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古代歷史名著《戰國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語句流暢,人物生動,故事性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教育意義。便於課堂上反覆誦讀,宜於在爲人處事、交際修養等方面啓迪學生心智,適合初中文言文教學。

九年級語文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

回想本節課的課堂教學,發現了自己很多的缺點和不足,而這些不足將成爲我教學的動力,從而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現將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首先,新課標指出7~9年級關於文言文閱讀的階段目標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對於閱讀教學也有這樣的建議:“應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根據以上標準,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即:(1)通過閱讀文本,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2)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導學生探究課文的思想內涵。欣賞鄒忌諷諫齊王的語言藝術。(3)通過學習,將勸諫藝術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正確處理人際關係。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對學生文言文閱讀的培養,因爲“讀”是文言文審美教學中最爲關鍵的方法,能夠有利於學生正確的理解文意,所以我將“讀”這一實踐貫穿於整個的教學過程之中。學生通過逐字逐句的仔細閱讀,抑揚頓挫的表情朗讀,聲情並茂的琅琅誦讀,不僅“品”出了語“味”,而且獲得了審美的愉悅和能力的遷移。把握了課文中傳達出的信息,進一步體會到文中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

學生在這堂課中的分析能力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的。(例如,老師示例分析鄒忌“三問”時的心理,學生通過示例分析“三答”時妻、妾、客的`心理特徵。)有了老師的範例和學生的自主探究,總結鄒忌的人物形象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了。

而關於結尾部分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處理,我靈活的將問題具體化,以課堂實況爲例,讓學生們在實踐中獲得啓發,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並且,堂課上靈機一動的切實實踐,爲我今後的文言文教學帶來了新的啓示。

雖然自我感覺這節公開課與以往相比有一些進步,但仔細回憶,不足之處尚且存在:

1、在分析鄒忌的進諫方法時,問題設置的層次性不強,梯度不夠明顯,沒有做到由淺入深,如果老師減少鋪設只做適當引導,讓學生進行分析總結,效果會更好些。

2、問題提問的層次性不強,例如,反覆問了好幾遍“鄒忌以家事喻國事,用意何在?”

3、教師沒有把握好課堂時間,前面對鄒忌的分析很細緻,但對齊王的形象的講解還有待於雕琢,講解時過於簡單,沒有結合文本進行深挖掘。原本課前設定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分析鄒忌形象及進諫方法上,沒想到時間有所剩餘,就順勢講到了齊王的性格特點,但由於時間有限,分析不透徹,給人蜻蜓點水、頭重腳輕的感覺。由此也看出了自己備課的片面性,不夠靈活。

4、教師語言不夠精煉,很多時候提問冗長,過於羅嗦。

5、在提問時,教師給學生的思考時間較少,學生還沒有思考完畢,教師就急於揭示答案,這樣不利於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形成依賴性而不去獨立思考問題。

總之,一堂好課是師生共同創造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隨機應變,發揮教學機智,及時分析學情,進行教學反饋,才能在教學對話中激發出生命智慧和創造潛能的火花。我相信,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我會有更多的收穫,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