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集錦五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說課稿集錦五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多與少的思考》是北師大版第九冊第二單元《可愛的祖國》中的課題六,本單元主題通過認識和了解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地域範圍、國土疆域、行政區域、首都、人口、資源、地勢、地形,概括地知道我們的祖國,從而熱愛自己的祖國;而《多與少的思考》則側重體驗和感悟我們祖國的豐富的自然資源狀況,培養國家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同時瞭解到人口基數大及增長快給我國的發展帶來的巨大壓力。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和探究,體驗並感悟我們祖國的豐富的自然資源狀況,由衷地產生愛國的情感,對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培養國家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同時瞭解到人口基數大及增長快給我國的發展帶來的巨大壓力。

2、以“感知-探究-實踐”的感情昇華模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課前收集相關資料,課內彙報調查結果並進行探究活動,得出思考結果,發展思維能力。

3、知道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資源種類很多,儲量豐富,許多在世界列於前位,但人均佔有量很低。人口的過快增長給我國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在學習中提高地圖學習的能力,發展空間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4、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覺做到節約使用資源,養成遇事多思考的好習慣。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我國資源種類很多,儲量在豐富,可人口的過快增長給我國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2、通過識圖提高和發展空間思維的能力;培養探究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四、教學準備:

中國地形圖、中國政區圖、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可能需要的各種書籍、雜誌、畫報等。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始我利用遊戲熱身,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又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爲學習新課奠定基礎。其次讓學生看漫畫《舉不動》《苦難的母親》,能讓學生對環境人口容量有一定直觀的感受,也能使學生感到驚訝,從而瞭解到人口基數大及增長快給我國的發展帶來的巨大壓力。

材料分析法是新課程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此方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啓發學生的思維。在本節難點“知道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資源種類很多,儲量豐富,許多在世界列於前位,但人均佔有量很低。”教學時,主要利用學生查找的相關資料,在學習中提高地圖學習的能力,發展空間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北師大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三單元《小數點搬家》的練習課,即《快樂之旅》

一、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在“數與代數” 領域中只安排了: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小數乘法、小數除法這三部分內容,都是對小數的研究。在三年級下冊的“元角分”單元中,學生已經藉助具體情景,初步認識了小數、學習了簡單的加減運算知識,他爲我們今天學習提供了直觀具體的模型。學生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將最終脫離具體模型掌握小數運算法則。

北師大版教材《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所在的《小數乘法》單元,改變了與以往教材分爲小數乘整數、整數乘小數、小數乘小數的小步子, 教材突出轉化思想:即如何將未知的小數乘法問題轉化爲已學過的整數乘法問題,緊緊抓住如何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這一關鍵,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又是後續學習《小數除法》的基礎。《小數點搬家》這一課時主要探究的就是 ——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我們從可以感受到本課內容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根據學生的現狀,本着“活用教材”的思想,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這個知識,我們組全體成員共同創造性的設計了《快樂之旅》即:小數點搬家的練習課。

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並能運用規律準確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並能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幫助人的快樂。向學生滲透“我助人、我快樂”情感,促使學生產生“我也要幫助人”的情感渴望,使學生的道德品質進一步提升。

三、教學重點:

靈活地運用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教學難點:解決移動小數點時產生的添零問題。

爲了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們設計了“幫小數點找座位”這一環節,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進一步感知小數點的移動規律、解決移動小數點時產生的添零問題。這樣做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學生易於理解接受,使難點得以突破。在以後不同層次的練習中讓學生解釋移動的方法,則照顧到不同學習水平的差異,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得以發展。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片,充當小數點的圍棋子。

五、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的教法和學法體現以下特點:

1、以練習爲主線。

本課是一節練習課,離不開學生的大量的練習。爲了改變練習形式單一、枯燥無味的現狀,我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優美的童話王國中暢遊。這樣做學生動手寫、動手操作的比例得以適當調整,使學生感覺不到練習的枯燥,又收到了練習的效果,達到了輕鬆練。對練習題進行彈性化設置,根據學生的認知和掌握情況,及時反饋和調整,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促使知識內化、構建完善的認知結構。

2、一個背景兩條主線

一個背景是指以小數點幫助山羊伯伯之後,感到非常快樂,就和同學們一起幫助他人,感受到助人的快樂的——快樂之旅。這個大情景爲背景。

本課設計始終貫穿兩條主線:一是知識主線。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與應用爲主線。二是情感主線。“培養學生樂於助人的品質”爲主線。發現小數點幫助別人能獲得快樂——向小數點學習並感受到助人的快樂——產生我要幫助他人情感。

具體教學思路是:首先採用猜謎語方式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小數知識的興趣,進一步回想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爲下面的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六個幫助:幫棋子找座位、送小狗過河、小烏龜解難題、動物回家、小林計算紙的厚度和爲園藝師設計草坪的幾部分練習活動,在活動中逐步掌握規律、並加以應用,落實本課的訓練重點,而且每一個小活動都滲透着情感教育,滲透並培養學生助人爲樂的好品質。

3、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還要向學生滲透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1)觀察、分析、比較的學習方法。

(2)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六、說教學設想:

學生來到教室心情一定非常緊張、激動,大屏幕上的《快樂之旅》四個字緊緊吸引住了學生的目光,學生不由猜測:快樂的旅行,多令人期待,是上數學課嗎?這樣的心理暗示,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感,使課未開始已成功了一半。

第一環節:問題引入,回顧再現

本着簡潔高效地原則,我們設計了猜謎語的問題情境,“圓圓的身子,個兒小,愛在數字腳邊跑”,這樣做的目的是轉移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謎語說出了小數點的特性,使學生易於找到謎底,不在猜測上浪費時間。接着,教師寥寥幾語便引導學生回憶起“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達到了回顧再現的目的。最後教師以“小數點幫助了山羊伯伯,它好快樂啊。這節課我們就和小數點一起,到童話王國轉一圈,去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吧。”來揭示課題的含義,學生明白快樂之旅的意義,向學生滲透提出的“幫助別人是快樂的”。

第二環節爲:分層練習,強化提高

根據策略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我們在本環節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題。

在基本練習中我們設計了:幫小棋子找座位、幫小狗過河和幫小烏龜解難題,這三個環節。幫小棋子找座位這一環節非常重要,在實際教學中用了5分鐘左右,這是因爲學生要通過操作,使小數點的移動形象化、具體化。學生不但要對移動的方法加以掌握,更要突破教學難點:移動小數點位數不夠是要補0。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探究,用數字卡片、遊動的小數點對這一情景具體展示,脫離了繁瑣的說教,學生更容易理解。當學生有所收穫時,引導學生利用知識解決最簡單的乘除法計算問題,也就是課件中展示得:幫小狗過河。這是最淺層次的應用。接着在幫小烏龜解難題中我們設計了難一點的題目,我們設計的原則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解決,讓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蹺一蹺腳就能夠到,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樹立好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基本練習的基礎上,我們設計了綜合應用“小數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解決問題的練習。包括“幫黑貓警長斷案”、“幫小動物回家”、“幫小林計算紙的厚度”三個小環節。通過這一環節的練習,溝通了“小數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這一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也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幫黑貓警長斷案” 判斷題是幫助學生對容易產生錯誤的地方加以強化,避免易錯題的失誤。“幫小動物回家”則把以練習爲載體把情感的提升作爲重點,向學生進行教育“把小動物送回了家,你的心情怎樣?現在我們也回家吧”。“幫小林計算紙的厚度”是上學期讓學生尋找解決測量一張紙的方法的後續,直到這時,這一問題就圓滿解決了。

接着到了第三個練習層次:提高練習。

我們結合學生實際,聯繫上單元學習的圖形的分類,設計了這樣一道(見課件)練習題,進一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也爲下一節課學習《街心廣場》作了鋪墊。

第三環節:自主檢測,評價完善

爲了讓教師、學生都清楚地瞭解這一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本環節,我們設計了三個梯度的練習,並以練習紙的形式呈現。其實在“分層練習、強化提高”這一環節已練的很充分了,但爲了充分體現練習課的策略,完整展示我們這節練習課的設計,我們把“評價完善”這一環節在課內完成,哪怕是拖延一點時間。

第四環節:歸納小節,課外延伸

在這一環節,我們採用了“補充謎語”的形式,掀起學生探究的另一高潮,突出重點和難點的,這樣對本課學習進行小節的同時,和課始的“問題引入”遙相呼應,形成一個整體,有有始有終、完整的感覺。而數學週記《快樂的小數點》作爲課外延伸,能對學生的週記進行指導,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寫週記習慣的養成。

七、說板書設計

這樣板書使本課的重難點一目瞭然,而且學生的補充板書,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爲他人做了好榜樣。

這就是我們對這節課的理解、初步設計的過程,設計不周,不圓潤的地方還有很多。歡迎並感謝大家隨時指正。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立方根"。這一節課是第十章數的開方第六節第一課時的內容。

求數的平方根和立方根的運算是數學的基本運算之一,在根式運算、解方程及幾何圖形解法等問題中經常要用到。學習立方根的意義在於:

(1)它有着廣泛應用,因爲空間形體都是三維的,關於有關體積的計算經常涉及開立方。

(2)立方根是奇次方根的特例,就像平方根是偶次方的特例一樣,立方根對進一步研究奇次方根的性質具有典型意義。

教學目標:

1、能說出開立方、立方根的定義,記住正數、零、負數的立方根的不同結論;能用符號 表示a的立方根,並指出被開方數、根指數,會正確讀出符號 ,知道開立方與立方互爲逆運算。

2、能依據立方根的定義求完全立方數的立方根。教學重點是:立方根相關概念的理解和求法。在教學中突出立方根與平方根的對比,弄清兩者的區別與聯繫,這樣做既有利於鞏固平方根的概念,又便於加深對立方根的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體現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是新課內容的學習。教學過程中盡力引導學生成爲知識的發現者,把教師的點撥和學生解決問題結合起來,爲學生創設情境。

在課堂的引入上採用了一個求立方根的實際應用問題,已知體積,求正方體的棱長。由實際應用問題是學生易於接受。再對已學過的相似運算---平方根進行復習,爲接下來與立方根進行比較打下基礎。

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爲他們佈置了問題,讓他們帶着問題看書。自己找出立方根的基本概念。關於立方根的個數的討論,是本節的一個難點。考慮到這個結論與平方根的相應結論不同,採用了先啓發學生思考的辦法,用“想一想”提出有關正數、0、負數立方根個數的思考題,接着安排一個例題,求一些具體數的立方根,在學生經過思考並有了一些感性認識之後,自己總結出結論。

其後,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平方根與立方根的區別,強調:用根號式子表示立方根時,根指數不能省略;以及立方根的唯一性。考慮到如果教學計劃提前完成,我在練習卷之外,還準備了一些易混淆的命題讓學生判斷、區分,鞏固所學內容。

本節內容設計了兩課時完成,在第二課時進一步深入學習立方根在解方程,以及與平方根部分的綜合應用。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望各位老師指教。

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課題是冀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十二章第二節《平行四邊形的識別》,是一節課後說課。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分析、學法指導、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教學內容的認識與處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冀教版教材幾何部分中,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一個分界點,仍然側重合情推理,同時適當滲透“有條理的思考和表述”。《平行四邊形的識別》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及簡單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性質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在教學內容上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爲研究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奠定了基礎。

2.教學重點.

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在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

所以我認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的識別條件。

設計意圖:只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本質,將所學知識內化爲自己的東西。

3.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的識別方法的應用。

設計意圖:困難在於學生不能靈活應用。

結合本節內容的地位和作用,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平行四邊形的三種識別方法,並能根據識別方法進行有關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平行四邊形識別方法的探索過程,提高學生的探究、分析、歸納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和創造。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障。

三、教法分析:1.情境教學法2.討論研究法3.多媒體演示法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樂學愛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學法指導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曾精闢地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在學法指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動手實踐的經歷,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關注學生的合作交流。使學生不斷積累活動經驗,在活動中獲得數學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創設情境是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前提,它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本節課我創設如下情境:

上節課我們研究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它的性質,對平行四邊形有了一定的瞭解,平行四邊形的一條對角線把它分成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如果把其中一個三角形拿走,如圖所示,那麼,你如何把剛纔的平行四邊形補全呢?請同學們動手試一試。

說課稿 篇5

一、【教 材 分 析 】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血液循環途徑》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中的第三節的第二課時內容,課時安排爲一課時,在學習了血管,血液,心臟等知識的前提下,講述人體血液循環的相關知識,人體需要的氧氣和養料必須及時運來,並把產生的二氧化碳廢物運走,人體才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而這些都必須通過血液循環來實現。因此,本節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頁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體血液循環模式圖,形象地表現了血液在封閉式的管道系統中的循環流動,學生能否讀懂這幅圖,標誌着是否掌握了本節知識。教材中還設計了兩個討論和兩道課堂練習,都從不同的層面體現了本節知識的重點與難點。

(二) 教 學 重 難 點:

教 學 重 點 :

1. 人體的血液循環途徑。

教 學 難 點 :

1. 正確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環途徑的變化。

二、【 教 學 目 標】

(一)知 識 目 標 :

1. 正確概述人體的血液循環途徑。

2. 區分動脈血和靜脈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環途徑中發生地變化。

3.瞭解血液循環的意義

(二)能 力 目 標 :

1.通過組織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探究能力;

2.通過歸納總結,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3.通過多媒體的輔助,訓練學生細緻觀察的能力。

(三)情 感 目 標 :

通過學習有關知識, 認識到生命的奇妙,樹立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引導學生熱愛科學,建立科學的價值觀。

【確定依據】根據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重點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 法 和 學 法】

【確定依據】1、學情: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捷,但抽象思維略顯 不足,在課堂上,他們好表現,不喜歡老師的空洞說教,拒絕老師將思想強加給他們。

2、生物新課程標準。

(一)說 教 法

1)導課: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突破重點與難點:1、 啓發式——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2、 直觀式——多媒體演示。

3、 探究式——發現問題,尋求規律 。

(二)說 學 法 —— 1)分組探究法。

2)歸納總結法。

3)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

4)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遊戲鞏固。

四、【教 學過 程】

(一)課 前 準 備 :

學生:1)直尺、水彩筆、課本。

2)閱讀 科學家的故事——血液循環的發現。

教師:1)血液循環教學光盤。

2)一杯凝固的血液。

3)血液循環中各結構頭飾 。

4)代表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氣球。

5) 《血液循環》學案

(二)導 入 新 課 :(大約5分鐘)

“疑,思之始,學之端。”先請同學們看扁鵲切脈圖片(進行愛國思想教育)→學習測量脈搏(親身體驗中華醫學傳統)→提出疑問“心臟爲什麼在不停地跳動?”→導出新課→探究人體的血液循環途徑(這樣置學生於知與不知的矛盾中,使學生注意力開始集中,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新問題的解決過程。)

【設想依據】教師準備大量的圖片,爲學生探究設置情境,既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突出重點:人體的血液循環途徑(大約10分鐘)

教學光盤展示體循環途徑和和肺循環途徑(必要時多放幾遍,爲探究性學習創設情境)→總結兩條循環的路線圖→設置探究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問題1:兩條循環途徑的交匯點在哪裏?問題2:兩條循環途徑的相同點和區別點?→學生仔細觀察總結出的循環途徑→思考,尋找規律→找出規律後進行實戰演練,親手繪製循環圖→課堂遊戲《找朋友》→思維昇華,突出重點。

【實施依據】新課標中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在實現知識目標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之終身受益。

(四)突破難點:在循環途徑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大約13分鐘)

觀察課前準備的一杯凝固的血液→學生探究思考→得出動脈血和靜脈血的定義→再觀察血液循環圖片→學生尋找出循環途經中動脈血和靜脈血的發生變化關鍵部位→設置懸疑,“爲什麼在這些部位血液成分會發生改變?”→學生帶着問題觀看“血液的變化”的教學光盤→完成活動“錦上添花”和課堂遊戲《小小旅行家》→設置探究問題“探究血液循環的意義”

【實施依據】啓發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以舊爲新,有抽象的知識到具體的實際問題,再有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的完成整個知識點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並使學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五)重點和難點的延伸:血液循環的意義。(大約5分鐘)

學生歸納總結→探究“血液循環的意義”→實現重點和難點的延伸。

(六)、課堂拓展延伸:冠脈循環,爲心臟提供營養,發生障礙時容易引起冠心病和心肌梗塞。(2分鐘)

(七)、課堂知識反饋(大約3分鐘)

1、下列血管中流靜脈血的是( B )

A 肺靜脈 B 上腔靜脈 C 主動脈 D 肺動脈

2、小明得了支氣管炎,醫生給他輸液,消炎藥從手部靜脈打入,怎樣到達支氣管的發炎部位?

答: 消炎藥——各級靜脈——上腔靜脈—右心房—參與肺循環—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支氣管發炎部位。

【設置依據】以習題反饋知識要點,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八)、 課 外 活動(大約2分鐘):

1、小組探究活動:血壓受什麼因素影響?

2、關愛家人活動:瞭解自己和家人的血型。(爲下節課作準備)。

【設置依據】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性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多種途徑尤其是網絡資源來獲取新知識,並使課本知識得以充分的延伸。

五、【板 書 設 計】

標題:人體的血液循環

(一)、血液循環途徑:

1、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血液變化:動脈血變爲靜脈血,血液顏色由鮮紅變爲暗紅。

2、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血液變化:靜脈血變爲動脈血,血液顏色由暗紅變爲鮮紅。

(二)、 血液循環的意義:爲全身各部分的細胞帶來氧氣和養料,帶走細胞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爲出發點,通過循序漸進地引導,理論聯繫實際的講解讓學生髮現生活處處有科學、處處用科學,並運用探究式、啓發式、直觀式等多種教學手段,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爲他們創設思維的空間,思想的時間,並適時穿插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和有趣的課堂遊戲,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課堂知識,還極大地鍛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更加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以實現共同進步。在此僅作拋磚引玉,還希望各位專家和老師多加指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