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鄒忌諷齊王納諫 教案教學設計

1、引導學生歸納重點實詞的詞義、詞類活用和句式。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教法設想]

設計一條明確的朗讀思路,以讀代講,以讀代解,以讀代譯。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唐朝名臣魏徵曰:“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

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學生通過初讀,篩選出自己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藉助工具書查明後再讀一遍。易讀錯的字有:

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o)於齊        間(jiàn)進

(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在此基礎上讀出語句的停頓。可讓一學生讀,讓其他學生聽他哪些句子讀錯了,然後一起糾正。

如:

1、鄒忌/修八尺/有餘(×)         鄒忌/修/八尺有餘(√)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

4、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三、三讀課文,品味賞析。學習文言文不能僅停留於淺層次的字、詞、句的理解上,還要進一步品味語言的感情、韻味,分析人物形象,賞析行文技巧,領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品味賞析:

1、鄒忌是由一件家庭瑣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這件家庭瑣事是什麼?

明確:鄒忌向他的妻、妾與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由於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並說明其感情色彩。

明確: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讚美,口氣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討好,口氣有點勉強。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禮貌、尊重,口氣有點客氣。(可讓三位同學分角色表演。)

3、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讚美,鄒忌的態度如何?

明確:面對讚美,鄒忌並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可見鄒忌很有自知之明。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後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正如《古文觀止》編者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於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5、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諫言,發佈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後“無可進者”,終於“戰勝於朝廷”。

四、歸納整理:

(一)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二)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國君旁邊的近臣)

3、鄒忌諷齊王納諫。  (委婉勸說)

4、能謗譏於市朝  (公開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後置句)

3、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後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

(四)實詞見課後練習。

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聯想

妻私我       →     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達標測試

一、基礎知識

1、句子與成語中加線字,讀音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朝令夕改 A、朝服衣冠   間不容髮 B、時時而間進

一言蔽之 C、王之蔽甚矣  罄竹難書 D、上書諫寡人者

2、省略的成分不同於其它三句的一項是()

A、與之坐談,問之    B、又弗如遠甚

C、暮寢而思之      D、於是入朝見威王

3、對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稱呼,歸類正確的一組是()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4、選出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句()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C、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D、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5、《鄒忌諷齊王納諫》文題中的“諷”字,正確的理解應是()

A、從反面諷刺批評    B、從正面說服教育

C、用含蓄的話嘲諷    D、用委婉的話勸告

6、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7、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B、朝服衣冠

C、登泰山而小天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8、與“鄒忌修八尺有餘”中的“有”字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孫權據有江東      B、蜀之鄙有二僧

C、臣之客欲有求於臣    D、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9、爲下列句中的“莫”選擇正確的解釋

①沒有誰  ②不要  ③不

A、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B、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C、朝廷大臣莫不畏王()

D、願早定大計,莫用衆人之議()

E、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10、對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準確的一項是()

A、通過城北徐公的襯托,鄒忌的妻、妾、客的讚美,極力渲染,突

出鄒忌“形貌昳麗”。

B、寫鄒忌在聽到妻、妾、客讚美後領悟到的道理。

C、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矇蔽,並從中悟出道

理。

D、反覆說明鄒忌之美,並揭示出鄒忌美的原因。

11、下面幾句話讀音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今齊/地方千里   B、今齊地/方千里

C、今齊地方/千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2、選出“於”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

①皆以美於徐公    ②能謗譏於市朝

③皆朝於齊      ④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下列對鄒忌的讚美,語氣由輕到重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14、下列譯文有誤的一句是()

A、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

譯文:鄒忌身高八尺有餘,形體美麗,光彩照人。

B、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譯文: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上就戰勝了別國。

C、忌不自信。  譯文:鄒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話。

D、吾與徐公孰美?  譯文:我和徐公誰漂亮

15、按設喻的內在關係連接相關的項:

①妻A、宮婦左右

②妾B、四境之內

③客C、朝廷之臣

16、填空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體的史書《》。全書篇,着重記載了。該書是由時期的編訂而成的。

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7~20題。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17、給下列加線字注音

時時而間進()  期年之後()    答案

18、解釋下列加線詞的意思

①能謗譏於市朝()

②羣臣進諫,門庭若市()

③期年之後,……()

④王曰:“善。”乃下令()

19、這一段是寫進諫的結果,即齊威王下令納諫及收到的效果。請按

下列要求填空

①懸賞進諫的三個等級:。

②納諫後的三大變化:;;。

20、翻譯下列句子

①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譯文:

②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譯文:

(二)閱讀下面文段,回答21-23題。

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家之王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

選自《戰國策》

21、解釋文中加線詞的意思

①賈:   ②謂……曰:

③利:   ④力田

⑤澤:   ⑥之:

22、翻譯下列句子

①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

譯文:

②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

譯文:

23、試評論一下呂不韋其人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24~26題。

鄒忌將己之美、徐以之美,細細詳勘,正欲於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古文觀止》)

24、對加線字的注意、釋義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細細詳勘      勘:kān 調查,覈對

B、正欲於此參出微理  參:cān 探究並領會

C、千古臣諂君蔽    蔽:bì 被矇蔽

D、從閨房小語破之   語:yù 告訴          答案

25、與“從閨房小語破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齊國之美麗者也。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燕、趙、韓、魏聞之。

26、結合課文,說說“正欲於此參出微理”的“微理”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