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教學設計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認識納諫除蔽的歷史作用和現實意義。

2、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

3、背誦全文。

4、瞭解《戰國策》的體例及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教學方法]

誦讀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中國有句古話:“人貴在自知。”也就是說要了解自己,辯證地看待、評價自己,在人類龐大的座標系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點。我國古代就有這樣一則故事《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是個美男子,但比起徐公來還稍有遜色,他的妻子偏愛他,妾怕他,客人有求於他,都說他比徐比美。面對讚美,鄒忌有自知嗎?他是怎麼做的呢?請同學看課文。

二、誦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學好文言文,認讀、讀準是首要的一步。通過接觸課文,篩選出自己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然後藉助工具書查明。如:×(yì)麗 朝(zhāo)服衣冠 窺(kuīi)鏡 期(jī)年 朝(cháo)於齊 時時而間(jiàn)進。

(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讀清句讀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此次朗讀,完全可以藉助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把握句意。這樣在重新朗讀時,就能體味出語句的停頓,讀得韻味十足。

檢查朗讀是否準確,辨析下面兩句話朗讀時語氣的停頓:

A 我孰與 城北徐公美?此 所謂戰勝於朝廷。

B 我 孰與城北徐公美?此 所謂戰勝於朝廷。

C 我孰與 城北徐公美?此所謂 戰勝於朝廷。

D 我孰與城北 徐公美?此所謂戰勝 於朝廷。

(三)三讀課文,賞析品味。閱讀文言、學習文言不應僅停留在字、詞、句的簡單理解上,更重要的是能對原文內容進行分析、評價。

本文是一篇很有現實意義的文章,在初步理解了文章的基礎上,應玩味這篇課文記述了一個什麼故事,要說明什麼道理,是用什麼方法說明的。

(可抓住課文標題中的“諷”,以此爲中心,探究“諷諫”的前後過程,從而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把握主旨。)

(四)反覆朗讀,歸納整理。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名詞作狀語)。今齊地方千里(“地方”是古今異義詞)。左右莫不私王(“左右”也是古今異義詞)。還有一些具有特殊語法現象的句子。如:忌不自信(賓語前置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介詞結構後置句),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按類型填例句:(方法:輪流說一句中“有”或“無”,“有”則指出。)

古今異義詞 通假字 詞類活用 特殊句式 固定結構

孰與

(五)討論本文的現實意義

唐朝名臣魏徵雲:“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由此可見,一個君主賢明與否,身邊的大臣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戰國時齊威王的身邊就有這樣一位大臣,才使他得以明昭天下。

讀了本文以後,安排學生進行聯繫實際的讀後感訓練。

[例文] 納諫與止謗

———重讀《鄒忌諷齊王訥諫》有感

臧克家

讀好文章,如飲醇酒,其味無窮,久而彌篤。《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初小時就成誦了,覺得它故事性強,有趣味,引人入勝。六十年後,再讀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親切。

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君子,也難免有過,不同的是“過也,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諫官,自己有了錯誤,臣下可以進諫。帝王,自以爲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萬民,行爲萬世師,言作萬世法,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俯視一切。能傾聽逆耳之言,採納美芹之獻的,歷史上並不多見。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少數聰明一點的,爲了坐穩江山,籠絡人心,也能從諫如流。有聖君,有賢臣,使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歷史上稱爲太平盛世。像唐太宗與魏徵,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數鄒忌與齊威王了。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聖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赤心耿耿,盡忠進諫,結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慘的故事,千古流傳。

因此,對這位勇於納諫的齊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讚賞他的風度。這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文章,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寬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幾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當年,他聽了鄒忌的`諷諫之後,立即下令羣臣,遍及全國,面刺錯誤,指陳弊病,不僅言者無罪,反而重賞,這是何等氣度,何等磊落胸懷,千載之下,猶令人感奮不已!

事因難能,所以可貴。在同一本《古文釋義》裏,小時候也讀過《召公諫厲王止謗》這篇古文,至今還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這位厲王和齊威王一比,真可謂天淵之別了。齊威王下令求諫,周厲王卻以“能止謗”自喜,天下之人,滿腹不平,他要鉗住萬民之口,自己也捂緊耳朵。“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止謗”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後,土壅而川決,這個特大暴君———人民之敵,被“流於彘”。

齊王與厲王,兩種對待諫謗的態度,得到的結果也截然相反。歷史是一面鏡子。《鄒忌諷齊王納諫》《召公諫厲王止謗》這兩篇古文,我們對照着讀,大有可以借鑑之處。

追古思今,現在我們有些作負責工作的領導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顯的缺點和錯誤,文過飾非,怕聽逆耳之言,一聽到正中要害的話,立即火冒三尺,像阿Q聽到別人說他頭上的瘡疤一樣。有的甚至對批評自己的同志,打擊報復,仗勢凌人,以冰棍對付熱情,什麼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原則,全成爲過耳東風。這樣做的結果如何呢?貽誤工作,傷害同志,最後,自己也難免於垮臺。

說到這裏,我們自然會想到“四人幫”的所作所爲。他們當道之時,得意忘形,凌駕一切。江青一句屁話,成爲“聖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以棒止謗,冤獄累累。人力無窮,天網恢恢,他們的滔天大罪,終於被清算。

諫難,納諫尤難。要得到成果,需要雙方合力。有敢直諫或諷諫的良臣,還要有能納諫的明君。鄒忌的譬喻再妙,辭令再巧,沒有齊威王善聽的耳朵,也是白費脣舌,枉運心機。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文章之所以動人,不僅由於它的意義,也還因爲它那委婉而諷的進諫方法。這樣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鄒忌並沒有板起面孔,擺出義正辭嚴的態度,反之,卻以與徐公比美、妻妾評議之閨房瑣事出之,如果遇到一個暴君,責以褻瀆之罪,也是責無旁貸的。這種構思,這樣筆法,與《觸龍說趙太后》如出一轍,而同樣奏效。這麼寫,生動親切,娓娓動聽,饒有情趣。這篇文章,用了大半篇幅作了譬喻的描繪,三個人物的情態和心理,真實透徹,入情入理,令人信服。譬喻止於“皆以美於徐公”,接下去,“今齊地方千里”來個陡轉,入了正題,由於妻妾、朋友的“私臣”,聯繫全國上下“莫不私王”,譬喻與正題扣得極緊。諫議的結果是“戰勝於朝廷”。

讀罷這篇絕妙佳作,掩卷沉思,忽發奇想。如果現在我們的某個部門或機關,也來個“懸賞納諫”,那該是“門庭若市”,批評、建議雪片飛來。最後的結果呢,也可以想知。準是改進了工作,提高了效率,像不乾淨的身子洗了清水澡,受到廣大羣衆的鼓勵與表揚,對四化的進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如若不信,盍試爲之。

(六)完成習題

(七)背誦全文,增加積澱。

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最高層級,也是最高境界,更是增加文化積澱的有效措施。學習文言文若能朗朗於口,那將爲今後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使自己的心靈受到美的淨化和薰陶,更加熱愛我國的古代文化,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