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數學複習資料必看

(1)直線的傾斜角

高三數學複習資料必看

定義:x軸正向與直線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叫直線的傾斜角.特別地,當直線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我們規定它的傾斜角爲0度.因此,傾斜角的取值範圍是0°≤α<180°

(2)直線的斜率

①定義:傾斜角不是90°的直線,它的傾斜角的正切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直線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線與軸的傾斜程度.

當時,;當時,;當時,不存在.

②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點:(1)當時,公式右邊無意義,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傾斜角爲90°;

(2)k與P1、P2的順序無關;(3)以後求斜率可不通過傾斜角而由直線上兩點的座標直接求得;

(4)求直線的傾斜角可由直線上兩點的座標先求斜率得到.

(3)直線方程

①點斜式:直線斜率k,且過點

注意:當直線的斜率爲0°時,k=0,直線的方程是y=y1.

當直線的斜率爲90°時,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點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點的橫座標都等於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線斜率爲k,直線在y軸上的截距爲b

③兩點式:直線兩點,

④截矩式:

其中直線與軸交於點,與軸交於點,即與軸、軸的截距分別爲.

⑤一般式:(A,B不全爲0)

注意:各式的適用範圍特殊的方程如:

平行於x軸的直線:(b爲常數);平行於y軸的直線:(a爲常數);

(5)直線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質的直線

(一)平行直線系

平行於已知直線(是不全爲0的常數)的直線系:(C爲常數)

(二)垂直直線系

垂直於已知直線(是不全爲0的常數)的直線系:(C爲常數)

(三)過定點的直線系

(ⅰ)斜率爲k的直線系:,直線過定點;

(ⅱ)過兩條直線,的交點的直線系方程爲

(爲參數),其中直線不在直線系中.

(6)兩直線平行與垂直

注意:利用斜率判斷直線的平行與垂直時,要注意斜率的存在與否.

第一,函數與導數。主要考查集合運算、函數的有關概念定義域、值域、解析式、函數的極限、連續、導數。

第二,平面向量與三角函數、三角變換及其應用。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點但不是難點,主要出一些基礎題或中檔題。

第三,數列及其應用。這部分是高考的重點而且是難點,主要出一些綜合題。

第四,不等式。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證明,而且很少單獨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題中比較大小。是高考的重點和難點。

第五,概率和統計。這部分和我們的生活聯繫比較大,屬應用題。

第六,空間位置關係的定性與定量分析,主要是證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離。

第七,解析幾何。是高考的難點,運算量大,一般含參數。

高考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點,紮實的數學基礎是成功解題的關鍵。針對數學高考強調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考查我們一定要全面、系統地複習高中數學的基礎知識,正確理解基本概念,正確掌握定理、原理、法則、公式、並形成記憶,形成技能。以不變應萬變。

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是對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時與數學知識相結合。

對數學能力的考查,強調“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數學知識爲載體,從問題入手,把握學科的整體意義,用統一的數學觀點組織材料,側重體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尤其是綜合和靈活的應用,所有數學考試最終落在解題上。考綱對數學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都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考查要求,而解題訓練是提高能力的必要途徑,所以高考複習必須把解題訓練落到實處。訓練的內容必須根據考綱的要求精心選題,始終緊扣基礎知識,多進行解題的回顧、總結,概括提煉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形成對通性通法的認識,真正做到解一題,會一類。

在臨近高考的.數學複習中,考生們更應該從三個層面上整體把握,同步推進。

1.對於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中元素各表示什麼?

注重藉助於數軸和文氏圖解集合問題。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注意下列性質:

(3)德摩根定律:

4.你會用補集思想解決問題嗎?(排除法、間接法)

的取值範圍。

6.命題的四種形式及其相互關係是什麼?

(互爲逆否關係的命題是等價命題。)

原命題與逆否命題同真、同假;逆命題與否命題同真同假。

7.對映射的概念瞭解嗎?映射f:A→B,是否注意到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與之對應元素的性,哪幾種對應能構成映射?

(一對一,多對一,允許B中有元素無原象。)

8.函數的三要素是什麼?如何比較兩個函數是否相同?

(定義域、對應法則、值域)

9.求函數的定義域有哪些常見類型?

10.如何求複合函數的定義域?

義域是_____________。

11.求一個函數的解析式或一個函數的反函數時,註明函數的定義域了嗎?

12.反函數存在的條件是什麼?

(一一對應函數)

求反函數的步驟掌握了嗎?

(①反解x;②互換x、y;③註明定義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