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小手》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手拉小手》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手拉小手》說課稿

一、 教學內容:

一年級蘇教版《品德與生活》第二冊第11課。

二、 教材分析:

本課處於第三單元愛心行動篇。愛心的培養,是人的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內容之一。針對現在兒童都是獨生子女,只知受人關愛,不知去愛別人的現象,本單元以愛心爲主題,編排了《小手拉小手》、《關心老人》、《關愛殘疾人》、《愛護花草樹木》四個主題活動,從不同層面,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於愛。讓他們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的成長。《小手拉小手》的活動,旨在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知道,遇到困難應學會求助,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在互助中學會愛,在愛中體驗快樂,在快樂中幸福地成長。

三、 設計理念: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本學期,班級開展了“同在一片藍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長”活動,班級即將成立互助中心。前期我們還設計了一個愛心標誌,制定了成員守則。這節品生課,就是與班隊活動相整合,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具體指導學生怎樣互幫互助,明理導行,通過開展一系列有目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感受、體驗、探究和感悟,並從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習慣的培養及能力的發展,即以活動促教學實效,以活動促自主發展。

四、教學設計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指導學生遇到問題學會求助及互相幫助,培養兒童愛同學、愛集體的思想感情。

2、瞭解並學會求助他人時要用的文明用語,培養與同學團結友愛的精神,養成樂於助人的良好習慣。

3、通過活動,使學生初步瞭解向人求助和幫助他人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二)活動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明理導行。

本課一開始就給學生呈現課堂學習中的一個困難,忘帶畫筆。這一小困難,如何解決、如何向同學求助。別的同學又如何幫助解決困難,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從而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二)——愛心互助,行爲辨析

通過“忘帶水杯”A、B兩組情景劇的辨析,“一把雨傘”小組討論後的幾種不同做法與結局,進一步明確“求”要有禮貌,“助”要盡我所能。

活動(三)——情感熱線,昇華道德

以小朋友喜歡的卡通形象“愛愛鴿”做小記者採訪的形式,啓發學生交流,說出助人後的快樂和被人幫助後的.幸福,被別人幫助和助人後的感受,只是表述出來才能昇華爲道德的內驅力。

活動(四)——成立互助中心

表演唱《小手拉小手》,上口的兒歌,表達了被人幫助後的快樂感受,通過吟誦兒歌,既把本課的活動推向了高潮,又整理了全課的內容;既激發了學生的道德情感,又深化了示題。最後老師推出 “愛心花”,同學們可以把平時幫助別人的事添入每一片愛心花瓣,真正使互幫互助之風成爲孩子的自覺行爲,提高品德教育的實效性。

五、 教學反思

要改變長期以來傳統思品課的弊端,就必須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就必須緊密聯繫學生實際、生活實際,就必須讓我們的課“活”起來,讓我們的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中加深感受、體驗、探究和感悟,這樣做纔可能達到此項活動課程的總目標。

在本堂課中, 我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做的:

(一)、巧妙活化教學素材。新課程明確指出:本課程教材主要不是作爲知識載體來供老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的活動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班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科技信息、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及時吸收到教學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所以我們應該打破教材框架,靈活地處理教材、運用教材。例如通過創設“忘帶畫筆”這一生活情境,讓“愛心”回到生活,回到課堂、回到身邊。增強了學生興趣,體驗到“愛”的樂趣,充分提高了學生體驗的主動性。

(二)、靈活選擇活動形式興趣是學習之魂。《品德與生活》作爲一門活動型的綜合課程,它所呈現的文化是一種兒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如果教師能夠把握教材和兒童的特點,精心設計各種豐富多采的.活動形式,就容易激發學生的強烈情緒,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使他們主動活潑地學習。如在“忘帶水杯”兩組情景劇表演這一環節中,先讓學生感悟,辨析小品中兩人言行,展示出學生對別人的愛心,對生活的感悟,甚至把對自身經歷的反思融爲一體,實現生生互動的自我教育目的。品德與生活課主要以學生的生活爲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在活動中鍛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歌唱能力、表演能力、交際能力、動手能力,把音樂、班隊、品德進行有機地整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開放性、創造性。看來,教師巧妙選擇活動形式,讓學生感到新鮮,得到鍛鍊,讓課堂充滿活力,就能達到預期效果。

(三)、注重課後活動延伸。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兒童的現實生活是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教師雖然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明確了生活中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的道德行爲準則,但是事過境遷,學生往往會淡忘課堂內所要求的。所以我們教師應把視線轉移到家庭、社會中,與家長攜手並進,形成家校合力,共同關注其行爲習慣的養成。教師在全課尾聲中佈置與同學共同填寫“愛心花”圖:把每天爲他人所做之事填入到花瓣中,並將此項習慣持之以恆,使活動真正開展起來,以提高品德教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