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聲聲慢教案

《聲聲慢·尋尋覓覓》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這首詞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鬱情緒和動盪不安的心境。下面就是小編收集的這首詞的教案,歡迎大家閱讀了解。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

教學目標:

立足詩歌形象,通過誦讀研習,重現淒涼情境,體會悽愁情感,賞析悽美語言。

教學重點:

揭示詞人複雜、深沉的悽愁情感,領悟詞作形象、聲韻的悽美魅力。

教學時數:一課時

(課前播放歌曲《聲聲慢》)

一、以《武陵春》導入(5分)

板書“聲聲慢 李清照”。

1.學生齊讀PPT上《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zé艋měng舟,載不動、許多愁。

2.就《武陵春》提問

教師:哪一句寫得最好?(末句)好在哪裏?(叫學生舉手回答——形象地寫出了“愁”)那麼你能把這句話用第一人稱“我”來表述一下呢?(就怕雙溪那小小的船兒啊,載不動我這重重的憂愁啊!)可見,情感必要用形象表達才動人;反過來,形象,也正是打開詩歌藝術大門的鑰匙。——可是,誰知道李清照的愁爲什麼這麼重嗎?

學生舉手回答。

3.瞭解詞人相關簡介

學生輕聲齊讀PPT內容:

李清照出身名門,從小聰慧過人,文學造詣極高。丈夫趙明誠是著名金石學家,夫妻恩愛,幸福美滿。1127年金滅北宋,詞人生活徹底改變:先是兩人盡心收羅的幾屋金石書畫盡毀於戰火;接着,趙明誠病重身亡;李清照飄零江南,顛沛流離,嚐盡人世艱辛;1132年,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不久離婚,並被判刑兩年。1156年,悽然一身,悲苦離世。

4.引入《聲聲慢》

教師(過渡語):國破家亡、夫死孀居、年老體弱,所以纔有了《武陵春》中小船都載不動的沉重愁情。那麼一般被認爲寫於同時期的《聲聲慢》裏的“愁”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我們一起來探討。先齊聲輕誦全詞,初步感受。

5.學生輕聲齊誦全詞

二、品析愁情(38分)

(一)範讀創境,提出要求(10分)

1.教師誦讀創境

播放背景音樂二胡曲《二泉映月》。

教師:老師先讀一遍,同學們在聽的時候試着在腦海裏浮現詞中描述的一幅幅畫面。

教師誦讀。

2.提出探討要求

教師: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相比《武陵春》,這裏的愁要複雜、深沉一些,這裏的形象也要豐富一些。

教師指讀PPT內容,並稍加解釋:

描述“次第”:請在衆多富於形象的“次第”中選擇有感觸的一處,發揮想象,揣摩詞人心境,用第一人稱“我”描述這幅畫面。

在相關詞句邊上動筆寫一寫。

然後小組內交流各自描述畫面。

3.學生自主研習、交流

(二)描述“次第”,探討“愁情”(12分)

1.學生髮言,師生探討

要求學生先描述詞句情景;教師再抓住“酒”、“雁”、“花”、“雨”等意象一起探討其中“愁情”;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教師進行朗讀指導,包括語調、神情、肢體語言等;全班再輕聲齊誦詞句。一處“次第”如有補充,可繼續;如無,就另一處。

教師自備內容:

①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這天氣忽暖忽冷,真叫我難以適應啊。就憑着這三杯兩杯的淡酒,又怎麼能夠抵擋得了這寒冷的秋風啊!——生活艱難,年老多病,幾杯淡酒,何以消愁?——抓住“酒”意象,點明“酒所以淡是因爲愁很濃”意思。——讀出疲憊、嘆息之感。

②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我擡頭看去,又見北雁南飛,這情景和以前多麼相似,但再也不可能有愛人的消息了!雁兒雁兒……——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這次第”,怎不叫人“欲語淚先流”呢?!——讓學生齊讀註解中《一剪梅》詞句“雲中誰寄錦書來……”,並講出彼雁和此雁的不同(“彼雁”是甜蜜的閒愁,“此雁”是絕望的哀愁)。——讀出茫然、痛心之感。

③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我低頭看去,只見菊花凋零滿地,風雨中顯得如此憔悴,到如今還有什麼值得摘取的呢?——秋花凋損,美麗不再;青春已逝,年華已老;顧影自憐,黯然神傷。——讓學生講“花”的意象內涵(美麗、青春)。——讀出心酸、悽楚之感。

④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一個人,望着窗外,叫我怎麼才能熬到天黑啊!窗外只見那梧桐樹,佇立在黃昏的細雨中,那點點滴滴的雨聲,不像落在梧桐樹上,倒一聲聲像打在我的心坎!——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前路漫漫,度日如年,“這次第”,怎一個孤苦了得!這次第,怎一個煎熬了得?!——讓學生講“細雨”和“愁”的相似處(廣大、綿長、冰冷、灰暗)。——讀出孤苦、煎熬之感。

2.教師小結

教師:共四幅淒涼畫面——秋寒風急、舊雁又過、秋花凋損、孤窗細雨。我們一齊輕聲誦讀,並在腦海裏一一浮現這些情形。

3.學生輕聲齊誦“乍暖還寒”到“點點滴滴”。

(三)賞析首句,突出音韻(5分鐘)

1.探討首句“聲音形象”

教師:那麼首句有沒有形象呢?

(如果學生在前頭就提及“尋尋覓覓”句,就問:這裏有畫面嗎?學生可能會講到“詞人尋尋覓覓”也是情景。那麼教師繼續問:那尋覓的具體“次第”是什麼呢?——引到如上的四幅畫面探討中。)

學生可能會講到“詞人尋覓、情境冷清”的“次第”。教師再問:這裏除了其概括性的形象外,還有什麼形象呢?——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學生如果回答不到位,可以提醒:同學們覺得首句在讀音上有什麼特點,聽起來像什麼?(像女子嗚咽聲)

教師自備:這句話的形象更在“聲音”——輕輕細細、悲悲切切、低聲嗚咽、泣不成聲,這就是最直接的“形象”!十四疊字,劈面而來,可謂“先聲奪人”,全詞愁情盡顯,境界頓出。

2.評價賞析首句

教師:前人對這句詞推崇備至。

學生齊誦PPT內容:

南宋張端義稱讚道: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俱無斧鑿痕。

……

後人概括古人的評價說:首句連下七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傷三層遞進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

3.輕聲齊誦首句

指導學生讀出細碎、悽切的聲音形象及悲涼情感。

(四)整體感知,誦讀體味(6分)

1.學生齊讀體味

教師:好,我們連起來試着把這悽切的聲音、那淒涼的畫面讀出來。

學生輕聲齊誦。

2.整體感知

教師:根據我們剛纔的想象、分析,老師把李清照《聲聲慢》中“這次第”的“愁”作如下概括,同學們跟我一齊輕聲朗讀。

播放《二泉映月》背景音樂。

依次映出PPT,教師指讀: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由外而內

我飲酒禦寒卻酒淡風急,境遇艱辛,只有悽苦心酸! 由

我擡頭望雁卻舊時相識,物是人非,只有傷心不已! 淺

我低頭看花卻飄零憔悴,韶華已逝,只有顧影哀憐! 入

我倚窗枯坐卻梧桐細雨,度日如年,只有孤苦煎熬! 深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