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教案

《鄒忌諷齊王納諫》記敘了鄒忌從與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國的道理,進而諷勸齊王納諫,使齊國大治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爲你整理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希望能幫到你。

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教案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齊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動地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讚美而自喜,而是從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寫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諷諫齊王除蔽納諫;第三部分寫齊王納諫及其結果。鄒忌以自己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由己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本文語言淺顯,故事情節生動,內容並無費解之處。教學的基本方式應是以學生自讀爲主,以教師點撥爲輔。點撥,主要是抓住勸諫和諷喻手法來啓發學生,使他們悉心體會鄒忌委婉勸說的方式,明確鄒忌勸說藝術在當代人際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識。掌握重點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也是教學重點之一,不宜忽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瞭解《戰國策》。

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理解諷喻說理的特點。

德育目標

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教學重點

理讀課文,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難點

反覆誦讀,體會鄒忌進諫的技巧。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用以讀帶講的方式,使學生在自讀、齊讀、默讀等各種形式的朗讀中感知課

文,理解課文。

2.討論點撥法 教學過程中,從不同角度多設疑,巧設疑,啓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語設計

唐朝名臣魏徵雲:“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鏡子,他敢觸龍顏,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的過失;唐太宗納諫如流,及時改正自己地錯誤。聖君、賢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戰國時期的鄒忌也是齊威王的一面鏡子,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資料助讀

1.《戰國策》

《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的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國策》《國事》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爲《戰國策》。全書共33篇。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

2.鄒忌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

3.齊威王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爲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爲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工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教師播放示範朗讀錄音,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聽畢,藉助註釋、詞典自行理解。

2.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學生自瀆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句。如有疑難問題,同桌之間討論解決。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教師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3、三讀課文:理清結構層次

明確:第一段:進諫的依據。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矇蔽,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並決定“入朝見威王”。

第二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自己受矇蔽之事諷諭齊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啓發誘導齊威王省悟到納諫的必要性。

第三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佈政令,懸賞求諫。齊威王納諫除蔽,政治清明,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個別抽查或集體齊背。

 二、1、研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一學生背第一自然段)

提問: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麼?

明確:與徐公比美。

2、提問:由於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並說明其感情色彩。

明確: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讚美,口氣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討好,口氣有點勉強。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禮貌、尊重,口氣有點客氣。(可讓三位同學分角色表演。)

3、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讚美,鄒忌的態度如何?

明確:面對讚美,鄒忌並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可見鄒忌很有自知之明。

(可組織學生四人爲一組展開討論。教師深入其中加以指導,最後師生達成共識)

至此他豁然頓悟,認識到凡是對自己有偏私、有畏懼、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會說些獻媚討好的假話。這比美悟出的道理爲鄒忌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2.研習第二自然段

1) 提問:在本段中,鄒忌是如何諷涑齊王的?

明確:鄒忌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後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

2) 鄒忌是從什麼地方看出齊威王受了矇蔽的?

明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諫言,發佈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後“無可進者”,終於“戰勝於朝廷”。

三、品讀課文,鑑賞寫作技巧之妙,品味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1.鑑賞寫作技巧之妙

一爲精彩的對話,一爲精巧的結構。《鄒忌諷齊王納涑》一文被人稱讚的應爲結構上的 “三疊法”了:三問,三答(與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賞(齊王納涑);三變(結果)

2.品味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學生悉心揣摩,討論交流。成果展示:

(1)爲對方打算——不暴露遊悅目的。

鄒忌向齊威王獻策之時。齊國的政治比較腐 敗,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鄒忌向齊威王再三苦苦勸諫,甚至流下眼淚或者破口大罵,以死諫君,效果不一定好。鄒忌注意了進諫藝術,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而是以“閨房小事”說自己的體會,小題大做。現身說法使齊王也同理得證“矇蔽甚矣”,於是一聲令下,廣納諫言,終於“戰勝於朝廷”。

(2)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於聽。

下級勸說—上級,由於尊卑關係不得不謙言以諫,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鄒忌實話實說“不如徐公美”,創設情境,取悅威王。鄒忌諳習“良藥蜜口利於病,忠言順耳利於聽”。

(3)巧施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

鄒忌很瞭解齊王處在許多人對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懼、有所企求的環境中,必然是個耳不聰目不明的受矇蔽者,他爲國之清明擔憂;又因曉得齊王有修明內政以興邦的宏志,爲此設喻使齊王欣然接受勸告,提升了齊國的威望,贏得了諸侯的尊敬。

3.討論交流: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啓示?

明確:在現代信息社會中,口語交際的頻率很高,瞭解別人、推薦自己、談判求職、合作共事都需要較高的口語表達能力。所以鑑賞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提高我們適應社會交際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遊說別人時要不卑不亢。言語恰到好處——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自己尊嚴,是鄒忌給我們的啓示,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三、開放探究,質疑解疑

1.學生自由質疑,或指名同學回答。或全班討論,教師相機誘導、點撥。

2.教師收集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全班同學研討解決。

如:鄒忌勸諫成功,僅僅因爲有較高的勸說技巧嗎?《戰國策》中龐恭的“三人成虎”的進

諫、百里奚的“脣亡齒寒”的進諫,可以說與鄒忌的方法不相上下。爲什麼失敗了呢?

學生討論,明確:唐代魏徵沒有諷諫藝術,每每獲得成功。看來勸諫能否成功。其決定因素在於諫對象——王。由於君與臣之間的絕對不平衡,導致君主成爲在這一過程中的絕對權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錯,輕者丟官失命,重者株連九族。鄒忌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齊威王的英明,齊威王纔是最大的贏家,他贏得了名聲,也贏得了國家強盛。

作者的目的是強調遊說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實,但鄒忌的諷諫術值得我們學習。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給你什麼啓示?

學生明確:作爲領導,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偏聽偏信;作爲羣衆,提建議要講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對方,又要保護自己的尊嚴不受侵犯;作爲普通人。要善於接受別人的建議。

四、課堂小結

《鄒忌諷齊王納涑》對話精彩,結構精巧,鄒忌的睿智,齊威王的英明等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鄒忌的諷諫藝術,對於當代人際交往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願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評價自己,積極接受他人建議,善於向他人推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