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樹和大松樹課程教學設計

今天上午,我們語文工作組開展了同課異構教學活動,三位老師上的都是《小松樹和大松樹》第一課時。上學期,我們就從學生學情出發,確立了“低年級隨文識字”這一研究主題,今天上課的老師都將隨文識字的理念融入到了教學實踐中,課上得紮紮實實,爲我們展示了真實、紮實、有趣的課堂。

小松樹和大松樹課程教學設計

一.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有了好習慣終身受益,老師能時刻提醒學生注意傾聽、鼓勵學生大聲說話、把話說完整,長期訓練下去,學生聽說能力、表達能力都將得到提升。

二.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1.採用形象的畫面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學生意力容易分散,老師運用形象的圖片、直觀的板書將抽象的文字形象化。

2.創設適宜的情境來激發興趣

最美的課堂是孩子的課堂。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是孩子的聲音。教師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能瞭解孩子的需要,能最大限度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能讓孩子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與自豪。低年級孩子好勝心強,在課堂上喜歡成爲挑戰者、探究者、發現者。如“風伯伯、孩子、大山爺爺”三個詞的教學,讓孩子讀一讀,想一想這三個詞有什麼特點?學生反覆讀後領會到它們都帶有輕聲音節。多了不起的孩子!這樣的發現比“告訴”高明很多。再如學習生字“多”時,老師讓學生觀察字形,知道“多”是由兩個“夕”組成的。像這樣的字還有哪些?學生開動腦筋,說出了“從”“林”“呂”“回”等許多字。學生的興趣一旦被激發,那麼我們就能在課堂上聽到更多孩子動聽的聲音。

3.採用多樣的方法來激發興趣

多種多樣的朗讀方式會讓學生覺得有趣,同樣,新穎特別的識字方法也會讓孩子覺得有趣。猜字謎、換部件、做動作等多種方法提高了識字效率,培養了孩子的識字能力。

於永正老師說:語文教學要多些情趣,少些理性。在我看來,低年級課堂就應該是情趣課堂,快快樂樂學語文,實實在在促發展。

我今天的`課堂有沒有情趣?學生學得快樂嗎?獲得提升了嗎?於是反思今天《蝸牛的獎盃》一課的教學環節。上課伊始,聯繫學生已有經驗談談自己對蝸牛、對獎盃的瞭解,學生的發言五花八門,不得不佩服孩子知識面之廣,接着導入新課。在前幾星期的教學時發現,初讀後直接檢查,學生參與面窄,朗讀能力提高不快。於是今天我做了調整:初讀後安排四人一組檢讀,每組有一位讀書水平高的學生組織,讀書時間更充分。在巡視時發現,連平時上課從不發言的湯澤濤也在組長的鼓勵下一句一句、一遍一遍地讀着呢!接着由學生提出難讀的句子隨機指導、採用多種方式隨文識字。大部分孩子都願意說出自己的識字方法,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在一次次的表揚和鼓勵之下,這些孩子養成了積極發言的好習慣,體驗到了學習帶來的快樂與自豪。可是那些沒有主動參與的孩子,他們也快樂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