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

課後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認爲這堂課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

1、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設計矛盾衝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解決矛盾,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概念的辨析。

如在課的導入時,利用“分月餅”遊戲,製造了“半個”月餅沒辦法拍掌的障礙,半個該用什麼數表示呢?給學生造成懸念,爲探索新知創設了情境,使學生產生了探究新知識的需求。帶着這個需求,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學習,主動探究、積極合作、樂於發現和創造,營造出互動教學的氣氛。

又如:在課堂上,當學生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時,有一個同學出現了錯誤,(斜着折,沒有平均分),我不是簡單地給予判斷評價,而是充分利用這個資源,讓全班同學討論。學生經過討論,更清楚地認識到分數必須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突出了本課的重點。

再如:教學1/4時,當學生出現了多種分法後,教師提出問題:這麼多種分法,塗色的那一份爲什麼都可以用1/4表示呢?一個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思考,加深了他們對分數概念的理解辨析能力。

2、重視學生做數學,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實施“新課標”,就是要改變以往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陳舊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決問題。我在教學中儘可能爲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經驗,去認識“幾分之一”。通過各種實踐操作,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知識是自己探究感悟到的,而不是老師教給的。如在教學1/2時,讓學生通過“折一折、塗一塗、說一說”等活動,形成對“1/2”正確的認識,自主解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教師的作用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從課堂的學習氛圍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3、在生活中找數學,學生概念的學習和實際生活聯繫,在生活中提升數學概念,這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應用和方法的運用。

本節課我十分重視讓學生聯繫生活,尋找生活中的分數。如課的導入,從中秋節引出“分月餅”遊戲,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讓他們親身感受到分數產生的必要。

在運用新知時,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從教材主題圖和身邊的事物中去尋找分數。由於主題圖所呈現的“遊樂場”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學生能很快地找出這裏的分數,並主動與同學交流。在彙報時,學生一個個爭着說,形成了一個高潮。在最後讓學生找生活中的分數時,學生表現非常好,找了很多,把這節課又推向了另一個高潮。甚至有的.學生把概念進行了拓展,如一個學生說“我們小組有7張椅子,每張椅子是其中的1/7”。如果學生不是對分數有了清晰的認識,他能發現這個嗎?

4、注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運用遷移、類推的學習方法自己去學習。

教學1/2時,從扶到放,讓學生通過折一折、塗一塗、說一說等活動親身體驗到分數必須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分數概念並掌握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而在後面的教學時,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用學習1/2的方法自己去探究,類推出其他分數的含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運用知識的遷移,類推等數學方法,逐步加深對分數概念的理解與辨析,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獲得了提高,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另外,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要讓他們完整、正確表述“幾分之一”含義時有很大的困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很重視語言表達的完整,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表達、敘述幾分之一的意義,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