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錦集七篇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說課稿錦集七篇

說課稿 篇1

教學方案的設計和教學過程的有效實施,是建立在對課標、教材和學情的準確分析和把握的基礎上的。我的說課就圍繞這三個方面展開。

一、對教材的分析與思考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八課“日月無私照”的第一課時“平等的真諦”。本課與上一課“關注弱勢羣體”和下一課“和你在一起”是承接和遞進的關係。即:要使學生對弱勢羣體的認識從最初的直觀感受逐漸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從而爲下節課落實行動打下基礎,進而知道公平、公正對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重要意義。因此,從內容和地位上講,本課的教學是一節搭橋課。搭學生思想認識的橋,搭上下課時承接和遞進的橋。如何搭?如何找到一個支撐點?在對教材進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後,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從具有天賦的平等權利,每個人的人格尊嚴和權利都應該得到尊重。

2、懂得平等社會的建立需要大家的幫助,需要每個人作出自己的貢獻,讓學生認識平等社會的美好。

能力目標:學會通過案例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的方法,學會辯證思考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育平等意識,形成追求平等、正義的價值追求。

重點:引導學生認識人人具有天賦的平等權利,不尊重他人,歧視他人是不道德的。

二、對學情的分析與思考

十幾歲的孩子對平等的理解是趨於絕對的公平與公正是片面的。面對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弱勢羣體”等諸多現象,又認爲平等是不可能的。針對中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如何讓他們的認識從片面的直觀感受逐漸上升到理性思考,爲下節課落實行動大下基礎??這成爲我教學方案設計的又一思考。

三、設計教學方案,搭起教與學的橋樑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和思考,我選擇了目標教學法,圍繞教學目標(心中目標明確,教法纔會靈活,才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以案例搭建平臺,組織同學們交流討論的教學方案。

導入:我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直接導入新課,引發同學們對平等的思考。案例——某青年在進入一飯店就餐時,被飯店工作人員以“面容不太好,怕影響店中生意”爲由拒絕入內,經過訴訟,該青年獲賠精神損失費4000元。(這是教材中的一個案例)

問題1、這位青年被拒絕進入飯店,反映了什麼問題?我們生活中還有諸如此類的現象嗎?(在教材第一問的基礎上,我設計了添加了第二問)

案例是真實的,學生的思維與交流就會找到一個支撐點,真實的案例討論的結果自然會有“信”度,再通過巧妙設置問題,學生對平等的片面理解,逐漸會趨於理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自然得到提升。

學生的思路被打開,關於平等的爭論和思考也被激活。人人生而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人生“際遇”不同?這些與我們要構建的和諧社會極不協調,進而引導學生認識公平、公正的重要。

會極不協調,讓學生感受公平公正的重要。

第一問只是打開了學生從直觀感知到理性思考的窗口,緊接着我又設計了更高梯度的問題:問題2、青年勝訴給我們什麼啓發?

通過這一問題的交流,使同學們進一步認識到:儘管每個人都應當享有被尊重的權利,但現實的境遇,如相貌、殘疾貧困等不能成爲一個人獲得人格尊嚴的條件。怎樣捍衛平等?從青年人獲賠,我們認識到:人格尊嚴的獲得,需要法律的保障,更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應該成爲我們的基本素養。

在上述案例的基礎上,緊接着,又出示了一組圖片對比的案例資料,這一組圖片的主要內容是:一邊是文明富足的城市生活圖片,另一邊是各類弱勢羣體的圖片。圖片內容對比強烈,有很大的衝擊力。學生再次被帶入思考的情境。看完圖片後,我拋出瞭如下問題:

問:假如你是處於弱勢地位的一員,你有什麼話想說?思想品德課,就要讓學生直面社會生活去思考問題。引導同學們換位思考,才能真真體會並認識到平等是人類永恆的追求。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法律的維護、更需要國家和社會力量的幫助和支持,更是每一個社會成員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歧視他人是不道德的。

平等是基於生命的平等,太抽象了,對平等的詮釋還不全面。於是我放映洪戰輝和霍金的視屏資料,搭建思維平臺。問:結合洪戰輝和霍金的經歷,談談自己對生命平等的理解。通過討論學生認識到平等需要他人的幫助,也是社會成員的共同責任,但它不是施捨,更需要處境不利的人,用自己的奮鬥詮釋平等真諦,捍衛生命的尊嚴,贏得世人的尊敬。

本課內容很抽象,學生對生命的平等很難深入理解。我就這樣通過設置三組案例搭建平臺層層遞進,學生的認識也步步提高,有了理性的認識與思考,也就爲下一課落實行動打下了思想基礎,搭好了橋。最後,通過板書小結和練習進一步達到鞏固與提升認識的目的。

說課稿 篇2

《松鼠的尾巴》是一篇常識性的科學童話,通過3個故事把小松鼠在不同的情況下三次發揮尾巴不同的作用,解決了問題。其中二、三、四小節具體描寫了小松鼠尾巴的作用。想象豐富,內容生動有趣、情節性強,能夠吸引孩子,同時語言淺顯,又便於獨立閱讀。結構清晰,採用總——分——總的寫作方法。

一、關注字詞、重在積累

低年級的語文,字詞教學仍是重點,在第一教時已經解決了生字的讀音及字形,因此在本課教學中對於詞義的理解放入到具體的語境,結合故事的學習進行理解,如緊追不捨、無影無蹤等詞,將詞語的理解和朗讀結合起來,和讀懂課文結合起來,和學習語言結合起來,希望通過這樣的學習讓學生對詞義有比較深的印象。這樣的學習必將牢牢地銘記在學生的心間,此外,本課出現了較多的多音字,在教學中,我注重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切實做到,將語文課上得紮實,學生學得有效。

二、朗讀感悟、入情入境

小松鼠從一開始找不到掃帚而困惑,到把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而很高興;又在危險時刻,在媽媽的提醒下,及時發現自己的尾巴能做降落傘,因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到最後寒冷的冬天來臨,自己一下子就知道尾巴可以當作被子。從困惑到經過提醒明白到一下子知道自己的尾巴的作用,一步步感受到自己尾巴的頂用,這是有一個變化的過程的。

學習這三個故事,主要採用朗讀的形式把學生帶入到一個個故事情境中去,第一個是通過對話朗讀感受當時小松鼠的困惑到最後發現掃帚的驚喜,第二個故事是通過抓住關鍵詞的理解與感悟,讓學生着急地向媽媽求救,讀出小松鼠遇到困難的緊張和着急。第三個故事是通過教師的引讀感受尾巴的神奇。整節課引導學生讀中瞭解課文內容,讀中感知主題,讀中昇華人物的情感,切實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自主學習、分層教學

“後茶館式”教學倡導,學生自己能學會的老師不講,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能學會的老師不講,在本節課我進行了嘗試,在本課的一開始,我通過讓學生自己劃一劃,然後和同桌說一說,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大多數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基本上掌握了圈畫語句的要點,個別幾個在同桌的幫助下也能完成學習任務,他們體會得成功的樂趣,還有在第四小節的學習中,經過了二、三小節的學習,學生有能力自己從第四小節獲取知識,於是我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獲取新知,異質分組,讓學困生也能有所提高。真正體現了將課堂還給學生。同時在最後一個環節,梳理課文主要內容時,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智優生只借助板書就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而爲有困難的學生,教師爲其搭建了一個腳手架,通過完成填空來完成此學習任務。既是對課文的再次梳理,也是讓學生有條理、連貫的表達。

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學設想,在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肯定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老師們能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圖文混排》,我將從六個方面來進行講述。

一、教材簡析。

《圖文混排》是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信息技術高中第一冊第二章第一節。所屬章節的內容包括圖文混排、圖文組合和多塊板塊組合的板報的製作。第一節《圖文混排》在本章中佔據着開篇的地位。本節的教學內容是圖片的插入和設置圖片格式,它是本章後兩節的鋪墊,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實用性特點,也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進行圖文排版的前提。

二、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情感教育三者統一以及信息技術掌握的要求,加上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生的瞭解,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以下三方面:

(1)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用向Word 20xx文檔中插入圖形並設置圖形格式來佈局版面,最終達到美化文檔效果的作用,並掌握插入圖形、設置圖形格式的方法。

(2)能力目標: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向Word 20xx文檔中插入圖形和設置圖形格式的具體方法,並能將其巧妙、恰當、充分的運用到實踐和日常學習生活中去。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和實踐操作,讓學生逐步領悟到圖文混排作品的整體設計思想,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創新意識。

在本課中學好圖片插入和設置圖片格式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進行圖文排版的基礎,因此本課重點是圖片插入方法和設置圖片格式。而對於剛接觸圖文排版的高一學生掌握各種圖片格式的設置與裁剪圖片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本課的難點定在設置圖片格式和裁剪圖片。

三、教法與教學手段。

教學過程中,我堅持“以學生活動爲主,教師講述爲輔”的原則,着重考慮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培養,在本課中我採用了以下三種開放式的教學方法。

1、電腦同步演示: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說過:“在可能的範圍內,一切事物都應儘量放到感官面前。”據本節的內容特點,利用計算機演示操作步驟,直觀、明晰,提高了學習效率。

2、任務驅動:在這堂課中,分別對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設計任務。學生通過對所擔的任務進行分析、完成掌握新知。將枯燥的知識練習暗藏於生動有趣的任務之中,不但使學生情緒飽滿,而且將學到的知識用於實際操作中,有利於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

3、課程整合:在本課教學中,將美術、語文課有關知識融入到信息技術課中來,把本學科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與各學科的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學習並掌握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中。

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及教學目標,同時也爲了使教學過程更具科學性、藝術性和趣味性,我共用了三種教學手段,即教材、圖片、課件。

四、學法輔導

爲了提高學生素質,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轉變,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以下學習方法。

1、探究學習法:現代化教育思想倡導主動探尋的學習,是爲應用知識而學習,而不是爲記憶知識而學習。因此本節課以“學生操作”爲主,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在實際操作中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給他們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2、類比對照法:引導學生把新舊知識進行比對的理解記憶,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

五、教學過程

根據本節的教材內容,爲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景導入,激發興趣(5分鐘)

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他就能自覺地排除多

種外界因素和心裏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學習。

上課開始,利用多媒體展示平臺的演示功能,向學生展示純文本文檔和插入圖片後文檔的對比畫面,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請大家看下面兩篇文檔,比較一下兩篇文檔有什麼不同,請指出來。假如你是報社的主編,你會優先選擇哪一篇文檔呢?”至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能已經被調動起來,還會產生很多的疑問,這時再進一步提出:“那麼,我們大家能不能設計製作出類似後者這樣的一篇文檔呢?能,又該如何來實現這一效果呢?

這樣的導入是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起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是有意無意間給學生一個任務,用“任務驅動法”,引導學生一步步往前探索。

(二)構建新知(20分鐘)

1、電腦同步演示掌握圖片插入方法

(1)藉助網絡進行電腦同步演示,使學生近距離直觀地學習圖片插入方法。

(2)及時通過在“長江三峽”文檔中插入圖片的任務評價學生新知識掌握情況。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從圖庫中選擇與文檔內容適合的圖片不光讓知識教學趣味化、生活化。而且放手讓學生自由想象,自主動手。在想象能力、審美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培養。

2、探索發現,引導深入掌握圖片格式的設置。

(1)電腦廣播顯示一位學生的插入圖片的文檔。請學生觀察這篇文檔的圖片格式還需改變嗎,與文字是否協調,啓發學生聯繫上節藝術字格式設置的方法找出圖片格式設置工具欄,以幫助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的探究學習的習慣。活動結束後,請學生反饋思考結果,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並演示設置圖片格式的操作。

(2)通過“比一比”的形式,展開練習活動,讓學生分組在剛插入圖片的文檔中設置圖片格式使文章更美觀。

由於現階段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差異較大,必須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實際情況,因此在每組選出對信息技術知識掌握比較好的同學作組長,以幫助需要幫助的組員完成任務。使每位學生都有所收穫,有所進步。

(3)當學生完成練習後,展示學生練習作品,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自評、互評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想、觀、評、說的能力。

(三)形成技能(15分鐘)

本課的教學對象爲高一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主見。當學生對插入圖片與設置圖片格式有初步的認識之後,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CAI課件自主學習裁剪圖片。

(1)教師展示兩幅圖片,進行裁剪圖片與完整圖片對比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學習裁剪圖片。

(2)鞏固練習強化學生對新知的掌握。要求學生運用裁剪圖片和圖片格式設置的方法,爲“長江三峽”的標題設計背景圖。

(3)教師展示部分學生作品,通過自評,互評,找出自己的優點或不足,學習他人的長處、或幫助他人提出意見。提高綜合素養。

(四)歸納總結

下課前五分鐘,談談教師此刻的心情,展示優秀作品,總結這節課學生的表現,給予讚許。讓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無限延伸。

在本課教學中,結合本學科的特點,以不同難度的實踐活動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有所突破,從而讓儘可能多的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突出了“以學生爲主體”的育人教學理念。

六、板書設計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把主要的知識點顯示出來,便於學生記憶。我的板書設計力求簡潔,一目瞭然。我的板書是這樣的: 第一節 圖文混排

一、插入圖片

1、認識圖片插入的方法。(三種)

2、掌握圖片插入的操作。

定位文檔—> “插入”菜單—>“圖片”—>“來自文件”—>選擇圖片

二、圖片格式設置

三、裁剪圖片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評委!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只揀兒童多處行》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寫了冰心奶奶在頤和園所碰到的春遊的兒童,表現了兒童的生機勃勃、活潑歡快的情態,表達了冰心奶奶對少年兒童的喜愛以及所寄託的希望。

二、說教學目標

本堂課是《只揀兒童多處行》的第二課時。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結合教材結構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爲:

1、通過對文本的研讀,感受春光的生機和兒童的活力。

2、有感情地誦讀並積累優美的詞句。

3、感悟冰心對孩子們的一片愛心,以及對他們所寄託的希望。

三、說教學重難點

藉助語言文字感悟兒童和花兒一樣,充滿着蓬勃的生機。

四、說教法學法

閱讀過程是學生在閱讀時對課文相關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處理,是對與課文相關的生活經歷、認知經驗的聯想與溝通。本節課的設計我力圖讓學生經歷這種閱讀的過程,讓學生在紮紮實實的自主研讀實踐活動中,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在研讀過程中,感悟真情,回味真情,體驗真情。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在此環節中,我創設了冰心奶奶做導遊這樣一個情境,旨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強烈的學習慾望下學習課文。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主題,說說“只揀兒童多處行”的意思,並質疑“爲什麼說挑兒童多的地方去,是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的?”從而引出下一個環節——品讀課文1—4自然段,感悟兒童多。

(二)、品讀課文1—4自然段,感悟兒童多。

這一環節讓學生找並且感悟兒童多的詞句,對學生來說應該是很輕鬆就能完成的,所以我在學生找到後也沒有花太多的時間來細細地讀。我想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後文學生對兒童的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理解感悟上。

(三)、找春光,感悟品讀句子

這裏,我通過讓學生朗讀、思考,再交流,再朗讀,充分感悟海棠花的飽滿與爛漫。之後,引出作者對春光的讚歎以及和孩子們的交流,通過學生的感情朗讀,師生的分角色朗讀來達到學生對文本理解感悟,感受春光的美好。

(四)、品評語言,誦讀文本,走向兒童與春光的交融之中。

兒童與花兒一樣那麼歡暢活潑,充滿着旺盛的生命力。這在學生看來應該是理解上的重點也是難點。所以,我給學生一個鋪墊,就是讓他們通過自讀第八小節,找出花兒和兒童的相通之處之後,再讓他們從描寫兒童的句子中去體會兒童的歡暢活潑、旺盛的生命力。

通過說話練習:春天就在( )再次感悟兒童就是春天,兒童就是最美的春天1

(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這兒,我旨在迴歸課題,抓住主旨:爲什麼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春天?引導學生說出兒童多的地方春光美妙,兒童就是最美的春天。

最後的拓展內容,又是爲了讓學生充分感悟冰心對兒童的一片愛心。期間,包含了我留給學生的`作業---課外認真閱讀冰心的這些作品,用心去感受這份濃濃的愛。

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我想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去拓寬學生學語文的渠道,課本僅僅是一小部分。讓學生能感悟到這些文學大家的獨特的人格魅力,由此能夠樂於去閱讀他們的作品,能夠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所觸動,能夠讓自己做一個情趣高尚的人,我想就足夠了。

說課稿 篇5

各位考官上午好,我是參加初中數學科目考試的七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有理數加法》,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課程、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有理數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課主要介紹了有理數加法的基本運算法則。這節知識是在有理數、數軸、相反數及絕對值等概念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並且是之後學習有理數混合運算、科學記數法及開方的基礎。因此,本節課起到承上啓下,鋪路建橋的作用,意義重大。

教學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應用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法則進行計算。過程與方法目標:巧設具體問題的情境,並結合數軸,學生通過思考、分析、聯想的過程,加深對有理數加法的理解,並將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養成主動參與的意識,培養對數學的興趣。

通過以上對教材及教學目標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有理數加法的運算法則,並能夠靈活運用。難點是培養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有理數加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對於把握和處理教材有重要的作用。七年級的學生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正數的簡單計算問題,也對有理數概念有了基本的瞭解,但運算因其本身有些抽象,學生計算起來還是有些困難。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抽象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成長,但仍需要感性經驗的輔助。所以本節課程可以通過設計具體的實際情境來引導學生理解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能夠得到充分發揮,並且可以提高他們對於較抽象問題的解決能力。

基於以上分析,以及遵循新課改的精神: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我將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採用以歸納總結法爲主,以啓發式教學法、講練結合法、情境教學法爲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結合本課內容,我將學法確定爲: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爲主,這有利於學生自主意識的成長。

教學過程可以分爲五個環節,首先是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一個良好精彩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是一節課成功的開始。根據《有理數加法》這節課的特點,我將採用圖片方式進行導入。播放幾組足球比賽的圖片,規定進球數爲正數,失球數爲負數,它們的和爲淨勝球數,有一支球隊現在的比賽情況是進球4個失球1個。提問同學,該隊淨勝球數的表達式是什麼呢?設置這一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興味盎然地投入到之後的學習中去。

接着進入課文新授,深入感知環節。

第一步,在學生討論導入提出的問題後我提問學生回答之前的問題,得到4+(-1)的答案,這就引出了有理數加法的表達式,學生出於對這個表達式答案的好奇,能更(專注地)進入到下面的學習(依據)。

第二步,因上面的式子中出現了負數,我會提問學生(方法),負數讓他們聯想到了之前的什麼知識,引導學生們說出數軸,此時規定在數軸上向右運動記爲正,向左運動記爲負。隨後假設左右運動的六種情況。問同學,這六種運動過程在數軸上怎麼表示?用之前有理數的加法式子怎麼表示?每種情況下最後的結束點分別離原點多遠?讓同學們分組討論,隨後來回答。這步可以引出有理數的相同符號的加法,不同符號的加法,兩個相反數的加法以及有理數與0的加法。這爲後面學生理解加法法則奠定了基礎。

第三步,根據同學的回答將前面五個式子以及答案完整的寫在黑板上,讓同學們繼續討論從中根據數字前面的正負符號能發現什麼規律。同學談論交流,我進行引導和總結歸納得出有理數加法的運算法則即: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爲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3.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這一步通過例子有利於學生深入得理解有理數加法法則,加深印象。

爲了讓學生鞏固新知,我會在新授結束後,根據教材分梯度選取習題,給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在練習後我會進行及時講解。有利於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印象,更好的完成本節課的重點。

同學們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後,我將提問他們收穫了什麼,由同學自主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的內容,我給予補充評價。同時讓同學自己談談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同桌之間的討論。有利於學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合作交流,並能通過反思來更好的鞏固本節的知識。

本節課的課後作業是學生回家思考現實生活中可以用有理數加法來解決的問題,編寫成題目並解答。這樣有利於解決這節課的難點。

我的板書設計採用的方法是線索式(方法),遵循簡潔、明瞭、大方的原則,能很好的爲突出教學重點服務。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鞠躬),我是語文組x號考生。

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課文《魚我所欲也》的教學設想。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爲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依據,教師必須能夠深入透徹地分析理解文本內容,才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把握課文的重點。下面我將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魚我所欲也》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是先秦諸子散文,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把握其中的思想觀點,瞭解論述方式和語言風格。

《魚我所欲也》中孟子以嚴肅的態度、莊重的語言,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義重於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捨生取義。

二、說學情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有足夠的認識,還要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有清楚明瞭的把握。九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學習能力,熟悉了議論文的學習流程。但是本篇課文相較於之前學習的文言文,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反覆的誦讀過程中感受語言,體會文意,把握論點。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的教材和學情,我設置瞭如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論點及論證方法。

3、體會作者捨生取義的觀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確立,理解作者的觀點,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爲我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孟子捨生取義的觀點的內涵,爲我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因此在教學轉給你我將採用講授法、朗讀法、小組討論法等。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以下環節開展我的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上課的最開始,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都需要由一個良好的導入來開始,正所謂“未成曲調先有情”,所以我運用問答法導入,先是詢問同學們在面對生與義的問題時,會如何選擇,通過學生們的觀點,接着引到孟子的觀點,從而導入本節課的內容,並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尤其要重視閱讀和整體把握能力,學生能夠在閱讀中解決重點字詞,在閱讀中把握文章的整體內容。因此,我在課程的開始先爲同學們進行範讀,接下來學生根據我的範讀進行自讀,讀的時候要注意字音規範,語氣適中,節奏準確,重音恰當,並且在讀的過程中能夠掃清讀音障礙,最後我會引導學生一起解決重點字詞的意思,如通假字“得”和一詞多義“爲”等。

(三)深入研讀

學生對於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後,我會本着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等方式解決課文中的重點問題,因此我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設置瞭如下問題,首先讓學生同桌之間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並找出作者的中心論點,也就是在課文的開頭: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板書:生、義)順勢讓學生進行思考,文章的論點是怎樣提出來的?爲什麼不直接提出來?通過分析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可以清楚得出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因爲“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美味的,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接着我會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找一找孟子爲了闡明自己的論點,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逐層展開?這一問題相對比較難,所以我會引導學生共同解決,通過分析原文內容,可以得出本文共用了四種論證方法,①比喻論證。“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提出“魚”和“熊掌”都是好吃的東西,但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那就舍魚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義”兩樣都很貴重,在兩件事不能同時並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②正反對比論證。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與事實做對比,讚揚了捨生取義的人。最後用“不食嗟來之食”與“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做對比,讚揚了捨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③道理論證。第一段主要採用的論證方法。④舉例論證。第二、三段主要採用的論證方法,舉“窮人不食嗟來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強調了要講“義”,不能忍受羞辱,“蹴爾而與之”連乞丐都不接受,何況是把“義”看得很重的人了;舉“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板書:比喻、道理、對比、舉例;捨生取義)

最後我會與學生共同結合本篇文章及以前學過的文章,總結孟子文章的語言特點,應該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於鼓動性,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四)延伸作業

學貴有所思,學貴有所悟。在拓展延伸環節,我會請學生談一談,在學完本篇文章後,在現在這個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以此進行課堂學習內容和現實生活上的知識遷移,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孟子的觀點。

此外,在本節課結束之前,我會與學生共同根據板書,進行本節課內容的回顧和總結,引導學生更好的把握孟子捨生取義的觀點,檢查學生對於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希望通過作業的佈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並能夠實現知識的遷移。所以我設置瞭如下課堂作業:現實生活中,面對着義和利,你一定也作過許多次選擇,其中哪一次對你的影響最大,給你的印象最深?請以“選擇”爲話題寫一篇小作文,字數不限,要有自己的真情實感。希望藉此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內容的濃縮,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書力圖簡潔明瞭地將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學有所獲。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鞠躬,擦黑板)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測量物體的質量》是八年級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內容,本節主要教學內容是質量的初步概念、單位及實驗常用的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質量的概念是物理學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所以這節內容對以後的教學有很重要的作用。

2、說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教材的重點: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2)、教材的難點: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及換算。

(2)、瞭解天平的構造,會調節的平衡螺母,知道稱量原理,認識遊碼,並初步瞭解天平的使用。

(3)、對常見事物的質量形成較爲具體的量級觀念。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動手、比較,形成對質量概念的初步認識。

(2)、通過觀察和操作,學會調節托盤天平,並利用托盤天平測量質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托盤天平的調節和使用,培養學生認真操作、自覺遵守操作規範的良好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杆秤這一我國古代發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過了解質量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說教法

1、說教具

演示:演示用托盤天平、砝碼

學生實驗:托盤天平、砝碼、燒杯、大頭針(一盒)、鹽、水、塑料瓶、 剪子

2、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再一次明確指出:"物理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體驗等方式,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逐步學習物理規律,構建物理概念,學習科學方法,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所以,儘管物體質量的測量是我們經常接觸的,也要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與機會讓學生去實驗去感受。與此同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物理現象的分析、比較運用他們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去歸納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成功的愉悅,並學習到這一研究方法。

四、說學法

實驗法。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托盤天平的調節和使用。學生只有通過親自動手才能更好地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要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概念,要儘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身邊的例子來說明物體是有物質組成的,如鐵桶和鐵製的文具盒都是由鐵這種物質組 成的,教室裏的木門和木椅子都是由木頭這種物質組成的。。。可以得出自然界的一切的物體都是又物質組成的結論。接着可以引導學生比較類似於大鐵桶和小鐵 釘,雖然都是由鐵組成的,但所含鐵的多少量不同的例子,以引入質量的概念。

(二)進行新課

1、質量的概念

在學生明白了物體所含的物質有多少後,直接引入質量的概念,不必做過多的講解,讓學生通過自己舉例的方式說明不同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不同,初步理解質量的概念、

對於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可以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來認識理解,讓學生課前準備一塊橡膠泥,上課前捏成各種形狀。設問:這塊橡膠泥的質量是否發生變 化,也可以讓一個學生將一塊橡膠泥從教室的後面傳到講臺,再設問:如果將這塊橡膠泥帶到月球上它的質量是否會發生變化?教師還可以舉出冰塊裝在容器裏化成 水的例子,讓學生思考質量是否變化?讓學生結合圖歸納出: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形狀、位置、狀態的變化無關。 2、物體的質量的測量

通過要比較兩個物體質量的大小就要確定質量的單位,直接給出質量的國際單位和常用的單位,對於1kg的大小,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個約1kg學生又比 較熟悉的例子,如20個雞蛋的質量約爲1kg,讓學生對1kg的大小形成具體的直觀的印象,然後通過閱讀表格”一些物體的質量的近似值”和動手掂一掂物理 課本的質量|,文具盒的質量,使學生對常見的物體的質量有較多的認識。

對物體質量的測量的儀器,可以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實例,教師再以補充。對於桿秤的應用可以介紹是我過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讓學生課外查找資料下節課在課堂上交流,這樣做可以鍛鍊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是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這裏的教學上,先讓學生看書,然後讓學生自己說出天平的名稱,接着自己看天平的調 節方法和使用方法,這是可以選學生代表上講臺演示,其他同學在臺下評價,老師再給與補充,同時老師強調:天平在使用之前必須調節水平,加砝碼時應先估計物 體的質量,加砝碼是應加大的後加小的,物體的質量等於右盤中的砝碼的總質量數與遊碼上的讀數相加,接着讓學生親自動手測一些物體的質量,老師下去巡看,發 現問題及時解決,使學生能夠較爲熟練的正確使用天平的目的、最後可以讓學生思考,砝碼用完後不放回盒中,使用是不用鑷子直接用手拿砝碼行不行、我們吃的食 鹽,剛從水中取出的小鐵塊能否直接放左盤中去稱質量?讓學生自己發表看法,然後教師予以強調,這樣注意聯繫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又經過學生思考會理解得更深 刻、

本節課的小結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總結。

(三)課堂反饋

1、使用天平前,在調節橫樑平衡是將遊碼放在____位置調節平衡螺母。如果橫樑右臂偏高,則應將右邊的平衡螺母向____旋。

2、估計一下身邊的物品質量是多少,再稱一下,看看你的估計是否正確。 (四)板書設計

測量物體的質量

1、認識天平

2、調節天平

3、使用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