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聲聲慢後闕教案

李清照聲聲慢後闕教案篇一

一、教學目標

李清照聲聲慢後闕教案

(一)知識教學點

1、品味疊詞的作用。

2、解讀詞的意象,把握景與情的關係,整體感受詞的意境美。

3、瞭解詞人的人生際遇,體會其後期的愁情。

(二)能力訓練點

1、熟讀背誦全詞。

2、理解詞中的意象,體會其情感,準確把握“愁”之內涵。

(三)美育滲透點

感受詞的意境美,體味詞人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1、背誦全詞

2、品味疊詞的作用。

3、解讀詞的意象,整體感受詞的意境美。

三、教學難點

準確理解李清照後期作品中所體現的“愁”之內涵。

四、教學方式:誦讀品悟   點撥探討

五、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導入

課前播放《一剪梅》mp3至上課,(意在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氣氛,讓生更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這麼美的音樂把我們一起帶進了課堂,同學們知道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麼嗎?(學生:《月滿西樓》)歌詞化用了哪位詞人的哪首詞?(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們一起來背背這首詞。

《一剪梅》彷彿把我們帶回到了千前北宋年間那個秋天,涼意微微,鴻雁南飛,花飄水流,西樓月滿。在這首詞中大家覺得李清照的情緒若要用一個字來概括的話,是何字?(生:愁),如果在這個“愁”前面加上定語的話,應該是怎樣一種愁?(生: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閒愁),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作者表現出的是一種閒愁。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解讀李清照的後期代表作《聲聲慢》中的無限愁情。

二、美讀

1、請一個同學有感情朗誦。

2、對剛纔這位同學的朗誦,你覺得哪些地方可以讀得更妥當完美些?

3、放錄音,聽名家的示範朗誦。

4、全班同學有感情地齊讀。

二、鑑賞:

(一)一提到《聲聲慢》,我們首先會想到哪一句詩詞?(學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如果把“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換成“尋覓、冷清、悽慘”好不好?爲什麼?

1、逐句分析

①尋尋覓覓

(老師點撥:當時的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她在尋覓什麼呢?往日歡笑的歲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時的愛情,其它心愛之物,但卻又不知道該到哪裏去找。)

板書:動作——茫然                 (應該讀出一種緩慢、迷茫的感覺。)

②冷冷清清:

(老師點撥:尋覓無果,不但沒有減輕內心的傷痛,反而在這冷清的環境中更生一種淒涼、慘淡、悲慼。處境的冷清更襯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板書:環境——清冷                 (應是輕讀、降調。)

③悽悽慘慘慼戚

板書:心理——淒厲           (應該讀的一字一頓,字字泣血)

開篇奠定了哀婉淒涼的感情基調

2、歸納要點

①增強音樂美         ②曲盡思婦之情

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的論說,最能傳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層次;二也,妙在曲盡思婦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尋尋』;尋尋之未見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覓覓』;覓者,尋而又細察之也。覓覓之終未有得,是良人真個去矣,閨闥之內,漸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內也。繼而『清清』,清清,內也,非復外矣。又繼之以『悽悽』,冷清漸蹙而凝於心。又繼之以『慘慘』,凝於心而心不堪任。故終之以『慼慼』也,則腸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寫來,自疑而信,由淺入深,何等層次,幾多細膩!不然,將求迭字之巧,必貽堆砌之譏,一涉堆砌,則迭字不足雲巧矣。故覓覓不可改在尋尋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慼慼又必居最末也。

(二)、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 “一切景語皆情語”,當作者帶着滿眼的憂愁來觀察周圍的事物時,“物皆着我色”,請問作者在詞中選了哪些意象來表現她的愁呢?(學生:淡酒  晚風   過雁   黃花   梧桐   細雨)詞人爲什麼要選擇這些意象來抒寫自己的“愁”呢?

1、三杯兩盞淡酒

①列出有關“酒”詩句: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消愁愁更愁”

“艱難苦恨煩霜鬢,潦倒新停拙酒杯”( 杜甫《登高》)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問:爲何說是“淡酒”?——並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淒涼慘淡。

②得出結論:酒是“愁”的象徵

2、“怎敵他晚來風急”

①列出有關“秋風”詩句:(“秋風”意象略講)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自古逢秋悲寂寥”

②得出結論:秋風渲染愁情。

3、“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①列出有關“雁”詩句: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一剪梅》)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 (晏殊《浣溪沙》)

教師點撥:本該北歸的大雁卻向南飛來,而詞人當時也正在南方避難,真可謂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這過雁不正是以前經常爲詞人傳遞相思之情的那一羣舊時相識的雁嗎?)

②得出結論:過雁象徵離愁。(秋雁南來,寫國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下闋:由遠及近,轉入對自己庭院內眼前殘秋之景的具體描繪,進一步表達愁情。

4、“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略析“黃花”意象)

①列出有關“黃花”詩句:

史正志《菊譜》:“菊草本也,以黃爲正,所以概稱黃花。”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李清照《醉花陰》)

教師點撥:這兩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再無當年“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緻了。到這裏,作者的感情已漸漸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②得出結論:黃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顏

略講“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詞人是位感情豐富的女子,這樣守着窗兒,不免觸景生情,睹物思人,如此孤獨難耐慘淡愁苦可怎麼捱到天黑呀!

5、“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詳析“雨”意象,略析“梧桐”意象。)

①列出有關“細雨”詩句: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李煜《相見歡》)(亡國之愁)

②得出結論:雨是哀傷、愁絲的象徵。

6、“梧桐”意象

梧桐一葉知秋,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悽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溫庭筠《更漏子》)

這句主要寫聲,以聲襯情。尤其是“點點滴滴”一語,極富頓挫淒涼之感。

小結:

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蘊的意象,把詞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動化了,具體化了,無一字寫愁,卻處處惹愁。讓我們帶着對愁的感知,伴着音樂,再一起來齊聲誦讀,體會這悽美絕倫的意象意境。

的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但此時的“愁”與詩人寫《一剪梅》的“愁”相比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內涵呢?讓我們看看命運在李清照身上烙上了怎樣的印痕?

時間                                 李清照大事記

1103-1126年:    與趙明誠結婚,婚後融洽歡娛,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研究,

度過了這生中最安寧、幸福的.日子。

1126年:          北宋末日,腐敗透頂,金兵入侵,圍困京師。

1127年:          金滅北宋,二人所存的十餘屋金石書畫在戰火中焚爲灰燼。

1129年:          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終年49歲,李清照時年46歲。

1130年:          李清照爲趙明誠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黃岩、溫州之間漂泊。

1131年:         卜居浙江會稽,又逢盜賊,重病纏身,幾欲喪命。

1132年夏:      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訴訟,與張汝舟離婚。被判刑兩年。

1134年:          整理完成趙明誠遺著《金石錄》。

1151-1155年:    李清照沒有子嗣,悽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死於何時,葬於何處。

由亡國到喪失,由再嫁到離異,由入獄到悲死,人生的苦難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我們可以想象,這個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淒涼。瞭解了這些史實後,李清照的愁應該可以理解了。它的內涵是?

(生:喪夫之痛  孀居之悲  顛沛之苦   故國之思  亡國之恨)

三、結語

作爲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爲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試着李清照的藝術靈魂,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這樣評價李清照:

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古是著書。

最後,讓我們齊聲背誦《聲聲慢》。

四、作業

準確理解了詞中的意象,感受了詞的意境,把握了詞中愁的內涵後,請同學們將《聲聲慢》改寫成詩歌或散文。

1、展示學生作品

2、展示教師作品

李清照聲聲慢後闕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態度、情感和價值觀:

1、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深刻領悟李清照的悲懷愁緒,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掌握文本思想。

2、培養積極的鑑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

知識和技能:

1、學習鑑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鑑賞的經驗。

2、瞭解作品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於分析和理解作品。

過程與方法:

在反覆朗讀中品味語言美,體會藝術表現力,掌握藝術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鑑賞詞的意境美,感悟詞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培養自己的情感體驗。

難點:學習鑑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鑑賞的經驗,掌握藝術手法。

教學設想:

首先,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採用語言勾勒或者圖片展示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創作背景,知人賞詞,從而走進詞人的情感世界。

其次,引導學生自己動腦鑑賞本詞,培養自己獨特、細膩的情感及審美體驗。通過物象、意象到意境,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

再次就是要品味語言美,欣賞明暢錯落和諧的韻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詞的風格流派的分類”來導入新課。

——明確: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

二、新課學習:

1、作家作品簡介。

——明確:時代背景,突出“國破家亡夫死”這一悲慘命運。

2、學生朗讀,疏通詞意。

3、疏通詞意,把握詞眼。

——明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4、品味語言,賞析詞作。

(1)詞中直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2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從人物描寫的角度感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意蘊。

——明確:

尋尋覓覓————→動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環境——→寂寞冷清

悽悽慘慘慼戚——→心理——→淒涼慘淡

感情基調:哀婉、淒涼、愁苦

追問:聯繫所學詩文,說說疊字(詞)有何修辭作用?

(範例引導)

——明確:韻律美;增強情感。

(3)“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愁之一:山河淪陷 悲 故園荒廢難回

愁之二:夫妻永別 悲 美滿姻緣難全

愁之三:形影相弔 悲 漫漫餘生難度

(4)間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5)在這些間接寫愁的詞句中,選擇典型意象,聯繫所學詩文,說說詞人是如何通過意象來抒發心中的哀愁的?

——明確:酒、雁、黃花。窗、梧桐細雨等。

追問一:“酒”有何意蘊?

——引導:結論:酒是“愁”的象徵。

深化:爲何說是“淡酒”?

——引導:並非酒淡,而是愁濃。

追問二:“雁”有何象徵意義?

——引導:結論:“雁”是離愁的象徵,是親友音訊的象徵。

深化:爲什麼作者看到“雁”會傷心?

——明確:因爲“雁”是“舊時相識”,也是從北方來到南方。再者“雁”是傳遞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時看到曾爲她和丈夫傳遞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舊而收信的丈夫卻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傷心。

追問三:“黃花”有沒有寓意呢?

——引導:黃花喻憔悴的容顏, 孤苦伶仃的晚境。

追問四:結合詞句“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兒”?

——引導:白日如夜,那長夜就更難熬。這就傳遞出詞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追問五:“梧桐細雨”的象徵意義?

——引導:梧桐細雨是淒涼哀傷的象徵。

(6)小結。

5、再讀全詞,把握主旨。

——明確: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是和着血淚寫下的千古絕唱。

6、感受藝術特色。

——明確:首先,疊字的運用。全詞首句即連下十四個疊字,質樸清新,自然流暢,卻準確地反映出詞人的孤單與悽清、沉痛與心酸、憂鬱與愁悶,表達了詞人所處的環境和心理狀態。

其次是借景聲情,寓情於景。將自己傷感,悽苦的愁緒融入到了對淡酒、飛雁、黃花、細雨等這些蕭瑟慘淡的意象的描寫之中。用哀景引發愁,在哀景中蘊蓄愁,以哀景來烘托愁。充分表現出詞人傑出的藝術才華。

三、總結:

瞭解時代背景(知人論世)

把握“詞眼”

意象

品味語言

意境

領悟主旨

感受藝術特色

四、作業:

1、依據賞析《聲聲慢》的步驟,賞析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拓展)舉例比較分析“婉約派”和“豪放派”詞的不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