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說課稿

《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王戎不取道旁李說課稿

王戎不取道旁李說課稿 篇1

一、說目標

1、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以“瞭解故事情節,簡要複述課文”爲主題展開,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主要描述的是王戎不摘道邊李樹上李子的故事。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第二階段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夠結合註釋理解課文內容,並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感受王戎的機智、聰明、善思的品質。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結合註釋理解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難點:瞭解重點語句的意思,感受王戎機智、聰明、善思的品質。

二、說教法部編本(單元中雙線結構、圍繞着課後習題、打破傳統的古文教法:讓學生學有興致;課外學習拓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爲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四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于思考。

三、說學法

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以五個環節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引入於課文內容相關的畫面,詢問孩子們看到什麼,有什麼想法,再來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板書課題指導“戎”的書寫,介紹這篇文章的出處。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並要求一邊讀一邊思考故事,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我適時對讀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掃清學生閱讀文本的障礙。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脈絡,爲接下來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情感。

在這個環節中,我告訴學生學習古文在哪裏停頓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據文中的標點符號來停頓,憑藉語感來劃分節奏,根據句意進行停頓,引導學生按節奏讀,讀出古文的音韻美。所以我讓學生嘗試自己用上述的方法來給課文劃分節奏,然後選幾名學生展示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習古文不僅要反覆誦讀,還要藉助課文下面的註釋來了解內容,所以,我又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並且給予孩子學法上的指導,爲了深入地瞭解課文,我給孩子播放了王戎不摘李的視頻,使孩子對這則小古文的記憶更加深刻,觀後適時提問,對古文進行總結。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拓展另一篇小古文《司馬光》,將古文的學習方法加以運用,做到舉一反三。

第五環節:安排作業,複習強化。

爲了複習、強化學生所學知識,讓學生再次體驗課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了兩道課後作業:

1、將所學的兩篇古文講給爸爸媽媽聽;

2、推薦《世說新語》讓孩子閱讀。

五、說板書

這節課的板書設計,我力求美觀簡潔,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以及體會王戎的品質,便於理解課文內容。

王戎不取道旁李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王戎不取道旁李》。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5課,本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小學生剛接觸文言文,對於文言的停頓、斷句無意識,不能讀出文言文的韻律和節奏。所以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範讀,學生模仿,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羣體具有以下特點:小學生剛接觸文言文,對於文言的停頓、斷句無意識,不能讀出文言文的韻律和節奏。所以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範讀,學生模仿,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着重採用誦讀,感悟的方法進行文本分析。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戎、諸、競”3個生字,會寫“戎、諸、競、唯”4個字,理解文言詞彙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劃分文言文節奏。瞭解故事情節。

3、體會王戎善於觀察分析,不盲從的優秀品質。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流利朗讀這篇文言文,能夠理解文中大意。

教學難點:學習王戎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分析的品質。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還要形成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通過展示多媒體圖片,並且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看,這有顆碩果累累的李樹,你們想不想摘幾個吃啊?但有一個小朋友並沒有去吃,你們說這是爲什麼呢?由此導入本節新課《王戎不取道旁李》。(板書:王戎不取道旁李)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瞭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瞭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書上注音及工具書,認讀本課生字詞。

其次,播放範讀音頻,引導學生進行文言文朗讀,學會文言文的朗讀方式,同時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輕重音等,然後糾正他們的讀音與停頓。

最後,品讀課文,感受文中大意,簡單瞭解文中思路,對照註釋閱讀課文,疏通文意。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學生在初步感知詩歌情感基調之後,我會引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並設置問題。我的問題是:簡要說說王戎做了什麼事。(板書:王戎)學生經過再次朗讀後回答。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孩一起玩耍。他們看見路邊李樹上果實累累,壓得樹枝都彎下去了,許多孩子都爭先恐後地奔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爲什麼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麼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來一嘗,的確如此。(板書:道旁李樹、唯戎不動、此必苦李)

順勢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王戎爲什麼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學生朗讀後,我會指定一兩名來回答。經過總結,我們瞭解到:因爲在路邊,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別人摘光了。

接着,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從中可以體現出王戎怎樣的品質?在這裏設置小組討論,學生可以分析得出,王戎善於觀察、思考和分析,他是一個聰明、機智、善於動腦的孩子。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這件事給了我們什麼啓示?同學們應該怎麼做?本題是讓學生學習王戎的優秀品質,王戎觀察仔細,善於動腦筋,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理智的推理判斷。(板書:善於觀察、思考、分析)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爲:

介紹本篇課文出處是出自《世說新語》,作者是南朝文學家劉義慶,在古代文學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書中有許多小故事,歷經千年,依然鮮活生動。通過資料的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後,我的作業設計爲:搜索《世說新語》的其他小故事,並在下節課前與大家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王戎不取道旁李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課文寫王戎通過認真觀察和預測,推斷路邊李樹上的李子是苦李而不取的故事。在故事中,王戎年僅七歲,就能按照環境來進行預測,充分讚揚了他的精明,善於觀察和探討。啓示我們也要象他一樣,細心觀察,勤於反思,根據有關現象進行推理判斷,避免不必要的出錯。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誦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通過譯文了解課文大意,並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4.理解“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緣由。

能通過譯文了解課文大意,並用自己的話講故事;理解“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緣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緣由,體會王戎的細細觀察,善於審視、分析是本課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因此本課課堂主要採取讀式教學法。情境導入——貼近生活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默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意在拓展學生認知,培養教師自主學習能力。

本課的課堂過程力求體現以教師爲主,運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使教師在恰當朗讀的基礎上對文章初步掌握;在流利朗讀的基礎上,能夠理解文章的含義,把握故事的內容;在情感朗讀的基礎上,感悟語言的美術魅力,在默讀思考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形象。運用啓發引導的教學方法,培養教師掌握和利用學習古文的方式。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原則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習本課的主要方式是朗讀。讓學員經歷初讀—再讀—默讀—熟讀—誦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鼓勵學員讀思議相結合,讓學員經歷尋疑—釋疑—解析—理解—品味—成誦的過程,體現學生從強調問題到研究問題,解決難題的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首先創設情境,讓教師聯繫自己的實際想象:如果我們大家在郊遊時,看到路旁有樹木,上面結滿了食物,比如栗子、桃子、梨子、李子等,你會怎麼樣?

自然引入課題,激起師生的閱讀興趣。

板書課題時,自然地指導書寫生字“戎”,分解會意講解,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生字。

補充《世說新語》的相關資料,擴充學生的知識量,同時爲中間的拓展閱讀做鋪墊。

(二)初讀課本,認識字詞新詞,讀準節奏。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學習,首先使教師自由讀課本,讀通段落,讀準音節,不認識的字跟難讀的詞句多讀幾遍。

我再運用多媒體檢查生字和朗讀情況。對易讀錯、難讀的語句使教師思考、討論解決的方法。這樣拓展了學生的識字方法,加深了對生字的印象,同時,在討論中也使學生看到了朗讀的問題,爲下面聽範讀的環節打下了需求。

播放範讀,學生先唱再跟讀,根據範讀,劃分節奏,讀好停頓。

學生後面將要有了將文章讀好的需求,因此這時候放範讀給教師聽,效果也會更好,學生訓練也會變得認真。

學生劃分節奏後相互交流,討論朗讀的技巧,根據學員的探討,利用課件進行展示朗讀節奏及留意點。然後,讓學員訓練朗讀,我再巡視,進行部分指導,解決學員個體變化帶給的難題。

最後抽讀,學生彼此評價,既使學生看到、解決難題,同時讓課堂的氛圍活躍。

(三)結合註釋,瞭解大意。

在學生流利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小組合作,藉助註釋,疏通文意。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學生組內疏通文意,我就巡視觀察,總結共性問題。

學生彙報交流,我依據發現的問題相機點撥。

逐句理解,再連貫起來,整體把握。從詞到句說課評價語怎麼寫,從句到段,層層展開,把握文章內容。

最後,根據單元學習的.要領要求,讓學員試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獨白。初步展現複述,在學生講故事的過程中,我同時也注意發現優點和疑問,藉機讓學生對複述要抓故事的主要劇情、按故事演進的次序進行有一個認識和印象。用多樣的評判語評價學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四)理解內容,感悟語言。

讓教師背誦課文,理解領悟。 利用引導性提問,啓發學員體會人物形象跟品質。

通過王戎和別的小孩的體現對比,讓教師思考:別的小孩都走去搶摘李子,爲什麼王戎不動? 引出王戎的分析。

接着自然地使學生反思對“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理解。

這裏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結合生活心得進行理解:果樹長在門口,來來往往的他們發現柿子肯定會摘來喝,如果李子好吃,肯定早就被他們摘完了。這棵樹上這麼多李子都沒有人摘,說明長的顯然是苦李子。

然後,根據課文內容,引出對王戎推斷結果的看到:王戎的斷定正確嗎?從那裏可以看起來?

從“信然”兩字,得出王戎推斷正確的推論,進而體會王戎的人物形象

王戎爲什麼能瞭解這是苦李子?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哪些特徵?

有了後面的伏筆,學生便可得出王戎仔細觀察,善於審視、分析這一特徵。

最後加深理解,拓展課程的實踐意義,讓教師討論交流:你認爲王戎是個如何的小孩?

學生的評價中自然都會有自己的探討跟見解,從而將本課的教育含義內化,完成了能力上的教育。最後使教師熟讀、背誦。

(五)拓展延伸。

前面已經有了對《世說新語》的補充介紹,而本課選的故事既是可引發學生較大興趣的體現兒童聰明智慧的文章,在上面的學習中,學生還有了學習方法的實踐鋪墊,獲得了學習的成就感。因此自然地將學生的興趣跟信心延伸到課下,讓人們課下再找來類似的故事讀一讀,拓展了學生的閱讀,加深了本課的中心思想與教育意義的。

(六)課堂總結。

這篇短文通過寫王戎通過認真觀察和預測,推斷道旁李是苦李而不取的故事,讚揚了王戎的精明、善於觀察和探討,啓示我們也要象他一樣,細心觀察,勤於反思,根據有關現象進行推理判斷,避免不必要的出錯。

五、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來看看我的板書設計。根據課前建立的課堂目標跟重難點,板書圍繞故事演進進行,提取故事發展中的關鍵詞語進行板書,通過諸兒與王戎的對比,得出王戎的人物形象。提示學生應學習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