的事情。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故事虛擬、誇張的特點,正好滿足幼兒充滿想象的心理特徵。在故事《城裏來了大恐龍》裏,引導幼兒對故事情節和角色對話進行合理想象,大膽講述,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

由此,我確定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以及發生這些事情的原因。

教學難點: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大膽想像,大膽講述恐龍來到城市所發生的事情。(幼兒講述的效果與幼兒自身已有經驗,幼兒語言的發展,教師的引導有關,因此,把這點作爲難點。)

四、說教學準備: 一次成功的活動需要精心的準備。幼兒經驗上的準備,可以爲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對教具及教學環境的準備,可以使幼兒在更形象直觀的環境裏學習。

1、幼兒經驗準備:對恐龍相關知識的瞭解。

2、課件準備。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五、說教學方法 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我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重視“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引導爲主線,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1、教法:

演示法:展示生動形象的教具,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形象地感受童話。

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述,幫助幼兒多角度感受故事。

教師用適當的語言,講大恐龍“啪嗒啪嗒”地走時,語氣加重,動作誇張,更好的突出恐龍大而重的形象。

談話法:提出話題,引起共鳴。

如請小朋友共同討論:你喜歡這隻恐龍嗎?爲什麼?

提問法:引導幼兒觀察事物,尋找問題答案的方法。

我主要運用了反思性提問:恐龍給大家帶來了麻煩,這是他願意的嗎?假設性提問:如果你是大恐龍,你會怎麼做?等。

2、說學法:

觀察法:利用課件,讓幼兒欣賞觀察,猜測故事的發生。

幼兒對故事內容的講述都是基於觀察的基礎上的。幼兒除了觀察圖片外,還可以觀察一些重複出現的文字,引起幼兒對文字的興趣。

討論法:幼兒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

討論法的運用給了每個幼兒說的機會,對幼兒語言的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

講述法:幼兒看圖合理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採用引導幼兒講述恐龍的特徵、猜測故事的發展、自由看書講述,多種形式的講述,讓幼兒的語言能力在運用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六、說教學過程 新《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1.開始部分:欣賞激趣,談話引出。

展示圖片——提問——談話

展示恐龍圖片,吸引幼兒。恐龍是遙遠時代的動物,活動前幼兒對相關知識有所瞭解,活動一開始出示大恐龍的圖片,讓故事的主人公出現在兒童面前,集中幼兒注意力。

提問:這是什麼動物?它長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講述恐龍的一些特徵,教師提煉,突出重、大、長等特徵。

談話:如果恐龍來到城裏,會發生什麼事情?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來講,然後教師提出學習內容故事《城裏來了大恐龍》,幼兒會思考:故事的內容和自己講的一樣嗎?這樣幼兒就帶着好奇心去欣賞故事。

2.基本部分:

逐圖講述,理解故事——完整欣賞,加深印象——談話活動,情感體驗。

逐圖講述,理解故事。

教師運用直觀演示法,根據需要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在聽聽、看看、猜猜、講講的過程中初步瞭解故事的內容和情節,感知恐龍來到城裏後帶來的麻煩和便利,以及其中的原由。

展示第一幅圖,然後提問:恐龍來到了什麼地方?它是怎麼走路的?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通過多次提問,爲幼兒創設一個問題情景,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結合已有經驗,運用講述法講述發生的事情,教師給予積極的反饋,提煉語言,幫助幼兒理解畫面內容——恐龍“啪噠啪噠”地走路,身體很大,堵塞了交通。在講述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較好地突破活動的難點。

以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講述第二、三幅圖。第二幅圖突出,恐龍身體太重,鐵路發出“吱咕吱咕”聲音。第三幅圖突出:恐龍脖子太長,把房頂掀翻。

前三幅圖的內容,都是恐龍給人們帶來的麻煩,教師在此引導幼兒講述“恐龍製造麻煩後,他的心情會怎樣?”

接着,引導幼兒看第四幅圖“恐龍變成立交橋,爲人們生活帶來便利”,體驗恐龍此時的心情,提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突出教學目標。

完整欣賞,加深印象。

教師再次利用多媒體完整展示故事圖片,教師聲情並茂地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多角度地感受、理解作品。

談話活動,情感體驗。

提問“恐龍前後心情一樣嗎,爲什麼?”“如果你是一隻恐龍,你想爲人們做些什麼事情?”鼓勵幼兒大膽想像,依照恐龍的各種形體特徵說出與衆不同的回答。幼兒把自己當成恐龍,設身處地去思考講述,更能讓幼兒體驗幫助別人會快樂。

3.結束部分:幼兒閱讀故事,自由講述。

兒童在看故事,聽故事後,基本理解了故事的內容。再讓幼兒自由看書,拉近幼兒與讀本的距離。個別表達能力稍弱的幼兒,教師在這一環節個別指導,促進其語言的發展。

有研究者指出,要讓幼兒成長爲一個流暢的閱讀者,需要具備反思、預期、質疑、假設的策略技能,不同的策略技能具有不同的作用。本次活動,我就有意識的發展幼兒相關的閱讀技能。

比如:“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就是發展幼兒反思的策略技能,幫助幼兒理解內容;

第一幅圖觀察講述後再講述其它幾幅類似的圖,發展幼兒的預期策略技能,有利於幼兒快速理解閱讀內容;

“恐龍爲什麼會給人們製造麻煩,它願意嗎?”發展幼兒的質疑技能,在助於深入準確理解閱讀內容;

“恐龍前後心情一樣嗎,爲什麼?”“如果你是一隻恐龍,你想爲人們做些什麼事情?”就是發展幼兒假設的策略技能等等。

這些策略的逐步發展,將有利於今後的閱讀。

俗語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的說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敬請在座的各位專家、同行給予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