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考生必備語文複習資料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爲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總結怎麼寫纔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中考生必備語文複習資料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考生必備語文複習資料總結

高中考生必備語文複習資料總結1

一、鑑賞形象

1、人物形象

(1)、問:人物形象有什麼特徵(塑造了什麼樣的人物形象)

答:①概括形象特徵:本詩塑造了一位的身份形象。

②結合詩句具體分析(抓關鍵、點手法)

③塑造人物形象的意義(作用):寄寓的情感、蘊含的哲理。

(2)人物描寫手法(怎樣塑造、刻畫、描寫、表現人物形象的,怎樣表現人物情緒的)

正面描寫:外貌描寫、動作、神態、心理、語言、細節描寫(依附於其他描寫手法存在)等

側面描寫:環境烘托、他人正襯、對比反襯等

藉助修辭:比喻、象徵等

2、事物形象(詠物詩)(託物言志之物,象徵人物品格、理想、情操、)

問:描寫(刻畫)了什麼樣的形象?

答:①概括物象特徵

②結合詩句分析(點手法)

③作用:象徵什麼樣的品格,寄託什麼樣的情感

常見形象:蘭花、菊花、梅花、松柏、竹、蟬、馬等(分析總結象徵內涵)

常用手法:比喻、擬人、借代、對比、反襯、等(描寫物)

象徵、借物抒懷、託物言志(抒發情)

3、景物形象:

(1)、意象:(蘊含詩人情感(意)的景物形象,在詩詞中設有幾個意象、名詞。)

積累常見傳統意象

1)◆考查意象

答題步驟:

第一步,找到相關詩句,識別詩歌意象,並根據詩中詩句或體現景物特點的關鍵詞語概括意象特點;

第二步,結合詩歌主旨分析詩人爲什麼要寫這意象;

第三步,指出描繪意象的作用或效果。(營造意境、渲染氛圍、奠定基調、表達情感)

2)◆意象作用(見創新大課堂、核心突破)

①渲染氣氛,營造意境,奠定基調

②爲人物活動提供背景

③表情達意,表達作者情感

④象徵襯托人物品格節操(多在詠物詩中)

⑤結構上的線索作用(貫穿始終)

(2)、意境

問:描繪了什麼樣的畫面(圖畫、景象)、描繪的景象(環境)有什麼特點。營造了什麼樣的意境(氛圍)

答:①概括特點:(最少用兩個答題術語)

②結合詩句具體分析(點手法)

③作用: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

注:如果對整首詩分析時,可抓主要意象特點分析,如是一兩句,可以將詩句描繪一下,也可將①②合爲一點,如:描繪了分析的特點畫面。

積累意境術語(根據內容情感歸類,細微區分):

寥廓、雄奇、開闊、曠遠、悲壯、悲涼、悽清、陰冷、幽靜、蕭條、荒涼、冷落、衰敗、孤寂、恬靜、閒適、纏綿、清新、明麗、絢麗、壯麗、秀美、恬淡、朦朧、淡雅。空靈、蒼涼、雄渾、曠遠等

高中考生必備語文複習資料總結2

1、“以字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男子20歲女子15歲,舉辦成年禮,弱冠和及笄,不然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爲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稱字爲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 《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現實主義的源頭。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分爲“風”“雅”“頌”三大類。“風”有十五國風,大都是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是宮廷樂歌;“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另有“賦比興”三種手法。賦:直抒胸臆,比:比喻,興:氣氛渲染,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歌詠之物。例如:孔雀東南飛這篇文章,本來是想講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但是先講孔雀東南飛,爲了引出下文。

3、四書五經,是儒家學派經典著作。四書指《大學》--曾子、《中庸》--子思、《論語》和《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爲“詩、書、禮、易、春秋”。

4、“大理寺卿”-大理寺,官署名。相當於現代的法庭,掌刑獄案件審理,長官名爲大理寺卿,正三品,位於九卿之列,其副官爲“大理寺少卿”,從四品。光祿寺:卿掌祭祀、朝會、宴鄉酒醴膳羞之事

5、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貴人家的子弟。五陵,漢代五個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長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這一帶,因此後世詩文常以五陵爲富豪人家聚居長安之地。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6、六藝:多指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書(識字)、數(計算)等六種科目。但在《師說》中的“六藝”指的是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樂》《春秋》。

《詩經》的“六藝”指“風、雅、頌、賦、比、興”,賦比興是《詩經》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於如今的排比。比:類比,比喻。興:託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相當於如今的象徵。

7、《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爲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的順序,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

8、《楚辭》收錄了戰國時期楚國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漢劉向彙編。這些作品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後世稱這種詩體爲“楚辭體”或“騷體”。

9、博士: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後成爲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如《送東陽馬生序》中“有司業、博士爲之師”。

10、童生試,簡稱童試,亦稱小考、小試。可分爲縣試、府試、院試(院試得到第一名的稱爲案首),是讀書士子的進身之始。應考者稱童生,亦作儒童、文童。合格後取得“秀才”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備註】進身:指被錄用或提升。

鄉試,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之一。唐宋時稱“鄉貢”、“解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鄉試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wéi)”。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考後發佈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11、會試,又稱“春闈”或“春試”或“禮闈”,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在鄉試次年三月舉行,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會試發的榜稱爲“杏榜”,錄取三百名爲“貢士”,第一名稱爲“會元”。由禮部主持,在京師貢院舉行考試。會試的主考官稱“總裁”。

12、殿試:是科舉制級別的考試,又稱“御試”、“廷試”、“廷對”。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明清開始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前三名分別爲狀元(鼎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稱進士。

13、《離騷》:《楚辭》的代表作,爲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所作,共373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離騷”的含義,有的說是“離愁”,有的說是“遭憂”,還有的說是楚地的古樂曲名。《離騷》開創了我國浪漫主義創作手法的先河。備註:《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我國古代最長的愛情抒情詩是:白居易的《長恨歌》

14、二十四史:從《史記》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被稱爲“正史”,清代乾隆年間編定。全書總計三千二百二十九卷,記載了從黃帝到明末共四千餘年的史事,是史學研究的重要資料,也常以之代稱中國歷史。其中《史記》是通史,其餘的都是斷代史。

《史記》被魯迅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無韻—沒有《離騷》擁有的韻律,因爲《史記》是散文,不需要押韻。

高中考生必備語文複習資料總結3

1、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3、比喻三要素:本體、喻體、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過、何果

5、律詩四條件:八句四聯、偶尾同韻、中聯對偶、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總分總結構、總分結構、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舉例法、對比法、喻證法、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問、設問、反覆、對偶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4、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

15、六種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16、十二詞類:名動形、數量代、副介連、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敘、倒敘、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表引文內容省略、表列舉事項省略、表說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表解釋說明前文、表後文跳躍轉折、表聲音中斷延長、表時地數起止

20、四種引號作用:表引用實際內容、表諷刺反語、表特定謂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