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考前必備複習資料大全

中考語文複習的四大模塊

中考語文考前必備複習資料大全

問:中考語文複習有哪四大模塊

答:1、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的複習

語言的綜合能力是中考語文試卷上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板塊。透過近幾年的中考試題,可以看出測試基本要求是:能辨音識義;能修改病句;能揣摩和理解語言的深層含義;能找出材料的焦點、中心,並有針對性的發表意見;能注意對象和場合,文明、連貫、得體地說話;能完整準確、突出要點地概述、轉述某件事;能根據句式和修辭仿寫句子等等。

2、積累部分:

這部分的考試範圍基本是初中教讀篇目中要求背誦的名篇名句。背誦複習不但要強化記憶還要理解記憶,並且能夠靈活運用。《考試綱要》列出的50篇重點篇目,不但要篇篇背誦,詩文名句還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平時默寫時經常出錯的字,更要時時“溫故”。

3、閱讀部分:

文言文的考查我們要注重考綱中的重點篇目,突出重點,首先對文言文中常見的實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的詞語,要拎出要點,總結規律,讓學生理解背誦;其次文言翻譯,應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抓住句子的關鍵詞,逐句對應翻譯,同時做好留、補、刪、換、調等工作;第三應注意作者的思想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場,聯繫文章的背景、文章的主要情節及主要人物,抓住評論性的語句從多角度、多側面思考作者表達的感情和文章的主旨。

4.作文部分:

寫好一篇記敘文三步走:審題、點題、成文。

審題考生看到作文題目後要先審題,審清題目要求,通過審題我們可以審出主要內容、立意、敘事重點,不少考生因爲沒有審題、抓題目關鍵詞的答題意識,看一眼題目沒能審出題目真正的意思就着急開始寫作;還有些考生在考前背誦了一些範文,旨在考試中能夠套用,但是因爲沒有審清題意、確立文章的立意,導致跑題,造成了“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悲劇。

中考語文複習步驟

一、基礎知識題--信語感,多比較

這一塊包括語音、字形、詞語運用、標點符號、病句辨析等。做這一塊題的基本原則是信語感,多比較。我們已經作了充足的準備,我們已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我們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們應付該相信自己看到這題時的直覺。其次,一定要克服還沒有看完整道題就急於選出答案的習慣,因爲語文題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

二、科技文閱讀--抓信息,會比照

科技文不是考察我們對這個知識的掌握,不是考察瞭解這個內容多少。它考察的是我們的語文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快速閱讀文章,瞭解文章大義和作者寫作思路,做題時把每一個選項返回文章,認真比照原文就可以。

三、文言文閱讀--聯繫課文,聯繫上下文

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一定是在課本中出現過的,考察的意義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因此,平常複習要着重課本中的文言文的複習,做題時也一定要聯繫課本做判斷。其次,文言文一般考察的是人物傳記類的文章,這類文章故事性強,我們可以根據文章的上下文來推測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四、文言文翻譯--直譯句子,一字不漏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是“信、達、雅”,這裏的“信”就是忠實原文,就是直譯;而“達”就是要通順,符合語法。所以,翻譯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譯,不能只管大意。

五、詩歌--套用術語,分析詩句

我們已經瞭解了很多有關詩歌的術語,知道了詩歌設題的基本模式及做題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詩歌的基本分類及每類詩歌的情感與主旨,我們現在需要記住的是,在瞭解了詩歌的類別和題乾的要求後,先套用術語,再結合詩句分析。

六、現代文閱讀--明確文章主旨,看好題幹要求

做現代文閱讀最要不得的方法是,先看題目,然後拿題目往文章裏套。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我們要快速閱讀一遍,明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對他所寫的內容的感情,然後再看題目。應該說現代文閱讀的題目,基本都緊扣文章的主旨。所以答題的時候也要緊扣文章的.主旨。

七、語言表達題--落實題幹要求

第六大題的語言表達題是年年變化的題目,也是比較能考察學生語文素質的題,當然也是一道容易拉分的題。碰到新題,不要慌張,這類題總是給出了比較明確的要求,我們只要一一落實這些要求,並儘量讓語言美一些,符合情理就可以了。

八、作文--緊扣話題,拒絕硬傷

無論寫什麼文體,一定要開門見山點明文章的主旨,並在文章中時刻體現文章的主旨,不要含蓄,更不要故弄玄虛。另外,作文一定不能出現硬傷。

中考語文文言知識複習資料

1、用“者……也”表判斷

“陳勝者,陽城人也。”(陳勝是陽城人)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是趙國的良將)

2、句末用“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麗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3、用“者”表判斷

“方柯者,中國之人。”(方柯,是中國人)

4、用“爲”表判斷

“爲天下理財,不爲徵利。”(……不能說是設法生財)

5、用“乃”表判斷

“是乃狼也。”(這是狼)

“電腦乃高科技用具。”(電腦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鑑》)

“......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者也。”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無標誌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誌,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爲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情況、事物之間的關係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幾種形式表示判斷。

1.用“者”或“也”表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錶停頓,“也”表判斷;有單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連用的。

例如:

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夫戰,勇氣也。(《曹判論戰》)

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2.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表判斷。這種形式也較爲多見。例如: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3.用動詞“爲”“是”表判斷。其中“是”表判斷,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別。例如:

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司馬遷《鴻門宴》)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代詞,這樣)(蘇軾《石鐘山記》)

4.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斷。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

劉備天下梟雄。(司馬光《赤壁之戰》)

劉豫州王室之胄。(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