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聲聲慢原文

聲聲慢,詞牌名,亦稱《勝勝慢》、《鳳示凰》、《寒鬆嘆》、《人在樓上》,最早見於北宋晁補之筆下,慢曲相對於令曲,字句長,韻少,節奏舒緩。雖是單遍,但唱起來格外悠長婉轉,唐人就有“慢處聲遲情更多”的說法。今天爲大家準備的是李清照聲聲慢原文,希望能滿足大家的閱讀需求。

李清照聲聲慢原文

聲聲慢 李清照

原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譯文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是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一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淒涼、慘痛、悲慼之情一齊涌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特別是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了。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晚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是見一行行雁字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明誠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是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一說,有什麼可採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容易捱到天黑啊!到了黃昏的時候,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的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一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麼能說盡呢!

鑑賞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爲賦,而倚聲家實以慢詞爲賦。慢詞具有賦的鋪敘特點,且蘊藉流利,勻整而富變化,堪稱“賦之餘”。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膾炙人口數百年,就其內容而言,簡直是一篇悲秋賦。亦惟有以賦體讀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這首詞在作法上是有創造性的'。原來的《聲聲慢》的曲調,韻腳押平聲字,調子相應地也比較徐緩。而這首詞卻改押入聲韻,並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爲急促,變哀惋爲淒厲。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既不委婉,也不隱約,不能列入婉約體。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爲其特色。但只注意這一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牀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於是東張西望,彷彿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悽慘憂戚。於是緊接着再寫了一句“悽悽慘慘慼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淒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爲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於中,不得不吐之爲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