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通用6篇)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通用6篇)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1

分數是一個內涵複雜、形式多樣的數學概念,分數的初步認識如果僅僅侷限於形式上的認識,學生的認識難免膚淺,因此。我在本節課的設計和實施中力爭找準學生已有的認識框架和分數複雜意義的結合點,也就是直觀模型。

基於上述想法,我在做教學設計時力圖體現以下三點:

一、讓學生更系統的認識分數。

本節課的導入是從學生剛剛學過的有餘數的除法進入的,通過這樣的引入,讓學生認識到,過去除法中出現剩餘的時候我們用餘數來表示,而今天的學習我們則可以把剩餘的部分繼續平均分,這就產生了分數,通過這樣的引入,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就有了一個比較系統的理解。

二、讓學生更全面的認識分數。

本節課中,我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直觀模型,除了教材的塗色部分佔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這樣的面積模型之外,還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實例,特別是還提供了兩個量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生活實例。於是讓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就更加全面。

三、力爭凸顯幫助學生髮展的理念。

這節課我注重學生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讓學生敢於質疑,讓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發展自己,通過這種方式,力圖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通過活動迸發出更多的思維火花,同時也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但課堂教學的實施總是和預設的理想化狀態有一定的偏差,主要教學時間安排的不夠合理。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2

9月21日、22日我參加了我市送教下鄉活動,本次活動我執教的是《認識幾分之一》一課。本節內容是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內容,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本節課對於我來說就是再一次的成長,有收穫,也有不足,現就本節課反思如下。

本課教學中的成功之處:

首先,精心設計是有效課堂的基石。在課的一開始,創設簡單的分卡片的遊戲活躍了課堂氣氛,很好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很快地進入到新課學習的狀態中。當學生把剩餘的卡片平均分成兩份,結果是半個。在其中滲透“平均分”的概念,並讓學生髮現問題(半個卡片用數怎樣表示),用以前的知識不能解決,從而導入新課、揭示課題,讓學生在平均分中初步感受從自然數到分數產生的價值和意義。課中讓學生動手創作幾分之一,在親身經歷中建構幾分之一的概念。再通過具體的圖形、線段反覆練習,說分數表示的意義。這樣就加強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其次,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看數學”、“聽數學”,更要“做數學”,將活動引入課堂,教師作爲指導者和參與者,引導學生將活動過程上升爲數學概念認識過程。在本堂課中,無論是摺紙、創作幾分之一等活動都是學生感興趣的,他們變被動的操作爲主動的探究。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展示學生折的作品時,如果能用投影展示,後邊的學生會看的更加清晰。

2、分組動手操作折1/4,我只展示了我參與小組的作品,其他學生的折法沒能展示。如果,讓其他同種折法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折法就更好了。

3、課上我發現,當我佈置完任務後,有的學生不知道做什麼?我反思,可能是學生沒注意聽,更主要的是我的語速過快,有的孩子沒聽懂。

所以,今後的教學我一定要注意給學生展示的空間,進一步加強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學生一起學好數學,用好數學。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3

本節課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利用現代媒體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整個教學,遵循了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理念。通過教學實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具體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從生活經驗導入新課,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課一開始,從分月餅引出教學主題,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新知是多麼有趣,富有親近感,學生就會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的學習中去。

2、讓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時,注意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多媒體的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理解了新知,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而且在學習1/2、1/4等分數時,讓學生通過摺紙、交流想法發現了不同的摺紙方法,激發學生思維的開放性,而且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總之,這節課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以現代媒體爲橋樑,使數學貼近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在知識中享受生活,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生命的活力。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4

《認識幾分之一》課是蘇教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三年級上冊的《認識分數》單元的開篇課,試教之後,頓感教材簡單而寓意精深,立足生活,而視野博大,它從學生的生活實例入手,漸變到理性的思考,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使知識得以積累,能力得以提高。

一、激情導趣,誘發學習慾望

本節課教師充分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選用了學生熟悉的故事引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帶着好奇心,初步瞭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遇到平均分的情況,自然的切入了這節課的主題——分數。即促使學生髮現問題,並誘發學生產生主動想解決問題的心理。

教學中教師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實物演示及圖片演示,有意識的引導,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分數,不但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也爲學生獨立學習延伸教學內容打下了好的基礎。

二、動手實踐,訓練學習思維

讓學生動手摺紙,不只是對1/4認識的簡單瞭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分數的含義。因此,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求學生摺紙,還要求學生用彩色筆畫出陰影來表示四分之一。由於學生對二分之一已經理解,所以延伸到這部分知識很輕鬆。在辨認和應用方面,學生也能抓住分數的意義的實質來說明和辨認。

在鞏固延伸教學內容,使學生做中得中,教師安排了“小小郵遞員”和“在城堡中找幾分之一”的遊戲,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昇華,達到了寓教於樂,學生在輕鬆、快樂的心情下完成了遊戲,也理解了教學內容,真正認識了幾分之一。

結束部分重新回到了開始時的故事內容,使整堂課感覺嚴謹。

總之,整節課學生是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體會分數的含義的。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從整體上認識分數,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過高,在折分數操作時是否需要及時的比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5

日前,上了一節公開課《認識幾分之一》。在課前,我是這樣設想的:

1、力求把數學課堂變爲活動的課堂。本節課把學生的學習過程設計成了幾項活動:如讓學生先動手分一分學具,一方面激發興趣,另一方面鞏固平均分的意義,初步感知分數,讓學生說一說分的過程,體驗學習分數的重要性;讓學生折一折,經歷分數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找一找,體驗感知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等等,力求體現出數學課堂活動化。

2、突出學生對概念理解的體驗與感悟。本節課學生對幾分之一概念的理解,是在經過了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後逐步建立的,雖然學生在描述過程時不夠嚴謹,但這些是在學生操作,感悟,體驗的基礎上得來的,比教師直接講授,單純的重視機械記憶應該要好。

3、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學生的獨立學習與小組合作有機結合。如:在分學具時,我採取同桌協商的辦法,摺紙採用獨立操作的辦法,討論分數的意義時用小組合作等,這樣逐步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教學後,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大部分做得較好,但也存在着諸多不足:

1、儘管分數是第一次學習,但部分學生憑藉生活經驗,對1/2已有所瞭解,若教師此時能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及時調整教學,放手讓瞭解1/2的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因勢利導,藉助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分數的讀寫。使計劃的課堂變成生成的課堂,將更利於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2、理解1/2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剛接觸時,學生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甚至是錯誤的。所以在進行小組合作時應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組內多說一說,多爭辯一下,從而逐步完善。教師不應爲完成任務而縮短時間,代替學生思考。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6

一、激情導趣,誘發學習慾望

本節課我充分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選用了學生熟悉的故事引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帶着好奇心,初步瞭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遇到平均分的情況,自然的切入了這節課的主題——分數。二、動手實踐,訓練學習思維

在分西瓜的教學中,由於學生對四分之一已經理解,所以延伸到這部分知識很輕鬆。在鞏固延伸教學內容,使學生實踐中學習,我安排了分小棒的遊戲,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昇華,達到了寓教於樂,學生在輕鬆、快樂的心情下完成了遊戲,也理解了教學內容,真正認識了幾分之一。

三、創設情境,支持理解

《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第一階段:“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再認識”。我在使用教材時要注意創設好問題情境,在實際情境中讓學生逐步認識和理解分數的意義。在認識幾分之一時,例題設計的是根據4只猴平均分4個桃。

提出問題:每隻小猴分得這些桃的幾分之幾。這裏是每份1個桃的情況,讓學生從分數的角度來研究和認識每份佔整體的幾分之幾。接着安排“想一想”:把4只桃平均分成2份,每隻小猴分得這些桃的幾分之幾。通過圖形直觀地從平均分的份數和表示這樣的一份上,得出每份是這些桃的 。教材這樣編排,爲學生理解分數提供了背景支持。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思考如何創設情境,設計學習活動,從而調動學生先前的經驗,引發認知突破。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題目不是要求說出每隻小猴分得幾個桃,而是我們回答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應該怎麼辦?首先要把這盤桃看成一個整體,用畫圈的辦法表示,然後想想要把它平均分成幾份,每隻小猴分得其中的幾份,應該用什麼分數表示。這樣,學生就把當前的問題與學過的把一個圖形平均分建立了聯繫,學生纔可能說出每隻小猴分得這些桃的。教學第64頁“想一想”時,教師應組織學生通過討論、學具操作等方式引導學生再現上述情景的呈現過程。繼而,教師可組織學生結合小猴分桃的實際情景反思今天學習的分數與以前學習的分數有什麼不同,突出今天得到的分數平均分的不是一個物體,而是幾個物體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