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集錦十篇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說課稿集錦十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同行: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音版 第九冊第八 課,題目是《秦之聲》。 我準備從設計理念、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爲克服重難點採取的教法和學法、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一 、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設計理念應該是: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表現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通過聆聽和感受民族音樂或戲曲文化,並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想象和創造力。

二 、 學情分析: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心裏和年齡特點,要通過一節課,就讓學生熟練掌握戲曲唱段,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再加之現在的孩子平時對戲曲很少接觸,這就爲本節課的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三 、 教材分析:本課是一首地方選學教材,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希望可以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孩子們能初步感受秦腔的藝術特點。

四、 根據本課的教材和學情我制訂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通過對秦腔部分知識的瞭解,培養學生對本土戲曲的喜愛;

2、採用聆聽感受法、反覆練習法等學唱戲曲片段;

3、學唱《祖籍陝西韓城縣》

五、 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重點應是:學唱秦腔《祖籍陝西韓城縣》難點是:準確的演唱旋律,填唱戲詞

六 、 爲克服重難點我採取的教法和學法有:反覆聆聽法、講解法、分組練習法、教唱法。

七 、 本課的教具是多媒體。

下面是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爲:1。音樂導入激發興趣2。利用教法克服難點3。準確完整的演唱戲曲4。拓展延伸5小結。共五個環節完成本課的教學。

第一環節:音樂導入

爲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戲曲課堂氛圍、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我採取了用多媒體來播放板胡演奏的經典曲牌,並設置恩問題:你知道這段樂曲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然後揭示板胡,簡介板胡的音色及在秦腔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通過對板胡曲牌的體驗使學生在音樂審美的過程中獲得喜悅,對音樂產生興趣,因而學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課堂。

第二環節:利用教法克服重點和難點。本環節也是這節課的重點環節。

結合學生的自然特點,並在教學中建立平等的師生和諧關係。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通過板胡引出了秦腔。我通過對秦腔角色的分類讓學生初步的瞭解了秦腔角色的分類,並通過不同角色的圖片,讓學生有直觀的瞭解。然後主要針對本節課要教授的生角的具體分類:娃娃生、小生、鬚生、老生。學生了解了這些後,我出示了一段《祖籍陝西韓城縣》的視頻,並請學生注意觀察劇中人物屬於秦腔的那個行當?學生由於有了前邊的學習經驗,就很容易說出該人物所屬的行當爲小生。然後請學生們翻書看《祖籍陝西韓城縣》的戲詞,請學生們自由發問。學生提了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我就給學生講解《三滴血》的戲曲梗概。瞭解了故事內容,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第三環節:準確完整的演唱戲曲

我再次進行範唱,並請同學們注意觀察譜子有何特點?同學們看出它的每句都是弱起。然後引出了秦腔的板和眼。第一拍爲板,第二拍爲眼。起落特點是:起於眼(弱拍),落於板(強拍) 。我們把它稱之爲二六板。從表現情緒上,二六板均有歡音、苦音之分。然後就是戲曲的分句學唱。我採用了傳統的教唱法與分組練習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學生基本能跟着伴奏演唱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表演。並分組表演、評價。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

我們陝西的地方戲很多,好聽的也很多。我通過提問:你還知道陝西的哪些地方戲曲?有的學生說到了眉戶、阿宮腔等。此時我還給學生補充了好幾個劇種,並輕聲哼唱了幾句。這樣更直觀形象,使學生加深對戲曲的認識。

第五環節:小結

本課的我是以表揚和鼓勵爲主,隨時引導學生,以提高學生的樂感和審美能力。我評價他們參與戲曲的演唱,並積極自信的參與音樂表現。課堂小結時我還安排了學生談一談這節課的感想如:你覺得秦腔是否像你以前認爲的那麼難?此時的學生對戲曲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樣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秦腔的興趣。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晚上好:

我是XX班的XX。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從自然界獲取鐵和銅》。本節內容選自蘇教版化學1專題三第二單元,爲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教材以鐵和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態爲切入點,展示了常見的鐵礦和銅礦。並以實現鐵、銅從化合態轉化爲遊離態爲過渡,重點介紹了工業上鐵的冶煉及其應用。此外,還對工業鍊銅和生物鍊銅做了簡單介紹,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化學與工業生產的密切聯繫。

本節內容被安排在本專題的第二單元,在學生學習了鋁的製取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了鐵和銅的冶煉原理,是對所學知識的一個延續和拓展。同時,也爲本單元以後內鐵、銅及其化合物的應用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基於以上分析並結合《學科指導意見》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爲,鐵的冶煉。

在初中科學中,學生已經學習了鐵,銅的物理性質和基本的化學性質,也對鐵、銅等金屬材料的冶煉:高爐鍊鐵、溼法鍊銅有了簡單瞭解,均爲本課時的學習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但是高爐鍊鐵過程中涉及的反應及原理相對複雜且陌生,學生學習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定爲,掌握高爐鍊鐵的反應及原理。

針對以上內容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說出自然界中鐵、銅的存在形式;

2.掌握工業鍊鐵的方法;

3.知道工業鍊銅以及生物鍊銅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鐵與銅的存在、發現和獲取學會比較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了解我國悠久的銅鐵冶煉史,感受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

2.通過掌握鐵銅的獲取,體會化學在資源利用中的意義和作用,認識到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依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對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要求,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實驗探究、

交流討論、歸納分析等方法,並結合講授法、自主學習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來實現我的教學目標。

我的教學過程分爲以下五個部分: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我將通過PPT向同學們展示天下第一寶劍“越王勾踐劍”的圖片,並且說明越王

勾踐劍歷經20xx多年,卻依然毫無鏽斑,而且依然鋒利無比。根據相關資料和數據,介紹此劍的主要成分。並且引出中國古代銅器和鐵器的發展對歷史發展的重大影響,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聯繫生活,推陳出新

讓學生們回憶生活中鐵和銅的主要應用,並且分小組進行交流和討論。之後,我將讓學生瀏覽一些圖片,介紹鐵和銅在生活和生產中的主要應用。使學生感受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接着我將講述我國的鐵銅使用現狀,投影相關數據資料,啓發學生思考了解鐵、銅的使用現狀,並討論解決資源問題的方法,引發學生對生活中化學問題的關注。最後我將進行圖片展示,展現自然界中鐵和銅的主要存在形式。

3.視頻播放,獲取新知

首先讓同學們回憶初中所學過的知識,舉例鐵從化合態轉化爲遊離態的可能方法。我

作出相應的評價。接下來我將先向同學們簡單地介紹古代的鍊鐵的方法,然後將知識點順利地過渡到現代工業鍊鐵的主要方法。接着我將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同時播放工業中高爐鍊鐵的視頻,讓學生對工業鍊鐵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在觀看完視頻之後,我將向學生提出疑問:“工業鍊鐵中從鐵礦中提取鐵的主要原料是什麼,主要反應原理是什麼?”。引導學生圍繞這個問題進行發散思維,列舉工業鍊鐵的原料和生成鐵的化學方程式。我將結合視頻中工業冶鐵的工藝流程,引導學生分析上述化學反應式的利弊,並通過對還原劑進行選擇,得出生成鐵的主要反應原理。同時介紹工業鍊鐵的原料、設備和反應原理。瞭解CO的生成和石灰石的作用。並且強調對工業鍊鐵反應原理中主要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和理解。

4.追本溯源,知識拓展

我將以我國古代“溼法鍊銅”爲引導,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通過交流討論,說出工業鍊銅的主要方法一一高溫冶煉黃銅礦以及對生物鍊銅的方法做簡單的介紹。同時比較古今銅冶煉技術的不同,讓學生感受科技的不斷創新和進步。

5.總結歸納、練習鞏固

我將對本節的內容做一個總結,並佈置形成性練習。

板書設計:

從自然界獲取鐵和銅

一、鐵和銅在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

二、鐵的工業製法

1.原料

2.原理

三、銅的製法

1.溼法鍊銅

2.高溫冶煉黃銅礦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行進間高運球,下面我將從指導思想、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效果預測、場地器材這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體育課程標準》爲依據,以“健康第一”爲指導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學生自學、對學、羣學的模式,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進行教學。輔助教學手段具有目的性,能讓學生掌握重點,爲了突破難點和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遊戲“智勇大沖關”中設計了不同難度的練習內容,在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吃苦耐勞等意志品質的同時,又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二、教材分析

《行進間高運球》是重慶市中小學體育課程水平二的教學內容。是籃球技術中最基本的技術之一,主要鍛鍊手腳的配合,發展速度、靈敏素質和身體協調性 ,是學好籃球的基礎,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行進間高運球基本方法並不複雜,但要做到熟練完成技術動作,還是比較困難。

三、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正處於身體發育重要階段,朝氣蓬勃,思維活躍,有很強的求知慾和表現欲;對於富有挑戰的、對抗的運動項目甚是喜歡。對籃球運動具有一定的基礎及瞭解,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很濃,男生表現更爲強烈;女生相對內秀,但對遊戲還是比較感興趣。

四、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運動參與: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和多變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練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運動技能:通過本課教學使85%學生能基本掌握行進間高運球的動作要領、其中15%的學生完成得更標準,速度更快。

身體健康:發展上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身體靈敏素質、協調能力和手腕手指靈活性。

心理健康社會適應:通過沖關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吃苦耐勞等意志品質。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拍球的後上方、球的落點控制在運球手臂的同側腳的外側前方。

教學難點是:運球時手腳的協調配合

六、教法學法

根據人體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直觀性、自覺性、積極性和循序漸進原則,我主要採用啓發式教學法,講解示範法,糾正錯誤法,循序漸進法,評價法等教法。

在本課中,讓學生採用“自主練習法、觀察法、競賽法”等學習方法。

七、教學過程

根據認識事物的規律和人體生理機能變化的規律將本課分爲四部分: 收心準備、激趣熱身、增知長技和身心放鬆。

(一)、收心準備: 2分鐘。課堂常規內容:隊列整理、溫馨提示鑰匙等尖銳物品放到指定位置、強調安全等。

(二)、激趣熱身:6分鐘。原地的各種跑和配樂球操。能在較短的時間讓學生生理機能活動能力從相對較低水平逐漸調動起來,爲人體進入活動狀態作好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並預防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同時也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

(三)、增知長技:28分鐘。首先是複習原地運球,這一安排是爲學生進一步熟悉球性,爲後面的行進間高運球教學做鋪墊。其次學習行進間高運球。通過學生自主練習,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技術動作要領。教師進行完整示範,讓學生頭腦中初步形成整體動作表象和了解各個技術環節過程。爲了解決行進間高運球重、難點,設計如下:

1、兩人一組自由推球的後上方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找準拍球的部位。

2、以籃球端線和邊線爲參照物,“線內拍線外,線外拍線內”進行運球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控制球的落點。

3、行進間高運球練習。

4、請出不同水平的學生展示,先讓學生評價,老師在有針對性的講評和分析。目的是讓學生對比自己,引起注意,改正錯誤。

5、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結合教師評價,自主練習,相互交流,從而達到更好地掌握行進間高運球的動作要領。

6、遊戲:“智勇大沖關”。第一關:原地運球10次,接着行進間直線高運球10米;第二關:行進間直線高運球12米,最後三次運球的落點必須在指定的圈內;第三關:行進間直線高運球6米,最後3次運球的落點必須在指定的圈內,繼續運球8米最後4次運球的落點必須在指定的圈內。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其中一條衝關,鞏固、提高學生行進間高運球技術,增強學生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通過教師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

7、課課練:抱球跳10米3組

(四)、身心放鬆。4分鐘,配音樂進行拉伸放鬆。在美妙的音樂聲中,使學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鬆。之後,課堂小結,指出優點和不足之處,達到鼓勵學生和繼續提高的目的。然後佈置器材收回,最後師生道別。

八、效果預測:

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認真參與各個練習,課堂氣氛活躍,師生感情融洽。通過本課教學,使85%學生能基本掌握行進間高運球的動作要領,其中15%的學生完成得更標準,速度更快。預計課的練習密度爲45——55%左右,平均心率達到120——130次/分。

九、場地器材:

籃球場一塊、籃球40個、錄音機一臺。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祖國媽媽在我心中》一課。

一、說教材:

《祖國媽媽在我心中》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品德與生活》第二單元第二個課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第一個課題《祖國媽媽的生日》,這爲過度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本課教學旨在指導學生識記有關國旗、國歌、國徽的知識,懂得國旗、國徽是國家的象徵,能用正確的行爲方式表達對我國國旗、國徽的尊重,知道從小要熱愛我們的祖國。

二、說學生: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屬於啓蒙教育階段,兒童的年齡在六歲左右,“國家、祖國”這些抽象的名詞,對於兒童來講比較陌生。在他們看來這不是一件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他們還不能真正理解“國家,祖國”的真正含義。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國旗、國徽。

(2)初步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美、祖國的偉大成就。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引領學生觀看圖片、視頻等教學活動,認識國旗、國徽。知道國名、首都、國歌的教學目標。

(2)通過觀看升旗儀式和聆聽國歌音頻等教學活動,初步感受升國旗與唱國歌的莊嚴並初步培養學生對祖國國旗、國徽、國歌的喜愛之情。

3.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和有效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對祖國的喜愛之情。

(2)知道祖國的美麗如畫的山河、偉大的成就是我們的驕傲。

四、說重難點:

本着《品德與生活》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認識國旗、國徽,知道國名、首都、國歌,初步培養學生對祖國國旗、國徽、國歌的喜愛之情。

活動難點:通過活動讓學生產生對祖國媽媽的熱愛之情。

五、說教法:

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置情境與活動相結合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周邊的客觀事物,發展思辯能力。當然老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基於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視頻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 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動手製作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 小組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六、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七、說設計思路與活動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以下三大環節來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個環節是利用圖片導入新課,知道國名、首都。

從中國版圖入手,然後教師出示一些祖國大好河山的秀麗美景,學生從中感受到我們祖國的地大物博,接下來交流自己的感受,從而爲我們祖國媽媽感到驕傲和自豪。

第二個環節認識國旗、國徽,初步瞭解國旗、國徽的意義,懂得應該尊重國旗、國徽。

通過播放升國旗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認識我們國家的國旗和國徽,國旗和國徽代表這我們的國家,學生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哪些地方經常看到國旗和國徽。接下來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動手做國旗,鞏固對國旗的認識,並且交流假如遇到了升國旗時我們遲到了該怎麼辦,從中更深刻得認識到了我們從小要學會尊重我們的國旗,尊重國旗就是熱愛祖國的一種形式。

第三個環節昇華情感,感受祖國的偉大成就。最後大聲喊出對祖國媽媽的愛。

八、資源拓展

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們已經小組合作製作了一面五星紅旗,本節課課後拓展準備設計孩子自己動手“做一面完整的國旗”。“做國旗”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講不算一件難事,可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求他們不但要做好國旗,還要努力做到漂亮,規範。首先在“發材料”的環節激勵學生,告訴他們要把材料輕輕地分給小夥伴,不能損壞,這是完成做國旗的任務的保證;拿到材料以後,也要輕輕地做,及時地激勵全班小朋友應該有耐心能細心把國旗做好。在全班搞一個比賽,不僅比誰做得好,還要比一比哪個小朋友最愛國旗,最愛我們的祖國媽媽。無形中孩子們就明白了“分工合作”與“獨立製作”的區別,他們同時還明白了怎樣做是對國旗的愛,對祖國媽媽的愛。這一設計,能夠充分地關注學生,針對學生年齡特點,潛移默化,使得學生思想行爲雙豐收。

所以“獨立做國旗”除了立足於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的能力以外,更是通過“做國旗”這件莊重的事情來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懂得認真做國旗,愛護國旗就是對祖國媽媽的愛。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懇請得到各位領導、老師的指導。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綠色植物蒸騰作用》。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教學程序、教學反思等六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綠色植物蒸騰作用》是《生物課程標準》二級主題“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的重要內容,要求是“描述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本節是本章的第二節。重點描述了綠色植物的蒸騰現象和蒸騰作用的意義。是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動之一,並對維持生物圈中的水循環發揮着重要作用。

二、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活潑好動,對形象生動的內容,形式多樣的學習很有興趣。因此要充分挖掘教材,找出適合本節課中學生觀察、探究的內容,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本節課既有正適合學生探究的內容:蒸騰作用主要器官,又有適合學生觀察的內容:製作徒手切片觀察葉片的結構這一技能性實驗(既包含了顯微鏡的使用,又有臨時裝片的製作等),但此實驗對於初一新同學來說熟練程度要求較高,一節課同時進行,課堂容量太大,很難完成,所以我選擇《課標》中,貫穿於其它九大主題的一級主題“科學探究”爲本節課主要教學內容,這樣既可使學生更充分的認識蒸騰作用,又保證了本節內容的完整性。

爲此確定本節教學目標如下: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植物的蒸騰現象

2、探究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

3、認同綠色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意義。

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探究葉的蒸騰現象,培養學生實驗設計以及對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實際應用能力。

情感目標:滲透生物與環境相適應以及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引導合作意識,初步形成保護森林的意識。

重點:描述植物的蒸騰現象;認同綠色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意義。

難點:實驗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器官;認同綠色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意義。

四、設計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每個環節設置都是以通過讓學生看到實際現象,引發學生思考,最終解決問題爲指導思想。

以“水”爲主線,從創設情境“如何從植物體提取到水——水是由哪個器官散失出來——水如何從植物體散失出來的——植物體能散失多少水分——散失水分的意義”逐層展開。設計了新課導入、新課學習、獻計獻策、課後調查等幾個環節。具體操作如下:

五、教學程序

(一)新課導入:

創設情境:如果你身在野外,怎麼才能找到水?

開拓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和興趣,

播放視頻:他們是如何取水的?

出示模擬的實驗裝置,觀察現象? 引出本節課題: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

(二)新課學習:

1、植物的蒸騰現象

(1)探究: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在這一環節中,先由學生自主討論確定實驗變量,設計實驗方案如何控制變量,通過展示裝置,暴露學生的相異構想,讓學生講解、互評,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去表達,去暴露自己的潛意識,加大學生的思維容量,從不足中進行反思,進而能修改爲較合理的實驗裝置,推測現象,得出結論。從而既培養了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又突破了科學探究這一難點,學生也從中體會了探究成功的樂趣。

(2) 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

在學生探究熱情被點燃,思維狀態達到高潮時,放寬學生思想維度,“如果大家想盡快看到現象,你有什麼妙招麼?”引入對蒸騰因素的探究,將探究活動延伸到課下。發散學生思維。

(3)蒸騰作用概念

在學生思維已經能夠充分打開的情況下,對蒸騰現象已有了部分認識的基礎上,對比幾種實驗裝置,學生髮現問題評說後,學生自然能描述出蒸騰作用的概念兩個關鍵點:氣態、從植物體內散失,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突出重點,易化難點,從而達成知識目標描述蒸騰現象。

(4)葉片結構

通過學生實驗觀察到菠菜葉表面出現氣泡,並且背面氣泡多,利用這一現象激發學生下一步的求知慾,繼續想認識葉片的結構。

觀察葉模式圖,引導學生讀圖、用圖,並從中找到與水分散式有關的氣孔、保衛細胞、葉脈,進而體會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5)蒸騰作用的過程

利用動畫展示,學生描述出蒸騰作用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2、蒸騰作用意義

由資料引發下一步思考,有多少水分會被蒸騰出去?植物體散失水分的意義。

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討論。

將學生生活中的現象與蒸騰作用意義聯繫起來,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但對於蒸騰作用能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這一意義,由於學生知識儲備有限,還不能理解什麼是無機鹽,教師可展示提前做好的裝置,芹菜葉變紅現象,將無形變爲有形,將學生難以理解的無機鹽變得具體化,蒸騰作用意義這一難點得以突破。

蒸騰作用不僅對植物體自身重要,對周圍環境也有積極影響,現在各國都大力提倡植樹造林,並確定了自己國家的植樹節,完成情感目標,形成保護森林的意識。

(三)知識小結

(四)達標測試

1、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主要原因是( )

A.大樹的樹冠擋住了陽光

B.大樹有很強的蒸騰作用,帶走了周圍的熱量

C.大樹根系發達,使周圍土壤水分增多

D.颳風吹走了周圍的熱量

2、下列植物蒸騰作用最強的是( )

A.氣溫37℃,陰天,無風

B.氣溫37℃,晴天,有風

C.氣溫20℃,陰天,有風

D.氣溫20℃,晴天,無風

3、某同學設計了下面蒸騰作用的實驗裝置。各注入相同體積的清水,分別插入一棵大小相似的枝條,試管中各滴入相同量的植物油,兩小時後觀察實驗結果。請分析回答問題。

該實驗變量是________,實驗結果是_______液麪下降較大,可得出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五)獻計獻策

爲了增強學生情感目標的培養,使學生將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設立了一下拓展內容。

植物移栽後往往容易出現萎蔫甚至死亡現象,原因主要是蒸騰作用大於根的吸水能力。如果你是一個園藝工人,你會採取哪些措施來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六)課後調查:

調查法也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課後調查幾個小區的綠化情況(植被覆蓋率等),並分析此綠化情況與小區溫度、溼度等環境因素的關係。

六、教學反思

1、教學的目的性體現較明確,儘量使學生從生物學的學習中獲得知識和研究方法是本節課的貫穿始終的宗旨。

2、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設計,從而進一步感悟和領會生物學的研究方式,實驗設計時暴露學生相異構想,思維障礙,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3、本節課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又不拘泥於教材,同時對教材也進行了再加工。突出了教材背後隱含的,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的指導思想。雖然學生對於實驗的設計較幼稚、分析能力較浮淺,但是教師的教學嘗試,學生的學習體驗是最重要的。

4、由於本人教學經驗的限制,在駕馭這種開放性的課堂上還有很多不成熟之處,比如體現在對學生的關注上,學生探討中的閃光點評價不夠及時,由於比較緊張,蒸騰作用的概念處理不夠好。教學永遠是件遺憾的事情,但是會有不斷創新的課堂,這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老人與海鷗》這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讀來令人難以忘懷。本文作爲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選編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羣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羣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爲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二、說學情

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經過幾年的學習,他們已經積累了一些學習課文的方法,也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讓學生從理解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到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其理解的深度、情感的厚度、心靈的廣度,對於小學生卻不太容易領悟得深刻,這就要求老師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蒐集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

三、說設計理念

本文對老人言行和海鷗行動的描寫十分細膩,教學時以學定教,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充分研讀,揣摩深意,感悟人鷗深情,激起學生對動物的關愛。

四、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感悟人鷗深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他們所付出的感情,都能得到他們溫情的回報。

五、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文章篇幅較長,教學時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引導學生快速梳理文章思路,重點引導學生學習老人喂海鷗部分,讓學生抓住描寫老人的外貌、神態、動作和語言等重點語句進行理解感悟,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情。教學難點是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六、說教法和學法

1、以趣激學,順學而導,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

1、藉助背景音樂、文字及圖片資料,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入情入境地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親情。

2、以讀爲本,自讀自悟,自讀悟情,激情美讀,合作探究,使學生在探究與研讀中,抓重點詞句,品重點文段,感悟和諧之美。

七、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談話引出海鷗,然後課件展示昆明翠湖鷗鳥羣飛的照片和一段文字說明,

引導學生質疑,海鷗既然應生活在海邊,爲什麼這麼留戀昆明的翠湖公園呢?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學生了解到海鷗應該生活在海邊,老師這時出示的昆明翠湖鷗鳥羣飛的照片和一段文字卻一下道出了這羣海鷗的特別之處,一下子便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根據課文描寫的內容有意識的出示兩組不同畫面的詞語,先讓學生讀,再想象詞語所描寫的畫面,並想機的引導學生用一個字概括出來。

2、與學生共同梳理課文的寫作順序。

3、讓學生說說哪個畫面最另人意想不到?爲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讀詞想象畫面,幫助學生回憶課文內容,也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一個有效的檢查反饋,引導學生用一個字來概括,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這也是符合高段語文學科特點的,通過兩組畫面,迅速地理清了課文思路,潛移默化地對學生起到了一個有效的學法指導。最後,讓學生說說哪個畫面最意想不到?明顯是海鷗送老人時的情景,這樣非常自然地符合學生味口的轉換到下一內容的學習。)

三、感受海鷗送老人的異常舉動

1、出示自學提示:快速瀏覽課文14——18自然段,想想在老人遺像前究竟發生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把相關的句子畫下來。

2、引導學生按順序交流找到的句子,在這個環節中,只是讓學生讀一遍,初步感受海鷗送老人時的異常舉動。瞭解了海鷗的異常舉動後再讓學生轉換身份,

假如當時你就在翠湖邊上,看到這一幕情景,你的腦海裏會冒出什麼問題?學生很自然地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一羣普通的海鷗爲什麼會在這位老人的遺像前做出如此意想不到的舉動呢?一個問題轉入了本節課的重點部分的學習。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興奮點入手,才能學得積極,學得主動。由果追溯到因,幫助學生也理清了課文的結構,讓學生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

四、感受老人喂海鷗的深情

這部分的學習是本節課設計的重點,主要是讓學生根據老師的自學提示,自讀自悟,自讀悟情,然後激情朗讀,具體過程如下:

1、出示自學提示: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13自然段,看看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他對待海鷗與一般人有什麼不一樣?把相關的詞句畫下來,在旁邊可以簡單批註下自己的感受。

2、生自學,四人小組交流自學收穫。

3、全班交流。

交流中我主要想引導學生感受的是五處,一是老人的外貌描寫,二是兩次朋友說的話,三是老人喂海鷗的動作、四是老人親暱的話語、五是老人企盼的目光,交流中儘可能地做到順學而導,學生談到哪些就交流哪處。

在第一處老人的外貌描寫中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褪色”反覆品悟,然後補充圖片和文字資料幫助學生走進老人,加深對“褪色”的理解,讓學生既讀懂詞語本身的含義,又能讀懂詞語背後的含義。

在第二處兩次朋友說的話中,引導學生抓住數字感受老人對海鷗親人般的關愛,再次出示一段文字資料,讓學生領悟對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能堅持十年之久去步行二十餘里喂海鷗的不容易。通過第二次朋友的話,告訴學生這是一句概括點明老人與海鷗之間關係的句子,將兩句整合到一起反覆品讀。

在第三處描寫老人喂海鷗的動作學習中,這段裏面值得品讀的詞語很多,引導學生抓住老人喂海鷗裏所關注的細節談感受,適時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讀句子,通過充分交流理解“有聲有色的樂譜”這幅畫面的美好和諧。

在第四處描寫老人親暱的話語中,調動學生的生活儲備,抓住親暱談感受,在親暱地呼喚聲中理解抑揚頓挫。

在第五處描寫老人企盼的目光中,引導學生感受老人的眼神,走進老人內心世界。最後回讀: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再次感受老人與海鷗親人般的情感。

4、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文所學內容,將所學內容串起了配樂朗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適時補充原文資料,使學生獲得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初步感知了老人和海鷗之間的真摯感情。使學生從理解與品味中獲得閱讀的愉悅,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有體驗地朗讀課文,獲取閱讀體驗,在充分體會重點詞句意思的基礎上,體會具體的語言表達具體的情感,從而感悟文本的中老人與海鷗那深深的情誼。)

五、總結,情感昇華

1、出示老人的雕像。

2、此時此刻苦,如果請你來爲海鷗老人寫一份碑文,你最想對老人說什麼呢?生練筆。

3、出示“海鷗老人——吳慶恆”的碑文: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在理解、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過程中,滲透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體會情感和人文價值,把語文教學拓展延伸,從學到用的有效落實,使語文課堂的“語文味”更濃些。)

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牙齒刷得白又白》這個活動主題選自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內容。它所處的單元是一個以“讓我的身體更棒”爲主題的教育單元,包含“坐立走,有精神”、“愛清潔,講衛生”、“伸伸腿,彎彎腰”三個活動主題。本單元總目標: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識,養成正確的坐、立、走姿和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瞭解常見的衛生保健設施的作用,並能在成人的指導下利用;瞭解一些基本的鍛鍊身體的方法。《牙齒刷得白又白》是“愛清潔,講衛生”中的一個小主題,旨在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牙齒,認識牙齒的重要性,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讓他們終身擁有潔白健康的牙齒。

學情分析:

本課是針對剛剛上二年級的小學生設計的,正處於換牙期的他們自我的意識發展迅速對自己的身體充滿了好奇和關注。他們對於自己的牙齒有一定的認識,也知道自己正處於換牙期,對於牙齒脫落這一生理現象還比較緊張需要成人的幫助,同時他們在如何保護牙齒方面的知識還比較缺乏,部分學生沒有養成愛牙護齒的衛生習慣。因此,本課的教學旨在一系列的活動中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牙齒,對換牙有正確的認識,獲得更多的保護牙齒的知識並逐漸養成正確的護牙習慣。

說教學目標:

介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出發,將本課的目標定爲以下三個

1、讓學生了解牙齒的部位和名稱,知道齲齒是怎樣形成的,並瞭解愛護牙齒的一般常識。

2、掌握正確刷牙的方法。

3、通過本節課學習讓學生懂得養成良好的愛護牙齒習慣的重要性,保護好自己牙齒。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2、難點:懂得愛護牙齒的重要性,培養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1、牙齒模型和了解我們的牙齒的課件。

2、醋泡雞蛋實驗的相關物品。

3、正確刷牙的演示課件。

(2)學生準備:

1、每人一面小鏡子。

2、每人準備一把小牙刷。

說教法:

《品德與生活》課程倡導“積極引導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獲得基本的健康意識和生活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力求做到:

1、根據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實際認知,努力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以探究式學習和直觀的情景教學爲主,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課堂充滿人文精神的氛圍。以體驗式學習爲主要形式進行教學,使課堂氣氛輕鬆、和諧、活躍,把知識寓於活動和感性的認識之中,做到情理交融。

2、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採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聲、形、像的有機結合,創設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把“知”轉化爲“行”。

說學法:

嚴格遵循“以學爲中心”的思路,一切的教學設計都以學生的學爲基礎。讓學生在以興趣爲基礎的探究式學習和活動中得到現實生活的體驗,瞭解牙齒、關注牙齒健康,在師生、生生互動中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並受到啓發在今後的生活中做到正確認真刷牙護齒。

說教學過程: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習的支持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課堂教學只有引導兒童關注和實踐他自己的生活,纔會成爲有意義的教學。本課的教學以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和探究式學習爲主設計以下六個環節: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二)小眼睛會觀察

(三)小腦袋會思考

(四)動動手,來體驗

(五)小巧手來實踐

(六)好習慣要堅持

下面我依次爲大家進行介紹。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一切需求的動力。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開展有效的教學。在開課之初,採用猜謎語:兄弟生來白又白,整整齊齊排兩排。切菜舂米快又快,人人吃飯離不開。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在學生積極快樂的情緒中揭示課題《牙齒刷得白又白》帶領學生走進了解牙齒,愛護牙齒的學習活動。

(二)小眼睛會觀察

現實生活是兒童瞭解自身和獲得知識體驗的源泉。小學2年級的孩子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已經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聯繫兒童自身的生活體驗設計了小眼睛會觀察的交流探究活動。請學生用小鏡子照一照自己的牙齒,認真觀察自己的牙齒後讓學生你一言我一語交流自己對牙齒的瞭解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接着出示牙齒模型請學生一起觀察牙齒模型,讓學生獲得直觀的知識體驗。最後採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達仔拾牙記》讓牙博士給孩子們介紹牙齒,學生對牙齒有正確的認識。

(三)小腦袋會思考

有了感性的認識作爲基礎,由聽故事開展第二個活動“小腦袋會思考”。教師播放課件《打敗老虎》,通過故事引起學生思考的興趣:動物們用聰明腦想了什麼辦法打敗了兇猛的老虎?在學生的動腦活動中,讓護齒的重要性在無聲中滲透進學生的大腦。

(四)動動手,來體驗

有了充分情感認同後,開展第三個活動“動動手來體驗”。將學生分成四人學習小組,分別合作做醋泡雞蛋的小實驗,讓學生感知蛀牙的形成。當然,短短的時間是不可能獲得實驗的結果,最後的環節是老師展示提前做的實驗結果,讓學生認真觀察被醋腐蝕了的雞蛋殼體會酸性物質對牙齒的腐蝕讓學生對蛀牙的形成有直觀深刻的認識,自己意識到早晚刷牙的重要性。

(五)小巧手來實踐

學生對蛀牙的形成有了充分的認識後,就可以開展活動“小巧手,來實踐”。先讓孩子們交流平時在家時怎麼刷牙讓學生明白護牙最重要的是早晚兩次認真正確刷牙。接着播放課件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有了示範指導後,請學生交流正確的刷牙方法,刷牙有哪些注意事項。對正確的刷牙方法有了充分的瞭解後請學生拿出小牙刷親自實踐正確刷牙。學生練習刷牙後開展“刷牙我最棒”的小比賽並用“刷牙小能手”的評選提高學生操作的積極性。這一環節重在讓學生親身感受,親自體驗,進一步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認識到怎樣才能保護好自己的牙齒。

(六)好習慣要堅持

迴歸生活是品德課的基本目標。通過調查瞭解發現學生都會在生活中刷牙,但是部分學生是不情不願地每天完成刷牙任務,即使刷了也是草草了事。在本課最後設計了“好習慣要保持”的活動。7,8歲的兒童多樂觀活潑,他們喜歡模仿喜歡唱歌,在愉悅的心情中樂於接受長輩,老師的教導。因此,教師採用聽兒歌,學兒歌的活動變被動爲樂動,鼓勵他們在生活中養成天天刷牙,正確刷牙,認真刷牙的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

說課堂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接觸。”教師在課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單只是一個課堂的設計者而是一個引導者和傾聽者。因此,在和學生的互動學習中,教師要注意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用發展的眼光關注學生並且採用適當的評價提升學生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求知的興趣。

板書設計

早晚刷牙

牙齒刷得白又白 正確刷牙

認真刷牙

說課稿 篇8

《一路花香》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第七冊第四單元,這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講了一隻有裂縫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慚愧,挑水工卻告訴它說,從它的裂縫中漏出的水澆灌出了美麗的花。從而告訴我們:世界上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我們既不能驕傲自滿,也不能自卑,要正確地看待自己。“一路花香”是挑水工挑水時利用“破損的水罐”漏稅的特點形成的美好景象。

這篇寓言分兩課時教授,下面我就如何上第二課時談一談我的想法。

我認爲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寓意,並從中受到啓發,所以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

1、讀懂故事內容,理解寓意,即明白做人既不要驕傲自滿,也不要自卑,要正確看待自己,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分角色朗讀。

教學重、難點:讀懂故事,體會寓言要闡述的道理。

目標確定後,如何在課堂上達成我的教學目標呢?我本着“三點一線”的原則進行了教學設計。“三點”即切入點、拓展點、創新點,“一線”即貫穿文章的一條線索。

一、找準切入點。

我以“完好無損的水罐、破損的水罐,你喜歡誰?爲什麼喜歡它?”這個問題作爲本文教學的切入點。拋出一個話題,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說的機會,在師生的交流中進行思維的碰撞。在這一環節中,也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提出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一理念,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在回答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想法,教師要適時點評,對於說的比較好的學生,應給予表揚。但教師要注意的是:網撒出去,適時收回。

二、適時拓展。

在學生答道喜歡破水罐,因爲它澆灌出了一路鮮花時,我以鮮花作爲拓展點,讓學生有一兩句話來形容鮮花,因爲插圖中的鮮花很美,而且破水罐也因爲看到鮮花而感到一絲快樂,但文章中卻沒有做詳細的描寫。這一點的拓展,也爲下文做鋪墊,面對這麼美的鮮花,破水罐它的心情爲什麼只有一絲快樂呢?

三、抓住破水罐的感情變化線。

面對美麗的鮮花,破水罐的心情是如何的呢?以此過渡到破水罐的感情變化線:十分慚愧——一絲快樂——傷心。因爲每次只能運半罐水,讓挑水工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所以它十分慚愧,即使面對美麗的鮮花,它也只有一絲快樂,從而體會出破水罐一直處在自卑和自責之中。

四、創新拓展。

寓言旨在告訴我們一些道理,而且這些道理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由寓意聯想到生活實際。在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學生和文中的“破水罐”一樣,他們只看到自己的缺點、弱點,所以總是處在自卑、自責中,所以我以此事例作爲另一拓展點,一方面考察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寓意,另一方面幫助身邊的“破水罐”重新找回自己,樹立信心。

讀完這篇寓言,總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不由得會想到:破水罐聽了挑水工的話後會怎麼樣呢?所以我進行了這樣一項作業設計:讓學生髮揮想象,爲寓言的結尾在敘寫一個片段。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鼓勵學生大膽去想、去寫。

板書是文章的濃縮與精華,我將依據教學步驟適時板書,具體設計如下:

14 一路花香

完好無損的水罐 驕傲

有裂縫的水罐 自卑

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這一直是我教學中的座右銘,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至於如何在課堂上實現師生間靈性的互動和智慧的對話,還是我繼續努力的方向。

說課稿 篇9

一、 緊扣課標,說理念

整個教學過程,以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爲核心理念,注重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品析感悟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 緊扣特點,說教材

(一) 教材分析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了一名叫安靜的女盲童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捕捉到一隻蝴蝶,並把蝴蝶放飛的故事。表達了她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這篇文章內容短小、語言通俗,但有關生命的主題過於沉重,對於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些困難。選編這一課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受生命的美好,激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從而更加珍愛生命;二是學習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發現並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

(二) 教學目標

根據四年級學生年齡及認知特點和課文內容,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

3、 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從而讓學生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三) 教學重難點

由於本課的話題過於沉重,再加上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如何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就成了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用細膩的眼光通過盲女童的小動作揭示了“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這樣深刻的道理。怎樣讓學生理解這句意味深刻的話,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 聯繫實際,說策略

依據課標精神,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特採用的教學方法有:①閱讀教學法②情境教學法

學法爲:①自主感悟法②讀想結合法

四、 情境交融,說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入課伊始,我請兩名學生走上講臺,讓他們緊閉雙眼假裝盲人從講臺走到自己的座位上。之後,請他們各自說說自己看不見東西走路的感受。這一環節的設計就是讓學生親身體驗盲人的世界,感受盲人的生活。從而爲下文的學習打下基礎。學生的感受可以預設,比如:眼前一片漆黑,走路磕磕絆絆……緊接着引出這樣的過渡語:“是呀!我們只是閉一會眼來走路就如此困難,然而盲人們終日生活在黑暗之中,行動與正常人相差無幾,這不得不說他們在創造着奇蹟。我們今天就認識他們中的一員,一個叫安靜的盲女孩。並隨他一起去觸摸春天。板書課題:觸摸春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初讀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

在隨後的交流中,讓學生充分交談自己初讀後的感受,教師要適時加以肯定與鼓勵,以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

三品析語言,讀中感悟

進入這個環節,我設計的過渡語是“:同學們,通過初讀課文,我們感受到安靜的行爲讓我們不可思議。她也和所有的盲人一樣爲我們創造了奇蹟。她創造了哪些奇蹟?”板書:創造奇蹟。“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感受深刻的語句,並在旁邊寫下批註,也可在小組內談談自己的感受。”衆所周知,批註是高年級學生所要掌握的一種閱讀方法。它體現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新理念,更好地培養了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好習慣。隨後交流時我根據學生所學的語句相機指導,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可能提到的語句有:

語句一:“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磕磕絆絆。”

我在聽從學生的感受後提出問題:“你爲什麼認爲這是個奇蹟?”根據學生的回答,一道學生抓住“流暢”一詞,讓學生感受一個盲童能夠流暢地在花叢中穿梭,這是多麼不易呀!這也讓人充分感受到她熱愛生活。接着指導朗讀,讓學生讀出她的熱愛生命之感。

語句二:“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我讓學生去掉“慢慢地”、“極其準確地”再讀句子。比較兩個句子有何不同,從而讓學生理解作者用詞的準確和安靜創造的奇蹟。

語句三:“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睜着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在學生談論感受的基礎上,我進行引導:“竟然”是什麼意思?它可以換成哪些詞語?並用“竟然”說一句話。這遵循着課標理念,注重學生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通過說話訓練讓學生感受安靜創造的奇蹟。接着我讓學生回憶剛上課時兩名同學閉眼走路的情景。與安靜相比,再次感受安靜創下的奇蹟,使學生對安靜有了新的認識,對她的舉動產生驚歎之感。我接下來又進一步引導:“同學們,請閉上眼睛邊聽老師的朗讀邊想象做動作,說一說你感受到了什麼?”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安靜當時的感受,使學生與安靜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更讓學生體會到正因爲安靜對春天對大自然的熱愛,纔會有抓住蝴蝶的瞬間。進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可謂水到渠成。

語句四:“這是一個全新的過程,安靜的心靈來到了一個她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地方。”

提問:這是一個什麼地方?這一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去體驗她多姿多彩的世界。

在以上的環節設計中,通過學生的品味,感悟,充分以學生爲主體,老師只是根據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加以引導,所以具有較大的開放性。同時老師要充分考慮到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而導致理解的差異。這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從而較好地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總結收穫,昇華情感

播放輕緩音樂,讓學生再讀課文,再次感受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接着出示文中插圖,教師旁白:看,安靜的內心世界是如此絢麗多姿,她創造了這麼多的奇蹟。你還知道有哪些盲人或殘疾人創下了奇蹟?在學生交談後,教師相機展示《千手觀音》劇照、張海迪的圖片、海倫.凱勒圖片及資料。問:“看了這些,你一定有很多話想說。那就把你的所思所感寫下來。”教師在巡視中,把好的感悟向全班推薦。最後出示: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引導學生齊讀這句話,並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在學生暢談之後,教師進行總結:“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板書:熱愛生命)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春天,編織出屬於我們自己的五彩斑斕的世界。讓我們再次大聲朗讀這句話。”

本環節的設計,爲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充分體現了“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的理念。音樂的烘托是爲這一對話過程渲染了氣氛,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薰陶感染。從而更加明白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殘疾人也不例外。

五積累語言,課外延伸

① 把自己喜歡的語段抄寫下來。

② 小組合作辦一份以“珍愛生命”爲主題的板報。

其實,這也是作業的設計。第一項作業是鞏固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第二項辦板報的作業則是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活動中,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從而培養了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五、 結合內容,說板書

觸摸春天

安靜——創造奇蹟——熱愛生命

此板書是教學內容與思想的高度凝結,體現了安靜身上美好的品質。重點突出,體現了精讀課文的特點。

說課稿 篇10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編排在揭示倍數和因數概念時,是讓學生根據現實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認識倍數和因數。在找一個數的倍數時,也是讓學生運用乘除法知識,探索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本節課是在學生學過整數的認識、小數、分數、負數的認識等知識的基礎上展開學習的。本課知識的學習是以後學習公倍數與公因數、約分、通分等知識的重要基礎。學好這部分內容,對培養學生的數感,提高數學探索能力,解決實際問題都有重要的作用。

2、說教學目標

據上述教材分析和學生認知特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自然數和整數,聯繫乘法認識倍數和因數。在100以內找到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倍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找數學信息,分類,解決問題等活動中。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3、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的導向,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自然數和整數,倍數和因數,能按要求找出一個數的倍數。

教學難點:自主探索並總結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4、說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二、說教法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改變傳統課程實施中過分依靠教材,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的現象。本節課的設計,按照這一理念採用探究式教學方法。遵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學生操作、探究爲主線,首先從學生找數字入手,由淺入深,認識自然數和整數,然後結合乘法算式認識倍數和因數,最後自主探究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

三、說學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和自學能力是學法指導的重點。學生通過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進行觀察與思考,在合作交流中認識自然數和整數,倍數和因數。通過自主探索發現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1、結合情境認識自然數和整數

本節課開始,我就利用猜數字的謎語導入,由數字進入本課主題――數的世界。接着出示情境圖,讓學生找出圖中的數字,並將找到的數進行分類。然後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本,通過觀察,比較等思維活動認識自然數和整數。

(設計意圖:我設計用數字激趣導入,不僅可以喚起學生對數的回憶,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學生通過找數字、分類和自讀教材等形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結合乘法算式認識倍數和因數

在這個環節我讓學生結合情境圖幫淘氣選擇一樣商品,並計算出價錢。在學生彙報的同時,我選取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板書。然後讓學生自讀教材並結合黑板上的乘法算式認識倍數和因數。同時,我會舉出一個不在研究範圍內的例子,讓學生在我糾正錯誤的同時,也可以爲自己敲響警鐘。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我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認識倍數和因數。對於學生容易忽略的倍數與因數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我利用人物關係幫學生記憶。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明白在描述倍數和因數關係時,一定要說請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

3、自主探索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

在這一部分我是以問題爲中心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活動的。我先提出問題:1下面哪些數是7的倍數?與同學交流你的看法。(14、17、25、77)這一問題的提出,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尋求規律。然後發現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然後我再提出下面兩個問題:2你還能找出7的其他倍數嗎?3你能找出100以內7的所有倍數嗎?

(設計意圖:設計這樣一系列有梯度有挑戰性的問題,能夠讓學生去深入思考、猜測、探究,最後發現方法。)

4、鞏固新知,爲以後的學習做好鋪墊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將書上的習題轉變爲遊戲形式。讓學生分別爲4的倍數和6的倍數找家。12和48這兩個既是4的倍數又是6的倍數的特殊數字。學生在處理時可能會產生疑問。我會抓住時機,向學生滲透集合的思想。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也爲以後學習公倍數打下基礎。)

五、說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這樣的板書設計,能夠將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呈現於學生面前,讓學生可以清晰的總結出本節課學會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