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教學教案

[設計意圖]

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教學教案

中學古文教學,以往的程式爲介紹作者、背景、解題、翻譯、串講、歸納段意、總結中心等。本設計試圖從引導學生領悟前人結構文章的妙處入手,啓發學生積極思維,深入探究,舉一反三,學會汲取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

[設計提要]

這篇教學設計爲提要式,由三方面組成:

1、《鄒忌諷齊王納諫》(以下簡稱《鄒》文)的整齊美;

2、《鄒》文的參差美;

3、《鄒》文的哲理美。

[說明]

《鄒》文字淺顯,高中學生自己能夠讀懂,所以在指導學生自讀了前面的“提示”及註釋之後,即可進入下面的導讀。

[設計實施]

一、《鄒》文的整齊美

[引導]

鄒忌是齊國的美男子,文章寫他以比美設喻,巧妙諷諫,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本身也寫的'很美。首先,是它的整齊美,即一種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構樣式。請同學們讀一遍課文,注意從頭到尾,先後出現了幾個“三”?

[討論明確]

1、鄒忌有三問:問其妻:“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問其妾:“吾孰與徐公美?”問其客:“吾與徐公孰美?”

2、其妻、妾、客先後有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及君之美也。”

3、鄒忌解蔽,當晚有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4、鄒忌入朝見威王,有三比:以“臣之妻私臣”,比“宮婦左右莫不私王”;以“臣之妾畏臣”,比“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以“臣之客欲有求於臣”,比“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然後得出推論——“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5、齊王納諫,下令有三賞:“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於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6、納諫之後,齊國有三變:“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三變”之後,達到了內政修明、國家強盛的目的,從而出現了“四國朝齊”的“國際”局面。

[點撥]

也許是無意爲之的巧合,作者把整個故事組成了“三疊排比”的奇特結構,敘事如江水東下,十分暢達,並且前後呼應,上下關照,使文章具有一線貫穿、曉暢淋漓的特點。這樣的結構,不僅使文章從全文看來有一種整齊的美,而且使其內在韻律有一種進行曲般的節奏美。這樣寫,看來有些過於理想化,但仔細斟酌,卻又完全合乎事理,合乎歷史發展規律。

二、《鄒》文的參差美

[引導]

《鄒忌諷齊王納諫》不僅是整齊美。請再讀一遍課文,比較一下“三問”、“三答”、“三比”,在表述上有無區別;若有,說出原因。

[明確]

1、“三問”:鄒忌問其妻,自稱“我”,用較隨便的口語化的自稱;問其妾,自稱“吾”,用較莊重的書面語化的自稱,端着架子;問其客“吾與徐公孰美?”還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

2、“三答”:其妻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你漂亮得很(先是正面肯定鄒忌之美),徐公哪比得上你呀(再與徐公比較)?”從文章開頭描寫看,鄒忌稱得上是美男子——身材魁梧、儀表堂堂,再穿上華貴的官服,更顯得風度瀟灑、氣度非凡。他的妻子也肯定爲這樣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驕傲,再加上是結髮夫妻,恩愛之情更是溢於言表。而妾在家中的地位較低(從“妾”字構成上可看出,妾,立女也),只是附和着學說了半句:“徐公何能及君也?”雖只比其妻少了三個字(君美甚),但足可看出,妾對鄒忌不如妻那樣發自內心的讚美。接下來,面對在齊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相,其客說:“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就更是一句奉承討好主人的話,語氣也比其妻妾的回答平淡多了。這三問三答,雖然未寫一個字的個人心理、神態,但每一處問答,每一個人的表情乃至內心世界,都能使讀者描摹出來,真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我們再來看“三比”。從第二節開始,鄒忌以他策士善辯的風格,首先向齊王說明“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然後一連串地說出他的妻、妾、客分別“私”、“畏”、“欲有求於”他而都說他“美於徐公”的事。這裏的每一句話都各自概括了上一段一個層次的意思,這一組排比句即涵括了上面一整段文字的內容。這樣寫,既避免了重複,又使行文顯得參差變化而且簡潔明快。正當齊王充滿興趣地聽他講“比美”故事的時候,鄒忌適時切入主題,以家事比國事,一一比照對應,用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欲有求於臣”,比喻齊王“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莫不“私王”、“畏王”、“有求於王”,指出齊王身邊種種易受弊的情況,並得出推論:“大王所受的矇蔽一定很嚴重啦!”鄒忌雄辯的口才和巧妙委婉的諷喻,使齊王如夢初醒,立時瞭解到了政治積弊之所在,從而痛下決心,懸賞納諫,廣開言路,進行改革,這纔出現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使齊國逐漸跨入了戰國七雄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