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手帕說課稿

篇一:小班美術 美麗的手帕說課稿

花手帕說課稿

一、說幼兒

美術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手段之一。通過美術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美術興趣,使幼兒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我考慮到小班幼兒年齡小的問題,它們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喜歡觀察,喜歡動手學着做。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他們經常佩帶的手帕很感興趣,同時也對手帕設計的花紋和圖案充滿着好奇,幼兒有特別喜歡在學中玩,玩中學,爲此,我設計了“美麗的手帕”這一裝飾活動。

二、說內容

在幼兒教育實踐中,很多藝術教育的內容是來源於生活,活動內容的選擇是以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實際需要爲基礎,還要根據《規程》及《綱要》的有關精神來確定。

本活動貼近生活,取材來源於生活,是幼兒所熟悉的,易於接受的。能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充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並運用所學的技能技巧,自由自在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手帕的感知表現在自己裝飾的作品中,有利於藝術目標的實現。

三、說目標

《綱要》對於藝術教育目標的要求是: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根據這一要求,我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及教材本身的特點,我爲本活動制定了三個目標:1、初步感受用大小不同的圖案在正方形中心、四角、四邊裝飾手帕,感受對稱的美。2、掌握基本的繪畫技能,畫線條,認識基本的顏色搭配。3、在畫手帕和送手帕活動中,學會與小朋友友好相處。

四、說準備

1、知識準備:爲了讓幼兒更生動、簡練的勾畫出各種紋樣,我打算事先讓幼兒觀察瞭解手帕,事先豐富幼兒的有關知識,初步學會找對稱點和中心點。

2、物質準備:根據內容及目標的需要,爲了讓幼兒裝飾出更漂亮的手帕,我爲此活動準備了以下材料:範例、正方形白紙、紋樣範例、水彩筆等。

五、說教法學法

教要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爲了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及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徵,本活動運用了示範與範例法、觀察分析法、操作法來幫助幼兒建立起各種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繫,加深他們對對稱的認識和理解,並大膽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手帕。

下面我對所運用的教學法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示範與範例法:老師直接操作給孩子看,學習一些關鍵的技能,如:設計對稱圖案,色彩的'搭配等。出示範例是爲了豐富孩子的創作內容,擴大孩子的視野,以達到逐步提高的審美能力。

觀察分析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知手帕的對稱、色彩、圖案等,用腦思考各種觀察過

的圖案,進行比較,從而積累內在圖式,深化表象。觀察手帕,並分析手帕的特點,激發幼兒的設計及表現慾望。

操作法:幼兒動手操作裝飾手帕,在與教材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驚醒探索和學習,獲得裝飾手帕的技能。操作法對幼兒學習美術具有決定性意義,因而操作是本活動的主要環節。布盧姆提出: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每個幼兒都能達到高水平的學習。因此,在操作中,我想盡量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來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時間裏積累經驗,以獲得裝飾技能。

六、說過程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首先,出示範例,引發幼兒的興趣;其次是欣賞範例,幼兒觀察,教師講解示範;接着讓幼兒操作,自由發揮,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最後在欣賞作品中,交流、分享裝飾的樂趣。

下面對每一個環節做一個具體說明:

1、出示範例,引發幼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出示漂亮的手帕是爲了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就可以順水推舟的提問:“小朋友們想不想也有這樣一條漂亮的手帕?”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2、欣賞範例,幼兒觀察,教師講解示範

(1)幼兒欣賞範例:我想通過欣賞範例可以讓幼兒直觀的理解圖案的對稱,也讓幼兒在欣賞不同範例的基礎上感受色彩搭配的效果,爲下面的裝飾活動墊下基礎。

(2)教師師範講解:我想教師示範講解的方法,直觀且易於幼兒接受和掌握。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能力相較之下較差,所以我才採取示範的方法,讓幼兒對整個裝飾有個整體的瞭解,進一步爲裝飾做好準備。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在幼兒操作時,我想教師應該指導幼兒發揮想象,並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做是爲了樹立幼兒的信心和發揮想象。

(2)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注意顏色的搭配。這時,我想老師應該啓發幼兒思考,怎樣才能把手帕裝飾得更漂亮,這樣可以讓幼兒在探索中獲得知識和技能。教師還應進行個別指導,讓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

(3)督促幼兒在裝飾時講究衛生,保持地面乾淨。

這個環節的大部分時間放在幼兒的自由想象和創作中,讓幼兒通過多種形式表現自己的情感體驗,同時在實踐中促進手指的靈活性,也增強幼兒對美工的興趣。但是由於小班幼兒自制力差,因此我想教師要提醒其講究衛生,實現各領域互相滲透的精神。

4、欣賞作品,分享樂趣,互贈手帕

讓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們體驗到創作和與同伴一起欣賞作品的樂趣,以達到放鬆情緒的目的。

5、活動在互贈手帕中結束。

在輕鬆自在的情況下結束活動。

篇二:花手帕說課稿

一、說教材及教學目標

本課的設計汲取了染纈這一民間藝術的營養,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以吸水性較強的紙爲媒材,憑藉摺疊構成的原理,利用紙纖維的吸水性能和滲透作用,從而形成有節律,色彩鮮豔,生動活潑的紋樣。本課既能激發學生以前積累的圖案學習經驗,又能讓讓學生了解有關的美術知識和民間傳統藝術。因此教學目標爲:

(1).簡要了解染纈工藝的種類,

(2).把握染纈的基本方法和要領,在實際操作中感受色彩的變化與韻味.

(3).培養學生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和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

二、說學生情況

.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年級學生在操作技能方面,已經掌握了美術設計應用課的基本技法,也樂於嘗試更精細的製作技法。因此,本課重點是:啓發多種摺疊方法,染製出色彩鮮明,圖案漂亮的手帕; 難點是:折法多樣,色彩搭配合理。

三、說教法和學法

1、根據以上情況綜合分析,我採用了幾種“探究法”、“討論法”、“參觀法”、“評價法”等教學方法。

2、在學法上我採用 “看一看”、“想一想”、 “折一折”、“染一染”、、“剪一剪”、“評一評”的方法完成本課。首先,讓學生觀察花手帕,在欣賞中,思考花手帕製作步驟,再啓發學生折一折款式多樣的花手帕,並讓學生動手染一染,擺出來展示展示,接着讓學生在展示欣賞中完成自我評價。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分爲6個環節:引題激趣——探究做法——嘗試表現——創作表現——評價交流——拓展小結。

教學理念:總之,無論繪畫,還是創意製作,都有規律可循,就是讓學生掌握創造美的方法,並用創造美的方法來創造美。

篇四:花手帕 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中國的印染工藝歷經千年,生生不息,獨樹一幟,鮮明的色澤,簡潔質樸的風格,深受人們的喜愛。本課是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第2課。我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百花齊放,其中歷史悠久的“染纈xie2”就是奇葩之一,是唐代最爲發達的一個印染工藝,印染的圖案紋樣神奇多變,色澤鮮豔明快,圖案簡潔質樸,具有令人驚歎的藝術魅力。本課的設計汲取了染纈這一民間藝術的營養,並將其與學生生活相聯繫,巧用身邊易取之材料,仿民間藝術染制一方手帕。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以吸水性較強的紙爲媒材,憑藉摺疊構成的原理,利用紙纖維的吸水性能和滲透作用,從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節奏,又色彩鮮豔,變化生動活潑,呈現四方連續紋樣的一方紙手帕。本課既能提高兒童學習美術的愛好,又能與傳統教育緊密結合,使學生既把自己學到的,頭腦中積累的圖案形成學有所用,同時也讓學生了解有關的美術知識和民間傳統藝術。

2.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提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爲目標。課堂中我以“快樂求知”爲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求知的快樂。

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對教材的理解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瞭解染纈工藝的特點(圖案紋樣神奇多變,色澤鮮豔明快,圖案簡潔質樸)和歷史,以及圖案的基本知識.

(2).把握染纈的基本方法和要領,在實際操作中感受色彩的變化與韻味.

(3).培養學生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和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

3.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確立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是: 重點:啓發多種摺疊方法,染製出色彩鮮明,圖案漂亮的手帕.

難點:折法多樣,色彩搭配合理.

4.說教具學具預備

根基教學內容的需要,本課需預備以下教具學具:

教具預備:花手帕實物、花手帕範作、教學錄像等。

學具預備:紙、麻布、絲綢、包裝布、顏料等。

二、說教法和學法

1、學法分析

教學本課我堅持以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練習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啓發學生回憶並交流自己所把握的一些基本摺紙方法,和對色彩的搭配的熟悉,爲本課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學本課我主要採用了“啓發法”、“探究法”“演示法”、“交流法”等教學方法。採用“啓發法”、“探究法”、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教師發下的範作進行探究、討論,互相啓發以獲取製作方法。爲了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更客觀、更全面的進行自我評價,提高他們的

審美能力,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快樂,我採用了“演示法”和“交流法”。

2、學法分析

在學法上我採用“憶一憶”、“看一看”、“想一想”、“染一染”、“擺一擺”、“自主探究”、“論一論”、“制一制”、“評一評”的方法完成本課。首先,讓學生回憶所熟悉的花手帕錄像,讓學生欣賞,並思考這些花手帕有什麼異同之處,使學生對不同款式的花手帕有個初步的瞭解後,再啓發學生想一想如何製作款式多樣的花手帕,並讓學生自己動手染一染,擺出來展示展示,接着發下範本讓學生自主探究其製作方法,組員互相討論,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創作能力,然後動手製一制,培養實際操作能力,最後評一評,提高審美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分爲6個環節:引題激趣——發現方法——嘗試表現——創作表現——評價交流——拓展小結。具體如下:

1、遊戲導入

課一開始,我現場迅速的表演了一個浸染紙巾的遊戲,啓發式的語言和生動的表演,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我想:一堂成功的美術課,首要的一點應該是使孩子們對所學的新知識具有濃厚的愛好,極大的熱情和好奇。只有學生有了學習愛好才能積極參與。

2、發現方法

緊接着,我問:“老師是怎樣製作這塊花手帕的?”通過小遊戲,學生便能很快得出結論:摺紙——染紙——打開。進一步提出疑問:“在染的時候,我是怎樣做的?”順勢小結浸染這一基本方法,讓複雜的教學過程變得簡單、直觀。

3、嘗試表現

4、創作表現

(1)、染法

首先,我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出示一張實物花手帕,再一次把問題拋給了學生,讓學生猜一猜,議論,通過欣賞浸染、點染相結合的作品,開闊學生在很輕鬆的氛圍中把握知識。學生通過嘗試,感受了不同方式的染法產生的豐富的色彩及圖案的變化與韻味。

(2)、折法

我先出示幾種基本折法的圖案,讓學生先分小組嘗試模擬,然後討論摺疊的染制的方法。變學生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在經歷了多個環節對染紙藝術的瞭解後,學生已經躍躍欲試。他們愉快地開始花手帕的製作,課堂是在學生討論、相互學習這樣快樂的氛圍中。學生把握了學習方法,就如同鳥兒學會翱翔,遨遊天空,自己嫺熟地進行創作設計。

5、評價交流

我主要採用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

(1)、自評。讓學生髮現自己作品的閃光點。

(2)、互評。讓學生們在共同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將學生作品張貼展示,提問:

①你最喜歡哪一塊?說說你的理由?

②告訴大家你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有小竅門嗎?

(3)、師評。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有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

6、小結延伸

(1)、延伸:“課將盡,但趣無窮”,展示不同的材料(出示實物:皺紋紙、麻布、包裝布等。)

以及染紙在生活中的運用,在新的美術課程標準下,不單只是學習,把握技能,還要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繫,學有所用。

(2)、總結。將染制的書籤作爲小禮物獎給優勝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