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取氧氣》說課稿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製取氧氣》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製取氧氣》說課稿

《製取氧氣》說課稿1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製取氧氣。該內容隸屬於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的說課內容包括四個方面: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

在教材分析裏,首先說一下製取氧氣在課標中的解釋:它屬於一級主題,科學探究和身邊的化學物質下的二級主題,學習基本實驗技能和地球周圍的空氣。在教材的編寫順序上,前期有小學科學介紹過實驗室製取氧氣的簡單方法,上了初三學習化學後,進一步系統的學習了氧氣的主要性質,爲本節課的進行做好鋪墊。

學生在學完本節課內容後,應該初步掌握了氣體制取中如何選擇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方法,進而爲下一階段學習製取二氧化碳做準備。

前期,學生已有的知識及能力是氧氣基本性質,基本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基本實驗操作。

要想順利選擇出製取氧氣的儀器,還需要掌握的是:用什麼藥品能得到氧氣,以及對所學實驗儀器的熟練操作。

經過課程學習,學生應該能初步掌握氣體制取裝置選擇依據,對實驗儀器的使用更加熟悉。

氣體性質+儀器使用=氣體制取裝置選擇依據

根據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得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重點內容是關於氣體制取實驗裝置的學習,並總結出選擇裝置的一般方法,方便在第六單元二氧化碳製取學習中應用。

難點是通過本節課對儀器裝置的探究學習,初步認識到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並且能在實驗中與他人交流討論,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爲以後的探究題目練習打好基礎。

本節課總體的教學過程分爲三部分。

首先是複習氧氣的基本性質,引入新課。之後挖掘學生的興趣點:怎麼得到一瓶氧氣呢?進行氧氣製取的學習。

最後總結歸納出氣體制取裝置選擇的一般方法。而在重點介紹的氣體制取過程中,又分爲三步來學習:反應原理介紹,裝置儀器猜測,以及最後教師演示製取一瓶氧氣。

下面進入整節課過程說明。

通過圖片和ppt的複習,鞏固基礎,爲下一步學習做好鋪墊。並且在回答問題過程中,有意識的要求學生用完整規範的語言來說明,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之前一系列性質實驗的演示,學生都對氧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想知道如何得到一瓶氧氣。這種條件下,以生活中實例介紹兩種生成氧氣的方法,通過對反應物狀態和反應條件的介紹,爲一起選擇做鋪墊。

在進行反應物介紹時候,就可以帶出儀器選擇方法了。對比兩種反應物狀態:一種固體,一種液體和反應條件:一種加熱,一種不加熱,得到兩套發生裝置。注意讓學生觀察他們搭建的儀器和ppt上的有什麼不同,訓練學生實驗觀察能力,並在此解釋一下棉花的作用。

在複習氧氣密度和溶解性之後,根據氧氣性質特點,密度比空氣大,利用物理上學過的知識,學生很好理解氧氣應該沉在空氣下方,空氣從上方跑走,因此採用向上排空氣法。

排水法,因爲此前在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比較的實驗中已經介紹並親身嘗試過,所以難度也不大。

在介紹完向上排空氣法,可以馬上追問學生,利用此種收集方法,你們怎麼能觀察到氧氣是否收集滿呢?並結合之前學習的氧氣助燃性,由此引出驗滿的操作。

以上內容完成後,本節課重點部分已經可以算介紹完了,之後就是對製取氣體實驗過程中各個步驟的詳細解讀,學生進行語言表述訓練。

《製取氧氣》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新課程標準滬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第二章第二節第二課時的內容,在氧氣的性質和用途之後安排學習氧氣的製法。學生不僅要學習如何製取氧氣,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製取氧氣使學生明白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爲後面學習製取二氧化碳做好準備。

2、教材內容分析

本課時的重點是組織好製備氧氣的實驗活動。除了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外,還要完成用雙氧水製取氧氣的實驗。用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是一個典型的實驗。教材中對實驗的具體細節交代不多,因此教師要給與學生足夠的指導,體會實驗的注意事項,估計學生在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給與指導。實驗重在讓學生體會過程,理解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收集方法。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氧氣的實驗室製法的實驗裝置和原理的分析。

二、教育教學目標分析

化學教學目標是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以及教學指導的要求,本節課的教育教學目標是:

1、知識技能目標

(1)能掌握實驗製取氧氣的反應原理;

(2)懂得實驗室製取氧氣操作的正確程序及每一步的操作原理。

(3)瞭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知道二氧化錳在雙氧水分解中的催化作用。

(4)瞭解氧氣的工業製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動手實驗進行科學探究,在活動過程中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親自動手做實驗,讓學生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實驗,增強學生的.探究欲。

三、教學方法分析

經過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節的學習,學生已認識了一些化學儀器,具有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感受到了化學實驗所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且形成了以小組合作完成實驗的學習方式,具有強烈的探索,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探索,發現和歸納化學知識.但是初中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調控能力還不夠,學習過程中仍需要教師的管理和引導.因此,據本節課特點,結合教法與學生的實際,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基礎上,採用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歸納應用的方法進行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提倡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將科學探究作爲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這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

從氧氣的物理性質入手,氧氣有三態的變化。在黑板上畫出一個溫度計,講解:“氧氣在零下183度就會被液化,如果把空氣降到零下196度以下氮氣也會液化,如果把溫度控制在這之間,氮氣就會沸騰蒸發,而氧氣還是液態。我們就把空氣中最主要的兩種氣體——氧氣和氮氣進行了分離,那麼這樣一來我們就得到了比較純淨的氮氣和氧氣,富氧鍊鋼、醫院裏用的急救氧,火箭發射用的大量的氧氣都是這樣獲得的,本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題就是——氧氣的獲得。這方法也就是工業獲得大量氧氣的方法。”給學生觀看一段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並指導學生看書,回答以下2個問題:工業製取氧氣的原理是什麼?這一過程發生了什麼變化?

過度:“我們實驗室要研究氧氣,也要先製備氧氣,這種方法合適嗎?”分析工業製法的特點是製得的氧氣量大,但設備複雜,且純度不夠,所以不適合實驗室製備,實驗室是用含氧的物質分解制氧氣的。

給出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原理一:加熱高錳酸鉀(寫方程式,從中分析原料及條件)。

(先引導學生觀察高錳酸鉀的顏色、狀態。讓學生從老師給出的兩套發生裝置的圖片和三種收集方法介紹中選擇製氧氣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並說明理由。)

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介紹下這個裝置圖被化學界的泰斗劉知新喻爲中學階段最美的實驗圖,因爲有水,有火,左右對稱,上下均勻。

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準備通過怎樣的實驗步驟完成實驗。並達成共識。

由於學生是第一次動手製備氣體,有很大的難度。老師可以先在講臺上組裝一個實驗裝置。方便學生對照比較指導學生分組實驗,觀察現象並記錄。並且記錄下實驗中遇到的難題和困惑。學生的實驗中總有教師想不到的問題,也就是教師的預設無法顧及但卻必須給予重視的,抓住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生成的教學資源,纔會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纔是有效的教學,因此我把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做爲課堂的生成資源進行教學。

總結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一般步驟,及注意事項:查-裝-定-點-收-離-熄(茶莊定點收利息)

實驗室除用高錳酸鉀可製氧氣外,其它的一些含氧物質如雙氧水也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雙氧水的顏色、狀態。簡單介紹雙氧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比如在醫院裏可以用於消毒等,加強化學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有些熟悉感),引導學生高錳酸鉀分解需要加熱的條件,而雙氧水製氧氣則需不同的條件,還需另一種物質,二氧化錳,它在實驗中是什麼作用呢?通過一個對比試驗,說明二氧化錳在雙氧水分解中起催化作用。這實驗重在讓學生理解比較的實驗方法。然後再給出實驗原理。說明二氧化錳爲什麼要寫在箭頭的上方。然後對藥品狀態和反應條件的比較,讓學生選擇雙氧水製取氧氣的收集裝置,學生在已經學習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基礎上,再來用學習雙氧水製取氧氣,難度就不會太大了。

五、板書

六、反思

1、本節課細節很多,是否用學案。如果用,可以引導中差生的學習,但是時間就很難控制,而且實驗過程是連續的,也不能停下來。

2、氣體發生裝置的選擇是否要詳細講,還需根據學生情況,最好放在二氧化碳的製備處,可分散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