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範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糧食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糧食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範文

國家發改委和糧食局明確指出:在“十一五”期間,要大力發展我國的糧食物流體系,降低糧食流通成本,增加糧食的流通價值。我縣是缺糧縣,糧食物流在全社會物流中佔有較大的比重,作爲缺糧縣其地理位置及自身糧食物流特點決定了我縣必須大力發展糧食現代物流,與糧食主產區之間建立糧食流通的快速通道,實現科學流動、暢通運輸,大大提高糧食流通效率,促進傳統物流模式向現代物流模式的轉變。

一、我縣糧食物流現狀

我縣位於浙南山區,330國道和金溫鐵路穿境而過;全縣歷來重視糧食種植,歷年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在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和產量中的比重達60%,20xx年全縣戶籍人口44.1239萬人,人均耕地面積0.3814畝,糧食產量7.12萬噸。按全縣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糧食產量161.36公斤,約50%的糧源需要通過外調進行供需總量平衡,由於城市化加快和糧食流通水平的提高,糧食購入量由20xx年的7.18萬噸提高到20xx年的9.51萬噸,主要流入爲江西、安徽、江蘇等地區。我縣流入的糧食主要是爲了滿足居民消費的市場調劑和飼料加工需要。目前我縣從事糧食加工、轉化、個體私營150多家,其中一個國有糧食收儲公司2個收購站點,11900噸的倉容,10餘臺的輸送機,進糧機2臺等等進出倉設備。在糧食庫存方面,積極開展科學保糧,散裝儲存率達到85%。糧食運輸中形成以鐵路運輸爲主幹、公路運輸爲輔助,依託交通運輸網絡連接糧食主產區與主銷區總體佈局,糧食儲運環節初具機械化水平,使糧食物流作業基本銜接配套,這些都爲建立現代化的糧食物流中心提供了基礎條件。

二、我縣糧食物流存在主要問題

(一)物流觀念淡薄,缺乏現代糧食物流意識和適應現代物流及整個供應鏈管理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相當一部分領導和企業糧食物流觀念落後,尤其對現代糧食物流的涵義理解模糊,仍停留在以政府爲主導的計劃經濟時期的思維定勢。在觀念上沒有接受現代糧食物流理念,對物流的推進放任自流,只強調等待上面投資的被動性,而淡漠了其通過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思想來參與提供服務的主動性。把糧食物流只簡單的看作是糧食運輸和裝卸等,而沒有把糧食物流擴大到糧食生產佈局、種植結構調整、糧食加工增值和信息交流等環節,缺乏現代物流技術素質。由於體制原因,我縣糧食系統近幾年基本沒有引進人才。若要實施糧食物流的現代化戰略,急需熟悉我縣糧食系統狀況並具備現代營銷理念和掌握現代物流專業知識的專業人才,雖然通過各種培訓方式正在加強,但是相對市場需求還相當滯後。

(二)物流基礎設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統功能不強,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1、缺乏對糧食外運的樞紐自控力,管理體制滯後。今天的我縣糧食流通,大部分是利用當地的社會車輛通過公路交通運輸和鐵路運輸,(約外運糧食的9.50萬噸左右),就儲備糧輪換外調入稻穀3022噸。物流專業化程度低,功能、技術單一,對外運糧食的重要樞紐缺乏有效的控制力,同樣也缺乏規模效應和整體協同效應,直接制約了我縣現代糧食物流的發展。

2、缺乏現代糧食流通管理方式,物流總成本偏高。我縣糧食流通形式單一、私企運輸量小、中轉環節過多,糧食“散運”率較低。雖然多年來在國營糧食收儲公司在糧倉建設等硬件設施上做了大量工作,糧庫都實行了散存,但對糧食運輸、流通、加工建設方面研究,糧食物流設施仍比較落後。專業化物流企業少、服務水平低。

3、物流中心建設發展緩慢,缺乏大型糧食交易和物流平臺;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能適應物流發展的需要。深加工能力不足,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從近十年全縣的糧食生產情況來看,正常情況下年平均產量基本在7.12萬噸左右,糧食的產銷比例很高。雖然也有一些糧食加工企業,但糧食深加工能力不強,糧食產業集中度不夠,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和輻射能力較弱。

(三)信息管理滯後,缺乏現代糧食物流信息平臺。

我縣糧食經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低下,大多數糧食企業之間幾乎是相互獨立、相互隔絕,缺乏必要的信息溝通。糧食物流信息化程度的嚴重落後,導致了我縣糧食物流多方參與、無序流動、交易信息不對稱、不透明,惡性競爭等諸多弊端,效率和效益在流通過程中損失,阻礙了現代糧食物流發展的進程

三、我縣現代糧食物流發展的基本思路

爲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發展現代糧食物流已成爲糧食行業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務。它不僅僅是物資的簡單運輸,而是涵蓋了商品流通的全過程,是包括糧食運輸、儲存、裝卸、包裝、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處理應用的.一條完整“環節鏈”系統。

(一)提高素質,增強和培養企業現代糧食物流意識。我們認爲,物流人才是糧食物流發展的關鍵,是推動糧食現代物流發展的動力源泉。要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通過教育、培訓、有計劃地培養和引進糧食現代物流的各類專業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積聚效應,提升糧食現代物流業和加工業的發展層次和水平。同時要進一步深化和普及現代物流的經營管理理念,積極引進現代物流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和技術裝備水平,按照一體化、信息化、標準化的要求,增強物流服務能力。

(二)整合物流資源,提升物流設施的功能。

糧食物流園區是物流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其建立和完善需要發揮市場和政府的雙重作用,我們要根據糧食物流市場的實際需求,制定物流園區建設規劃,爲發展大型糧食物流中心建立了基礎。因此要重點建設我縣糧食倉儲、裝卸搬運、配載、加工、運輸和信息服務爲一體化物流中心。優先整合存量資源,改造、整合現有糧食流通基礎設施資源,優先整合和利用現有社會物流資源,建立跨市縣主要糧食物流通道、糧食物流節點和基地。改革現行行業管理體制,打破部門和地區分割,促進物流服務的市場化和資源社會化,提高物流設施的利用效率。要放寬市場準入,培育專業物流服務企業。促進現有運輸、倉儲、外貿、批發企業的服務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的轉變。鼓勵運輸、倉儲、配送、貨運代理、多式聯運企業通過參股、兼併、聯合、合資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產重組,促進各類糧食企業兼併、重組改造,培育和扶持一批覈心競爭力強的大型物流和糧食加工企業和企業集團,提高行業集中度,擴大經營規模,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的專業物流企業。

(三)大力抓好糧食物流體系建設,實現糧食“四散化”。發展“四散化”即散裝、散運、散卸、散存一體化運行,是提高糧食流通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糧食流通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標誌。

(四)提供配套政策,爲糧食物流企業護航。由市場配置資源,政府營造環境。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調動企業發展現代物流的積極性。重點要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以多種方法吸納資金並注重投資的經濟效益;政府要爲現代物流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政策和體制環境,支持和引導現代糧食物流業的發展。制定有利於糧食物流“四散化”的價格、運費、稅收等政策,推動現代糧食物流發展進程。

(五)建造xx縣中心糧食儲備庫,省政府確定我縣的儲備糧720萬公斤,縣週轉糧400萬公斤,積極籌建規模用地1.333公頃,儲糧1200萬公斤,5.5萬公斤油庫及配套設施總投資爲1851萬元的糧食儲備庫是當務之急,是滿足糧食購銷市場宏觀調控和現代物流管理的需要。也是爲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健康發展、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爲國民經濟動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六)積極創新是糧食物流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動力,首先要注重“產前物流”要合理規劃糧食產業的結構和佈局,改變傳統上糧食產業小規模、分散化的生產經營方式,擴大優質糧食流通規模和生產經營規模。其次要注重“產中物流”,要在糧食精、細、深加工方面做文章,加快糧食加工企業建設,延伸糧食產業,精心打造企業品牌。第三要注重“產後物流”,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統一配送和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等現代流通方式,促進糧食流通的現代化。爲促進糧食合理流動,作爲缺糧縣我們要和產糧區建立穩定的產銷合作關係,互惠互利。我們今年儲備糧輪換就外調糧食3022噸。所以“產銷對接”有利於在糧食缺糧區和主產區之間搭建糧食流通的快速通道,有利於在運輸上做到統籌安排、科學調度,避免糧食運輸過程中的倒流、迂迴運輸等不合理現象。

(七)構建物流信息平臺,加快物流信息化進程。中心糧食儲備庫建成後包括糧情檢測與控制系統,計算機網絡,機械通風,環留燻蒸等一系列的配套設施建設符合現代糧食物流,首要的問題就是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的糧食流通產業。積極推進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促進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建立糧食物流信息系統和供需雙方相連的電子網絡,通過糧食信息平臺將購銷聯結起來,實現從糧食收購、流通、加工、儲存和運輸優化等物流環節的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使糧食物流在各節點的工作效益達到最優化。加快構建物流管理公共信息平臺,建立物流信息的共享機制,提高物流領域的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