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錦集9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說課稿錦集9篇

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教材先安排畫圖解決圖形的實際問題。P89例題如果讓學生直接思考解題方法,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分析比較困難。教材先啓發學生根據題裏的條件和問題,畫出相應的平面圖,直觀顯示問題的信息,便於學生分析和思考。

在畫出平面示意圖後,引導學生藉助直觀進行分析,思考先要求什麼,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於有了直觀爲依託,學生就能看出需要先求長方形的寬。而從圖中就能直觀地很快知道如何求出長方形的寬,從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這樣的策略解決問題,就能體驗畫圖策略的有效性,感受直觀圖作用,樂於用這樣的策略解決問題。

學情分析:

本單元堅持讓學生通過畫圖或列表理解題意,理清數量關係,理出解題思路。讓學生在運用策略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地思考,藉助圖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還要讓學生學會方法、體驗方法、形成策略始終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千萬不能見一題教一題,過多地補充範例,把教學變成學生的被動接受和機械模仿。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用畫圖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關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的信息,會解決數量關係比較隱蔽或稍微複雜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發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用畫圖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關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的信息,會解決數量關係比較隱蔽或稍微複雜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

教學難點:

用畫圖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關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的信息,會解決數量關係比較隱蔽或稍微複雜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上學期我們學習瞭解決問題的策略,還記得是用什麼策略來解決問題的嗎?(列表)其實,解決問題的策略還有很多。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

設疑:今天,我們將研究什麼樣的策略來解決實際問題呢?我們一起來看這樣一個問題。

二、教學新課

1.問題導入,激發需求。

(1)出示例題:梅山小學有一塊長方形花圃,長8米,在修建校園時,花圃的長增加了3米,這樣花圃的面積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來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讓學生讀題,並說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所要解決的問題。

(2)談話:這道題的條件和問題在你頭腦中是不是很清楚了?你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將這個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整理清楚?

(3)思考後交流:我們可以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畫出示意圖。

2.自主嘗試,體驗策略。

(1)讓學生嘗試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畫出示意圖,教師指出:畫出的圖要讓人更清楚地看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

(2)交流:學生在投影上展示畫的示意圖,說說是怎麼畫的。

(3)引導學生比較展示出來的示意圖:你覺得哪些圖畫得好?哪些圖需要改進?

重點引導學生注意以下幾方面:

①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是否都作了正確的標註。

②所畫的圖是否美觀清晰,長方形的長與寬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4)要求學生根據上面的討論修正自己的草圖。

3.探索思路,解決問題。

(1)談話:要求這個長方形(指着圖)的面積需要什麼條件?已經知道了什麼條件?你認爲這道題應該先求什麼?(長方形的寬)

着重引導學生理解增加的18平方米正好是原來長方形的寬與3米的乘積。

(2)讓學生嘗試計算,並指名板演。

(3)集體交流,提問:說一說每步求出的是什麼?(指名回答)

4.回顧反思,提升策略。

(1)談話:我們再來反思一下解題過程,我們經歷了哪些步驟?你覺得哪些步驟很重要?我們運用了什麼策略來弄清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畫示意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時,你認爲要注意什麼?

三、拓展運用,鞏固策略

1.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題目的文字部分,讓學生自由地讀一讀題目。

提問:你打算用怎樣的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爲什麼?

要求:先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畫出示意圖,並列式解答。完成後,再把自己的解題過程和小組裏的同學交流。

學生活動後,指名展示所畫的示意圖,並說一說自己解題的過程。

學生中可能會出現下面兩種不同的解題方法:

方法一:

150 ÷ 5 × ( 20 - 5 )

= 30 × 15

= 450 (平方米)

方法二:

150 ÷ 5 × 20 - 150

= 30 × 20 - 150

= 600 – 150

= 450(平方米)

提問:這兩種方法分別是怎樣想的?在解題的過程中都要先算出什麼?

2.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學生展示自己畫的示意圖,並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重點問:根據什麼條件可以求出原來長方形的長?根據什麼條件可以求出原來長方形的寬?

(3)提問:這道題與例題相比,複雜在哪裏?

3.做“想想做做”第2題。

(1)各自讀題,弄懂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學生嘗試畫出示意圖,並交流。

(3)談話:我們在上學期曾經學過用列表的辦法整理已知條件和問題,你能把這道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列成表嗎?試一試,如有困難可向同組同學或老師請教。

(4)談話:下面大家開始列式計算,可以看着圖想想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也可以看着表格想想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5)在小組裏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6)把不同的算法在班內展示,並要求說出解題思路。

小結: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很多,同一個問題,可以用不同的策略解決,這就要求我們在解題時靈活地選擇和應用。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用什麼策略來解決問題?對於解決問題的策略,你又有哪些新的認識與體會?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標

從原始人高聳的圖騰柱,到今日公園裏的柱狀雕塑,都寄託了人們美好的嚮往,閃爍着人類想像的光芒。世界各民族的柱狀雕刻,給了我們創造的榜樣。在鑽土做的泥柱上,我們也將施展自己的想像。

本課在欣賞討論例圖中的柱狀雕刻作品時,重在引導學生感受柱狀雕刻的不同表現形式和風格特徵。學習例圖的造型、構圖和疏密處理,用加一加、減一減、變一變、美一美的方法,做出與衆不同的作品。

1.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欣賞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柱狀雕刻,瞭解柱狀雕刻不同的表現形式和風格特徵。

(2)操作目標:學習泥柱雕刻知識,用勃土做成空心或實心的泥柱,在柱上雕刻、粘貼花紋和其他圖形。

(3)情感目標:從多角度欣賞柱狀雕刻,大膽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認識尊重多元文化,培養熱愛雕刻藝術的情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2.學習內容

欣賞、討論柱狀雕刻作品,瞭解它們不同的表現形式和風格特徵,用勃土做成空心或實心的泥柱,並藝術加工做出柱狀雕刻作品。

教學重點:欣賞不同地域和各民族的柱狀雕刻,瞭解其藝術特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掌握泥柱雕刻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創柱狀雕刻,處理好柱狀雕刻的構圖、疏密和形象處理,爭取做出與衆不同的作品。

3.課時:1課時

二、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準備:電教教具,投影片,欣賞範圖多幅。

●教學思路:

(1)話說柱雕。

說一說生活中的柱雕(柱形雕刻),公園裏的卡通柱,校園裏的柱雕,展覽館裏的柱雕等。

組織小組討論,小結:柱雕是一門裝飾藝術,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很廣,這門藝術點綴了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美的享受。

(2)欣賞名作。

從原始人的圖騰柱開始,柱形雕刻就是各民族常見的裝飾藝術,一起來欣賞書本上的圖片,觀察柱雕的形狀、紋樣特點。

裝飾大門的浮雕柱,中國現代裝飾柱,古羅馬石雕柱飾,印第安人的圖騰柱,中國黎族的圖騰柱,柱狀雕刻的臺,戰國時代的青銅柱飾,《彩陶器皿》畢加索,非洲古代木雕柱飾。

(3)感悟精彩。

世界各民族的雕刻作品內容豐富,造型優美,形象生動,風格獨特,給了我們許多啓發和借鑑:

黎族的圖騰柱—刻出了黎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場景,圖案以點、線、面造型,像一幅立體的畫;

非洲柱雕—造型誇張,線條簡潔,並不單純地追求形似,強調的是作品的節奏感,刻出了黑人特有的氣質;

印第安柱雕—形象誇張,憨態可掬,透露出一種自然的原始的質樸的美;

現代柱飾—多元的現代柱飾表現和在材質上的多樣性,體現了材質和表現手法的創造性;

戰國時代的青銅柱飾—體現了戰國時代的生活和文化背景。

(4)大膽表現。

①設計外形。

欣賞其他小朋友各種外形的作品,說一說在構圖、疏密和形象處理上的不同。

討論回答可以設計哪些外形?說一說自己的構圖和創意。

師:圓柱、三角柱、方柱或一些不規則的柱形都可以設計。

學生練習,用豁土做成空心或實心的泥柱。

②裝飾柱體。

欣賞在柱的底部、頂部進行裝飾的柱雕。

師:先在柱的'底部、頂部進行裝飾,這樣可使柱的外形更美。

欣賞在柱身進行裝飾的柱雕。

說說兩幅作品表現方法有什麼不同。

師:可以以刻爲主,也可以以貼爲主,還可以兩者相結合來進行裝飾。

討論:可表現哪些題材。

師:大自然的各種美的景物或由一些點、線、面構成的畫面都可

以用來裝飾,裝飾時注意誇張變形。

作業要求:參考例圖的造型、構圖和疏密處理,在柱上雕刻、粘貼花紋和其他圖形,也可用泥條在泥柱上添加各種形象。做一件與衆不同的作品,可以小組進行合作。

(5)展示評價。

作品展覽:分類展示泥柱作品,相互欣賞。

綜合評價:小組評價,教師點評。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小學科學課的研究對象主要有三大領域: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本節課所講的《太陽系》屬於地球與宇宙這一領域。《太陽系》是科教版自然五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太陽系與宇宙探索的第一課。在低幼階段,兒童就從各種媒體接觸到“地球”這一概念,通過三四年級的科學課的學習,學生獲得了有關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這包括瞭解地球的概貌和組成物質以及因地球的運動而引起的各種變化。然而,僅僅認識地球是遠遠不夠的,在宇宙中除了地球還有天空中的星體。爲此,本課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地球、月球、太陽三個天體及其相互關係後,引導學生將視野擴展到更宏觀的太陽系,爲小學生撩起星空的神祕面紗。通過認識太陽系,通過了解人類對宇宙奧祕的探索,使學生認識科學的進步和人類智慧的潛力,從而點燃小學生的求知慾。因此,本課的教學無論在知識上、能力上還是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對學生的培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在本課教學之前,學生已經知道地球的運動、月相的變化、日食和月食、以及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關係等,這些知識將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參加本課學習的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已具有初步理性思維的特點,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協作探究的能力,對新信息的新鮮感影響了對主題的深層次理解、探索與把握,從一定角度上說分散了學生對知識的注意力。

爲此,教師要不斷地改進課堂組織方式,以期全面發揮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作用。教師要有效地發揮指導和引導的作用,給更多的學生提供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在有效的自主探究發現與小組合作交流的活動中,促進學生自主與合作學習行爲的養成,讓學生體驗着更多的學習樂趣。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八大行星的名稱和排列順序;知道太陽系是以太陽爲中心,由圍繞它轉動的行星(包括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等組成的。

2)情感目標:產生對行星、彗星、流星等天體的學習興趣;關注人類對星球的探索,培養學生了解天體、發現天體奧祕的渴望。

3)能力目標:具有空間想象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太陽系的構成,感受宇宙的魅力。

難點:建立太陽系模型 ,讓學生對太陽系有一個正確的空間認識。

五、教法和學法

1、教法:

(1)激發興趣,適時誘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考慮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相對抽象,而學生由於年齡的特點,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差,所以我倡導以形象直觀思維爲主,使用多媒體作爲輔助教學手段,變抽象爲直觀,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樹立正確的科學世界觀。引導學生模仿課件自己動手做實驗,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2、學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小組合作,類比推理。

六、媒體資源及原由

根據本課知識點多,信息量大的特點,我在課前找尋了大量的資料,將太陽系的概況、八大行星表面情況等知識製成一個容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爲一體的內容較爲豐富的課件——太陽系。由於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還有一定的侷限,真實的太陽系運動的情況學生是無法想見的,幫助學生建立表象。學生通過一定的情景,藉助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以資源爲中心,以學生爲中心,利用多媒體資料來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去探索,自主完成所學知識的構建。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還應初步瞭解一些科學發現的故事和科學家的事蹟,知道一些科學發現的成果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知道科學技術的成果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結果,激發探索宇宙的興趣和好奇心。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我通過讓學生觀看太陽系的視頻資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的渴望。(利用多媒體資源,產生壯觀的立體感覺,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其對宇宙太空的探索渴望,形成對科學新發展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建立太陽系概念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步驟,首先提問:地球在不停的圍繞太陽運動,還有哪些天體也在不停地圍繞太陽運動呢?其次,讓學生欣賞視頻資料;再次,讓學生觀察太陽系組成圖,提問它們之間是如何排列的?學生互相交流完畢後,請學生彙報交流的結果。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把握小學教學的“個性”,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佈置學生收集資料,太陽系的研究在課前就已開始了。課上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在學生對太陽系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然後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適時播放,創造適當的“情境”,讓學生接受視覺、聽覺等媒體信息,以學生爲主體,實現自我反饋。突破本課教學重點。學生面對呈現的信息,聯繫自己的先前知識,形成對當前信息的理解,同時,當前的新信息又能使原有的知識進行重組和調整。

(三)深入理解,建立太陽系模型

通過以上三個環節,學生對太陽系已有了初步的瞭解,爲了讓學生充分感知太陽系的龐大。在試教時,我讓學生根據八大行星距太陽的平均距離以及各行星赤道直徑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五年級學生對數據的處理能力還不夠,做出的模型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在陳祥金老師的幫助下,通過用實物模擬太陽系八大行星,建立太陽系模型。建立太陽系模型是本節課的難點,最主要的是藉助建立模型讓學生建立起對太陽系的一個新的認識。這節課,我利用身邊的實物模擬太陽系的八大行星,讓學生對太陽系模型的建立有一個初步的感知。使學生對太陽系模型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清楚的瞭解太陽系八大行星之間的關係。這樣的展示有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使學生對太陽系的認識由抽象到具體,由複雜到簡單,突破教學難點。

傳統的天文常識教學一般採用單一的“講解——接受”式教學,這種教學思路其實並不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只有讓學生自己透過繁雜多樣的現象,經過去僞存真,去粗存精,纔算是真正經歷了科學的探究過程。因此,本堂課的學習力圖把傳統的步驟教師行爲,學生行爲設計思路及分析一講到底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成爲學生自主式學習模式。以學生爲中心,整個教學中教師起組織者、輔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人爲本,主要着眼於“引”啓發學生“探”,放手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處理信息,調動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小組活動、多邊互動中增長智慧,培養能力。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次活動我藉助音樂,圖片等道具,吸引孩子的興趣,讓幼兒在老鼠嫁女兒的遊戲情境中愉快地學習。讓孩子通過動作音樂、結合圖文以及觀賞動畫片等形式從而自主地學習故事。在故事結束部分,運用合作表演,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遊戲,體驗合作的快樂,讓孩子感受遊戲的樂趣,從而達到學習的愉樂。 《綱要》中又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老鼠嫁女兒》這個詼諧、幽默的民間故事作爲教學藍本,孩子們通過《老鼠嫁女兒》的故事, 並借鑑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瞭解我國老百姓結婚過程中的一些基本習俗和喜慶的氣氛,提高孩子們語言表達能力及對社會的認知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幼兒園活動內容應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知識、能力等各方面的提高。根據故事《老鼠嫁女兒》及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老鼠嫁女兒》,通過觀察討論,逐步瞭解故事總個形象之間的關係,理解故事內容。

2、體驗故事幽默的風格,嘗試用語言、動作、表情大膽表現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3、樂意參與學習活動。

三、說活動重難點

1、重點:掌握故事內容,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

2、用語言和肢體表達對故事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啓發提問、結合圖文等方式讓幼兒理解並掌握故事內容,以突破重難點。

四、說準備: 爲了能使幼兒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理解和表達,我作了以下的準備:

(一)、知識準備:幼兒已有過參加婚禮的經驗。

(二)、物質準備: 1、音樂:婚禮喜慶音樂; 2、老鼠、老貓的圖卡,與兒歌內容有關的圖片和圖譜; 3、《老鼠嫁女兒》動畫片

五、說教學法

1、直觀教學法:本活動爲了幫助幼兒熟悉故事內容,加深對故事的理解,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出示與故事內容有關的圖片和音樂。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官欣賞作品。

2、啓發提問法:在幼兒欣賞了圖片後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逐句理解並學習。如老師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你覺得花轎裏的新娘子會是誰?你覺得誰是最神氣的人”等等。

3、遊戲法:活動中要求幼兒能感受故事的樂趣 ,體驗合作的快樂,我就採用遊戲法,進行情景表演,在遊戲中加強對兒歌內容的理解。

六、說活動過程

1、感受氣氛,猜想新娘

在活動一開始,我通過讓幼兒聽音樂,看新娘,並提出一連串有趣的問題:“聽了這個?音樂,你想到了什麼?”孩子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很自然地引出本次活動所學內容《老鼠嫁女兒》,也爲後面的學習打下很好的鋪墊。

2、出謀劃策,挑選新郎

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幼兒欣賞《老鼠嫁女兒》的動畫片,幼兒的興致很高漲,通過看動畫片,幼兒初步瞭解故事的人物和情節發展。。

3、完整欣賞

演示課件讓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內容,然後通過形式豐富的角色對話調動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這一形式的開展,讓幼兒參與其中。也讓幼兒的寬鬆開放的環境中邊看課件邊學習故事內容,這樣竟可以提高幼兒學習的質量,還可以提高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

4、理解故事的內涵

理解故事內涵也是本次活動的目標之一,要讓幼兒理解這一點也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提的問題是分層次的,從易到難遞進。例如:老鼠爸爸和媽媽聽到女兒被貓吃掉之後,他們會怎麼樣?爲什麼他們會這樣傷心?鼠爸爸和鼠媽媽這麼愛女兒,爲什麼還要把女兒嫁給貓?等,在提一個較難的問題之前,先提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作爲鋪墊,層次遞進,最後爲內涵做了個簡單的小結。

5、分角色表演

讓表演《老鼠嫁女兒》的熱鬧場景,幼兒的興致很高漲,把活動推向高潮。通過角色表演加深幼兒對本次活動的理解。

說課稿 篇5

一、關於課文

本節課文是“古代社會”的最後一節。它敘述的內容,時間跨度大,是一個承前啓後的重要歷史階段;空 間範圍廣,與本冊課本涉及的大部分地區有關。教材頭緒繁多,理論性較強,學生接受有一定難度,所以在內 容的處理上要力求化繁爲簡,突出重點,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節共五個目:安排兩教時,第一教時講授前三目,第二教時講授後兩目。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工場手工業的興起,標誌着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2)掌握新航路開闢的原因、條件、過程及後果 。(3)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形式——殖民掠奪和圈地運動。(4)掌握“文藝復興”的含義、代表人物和主要 成就。

2.德育目標

(1)通過對殖民掠奪、圈地運動殘酷性的分析,使學生認識資本原始積累的血腥本質。(2)通過對文藝復興 代表人物的介紹,激發學生刻苦學習的精神和爲真理而獻身的勇氣。

3.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比較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與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闢,培養學 生對歷史現象的比較能力。(2)在對殖民掠奪和圈地運動血腥本質以譴責和否定的前提下,對其客觀作用加以闡 述,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新航路開闢的主要過程及後果;(2)殖民掠奪和圈地運動的本質;(3)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及其主 要成就。

難點:(1)工場手工業;(2)文藝復興的性質

(三)教學用具

1.自制投影片:(1)《14世紀的意大利》示意圖;(2)《鄭和航海與哥倫布航海比較表》;(3)《文藝復興的 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表》。

2.掛圖:《新航路的開闢》

3.課本插圖: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哥白尼、布魯諾、伽俐略、《蒙娜麗莎》

二、關於學生

初中學生對歷史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一方面帶有兒童的特點,希望老師講課內容新鮮、充實、 饒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說教;另一方面已具備接受較系統的知識、理解一些問題的能力,但看問題不深刻、不 全面。所以在本節內容的處理上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史實,精簡抽象理論,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加深對課 文的理解。

(一)關於如何導入新課

衆所周知,一堂歷史課如果有好的開頭,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使他們懷着期待投入新的學習內容中 去,爲上好課打下基礎。本節導言這樣設計:

“這一節是本冊課本的最後一節,內容繁多複雜,從時間上說,從14世紀一直講到16世紀,從空間上說, 從西歐開始涉及亞、非、美三洲。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我們先來了解本節的五件大事:①意大利資本主義生 產的最初萌芽;②新航路的開闢;③殖民掠奪;④圈地運動;⑤文藝復興。這五件事從表面上看好像是孤立的 ,實質上互相之間是聯繫與慘透的,通過各個國家的歷史現象來說明一個總的問題,即西歐的歷史正處在封建 社會的解體、資本主義興起的發展時期。這節課先學習前三件大事。”

(二)關於提問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提問可以激發學習動機,啓迪求知的慾望,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教學活動所必須的心 理基礎。在講述新航路開闢時設計這樣的一個問題:“鄭和下西洋較之西歐人的遠洋航行有着時間早,規模大 ,航程遠的特點,但爲什麼在世界歷史上鄭和下西洋反而沒有新航路開闢的地位顯要呢?”這個問題比較尖銳 ,可活躍學生的思維,使之更深層次地理解新航路開闢的後果。

(三)關於使用歷史掛圖

歷史地圖屬於“圖象性”教材,它通過簡明的地圖語言,顯示歷史現象發生的時空概念。《新航路的開闢 》圖用四種不同顏色的線條、箭頭表示,課堂小結時讓學生上臺演示,訓練動手能力。

(四)利用好課本中的插圖

初中生喜歡看課本中的插圖,有的學生還超越教學進度去翻看後面的插圖,有的還在課餘時間用紙蒙在插 圖上描繪。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狀況,要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插圖。如講述《蒙娜麗莎》時引導學生對她“謎一般 永恆微笑”進行仔細觀察,使學生認識這不僅僅是一個活靈活現的人,而且是一個象徵——對歐洲千百年來封 建制度、宗教制度的蔑視及對新時代幸福生活的追求,培養學生髮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三、教學基本思路

(一)意大利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

這一目力求化繁爲簡,着重講清兩個問題:①資本主義萌芽爲什麼首先出現在意大利?②爲什麼工場手工 業是資本主義生產萌芽的標誌?

對工場手工業的分析是本節的難點,但鑑於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只簡單說清工場手工業與手工作坊在性 質上的不同,點出工場手工業中工場主與工人之間的僱傭關係屬於資本主義性質。

(二)新航路的開闢

這一目需講清新航路開闢的原因、條件、過程、後果。講述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指導學生閱讀 課文,歸納出原因和條件。教師要補充說明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也是新航路開闢的重要條件。

新航路開闢的過程,課文提供的史料已相當豐富,可指定兩個學生朗讀,然後教師歸納:“兩個方向四條 線。”指出向東方航行的迪亞士和達伽馬受葡萄牙王室的支持,向西方航行的哥倫布和麥哲倫受西班牙王室的 支持。這樣便於學生記憶,也爲下面講解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爭奪、劃分勢力範圍埋下了伏筆。

通過“鄭和航海與哥倫布航路”的比較,更深層次地理解新航路開闢的兩大後果。

(三)殖民掠奪

先在黑板上列出閱讀提綱

附圖{圖}

然後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找出西班牙、葡萄牙的擴張範圍及殺、搶、販賣黑奴的具體數據,揭示殖民掠奪 的血腥本質。同時讓學生繼續思考:“殖民掠奪有它血腥的一面,但在客觀上起了什麼作用?”引導學生辯證 地看問題。

(四)英國的圈地運動

首先,指出新航路的開闢,使英國的地理位置顯得重要,促進英國工商業的發展。特別是毛紡織業成爲英 國的主要部門,從而引發“圈地運動”。其次,點出“圈地運動”爲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僱傭勞動力 和資金。爲了加深學生對“羊吃人”的圈地運動的理解,用投影機打出下列文字:

16世紀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托馬斯·莫爾在《烏托邦》一書中說:“綿羊本來是那麼馴服,吃一點點就滿 足,現在據說變成很貪婪很兇殘,甚至要把人吃掉。”

最後,讓學生找出

課文提供的英國海外貿易和殖民掠奪的具體事例。

(五)文藝復興

這一目着重講清兩個問題:

(1)什麼是文藝復興?指導學生從背景、時間、地點、性質和主要內容等方面考慮分析。

在分析文藝復興的性質時要指出:文藝復興不是古典文化的簡單模仿和發展,其實質是一場新興的資產階 級的文化運動,矛頭直指封建神學。

(2)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

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插圖,渲染這些人物追求真理、獻身科學的勇氣和精神。

然後用投影機打出文藝復興代表人物的成就空白表格,指定學生填寫,最後展示正確答案如下。

小結:“這兩節課我們學習了14-16世紀發生在西歐的五件大事。它們相互聯繫,從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封建 制度解體和資本主義興起的過程。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首先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 濟的發展刺激了西歐上層社會追求財富的慾望,使新航路開闢成爲必要。隨着新航路的開闢,出現殖民者在亞 非拉美的瘋狂殖民掠奪。英國的圈地運動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累的血腥本質,爲資本主義的發展準備了條件。社 會經濟變化反映在思想文化領域則體現在文藝復興上,這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文化運動,是爲資產階級衝擊封建 制度服務的。”

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

早上好!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班的藝術教學活動《天天鍛鍊身體好》。音樂是表現情感、情緒最好的方式。《綱要》中指出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 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感受生活和藝術的美。而今天這首兒歌《天天鍛鍊身體好》正好行日常生活中入手的。文中字詞優美,簡單易懂再加上一些身體動作 語言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更好更快的學會兒歌。

二:說目標 根據本次活動的設計了一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符合幼兒心理和生理的特點,理解歌詞大意,並學會唱兒歌。

(2)情感目標:激發幼 兒在日常生活中意識到鍛鍊身體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三:說重、難點 重點:感受音樂,體驗音樂。突出音樂的中鍛鍊身體的重要性。 難點:正確唱出兒歌,理解兒歌。

四:說準備 鍛鍊身體的運動圖片

五:說教、學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我力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活動方式

(1)情景教學法

(2)視聽唱法

(3)多種感官體驗參與法。 通過創設生動具體的情景,激發幼兒的興趣從而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大意的內容。掌握兒歌有感情地唱出兒歌。鼓勵幼兒創編動作,體驗音樂的美好。整 個過程都是以幼兒爲主,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參與。體驗到兒歌《天天鍛鍊身體好》的作用。並能在安全的條件下進 行。

六:說過程 創設環境、激發興趣----欣賞歌曲理解歌詞-----學唱歌曲----遊戲表演

(1)導入:拿出鍛鍊身體的運動圖片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一看今天老師手裏面拿的是什麼東西呢?有誰知道圖片裏出現了哪些畫面呢?"使幼兒積極 參與到活動中來,引導幼兒談話。正如《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的語言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積極主動的環境,而這樣的環境就需要 老師的多多提問。充分發揮幼兒的思維能力。更好的理解兒歌的重點《天天鍛鍊身體好》

(2)欣賞歌曲:欣賞歌曲,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教師播放兒歌要求幼兒認真傾聽。然後根據歌詞提出相關的問題如"剛纔我們一起聽過了歌曲小朋 友們有沒有發現裏面有什麼感興趣的東西呢?他出現了哪些詞語。

(3)學唱歌曲:教師分段教學幼兒,一句一句的把歌詞交給幼兒讓他們理解大意。如"老師說"跳一跳""跑一跑"歌詞就可以加以動作表演,激發幼兒的興 趣"更好的讓幼兒理解。

(4)遊戲表演:通過分組進行遊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又易接受的一種方法,以遊戲爲基礎活動,每個活動都離不開遊戲,讓幼兒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 學習,把活動推向高潮。

七: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真棒!!今天都學會了唱這首兒歌。那晚上回家的時候就唱給爸爸媽媽聽一聽哦。。我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吧身體鍛鍊得棒棒的喲!!!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舟過安仁》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它是三首古詩中的一首,《舟過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寫漁童行舟過江,以傘作帆,張傘使風時天真、活潑的情景。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全詩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生動描寫了兒童的稚氣行爲。既展現了兩個小漁童無憂無慮、充滿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楊萬里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讚賞有加,從中也流露出詩人的童心不泯。

結合本單元“永遠的童年”的主題,學習本首詩,一是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象詩中情景,感知詩詞大意,從而體會詩中有畫、詩中有情。二是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採用的是交融式目標的擬定方法。

1、正確認識兩個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這一目標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第二個環節和第三個環節。

2、通過看註釋,邊讀詩邊想象詩中情景,能感知詩意,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意思。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第二個環節。

3、通過古詩詞的學習,感悟古詩中所表達的童樂、童趣,受到美的薰陶。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古詩意思,想象詩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體會詩中情感,有感情地誦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古詩中所表達的童樂、童趣,受到美的薰陶。

二、說學情

五年級學生求知的慾望、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學習的興趣也更爲廣泛,想象力還是比較豐富的。但是他們在古詩詞的積累方面有點欠缺,對課外延伸、擴展、深化方面還不夠。因此,在教學中,我準備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古詩的興趣,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還要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去體會,在難度較大的地方加於點撥,以啓發、開拓他們的思維。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的教學遵循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充分利用學生的童真、童趣,去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意境中感悟。讀、思結合,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取更多的新知。在教法學法中主要體現情景教學法、朗讀品悟法、合作交流法、師生互動等特點。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組教材的特點,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 童詩接龍,引發童心

開課伊始,課件出示七句有關寫兒童的古詩詞,師生互動進行古詩接龍,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接着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一邊讓學生感受着童趣走進課堂。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基調,課堂教學也因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

(二)、 品讀詩歌,感知童心

在此環節中,重點是品讀詩歌。因此我安排了學生反覆讀詩,抓住重點字詞理解詩意,引導學生在讀詩中想象畫面,根據詩句想象出隱藏在詩句背後的情景,最後使學生能達到入情入境的朗讀、講解詩意。並在讀詩中感悟詩人所表達的童樂、童趣。

(三)、拓展詩歌,享受童心

《舟過安仁》是一首寫兒童充滿童趣的詩,我想,要讓學生入情入境,老師首先要進入角色,不能是一位旁觀者,也應該和詩人一樣擁有一顆不泯的童心。因此,在感受詩中兩小童的童趣之時,我和同學們也一起回味自己的童年趣事。通過拓展詩人楊萬里的另一首充滿童趣的詩《稚子弄冰》,讓學生進一步的感受童年的純真與快樂,並能和詩中充滿童趣的事情與我們每一位學生緊密聯繫起來,共享童心。

(四)、讀寫結合,不泯童心

此環節是一個課外延伸,做到讀寫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自己獨特的感受去描繪出《舟過安仁》這個美麗的故事。

五、說板書設計

舟過安仁

宋 楊萬里

詩中有畫

童趣

詩中有情

說課稿 篇8

各位同行: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音版 第九冊第八 課,題目是《秦之聲》。 我準備從設計理念、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爲克服重難點採取的教法和學法、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一 、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設計理念應該是: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表現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通過聆聽和感受民族音樂或戲曲文化,並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想象和創造力。

二 、 學情分析: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心裏和年齡特點,要通過一節課,就讓學生熟練掌握戲曲唱段,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再加之現在的孩子平時對戲曲很少接觸,這就爲本節課的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三 、 教材分析:本課是一首地方選學教材,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希望可以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孩子們能初步感受秦腔的藝術特點。

四、 根據本課的教材和學情我制訂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通過對秦腔部分知識的瞭解,培養學生對本土戲曲的喜愛;

2、採用聆聽感受法、反覆練習法等學唱戲曲片段;

3、學唱《祖籍陝西韓城縣》

五、 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重點應是:學唱秦腔《祖籍陝西韓城縣》難點是:準確的演唱旋律,填唱戲詞

六 、 爲克服重難點我採取的教法和學法有:反覆聆聽法、講解法、分組練習法、教唱法。

七 、 本課的教具是多媒體。

下面是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爲:1。音樂導入激發興趣2。利用教法克服難點3。準確完整的演唱戲曲4。拓展延伸5小結。共五個環節完成本課的教學。

第一環節:音樂導入

爲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戲曲課堂氛圍、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我採取了用多媒體來播放板胡演奏的經典曲牌,並設置恩問題:你知道這段樂曲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然後揭示板胡,簡介板胡的音色及在秦腔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通過對板胡曲牌的體驗使學生在音樂審美的過程中獲得喜悅,對音樂產生興趣,因而學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課堂。

第二環節:利用教法克服重點和難點。本環節也是這節課的重點環節。

結合學生的自然特點,並在教學中建立平等的師生和諧關係。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通過板胡引出了秦腔。我通過對秦腔角色的分類讓學生初步的瞭解了秦腔角色的分類,並通過不同角色的圖片,讓學生有直觀的瞭解。然後主要針對本節課要教授的生角的具體分類:娃娃生、小生、鬚生、老生。學生了解了這些後,我出示了一段《祖籍陝西韓城縣》的視頻,並請學生注意觀察劇中人物屬於秦腔的那個行當?學生由於有了前邊的學習經驗,就很容易說出該人物所屬的行當爲小生。然後請學生們翻書看《祖籍陝西韓城縣》的戲詞,請學生們自由發問。學生提了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我就給學生講解《三滴血》的戲曲梗概。瞭解了故事內容,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第三環節:準確完整的演唱戲曲

我再次進行範唱,並請同學們注意觀察譜子有何特點?同學們看出它的每句都是弱起。然後引出了秦腔的板和眼。第一拍爲板,第二拍爲眼。起落特點是:起於眼(弱拍),落於板(強拍) 。我們把它稱之爲二六板。從表現情緒上,二六板均有歡音、苦音之分。然後就是戲曲的分句學唱。我採用了傳統的教唱法與分組練習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學生基本能跟着伴奏演唱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表演。並分組表演、評價。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

我們陝西的地方戲很多,好聽的也很多。我通過提問:你還知道陝西的哪些地方戲曲?有的學生說到了眉戶、阿宮腔等。此時我還給學生補充了好幾個劇種,並輕聲哼唱了幾句。這樣更直觀形象,使學生加深對戲曲的認識。

第五環節:小結

本課的我是以表揚和鼓勵爲主,隨時引導學生,以提高學生的樂感和審美能力。我評價他們參與戲曲的演唱,並積極自信的參與音樂表現。課堂小結時我還安排了學生談一談這節課的感想如:你覺得秦腔是否像你以前認爲的那麼難?此時的學生對戲曲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樣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秦腔的興趣。

說課稿 篇9

說教材、說目標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太陽》(出示幻燈片1)。爲什麼會選擇這課呢?是因爲這次教學的主題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我們應該堅持這樣一個原則,那就是用最適合整合的課去整合。相對於其它學科來說,語文教學中的信息技術的使用具有一定難度,而像《太陽》這樣的說明文,因爲沒有生動的故事情節,離學生生活較遠,不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正好可以提供大量的資料圖片,彌補不足。《太陽》(出示幻燈片2)這篇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課文,是一篇科普短文,採用了多種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基於本文是說明文,同時語言優美、文字流暢,非常適合指導學生朗讀。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爲(出示幻燈片3):

1、讓學生學會7個生字,寫兩個生字。正確讀出“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攝氏、鋼鐵”等詞語。

2、運用多種方式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說重難點:

作爲教學的第一課時,結合三年級學生實際,我認爲教學重難點是(出示幻燈片4)利用課本和網絡課件,瞭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它和人類的密切關係,拓展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說準備、教法、學法:

由於三年級學生是初次接觸說明文,說明文相對來說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着“怎樣能更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動’起來。”的想法,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學這課(出示幻燈片5)我利用了多媒體網絡教學課件,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抓住課文中的語言,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地學習意識。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給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健康的學習情緒,是本課時使用的主要教法。(出示幻燈片6)激趣學習法,查閱資料學習法,自主學習法等方法是我在教授本課時教給學生主要學習方法。剛剛說到教學這課我用到了課件,這就是我的網頁課件流程圖(出示幻燈片7),課件主要分成六個板塊,教學的第一課時用到了“動畫欣賞、課文欣賞、開心詞典、太陽訓練營和太陽天地”五個板塊。

下面我將結合課件具體說說教學流程。

說教學過程: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用簡明的語言提到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后羿射日,而大多數孩子又是比較喜歡看動畫片的。上課伊始,我利用(點擊動畫一)課件播放后羿射日的動畫片讓學生欣賞,通過這個關於太陽的古老的神話傳說導入新課,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爲下文的學習作鋪墊。接着出示課題,讓學生質疑後帶着問題點擊“課文欣賞”初讀課文,這裏之所以通過課件來讀文,目的是在於讓學生把課文當作資料來讀,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讀後,讓學生用“開心詞典”檢查自己的生字掌握情況,激發學生讀課文和學習生字的興趣,當學生將鼠標放在標有拼音的詞語上時,詞語右下角會出現這個詞語的註釋,這樣做是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還比較弱,同時也是爲了充分利用課堂四十分鐘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學生還可以去掉拼音來讀詞。這樣的設計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識記生字的興趣,也便於幫助中低年級的學生自學、理解、記憶生字詞。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識字後引導學生自己觀察生字的特點,先找出寫好生字的關鍵所在,再寫字,由學生自己來認識如何寫好字,取代老師一筆一畫地分析。

初讀課文、識字寫字後,讓學生打開課本再次快速瀏覽課文,說出自己對太陽都有了哪些瞭解。學生通過初讀基本上是可以瞭解太陽的遠、大、熱的特點的,若學生回答有困難,我可以結合課件中的圖片作適當引導並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