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學習目標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意。

3.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朗讀背課文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意。

2.難點

(1)翻譯文言文。

(2)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課時劃分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詠雪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朗讀課文3遍,查字典,看註釋,試翻譯。

2.思考課後研討與練習。

3.課外查找作家作品資料。

二、導語

我國自古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於他們的美談,至今流傳我們今天習的課文,就有三位這樣的兒童。

三、正課

1.作家作品簡介。

劉義慶(403—444)南朝文學家。彭城(現在江蘇徐州市)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說新語》原爲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賞譽36門,主要記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末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後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彌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政事,而一變爲專談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底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2、朗讀《詠雪》。要求語音正確,節奏合理,讀出感情。

3、指導學生翻譯課文,一人一句。

4、質疑:文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討論並歸納:家庭氣氛融洽、歡快、輕鬆、文雅……

5、質疑:文中的“兒女”指子侄輩,指家庭中年輕一代,現在的“兒女”指什麼?

討論並歸納:指子女,這就是古今詞義的變化。

6、質疑:文中的“擬”指什麼,現在的“擬”又指什麼?這是文言中什麼現象?

討論並歸納:古義指相比,今義指打算、仿照,這是古今詞義的變化。

7、質疑:“公大笑樂”的原因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有不同的解釋。

(1)對子侄輩的答案都很滿意。

(2)笑前一喻,樂後一喻。

(3)爲“柳絮”一喻而笑樂。

古人稱謝道韞爲才女,曰:“詠絮才”就是從這裏來的。

8、探究質疑:你認爲兩個比喻哪個更好?

討論並歸納:有兩種相反的意見

(1)認爲“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花紛飛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因此說,前一喻好,後一喻不好。

(2)認爲“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好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撒鹽空中”,幹什麼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9、質疑: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或者你給雪來一個恰當的比喻。

討論並歸納:可自由發言。

示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像鵝毛漫天飛舞,

像蒲公英種子。

四.小結

文章客觀地敘述了謝家子弟“泳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寫人物語言爲主,全篇語言簡練,在不足百字的文章裏,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時間,地點,緣以及經過和結果。雖未作一字議論,但從文末補充交代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讚賞道韞的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