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種植合作社調研報告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糧食種植合作社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糧食種植合作社調研報告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度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爲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它是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的農戶之間的合作。

發展糧食種植合作社對增加農民收入、加強糧食宏觀調控、推進糧食產業化進程、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都具有重要意義。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佈實施,我縣糧食種植合作社也經歷了由自發到自覺,直至註冊建社的發展歷程,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企業及農民的青睞。

一、發展狀況

xx是黑龍江省產糧大縣。隨着糧食高產創建項目的實施和黑龍江省糧食單產提升規劃的出臺,糧食種植合作社迎來了發展的大機遇。我縣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爲深化農村經濟體制創新和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的重要手段,政策引導,資金扶持,項目帶動,規範建設,加快建立適應糧食生產新形勢的生產關係,解決勞動力轉移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壓力,克服一家一戶土地經營分散、生產水平參差不齊、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矛盾,積極發展糧食專業合作社。今年我縣在糧食高產創建項目實施中成立了xx、xx、xx、xxo個糧食種植合作社,聯結種子生產經營企業,農資經營企業,農機經營戶,機井經營戶,種植糧食農戶形成糧食生產經營利益共同體,通過專業化的"四統一"服務,即統一組織生產資料的採購、運輸、儲藏和供應;統一制定和實施生產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逐步建立產品質量追溯、檢驗監督等制度;統一開展技術培訓,提高成員生產技能和素質;統一組織產品銷售,提高規模效益。實現一家一戶的生產通過專業化的服務提升到效益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新的層次。

xx糧食專業合作社是xxxxxxxxxxxx,該合作社針對農民種植糧食積極性不高,投入不足,常年產量低的實際,將xx村000畝耕地集中連片承包流轉由合作社統一經營,在農技部門的精心指導下,示範田生產"四統一"管理,推廣玉米新技術,玉米長勢明顯優於周邊農戶的責任田,若後期無大的自然災害,預計畝產可達到000公斤,增產00%,增收00萬元。

糧食專業合作社是按照平等、自願、互利的原則創辦的一種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是最貼近農民的組織形式之一,在當前糧食生產現代化、產業化、市場化進程中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

1.有利於糧食專業化生產。專業合作社適應市場經濟要求,以市場爲導向,實現了農村資金、技術、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聚合分散的農村生產力,實現優質專用專業化生產。

2.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種組織載體,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爲農民自己組織起來的共營性經濟組織,與廣大農民有着密切的利益關係,有效克服了分散經營的農戶無法對農產品生產環節進行全程監控的弊端,有利於逐步形成優質大豆產業帶,優質小麥產業帶,專業玉米產業,專業水稻產業帶,促進農業生產區域佈局合理,推動產業化規模化經營,提升糧食綜合效益。

3.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耕地規模小,地塊零碎,是農業生產社會化的根本制約因素。專業合作社作爲一種自願組織起來的聯合體,能發揮組織協調作用,爲單家獨戶進入市場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並通過合作社內部自律機制,規範成員的行爲,形成合力,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4.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民通過合作社組織起來參與市場競爭。首先農戶通過合作社購買生產資料享受到批發價或出廠價優惠,節約投資;其次新品種,新技術使糧食品質和產量提高,再次是農機化程度提高,農機化耕作價格降低,由於投資節約,產量和品質提高,加之訂單生產又可比市場價提高00%左右,種糧效益提高,農民收入增加。

5.改善了政府與農民的'關係。專業合作社激發了農民的自我教育自我培訓的自覺性,增強了農民的合作意識,民主管理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了社員之間的互助誠信精神,和諧了幹羣關係。農民專業合作社正成爲聯繫政府與農民的一種橋樑和紐帶。

二、主要做法

1.鼓勵發展,着力實現量的突破。我縣爲農業大縣,未推廣糧食種植合作社前,農民一家一戶土地經營分散、生產水平參差不齊、生產力水平低下。鑑於此問題,我縣堅持"先發展、重示範、邊規範邊提高"的原則,制定文件,把工作重點放在整合內部資源,舉全系統之力,以發展專業合作社爲橋樑,加強人、財、物的整合與投入,一把手親自抓示範,短短半年時間,糧食專業合作社從無到有,已註冊0個,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2.規範提高,着力實現質的飛躍。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由縣xx管理,xxxxxx指導,我縣總結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驗,制定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標準,明確規定了合作社設立登記,章程制度,股金認購,組織結構,民主管理,盈餘分配等方面的標準。積極開展專業合作社以"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管理規範化,社員知識化,產品安全化"的"五化"活動,高標準,高起點發展標準化合作社,農資生產經營企業,糧食龍頭企業以及合作社之間的合作,實現資源和優勢的合理配置和整合,做大做強糧食種植合作社。

3.強化服務,着力創造好的環境。我縣十分重視專業合作社的服務指導工作,注重調查研究,積極創新工作方式,努力化解合作社發展中遇到的各種難題。縣工作人員幫助合作社在籌備過程中可行性調研工作,通過走訪,座談,會議等形式進行前期調研分析,形成可行性報告,經過專業程序審批,對於批准成立的合作社,由專業人員進駐包抓,從申請、章程制度、制度建設、財務管理、民主管理等各環節指導服務,並協調工商部門按照條例進行註冊,農技、種子、植保、農機、農廣校對合作社進行對口支持,項目向合作社傾斜,加強了對合作社的培訓力度,全方位進行技術扶持和物資支持,爲合作社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存在問題

一是數量少,規模小。目前糧食種植合作社均處於剛起步階段,無論是數量還是體量都還不大,帶動能力不強,有的尚未與糧食企業有效鏈接,有的形式比較單一,有的運作還很不規範。

二是缺乏組織培訓、指導力度不大,各級組織在研究"三農"問題、推動農民增收過程中,往往側重於發展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基地,或側重於招商引資,對培育專業合作組織認識不到位,致使有的基層幹部認爲興辦合作社是農民自己的事,對糧食種植合作社涉及的產、供、銷問題缺乏有效組織與策劃。

三是政策扶持需要加強、長效機制有待建立。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關於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意見,在註冊登記、財政扶持、稅費減免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許多激勵政策難以兌現。同時,扶持農民種植合作社的長效機制也沒有真正的建立起來。

四是綜合素質不高,服務手段滯後,農民種植合作社中的農民帶頭人適應市場經濟的意識和能力還不夠,懂技術會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人才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創新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迫切需要信息利用、市場營銷、科技服務、財務覈算、經濟合同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但在目前條件下合作社無法給高素質的各類型人才提供相應的福利待遇,很難吸引和招聘他們。

五是制度不全,管理不夠規範。個別種植合作社存在着組織結構不嚴密、規章制度不完備以及責任權利不明確的狀況,理事會、監事會等必要結構未設立或形同虛設,日常運作由個別人說了算,科學性和民主性不夠,普通社員的參與度低,合作社缺乏凝聚力,甚至個別合作社已出現蛻變爲私人企業的傾向。

四、種糧大戶所遇問題

(一)基礎設施不健全。部分種糧大戶承租的農田相當一部分是半拋荒地,基礎設施條件較差,抗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突出表現爲:道路不暢、農電線路老化、倉貯條件差等。

(二)農技水平不高。部分種糧大戶未經過系統的專業技術培訓,對農業新技術掌握較少,科學種糧水平不高,在品種選擇、病蟲害防治、配方施肥、田間管理和標準化生產等方面,都迫切希望得到專家和農技人員的及時指導。

(三)發展資金緊缺。種植大戶反映,資金緊缺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瓶頸。一方面季節性投入資金大,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同時還要繳納大額的承租費,僱傭勞力,發放工資。另一方面銀行貸款難,目前農村信貸手續複雜,貸款金額少,同時農田不能抵押,多數種植大戶享受不到銀行貸款。

(四)土地流轉制度不規範。部分種糧大戶承租他人土地只是通過口頭協議,與農戶間沒有規範的文書合同,伴隨土地租金在年度間的漲落變化,農戶和大戶間的租種矛盾時有發生,導致土地流轉不能持續、穩定開展。

(五)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雖然全縣建立了大量的合作組織,但由於缺乏應有的規範和引導,其功能不是被弱化就是被替代,基本沒有發揮功能。只重視針對單項的、現存的需要開展服務,缺乏配套性和前瞻性。

五、針對種糧大戶所遇問題政府採取支持

(一)加大基礎設施改造力度。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施路、田、水、溝、林綜合改造,切實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滿足農業機械化耕作的要求,提高農機化配套程度。

(二)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出臺土地流轉優惠政策,組建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合理商定土地承租價格,延長承租時間,爲種糧大戶創造一個長期、穩定的經營環境。

(三)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增設種糧大戶專項貸款基金,推行農民土地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同時可考慮成立農業擔保公司,專門對種糧大戶以及農產品加工大戶提供擔保貸款,解決種糧大戶的資金短缺問題。

(四)完善糧食生產合作組織。加快發展糧食生產合作社,提高生產要素、技術、信息、銷售上的互助合作。把種糧大戶組織起來,發展成爲生產和經營的利益共同體,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種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增強種糧大戶對農資價格、僱工開支和土地租金上漲的承受能力。

(五)加強農民培訓和農技推廣。結合高校的"科技下鄉"活動,定期組織種糧大戶參加培訓,推廣農業科技,提高種糧大戶的農業科學文化水平。建立高水平的農戶對接服務隊伍,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