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手》說課稿

指導思想:

《炮手》說課稿

1、學生是閱讀的主人

葉聖陶先生說:“學語文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本課設計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突出重點,精心品讀”等環節,引導學生漸進有序地讀書,理解、感悟,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課改理念。炮手的心理變化是貫穿全文的一條重要線索,語文教學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引導學生在感悟文字的過程中接受文本所要傳達出來的信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揣摩人物心理、想象人物心情等設計爲學生的寫作做了點撥,在這一堂語文教學課上,教師充分做到了閱讀教學與寫作的有效結合。結合人物當時的心情讀,這一設計使學生能夠運用恰當的方法朗讀出當時真實的感情,通過教師的指導、點撥,學生恰當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真正地走進了文本之中。

2、“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方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整課書的設計,教師引導學生採用朗讀、默讀、分角色讀等方法,有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帶着問題認真、充分地閱讀,細心品讀,以讀促講,以讀代講,以讀代教。學生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突破課文重難點。

3、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

語言文字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本課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蒼白、煞白、慘白”進行比較,仔細體會主人公的內心活動,幫助其對思想內容的理解。通過對兩組對比句的重點學習,加深了對思想內容的理解和對主人公爲國家、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獻的犧牲精神的領悟。

4、注重教給閱讀方法

現在的教學是要讓學生變學會爲會學。教師整篇教學設計爲學生提出了一種“整體把握—具體感知—重點突破”的有序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兩組對比句時,又具體設計了“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教學生從整體着眼,從局部着手,認真研讀,深入理解。持之以恆,學生自己能閱讀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教材分析:

《炮手》記敘了一百多年前法國軍隊中的一名普通炮手,爲了祖國,親手炸掉了被侵略者佔據的家園的感人故事。全文以對話形式爲主,以人物的外貌、神態描寫爲輔,貫穿全文,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炮手”複雜的內心世界,讚頌了他令人欽佩的奉獻精神。學習本文要了解那位炮手爲維護祖國尊嚴的奉獻精神,學習炮手時時刻刻把祖國放在第一位,爲國家利益“舍小家,爲大家”的愛國精神。

學情分析:

由於是借班上課,對學生的學習現狀瞭解甚少。通過班主任的介紹知道這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強,語言表達也不錯,但概括歸納和抓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人物心情可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對將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所處的年代和地點都還很陌生。可能給教學帶來困難。

設計思路:

第一,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課文。

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士兵神態的變化:他的臉色由“蒼白”到“煞白”再到“慘白”等詞語,讓學生分三個層次去理解課文。一、理解語言文字的表面意思,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確炮手的臉色是越來越白;二、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在意思,反映炮手越來越痛苦的內心;三、體會語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炮手面對不遠處的家園,面對自己家僅有的一點財產……紅瓦白牆的房子,卻要親手開炮炸燬它。他的內心那麼痛苦,那麼矛盾,可他卻強忍着痛苦毫不猶豫地開了炮,表現了人物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就引導學生經歷了由語言文字到了解內容再體會思想感情的全過程。

第二,創設情境,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

課文中有兩處對比描寫:“這時,裹着大衣的副官們在凜冽的寒風中打顫,可炮手的前額上卻滾下了大粒的汗珠。”“……將軍連聲喝彩,回頭微笑着看看炮手……炮手的臉頰上流下了兩行熱淚。”在引導學生理解時,先讓學生勾畫出第一處中描寫天氣的詞語,再找出描寫炮手神態的詞語,通過品讀,比較,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產生疑問:爲什麼天氣這樣寒冷,而炮手的前額卻流着汗水?通過讀書,教師適時點撥,學生體會到了炮手爲了國家、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獻自我,犧牲自我的精神。然後逆向設疑:如果炮手不開炮會怎麼樣?學生提出了許多大膽的設想,此時再結合課文理解,學生已深深地體會到炮手捨己爲國、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對炮手產生由衷的敬佩,在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也會以炮手爲楷模,而這正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的確立緣於對思想主旨的解析,緣於對中體現的主要寫作特點的把握。

一方面情節曲折生動,體現了炮手爲了國家,爲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獻自我、犧牲自我的精神,作爲一篇充溢着人文氣息的,留給讀者印象最深地就莫過於炮手那句普通中滿帶着人性精彩的話語:“那是我的房子,在這個世界上,它是我家僅有的一點財產。”這是一個愛國者對於祖國真摯的愛,這份愛既深沉而又凝重。

另一方面講究語言的藝術美。將人的情感的細微變化準確的呈現在讀者的眼前,炮手的臉色由“蒼白”到“煞白”再到“慘白”,又用對比的方法寫出當時“裹着大衣的副官們在凜冽的寒風中打顫”時,“炮手的前額卻滾下了大粒的汗珠”。這些細膩的刻畫使一個普通愛國者的形象躍然紙上,立體化、人性化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一)教學目標:

1、抓住表現炮手神態變化的詞語和句子,體會、揣摩炮手複雜的內心世界。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炮手爲了國家、人民利益,默默奉獻、犧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抓住“蒼白、煞白、慘白”等詞語以及兩處對比描寫,體會炮手心情的變化。

(三)教學難點:

對炮手思想感情、奉獻精神的體會。

教學重點定位於由炮手神態變化的表層現象深入感受其精神實質。原因在於人文性是語文教學的顯著特徵之一。以人文性統駕工具性,是語文教學的一條出路所在。一篇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語言文字本身,而恰恰是字裏行間洋溢的無形之美——情感體驗。人文性是人類靈魂指向的體現,抓住了這一點,即可引發讀者的情感共振。與此同時將對形式美的體悟隱喻其中,則證明了這一點:形式爲內容服務。

實施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生齊讀課題。

2、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誰?生齊答。

3、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生說。

(開門見山,複習導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二、學文感悟

(一)抓住人物對話,體會特點。

1、這篇課文在寫作上非常有特點,尤其是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來推動情節的發展,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請孩子們翻開書101頁,快速讀課文,找到炮手和將軍的對話,揣摩一下人物的語言特點。(給予學生自讀自悟的時間和空間,和文本對話。)

2、你們覺得,將軍在發號施令時,他的`語言應該怎樣?炮手的回答呢?誰願意爲我們讀讀2—10自然段。(抽生分角色讀),生評價。

3、軍人在戰場上,說話非常乾脆,絕不拖泥帶水,讓我們再來感受一次,好嗎?(全班分角色讀)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再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感悟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4、對話中,我們瞭解到,開始將軍讓炮手炸燬的是德軍的什麼?將軍叫炮手炸,炮手就炸,這叫什麼?結果炸燬的是什麼?

(二)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情。

1、炮手親手炸掉的是自己的家呀!難道他真的就這樣忍心把自己的家夷爲平地而無動於衷嗎?你從哪些句能體會到他內心的不平靜?默讀課文找一找。

2、生說。這些詞語都是人物的什麼描寫?(生說)我們就通過人物神態的變化去體會他內心的變化。

3、(抽說、出示)炮手的臉在什麼情況下發生了這樣的變化?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呢?

4、我們來交流交流。

5、(出示2—4自然段)請個孩子來讀讀這部分文字。

6、炮手的臉在什麼情況下蒼白?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抽說,相機評價,並指導讀。)

7、(出示5—8自然段)士兵的臉在什麼時候變得煞白,從中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8、(出示9—10自然段)士兵的臉在什麼情況下變得慘白,從中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讓學生看上下文,根據語言環境的變化來體會人物心情的變化。)

9、導讀10自然段,從炮手和軍官們強烈的對比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生說)

(通過品讀,比較,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產生疑問:爲什麼天氣這樣寒冷,而炮手的前額卻流着汗水?通過讀書,教師適時點撥,學生體會到炮手內心的掙扎,緊張)

10、可他畢竟是一個軍人,戰場上,一切都要在短時間內作出決定。他服從了命令。

11、導讀12—13自然段,你從中讀懂了什麼?爲什麼?相機出示最後一段,指導讀。

(三)昇華情感,學習奉獻精神。

1、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家,爲什麼還要瞄準房子開炮?他不炸不行嗎?這可是他家僅有的一點財產啊!(生討論交流)相機指導第一段。(逆向設疑:如果炮手不開炮會怎麼樣?學生提出了許多大膽的設想,此時再結合課文理解,學生已深深地體會到炮手捨己爲國、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對炮手產生由衷的敬佩。)

2、如果不炸掉德軍駐地,一旦巴黎被佔領,會發生什麼?炮手這麼做是爲了什麼?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爲了保衛自己的國家,他選擇了炸燬自己的家。儘管他內心痛苦,可他的行動是那樣堅決。(再讀10自然段最後一句)。

3、現在我們再讀課題,和上課時有沒有不一樣?你感受到了一個什麼們的炮手?(生說)

4、他是一個普通的士兵,卻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在他身上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奉獻精神,是一個軍人崇高的品質。此刻,如果炮手就站在你跟前,你想對他說什麼?

6、小結:革命戰爭年代,有許多像炮手一樣的人,爲了他人,爲了崇高的理想,奉獻出個人的利益乃至鮮血和生命。在和平年代,在我們當今生生活中,同樣有許多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奉獻着自身的光和熱,像辛勤耕耘的老師,救死扶傷的醫生,爲百姓排憂解難的民警……他們的奉獻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充滿感情地讀讀關於奉獻的名言。

7、交流蒐集到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