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錦集八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說課稿錦集八篇

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要說的是蘇教版第四冊語文教材中第14 篇課文《黑板跑了》。課文具體描寫了科學家安培在散步時專心思考數學題,結果把馬車的後壁當黑板來演算的趣事,旨在教育學生學習安培專心研究科學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認真專心的道理。課文語言生動,是一篇培養學生語言感悟能力、觀察、朗讀能力的好材料。爲此,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和方法,學會“培、粉”等十個生字,理解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條理地講述故事。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

2、過程方法目標:以學定教,通過創設情境,討論、交流、想象、朗讀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學習安培專心研究科學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認真專心的道理。

其中,根據第一學段的要求,1、2兩個目標是教學重點,由於我們的學生對科學家的故事很感興趣,對安培也有一定的瞭解。因此,在語言文字中學習安培做任何事都認真專心的精神,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是教學難點。

我準備安排三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引導學生藉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通過圖文對照,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在語境中認識生字,指導學生端正、勻稱地書寫“培、搞”等六個生字。

第二課時: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反覆有感情朗讀課文,幫助他們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做任何事都認真專心的道理。能繼續端正勻稱寫好“考、豎”等四個生字。

第三課時: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課文的基礎上,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進一步激發情感。指導學生閱讀新補充閱讀,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

下面,我着重講第二課時的教學: 本課時我打算分四個環節進行組織教學

複習導入,整體感知; 精讀感悟,悟中明理

個性作業,拓展延伸; 識寫生字,探究入微

下面我具體地來說一下:

先說說第一環節:複習導入,整體感知

我先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聚精會神、科學研究”等由生字組成的新詞,並相機地進行正音,再啓發學生交流初讀課文後所瞭解的知識,然後我將結合學生回答,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去感受安培專心研究科學的故事。

第二環節:精讀感悟,悟中明理

1、 在學生自讀第一段的基礎上,通過換詞理解“著名”來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接着請學生將課前搜索到的有關安培在物理學上的貢獻作一簡單介紹,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強感受,重點指導朗讀好“著名、非常”等詞語來激發情感。

2、 課文的第二--5自然段以具體的趣事來讓學生體會安培搞科學研究的認真專心。我將採用同桌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難點,先立足於學生自己體會,以一個開

放性的問題“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出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引導進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先讀有關句子,再說說體會。在全班交流時,我出示相應的段落,根據學生的發言加以適時點撥。如藉助多媒體錄象,結合學生的生活體會感受街上的熱鬧,接着請學生想象自己在這樣的街上會怎樣?扣住“好象“通過自己與安培的不同表現的比較,進一步體會安培的專心,激發敬佩之情。

3、 交流課文第3段時,引導學生抓住“心算、計算、演算“比較三者的不同,區分它們的細微差別,體會用詞的精細準確,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重點指導”太好了,特地、高興地走過去“等詞句的朗讀。在品讀詞句上,體會安培搞科學研究的專心。

在學生自讀課文的第4-5段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安培的動作、表情的變化,指導學生表演課文具體情境,引導評議時抓住“黑板慢慢向前移“指導用着急的語氣朗讀安培說的話,引導學生體會安培是不知不覺跟着走,扣住”聚精會神“體會安培的專心,在此基礎上,媒體演示安培追趕馬車的鏡頭,引導學生想象:如果你是看到當時情景的路人,你會想到什麼?說些什麼?通過換位思考激發讚美安培之情。扣住”才發現“體會安培思考數學題時的專心,啓發學生說說題目和課文中的黑板爲什麼要加引號?進一步激發情感。

第三環節:個性作業,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爲此,我還佈置了自選課外作業:1、學做小演員,演一演課本劇。2、選讀一二篇成語故事,在班內組織成語故事會。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讓學生個性作業,可以達到課堂向課外拓展、延伸的目的。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體會學之歡樂。

出示“狐、派”兩字,請學生自學筆順表,在學生交流字形時,我從旁點撥和指導,邊示範板書,狐:注意右邊這一筆是豎提,不要寫成爪。派右半部分筆順是要寫得美觀勻稱。在學生書寫時,我巡視指導,糾正寫字姿勢,教育學生“提筆既是練字時”,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教學境界。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雲,風霜雨雪,日出日落,爲人類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爲人類創造了美好生活。現在春天到了,溫暖的太陽、淅瀝的春雨、朦朧的霧天~~一切都使孩子們感到新奇,前幾天的霧天讓孩子們對自然充滿了疑惑。在幼兒對霧已經有了初步的直觀體驗和了解後,孩子們對自然的探索興趣更高了,結合《綱要》中指出要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於是進而開展《淘氣的霧弟弟》這一活動,從而讓孩子進一步瞭解這些自然現象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淘氣的霧弟弟》以故事的形式,讓孩子在童趣盎然中自然的感觸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故事淺顯、易於幼兒理解、接受,有趣的情節畫面能使幼兒進一步感知霧的特徵,瞭解霧天給人們帶來的不便,豐富了幼兒對霧的經驗,也提高了幼兒想象與表達經驗的能力。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綱要》中提出的: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本活動具體目標爲:

1、通過對故事內容的理解,進一步感知霧的特徵,以及霧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

2、通過實踐遊戲,親自體驗"霧茫茫看不清"的感覺,知道在霧天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安全。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感知霧的特徵,瞭解霧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知道在霧天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安全。

難點:瞭解霧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

重點的確定上,我認爲,既是語言就要讓孩子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此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一種自然現象,所以在瞭解了不方便後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在生活中如何應對這種現象。

在難點的處理上,最好的就是讓孩子有直接的體驗,我們在開展該活動時天時地利最好,否則就要看孩子之前對霧天的經驗和教學活動中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及體驗時的教具效果。

三、說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和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經驗準備:對霧有初步的瞭解,知道"霧"就是接近地面的空氣中的水蒸氣。由於接觸較冷的地表,因而凝結成小水滴或冰晶,使能見度不足一公里,與雲的區別只是霧較貼近地面。

環境準備:在有霧的天氣最好,

材料準備:教學圖片、創造霧天效果的眼罩

四、說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以猜謎語的方式引出今天的主題"霧"根據已有的經驗回憶霧是什麼樣的,激起幼兒對霧的興趣,並過渡引出故事。可以說,此環節鞏固了孩子已有知識,並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互動,樂於表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也爲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了鋪墊

一、謎語引題,回憶霧天的特徵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我們一起來猜猜它是什麼?"像雲不似雲, 像煙不似煙, 風吹可飄動, 日出始散開"這是什麼?

2、你見過霧嗎?誰來說說霧天是什麼樣子的?(白茫茫、模模糊糊,看不清楚等)

過渡:霧弟弟非常淘氣,它經常溜到地上來玩,現在我們聽個故事《淘氣的霧弟弟》

第二環節:這個環節是爲解決重、難點設計的。我遵循了"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主動性,引導幼兒

自由大膽表達。通過故事感知霧弟弟的"淘氣"。並結合圖片讓幼兒觀察霧天的情形,豐富幼兒的經驗,讓孩子瞭解霧弟弟的淘氣給出行人們帶來了許多的麻煩。並引導幼兒大膽說出應對這種現象的辦法。

二、霧弟弟很淘氣:

1、結合掛圖,講述故事--至大家都生氣的喊起來。

2、霧弟弟做了哪些淘氣事?(在傾聽後理解故事內容,知道霧天造成哪些不方便)

霧天的時候,霧弟弟蒙上馬路上的汽車,汽車會發生什麼煩惱?(馬路上的汽車看不清楚)。

海上的輪船會不會碰到什麼煩惱?(海上的輪船不知道往哪兒開?)

路上的行人碰到什麼煩惱?(路上的行人都像黑夜裏一樣)

3、霧天,出行真不方便,讓我們幫他們想想辦法吧。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啓發性提問進行引導,讓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活躍幼兒的思維,給幼兒創設一個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這時候,太陽公公也聽到喊聲了,我們繼續來聽下故事 講述故事至結尾

4、最後是誰帶走了霧弟弟?(引導幼兒說出:"太陽來了,霧就消失"的道理)

5、後來霧弟弟到天上變成了什麼?

6、太陽公公出來了,天氣放晴了,我們看出去的東西是怎樣的?那馬路上的汽車,天上的飛機是怎樣行駛?(知道霧消失後生活中的現象都回到正常)

7、教師小結:是呀,霧給出行的人們帶來很多的不方便,汽車要限速行使,飛機、船要停航,高速公路要關閉,所以在霧天的時候我們出行也一定要特別注意安全。

第三環節: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親自體驗霧茫茫看不清的感覺。並以晴天和霧天的不同體驗讓孩子更深的體會到霧天能見度降低,一定要注意安全。

在突破重、難點後,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引導幼兒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讓幼兒親自體驗從而萌發幼兒關注自然和人類的關係,學會克服自然困難更好的生活。

三、遊戲:開車

1、讓孩子們在操場的白線裏(當馬路,地面設置一些障礙)開車,讓孩子們體會晴天的開車。

2、霧弟弟來了,幼兒分組戴上自制的眼罩,模擬"霧天開車",遊戲中如果碰到障礙就代表發生,停止遊戲。

2、說說"霧天開車"是什麼感覺?提醒幼兒霧天的時候我們出行一定要特別注意安全。

附教案:

活動名稱:

大班語言《《淘氣的霧弟弟》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故事內容的理解,進一步感知霧的特徵,以及霧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

2、通過實踐遊戲,親自體驗"霧茫茫看不清"的感覺,知道在霧天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安全。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感知霧的特徵,瞭解霧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知道在霧天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安全。

難點:瞭解霧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

活動準備:掛圖5號、每位幼兒準備了一個半透明的保鮮袋做眼罩時用

活動過程:

一、謎語引題,回憶霧天的特徵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我們一起來猜猜它是什麼?"像雲不似雲, 像煙不似煙, 風吹可飄動, 日出始散開"這是什麼?

2、你見過霧嗎?誰來說說霧天是什麼樣子的?(白茫茫、模模糊糊,看不清楚等)

過渡:霧弟弟非常淘氣,它經常溜到地上來玩,現在我們聽個故事《淘氣的霧弟弟》

二、霧弟弟很淘氣:

1、結合掛圖,講述故事--至大家都生氣的喊起來。

2、霧弟弟做了哪些淘氣事?

霧天的時候,霧弟弟蒙上馬路上的汽車,汽車會發生什麼煩惱?(馬路上的汽車看不清楚)。

海上的輪船會不會碰到什麼煩惱?(海上的輪船不知道往哪兒開?)

路上的行人碰到什麼煩惱?(路上的行人都像黑夜裏一樣)

3、霧天,出行真不方便,讓我們幫他們想想辦法吧。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這時候,太陽公公也聽到喊聲了,我們繼續來聽下故事 講述故事至結尾

4、最後是誰帶走了霧弟弟?(引導幼兒說出:"太陽來了,霧就消失"的道理)

5、後來霧弟弟到天上變成了什麼?

6、太陽公公出來了,天氣放晴了,我們看出去的東西是怎樣的?那馬路上的汽車,天上的飛機是怎樣行駛?

教師小結:是呀,霧給出行的人們帶來很多的不方便,汽車要限速行使,飛機、船要停航,高速公路要關閉等等,所以在霧天的時候我們出行也一定要特別注意安全。

三、遊戲:開車

1、讓孩子們在操場的白線裏(當馬路,地面設置一些障礙)開車,讓孩子們體會晴天的開車。

2、霧弟弟來了,幼兒分組戴上自制的眼罩,模擬"霧天開車",遊戲中如果碰到障礙就代表發生,停止遊戲。

3、說說"霧天開車"是什麼感覺?提醒幼兒霧天的時候我們出行一定要特別注意安全。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下面,我對“科學教學中學生信息收集與整理能力的培養”這一專題研究的選題背景和課例《各種各樣的礦物》教學設計做相關說明。首先,談談開展本專題研究的背景:

科學探究活動通常包括以下要素:一是提出和聚焦問題;二是設計研究方案;三是收集和獲取證據;四是整理信息、分析數據、得出結論;五是表達與交流。

爲適應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科學教育已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培養學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別要求學生具備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準確地鑑別信息真僞,創造性地對信息進行歸納、分類、摘記等能力。但深入課堂,你會發現:90%以上的學生對科學課感興趣,學生喜歡實驗、觀察等活動,但很多同學對怎樣收集信息,該收集什麼樣的信息,及什麼樣的信息纔是有用信息辨別不清;對實驗觀察記錄以及整理實驗觀察結果興趣不大,不會對資料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大大影響了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

基於以上分析和思考,我們決定選擇“科學教學中學生信息收集與整理能力的培養”小課題,開展專題研究。(1)依靠專家指導、同伴互助、反思性實踐,尋求理性支撐,保障研究的.深度與高度;(2)多學習,勤思考,理解專題研究的核心,保證研究方向正確。(3)每位教師都要積極參與備課議課、課堂觀察,並寫好觀課報告等,在研究中解決實際問題,研有所獲。

接下來說說我們的課例是怎樣設計的,爲什麼這樣設計?我們選擇的課例內容是青島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各種各樣的礦物》。整個說課包括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具學具準備、說教學程序、說課後作業、說教學評價、說板書設計7大部分。對教材我們是這樣理解的:

一、說教材

本課主要引導學生通過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運用簡單的工具(放大鏡、小刀)對常見的礦物進行觀察,然後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小組觀察、交流討論,瞭解各種礦物的特點;通過查閱資料,瞭解我國礦產資源利用與開採的現狀,讓學生體會到礦產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資源;最後通過拓展活動,讓學生了解煤的形成過程,認識到煤的形成要經過漫長的歷史歲月,培養學生保護礦產資源的意識。

學生對礦物的瞭解並不陌生,他們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的:建造樓房所需要的鋼鐵,隨身佩帶的寶石,以及燒火做飯用的煤等都是礦物。在四年級時學生已經學會運用多種感官來研究岩石的特徵。但是,由於受知識、能力和習慣的侷限,學生真正有目的、有計劃地去觀察這些礦物,並深入探究其與人類的關係卻很少,學生的這些體驗基本上還是淺層次的、雜亂無章的。因此,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認識礦物、探究礦產與人類的關係,還有一定難度,需要我們對學習方法和過程進行精心設計和指導。

依據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課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道主要的能源礦產、金屬礦產及提煉物的名稱;認識到保護資源的重要性。

2.會查閱書刊和其他信息源;能運用簡單的工具對常見礦物進行觀察研究;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學生的不同點。願意合作與交流;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3.在實驗探究中,養成勇於探索、善於交流、分工合作的優良品質;能體會到科學探究來源於生活,科學知識服務於生活。

教學重點是:認識煤、石油、天然氣等都屬於能源礦產,探究它們是怎樣形成的;認識到保護資源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是:瞭解能源礦產的開採方法;培養學生信息收集與整理的能力。

接下來說說教法學法——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課我們根據“主導和主體”、“學習與探究”的關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①激趣法。通過實踐活動,輔以多媒體教學,變單調的知識爲直接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②引導探究法。通過引導學生親自參與各種學習活動,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

學生呢?則採用:①自主學習法。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成爲探究活動的主體。②討論探究法。注重了課外收集資料、生活經驗回憶與課內探究相結合,讓學生“建構”一種由生活中淺層次的表性認識,向科學的理性思考轉變的過程。③互助式學習法。小組合作,互助學習。

三、說教學準備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前我精心做好了如下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實驗材料:蒐集的相關資料,礦物標本,簡單的觀察工具:放大鏡、小刀,實驗記錄表等。

這些都爲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做好了鋪墊。

四、說教學程序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努力構建以生爲本的科學探究課堂,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1.播放圖片,激趣導入

(1)欣賞圖片,交流發現

教師引語: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精美圖片,想看嗎?猜猜看,你看到的是什麼?學生聚精會神地觀看。

(2)引入課題,調動經驗

除了剛纔的這些精美的礦產,你對礦物還有哪些瞭解?學生交流。

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圖片引入課題,使學生迅速集中思維,很快進入課堂角色;同時也拉近師生關係,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爲下文探究礦產與人類的關係的研究做好鋪墊。

2.觀察交流,深入探究

(1)認識各種各樣的礦物

小組研究,交流發現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礦物進行觀察、辨認,並組織學生交流觀察研究的結果,讓學生初步瞭解各種礦物的特點。

山東礦產,知多少

讓學生了解山東的礦產資源,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爲我是山東人而自豪的美好品質。

(2)礦產和人類的關係

人類對礦產的開採、加工和提煉

能源礦產的開採、加工和提煉較爲複雜,在這裏只是讓學生有個大體瞭解。可先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查閱的資料,教師再通過播放高質量的音像資料做成課件做補充,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學生只有在充分感知的前提下,才能意識到科學技術的進步能爲人類造福,既改善環境,又減輕了勞動強度。

礦產的利用

學生交流鐵礦石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的作用,再進一步交流煤、石油、天然氣三大能源礦產的多種用途,更清楚地感受到礦產與人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3.聯繫生活,保護礦產

(1)啓動問題: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對各種礦產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果我們一直這樣開採下去, 你認爲這些礦產會不會被開採完?

在學生爭辯時,組織學生觀看視頻《煤的形成》,體會到礦產形成的時間長,不能再生,是人類寶貴的資源。

(2)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學生交流課前蒐集保護礦產的資料,明確我們現在不僅要合理開發、利用保護礦產資源,還需要不斷開發新能源。

4.課堂總結,交流評價

通過今天的探究學習,你有哪些收穫?組織學生交流。

目的是引導學生形成較爲系統的知識。

五、說課後作業

今天的課外探究作業是:寫一份倡議書或辦一份小報,倡導大家一起來保護礦產。

知識來源於生活,更應該爲生活服務,該環節意在培養學生將所學的科學知識的應用於生活實際中,呼籲大家一起來保護礦產資源。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本節課的板書是礦產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全面而簡明地將重點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

七、說教學評價

最後說說本課所用的學習評價,我們主要採用師評、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注意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科學學習積極性進行評價,以此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爲更好地瞭解課堂教學達成度、和教師的教及學生學的情況,並及時進行了課後小測及調研題,這些也爲不斷改進教學提供了依據。

總之,本課的教學在充分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師對科學教育理念的認識,學生能篩選和獲取信息,創造性地對信息進行歸納、分類,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交流,並做到了——課外、課內有機融合,充分體現了“科學服務於生活”的理念。

說課稿 篇4

一、設計意圖

《春天的電話》是一則童話故事,用小動物打電話的形式向幼兒報告了春天來臨的信息和春天萬物的美好景象。選取《春天的電話》這一教材是因爲:1、故事結構簡單,語句重複,符合中班幼兒的認識特點。動物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2、通過遊戲,既能激發幼兒觀察春天變化的興趣,又能通過學習掌握電話內容達到練習說話的目的。

二、說目標

《綱要》指出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動物實際生活與電話內容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感知春天的季節特徵。

2.藉助圖譜學說故事中的對話,體驗小動物們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分享的快樂。(重點、難點)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孩子們開展教學活動的必要條件,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 製作多媒體課件。

2. 小熊、松鼠、小兔、青蛙、和小公雞的頭飾。

3. 1——5數字卡片5套,道具電話。

四、活動流程

談話導入——分段講述——學說句子——情景遊戲——延伸點題

(一)組織幼兒進活動室,開着火車帶幼兒去玩,引出故事內容,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二)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中的內容。

(三)學說故事對話。

(四)出示課件,完整欣賞故事,體驗角色。

(五)戴上動物頭飾,表演故事。

活動延伸,教育幼兒懂得與同伴之間要相互友愛、關心。

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1、在《藏戲》課文中有許多詞彙比較優美而且適合用來寫作,比如“隨心所欲”、“曠野”等等,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並且在文中標註出此類詞彙,或者是在課文中勾畫出一些優美的句子。讓學生學習這些優美句子的寫作方法,並且可以仿照優美句子寫出一些類似句子即可。

2、讓學生了解一下藏戲是怎麼樣形成的,並且瞭解一下他的主要形式。體會藏戲在表演方面以及藝術上面的一些特點和優點。

【教學過程】

1、用投影儀來給學生播放一些關於藏戲的照片,讓學生討論一下藏戲的表演形式或者是服裝上面的特點,然後讓學生欣賞一下藏戲所用的面具,再次討論藏戲面具的特點或者是一些顏色的用意。

2、挑選學生來分段朗讀課文,讀完每段之後來體會一些本段課文。

3、在同學自己閱讀完課文之後,讓同學自己在課本中勾畫出那些描寫藏戲面具特點的語句,勾畫出那些描寫藏戲特點的語句並且勾畫出藏戲的淵源。

4、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來體會一些這個傳奇的故事給自己帶來了什麼感想,或者是從七姑娘的行爲中體會到了什麼感受。帶入自己的感情再次閱讀課文再次深入體會。

【佈置作業】

1、讓學生將藏戲的內容做一個簡單的概括,並且在回家以後把故事簡單的講給自己的家人聽,讓家人也來說一說自己的感覺和體會。

2、用自己的話來總結一下藏戲是如何自己發展並且形成過程以及藏戲的特點吧。第二天需要課代表把同學整理好的作業上交。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本課是當代著名作家袁鷹的作品,是一篇敘事散文。作者通過記敘訪問澳大利亞時,照一張照片的經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表達了對自然界及人世的態度和看法,即“楓葉如丹,顯示着長久的生命力”;“‘霜葉紅於二月花’,經歷了這個境界,纔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紅紅的楓葉,顯示着它生命力的長久;經霜的楓葉,比初春的紅花還鮮豔。經歷了寒冷的考驗,楓葉才變紅了,成熟了,達到了真正美的境界。自然界(楓葉)如此,人生如此,人生亦然。只有經歷了長大、挫折,人才能變得成熟。而成熟的美,纔是真正的美。從結構上來說,文章前後呼應,十分嚴謹。開頭部分由遠到近,由淺及深, “自然與人世,處處相通”一句承上啓下,引出下文對楓葉的有關回憶;結尾兩段議論、抒情,既呼應了題目,又深化了題旨。

聯想豐富、虛實結合是本文的最大特色。作者由春聯想到希望、青春、生命,由秋聯想到成熟、收穫,由楓樹聯想到“一位悽苦的老人”,由澳大利亞的紅葉聯想到北京香山的紅葉、南京棲霞山的紅葉,由此及彼,此伏彼起,由實及虛,虛實相生,爲我們編織與展現了一個既富有詩情畫意,又蘊涵着生命哲理的藝術境界。全文將描寫景物與抒發人生感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對自然與人生的雙向思辨。

文章語言生動,敘議結合。第一部分邊敘邊議;第二部分以敘爲主,先敘後議。能很好地抓住景物和事件的特點,恰當地揭示了景與事中蘊涵的哲理。另外,文中大量運用比喻、排比、擬人、對偶、引用等多種修辭方法,使得文章語言整齊之中又有多樣變化,體現了作者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二、學生狀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於生字、詞已經有了很強的自學能力。所以,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學。對於散文這種體裁,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有所接觸。但是,這篇課文語言簡練,含義深刻,字裏行間無不充盈着作者對自然界及人世的熱愛,包蘊了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生由於年齡及閱歷所限,對此,可能不易理解。所以,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同時,抓住學生樂於質疑問難的特點,讓學生多問,多交流,老師及時點撥引導,從而讓學生通過學習本篇文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養成愛動腦,愛思考,愛提問題的好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依據新課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標,以求實現“以人爲本,終身發展,和諧發展”的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至理名言、 心曠神怡 、絢爛、靜憩”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作者照照片的經過,以及對自然界與人世的看法,體會作者的感悟。

3.培養積累語言,體味語言的情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

教學難點

理解“成熟的美,是真正的美”。

三、說教法學法: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和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本課時,引導學生以讀爲主、讀中感、讀中悟、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在積極思考和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樂。

四、說教學過程:

我設計了“激趣導入——選讀探究——品讀畫面——迴歸主題——積累語言”的教學模式。

(一)激趣導入

心理學研究表明:色彩豔麗的圖片或實物更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力。因此,上課時,我出示了一片紅紅的楓葉,讓學生觀察後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它的特點,然後引用杜牧的詩句《山行》揭示課題,釋題、質疑——“丹”:紅色。整個課題合起來就解釋爲楓葉好象紅色,這樣的解釋顯然是不合理的,疑問在學生的腦中產生,教師抓住時機引導“丹除了可以理解爲紅色,在這裏究竟還有什麼別的意思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

(二)合作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皮亞傑認爲,兒童如果不具有自主意象活動,教育就不能成功。因此,本節課我立足於學生自主讀書能力的培養,放手讓學生運用讀讀、劃劃、議議等學習方法,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自主選擇,自主探究

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展開閱讀,理解“至理名言、 心曠神怡 、絢爛、靜憩”等詞語的意思,引導他們勾畫自己喜歡的句子,批註自己喜歡的理由,找出不懂的問題,自己嘗試解決。這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教師要爲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2、互動交流,深入探究

有了自己的一番摸索,學生或者成竹在胸,或者是略有所悟,或者是困惑不解。所以一旦進入合作探究階段,就會全身心投入。在這裏,我讓孩子們自己尋找合作伙伴進行探究,給學生自由發展、暢所欲言的空間,在學生思維碰撞、自由交流的熱烈氛圍中,文本也就不再是一堆堆語言材料了。

3、彙報交流,品讀感悟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爲了讓學生體驗文本的語言形式,更要讓學生領悟文本所蘊涵的情感,實現語言文字與人文情懷的同構共建。讓學生在探究中進行感受,在品讀中有所感悟。

學生在彙報第一部分時,引導學生反覆讀、悟,抓住“春、秋”兩季的不同,而這衆多不同中,學生印象最深的就是:春秋草木的顏色不同,春天播種、秋天收穫,由此體會到“綠、丹”兩色的不同意義:綠是播種者的顏色;丹是收穫者的顏色;綠是是青春,是生命,是希望;丹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顏色。“自然界中的植物由綠變紅經歷了哪些季節,每個季節中的植物有些什麼變化?”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用實際生活經驗來理解文本,又用文本的語言文字材料推動學生的語言發展。

這一部分最後短短的兩句話體現作者對自然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和高度概括,學生在理解時會出現認知障礙,教師除了讓學生讀、悟、議,還和學生展開對話,精心誘導,承接上面的教學思路,層層深入“自然界的植物經歷了哪些生長過程,人的人生歷程又是怎樣的?”再次用學生的實際經驗去叩擊文本,產生和作者相同的認知——自然和人世處處相通。

(三)品讀畫面,感悟生命

《新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文章的第二部分具有極強的張力,讀着作者的這些文字,在頭腦中就會出現一幅幅色彩豔麗的秋景圖,教學時我重點抓住“走到院裏,迎面是株楓樹,紅豔豔的楓葉掛滿一樹,鋪滿一地。再望望那株楓樹,竟如一位悽苦的老人在晨風中垂頭無語。”這兩個句子,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感悟缺少的是什麼。再引導學生想象小莉貝卡在楓樹下來回跳躍的畫面,將兩幅畫面形成對比,再來體會缺少的是什麼。在學生多次讀、悟、想的基礎上再細細品讀13自然段,感悟自然與人世的處處相通,感悟孕育新的生命的顏色之美,感悟經歷長大、挫折後的成熟之美。

(四)迴歸主題,昇華情感

在學生學完文章的段落後,再來質疑課題“丹,還是一種怎樣的顏色?”聯繫全文,學生感悟到它也是一種生命的顏色,如果說綠色代表的是生命中的春天,那丹代表的就是秋之生命,是經歷風霜後的成熟的生命的顏色,人生也如這紅色的楓葉,只有經過長大、挫折後才能真正的成熟。從而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人生中的挫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五)積累語言

最後引導學生選背文章的精彩段落,體會文中排比、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的運用,讓學生積累這些句子,能在寫作中運用這些修辭手法,體現讀寫結合的教學理念。

說課稿 篇7

一、說主題

《感悟滄桑鉅變》是《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綜合探究二的內容,我所認爲的綜合探究,就是通過讓學生探究一個或幾個問題,來回顧這一單元所學到的知識,同時開拓思維,學會如何拓展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技能。

這一主題並非主辦方指定的,我之所以選這一內容,原因是我曾經上過這一內容的公開課,而且那節課是我所有公開課中最失敗的一節。在那節課後,我也聽了很多專家的意見,也很想重新再上一次,看看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裏?是教學方法的選擇不當還是自己教學內容的處理不當。

二、說課標

涉及這一課題的課標內容有兩點:

1—1 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因素對歷史進程的影響

1—2 列舉環境變化的實例,說明歷史上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課標可以幫助我們把握教學知識點的深淺度,既不會重複小學裏所學的舊知識,也不會提前初三的知識點。課標中出現的動詞主要是“舉例”、“列舉”,就我的理解,這應該是對學生學習行爲的要求。而舉例或列舉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自然環境因素對人類歷史進程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正應和了這一課的標題中的“感”和“悟”,如果這節課只有“感”沒有“悟”是失敗的;如果只有“悟”沒有“感”,那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學生從直觀感受,到思考及領悟,是符合一般思維規律的。這就是我設計這堂課最初的想法,也指引我以後的設計。

三、說教材

我一直認爲,我們在開發課程資源時不能一味的舍進取遠,畢竟教學設計也是有成本的,有效除了有效果,也要有效率。充分地挖掘教材資源,教會學生利用身邊的課本和圖冊也是很重要的。這種觀點也是我與特級教師唐少華老師多次交流中得到的啓示,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同樣也在努力培養自己利用教材的能力。

在設計這堂課前,我認真地研讀了教材中的內容,發現藍田人所生活的環境變遷是很好的一個線索,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原古藍田的環境、現代藍田環境惡化的原因,教材中用兩段話分別做了論述,最後一段把結論也得出了。我就想,如果學生只是閱讀教材,是否就能完全實現教學目標了,如果這樣就可以了,那麼是否還有必要進行45分鐘的教學?這也是很多老師不上綜合探究這一課的原因。

如果從建構主義學說來解釋的話,就很簡單了,學生機械獲得的知識並不能內化成自己的東西,需要有個感知和思考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是從直觀形象到抽象的過程。教材中沒有形象地描述出藍田的地理位置,人類對藍田的開發也沒有形象的事例。我想這兩塊內容就需要我開發其它課程資源來彌補了,至於怎樣把這些內容選擇教學方法表現出來,又是後面的工作了。

四、說學生

對學生程度的判斷是我最弱的一項,原因之一是我的教學閱歷還不夠豐富;原因二是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非常忽視這一點。確定教學內容的深淺度、怎樣提問題、選擇什麼教學方法和手段都與對學生情況的判斷有關。我想這也是我以前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憑我現在的水平我很難處理這個問題,所以,教研組的老師們給我很大的幫助。我選取不同程度的教學內容進行試講,其他老師給我提出意見,我再進行調整。我想多次以後,對我自己在這方面的提高是有很大幫助的。

五、說過程

通過設計前期的工作,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感受篇、探索篇和領悟篇。感受和探索兩篇都以藍田所在的關中自然環境變化爲線索,領悟篇是對前兩篇的一個歸納和昇華。爲追求完整性,最後也重新回到藍田這個話題,讓學生爲改善關中環境提出建議。

六、說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用對一堂課太重要了,這個重要性並不是體現在其觀賞性,主要是爲了讓學生能更好的達到“感”和“悟”。

我在讓學生了解古藍田環境階段,設計了一個簡單地考古程序,先看到被發現的動物化石,讓學生利用課外知識猜猜動物的種類,同時來思考,適合這些動物生長的環境特點,再引出藍田真實的地理環境下實現這樣的自然環境的可能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瞭解了藍田人的資料,也瞭解了藍田的地理位置。

在讓學生了解藍田環境變遷的原因階段,我使用了小組合作探究法,除了提供教材中的文字,還爲學生提供更爲形象的描述,比如:曾經有哪些朝代是以關中之地爲都城、一些有名的建築(秦朝阿房宮、西漢上林苑、唐朝別墅等)、古時候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種)等。學生通過討論可以自己歸納出原因。最後,我只要把這些原因理一理就可以了。

在設計這一階段時,我突然發現,教材中所提到的原因都屬於中國古代人類的開發,我要怎樣才能把現代社會的環境問題聯繫進去呢?我找了一個關於渭河受污染的新聞視頻,把學生從古代情境中拉出來。

在領悟篇,選擇怎樣的方法,我花了不少心思。既然是領悟就應該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同時要學生自己悟出來的。要怎樣把學生悟到的東西展示出來呢?而且領悟出來的東西要不僅只侷限於藍田這個話題,更要適用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普遍話題。而且,我還有個想法,想通過這個活動,把這一單元學到的知識和學生現實生活中的知識都融合進去,所以設計了這樣一個小組合作討論活動。

提供給學生兩個角度和一個任務,即:從古人的做法中、和現實生活中尋找合理利用自然和改善自然的事例,通過舉例獲得啓發,從而形成改善關中環境的建議。

就教學設計而言,我認爲自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我經常會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在實踐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幾年的無數次的失敗,讓我充分地認識到把理論轉化成實踐的難度,沒有幾十年的磨練是無法辦到的。所以,我還會繼續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努力下去!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湘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的第二節、教材由兩部分內容構成:衡量區域發展水平的指標;區域發展階段。

通過本節課學習使學生通過對實例的分析、認識區域發展的一般規律、要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隨區域自身發展規律、不斷協調人地關係、並根據社會、科技等發展、不斷探尋本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2、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區域空間發展演化的基本規律。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發展歷史”這個案例、說明在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案例來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通過分析圖、瞭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區域發展格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讀圖和析圖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區域自身發展規律的認識、明確在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產生不同的影響、從而樹立區域可持續發展觀和協調的人地關係觀。

3、重點難點

重點:區域的發展演化規律

難點:區域的發展演化規律

二、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已經掌握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識、具有初步的地理知識素養和地理分析、比較等的能力。另外、在學習了區域的基本含義的基礎上學習本節、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探究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

本節內容分3課時完成、本節課爲第二課時、通過分析“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發展歷史”這個案例、說明區域不同發展階段特徵。主要運用了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探究歸納法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情景導入

2、知識回顧

3、新授課(以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發展爲例分析總結區域發展不同階段的特徵。)

1)小組研究討論

2)小組展示

3)教師指導總結區域發展的一般規律

4)學生結合課本完善導讀單上區域每個發展階段的特徵(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區域產業結構、區域空間結構、區域發展狀態四個方面比較區域發展不同階段的特徵。)

4、課堂小結

5、課堂檢測(搶答題)

6、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