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的優秀讀後感(通用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刻意練習的優秀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刻意練習的優秀讀後感(通用5篇)

刻意練習的優秀讀後感1

大家好,我是李迎霞,很高興今天又搶了一次機會和大家分享、交流、學習。我針對最近的學習情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刻意練習》。這本書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經過研究,作者發現:傑出並非一種天賦,而是一種人人都可以學習的技巧,成爲傑出人物的關鍵,在於刻意練習。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專注於研究體育、音樂、國際象棋、醫學、軍事等不同領域中的傑出人物是如何獲得傑出表現,以及"刻意練習"法則在其中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有一個暢銷書《一萬小時理論》,作者就是直接把他的研究成果"概念化"和"流行化",但是真正想達到卓越和傑出人物,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萬小時,而是要有目的的練習:

1、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

2、具有專注的練習狀態;

3、練習包含反饋;

4、需要走出舒適區。

1、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

很多人的疑惑就是在於,我在這件事裏也付出了長時間,很多的努力,爲什麼看那個人好像花費的時間並不多,精力也不大,爲什麼他的成績就要比我的好?這本書就針對這樣的一些問題進行了一些研究。

作者爲了辨別出優秀的表演者與傑出的表演者之間的區別,在柏林藝術大學的小提琴學生中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優秀、優異和傑出三組學生中,有一個最重要的差別。《易經》裏講:易則易知,簡則易從。你每天只是重複讀一小段內容,可能就會對其中一小段內容有點兒印象。但是咱們七天重複學習的這個過程,就是不斷強化一個小的關注點的過程當中,慢慢累積,擴大這個關注點。

2、具有專注的練習狀態

他們專心致志地進行獨奏練習所花的時間總和。優秀組平均練了3420個小時,優異組5301個小時,傑出組7401個小時。這個大學生練習的每時每刻都盡力保持專注,集中精力聽着作者報出的數字,記憶、複述,每秒鐘一個數字,沒有任何走神的空間。實際上每一個人情況都不一樣,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這種專注的能力都需要訓練,當你開始執行計劃的開始,你就需要突破了。

可見,要變成傑出的小提琴家,必須專注地練習,沒有什麼捷徑,沒有人不需要或少量練習,就能達到專家水平。即使在最有天賦的音樂家中,明顯也是花了最多時間磨鍊技藝的人,比練習時間短的人成就更加突出。芭蕾舞演員、傑出棋手同樣如此,幾乎沒有人能夠不通過10年的刻苦研究,就能達到大師級的水平。

通過我們自己讀經典,通過孩子讀經典,我們實際上可以觀察,很多人很難達到十分鐘,或者半個小時讀經典過程中高度集中。所以咱們經典學習,把每一個經典的內容分成一個小段,包括前些天大易講座有位老師也分析了三體工作法。三體工作法我印象當中,好像是15分鐘休息5分鐘還是25分鐘休息5分鐘,它是這樣的一個狀態。所以當我們制定這個計劃時,從我們專注程度上來看,就可以檢測我們的目標是不是可執行,是不是能夠執行。如果我們十分鐘達不到,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從五分鐘開始,或者從一分鐘開始。

作者在文章當中也舉了很多例子,我在這裏給大家選兩個例子:

在古典音樂界,莫扎特被認爲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七歲環歐洲旅行演出,能彈奏多種樂器,能作曲,具有完美音高,能識別出升A調或降E調。種種技能加持在一個七歲的孩子身上,好像非天才難以解釋。然而,很多人並不瞭解,莫扎特的父親也是一名音樂家,培養出鋼琴演奏家的女兒之後,更加用心地訓練年幼的莫扎特,使他得以在極小的年級就得到大量且目的明確的練習。然後,父親再以傳奇的形式,講述他的天才表現,驚豔世人的眼球。而且單就完美音高而言,2014年日本心理學家Y原彩子進行的一項實驗,證明了一直被認爲天才標誌的完美音高,實則通過訓練也可以爲普通人所掌握。

3、練習包含反饋

在小提琴界,帕格尼尼是"天才"的代名詞。一次演出中,三根琴絃繃斷,他用一根弦仍然完成了完美演奏,成爲了音樂史上的傳奇。然而,真實的版本卻是他與一位女士墜入愛河,併爲她創作了一首隻需G弦與E弦演奏的絕妙曲目,以兩根弦模擬二人甜蜜對話與互動,後來,他把這首曲子用在了演奏現場。

作者研究了大量天才後發現,人們之所以對所謂天才有‘他們生來就具有某種特殊的能力,不用特意訓練仍然可以變成傑出人物’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信息不對稱以及人們對傳奇故事的本能嚮往。我讀到這裏時就不是找地兒偷笑,而是放聲大笑。爲什麼呢?咱們一個一個來看。第一個,需要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這本書裏的大學生他的短期目標就是,每一次比上一次多記錄一個數。天才的宣傳者們基於種種動機,只抓取了最具震撼力的片段,省略了日常的諸多細節,以至於使我們認爲,他們生來就比別人優秀,毫不費力就取得了成功。同時,作者也發現,那些被視爲天才的傑出人物,包括自閉症的傳奇,雖然不一定是上帝的選民,但他們的成功也確實遵循着一種黃金法則,那就是刻意練習。

研究證明天才的唯一祕訣在於練習,那很多人就會說,我們也一樣地努力學習、練習,爲什麼我們就成不了天才呢?答案在練習的方法。一般人學習或練習一種技能,採用的都是天真的練習法,即反覆地做某件事情,但這是一種極其低效的練習。作者和同事曾經開展過一項關於鍛鍊記憶力的實驗,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史蒂夫嘗試記憶數字,最初,他像普通人一樣,只能記住8個左右,經過練習,慢慢地突破9個、10個……,最終,他的成績達到了不可思議的82個數字。在這個試驗中,史蒂夫採用的練習方式是不同於天真的練習的有目的的練習,它具有四個鮮明的特徵。就是剛纔我講的那四點。

史蒂夫的短期目標是每次都比上次多記住一個數字。就這樣把目標分解,並制定一個計劃,在達成每一個細緻的小目標的過程中,糾正自己的行爲方式,解決面臨的問題。

我們想我們的累積法講:積小成高大。我們現在讀經的原則、讀經方法是不是跟這個事情完全一樣?在每一聽讀正音的一個過程中,你只要修正你現在念那一部分,就是把今天的這一小部分完成,一定要有定義明確的目標,讀經典的計劃一定可行而且要短小。看到這裏,我覺得我們面臨的第二個問題就出來了。當你的目標制定之後,如何才能做到專注的狀態?越小的孩子越是這樣,對於很多成年人來說我們都認爲我們是大人可以做孩子的榜樣和教育者,可是實際上讓你靜下心來讀10分鐘或者20分鐘也很困難。對於4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專注力可能就在3到5分鐘,超過了這個時間段走神是非常可能,除非他參加的活動特別吸引他。

然後就是具有專注的練習狀態。史蒂夫練習的每時每刻都盡力保持專注,集中精力聽着作者報出的數字,記憶、複述,每秒鐘一個數字,沒有任何走神的空間,從這一刻就開始要突破自己了。大部分人是沒有辦法專注的,即使只有十分鐘,五分鐘。

你必須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如果不對,又錯在哪裏。在記憶實驗中,史蒂夫每次嘗試都會得到立即反饋,是對還是錯。他自己也會覺察到,哪些數字讓他犯錯,又是什麼原因。一般來說,無論你想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反饋來準確判別你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以及存在不足的原因。不然,你不可能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還需提高。這是第三點練習包含反饋。

在咱們團隊中有指導師制度,有班長,有團隊,有平臺。王烽媽媽今天說聽自己的錄音有需要修改的地方。這也是練習包含反饋。

4、就是需要走出舒適區

在記憶實驗上,作者一開始就設計不會讓史蒂夫感覺到太舒服,當史蒂夫背出來時就增加數字,沒有背出來就減少數字。總是讓他在離自己能力極限不遠的地方挑戰他,讓他離開自己的舒適區。

對於任何類型的練習,這都是一條基本的真理,如果你從來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便永遠無法進步。當走出舒適區,幾乎每個人都會偶然碰到瓶頸,那些關卡看起來很難,好像你永遠也克服不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越過障礙的最好辦法是從不同方向去想辦法。可以思索更好的方法,也可以藉助於導師或教練,他們可能已經熟悉了你遇到的障礙,可以爲你提供克服障礙的方法。要找到另一個可提升的地方,義工,去承擔更多,不熟悉的內容。

刻意練習的優秀讀後感2

這本書主要講了什麼是刻意練習,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應用刻意練習。爲了提高在某一行業或領域中的表現或水平,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將才能發揮出來?而這種能力與才華是可以通過正確的訓練和練習得到的。這本書還顛覆了我以前一直秉承的觀點——以爲光靠毅力和刻苦的努力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某些技能,從而達到卓越的水平。很多時候,並不是只要你努力堅持朝前,就可以達到卓越。言歸正傳,讓我們來談談這本書。

1、有關作者:

“刻意練習”法則研創者,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康拉迪傑出學者。他專注於研究體育、音樂、國際象棋、醫學、軍事等不同領域中的傑出人物如何獲得傑出表現,以及“刻意練習”法則在其中的作用。

2、什麼是刻意練習?刻意練習與有目的的練習的區別是什麼?

作者寫道,這兩者之間存在相關性,有目的的練習是刻意練習的第一步。那麼有目的的練習特點有哪些呢?

想一想自己學習某一項新技能時所用的方法和步驟。首先面對一項新技能我們完全很陌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達到了熟悉的程度,然後再練習,有時弱點會出現,但是就是不知道怎麼樣去提高自己,乾脆放任不管,以爲自己只要一直練習下去,就可以逐漸進步。然而很多情況是,幹了五年甚至是十年的老師傅卻還不如一個新手,或者可能是這樣的,幹了20年的師傅或許比干了5年的師傅會差那麼一點點,如果沒有刻意地去提升自己的水平,能力會慢慢退化的。

只是反覆的去做一件事,指望能力通過這種反覆能力可以得到提高,這是“天真的練習”,相比較,有目的的練習則與之區別開來。我們可以看到,有目的的練習,有如下四個特點:

一是具有定義明確的特點目標,譬如說你想提高自己的跑步技能,那麼你可以每次練習都跟自己定義明確的目標,一小時跑多少公里或者每分鐘跑多少米,想想怎樣達到這樣的目標。

二是專注,練習專注的時間越長,效果越好,任何訓練都需要全身心投入。

三是包含反饋,也就是說練習完成後要可以評估自己的練習過程,哪些地方是不對的,哪些需要改進,怎麼改進,這很關鍵。

四是需要走出舒適區,每次的提升意味着去做自己不會做或者不擅長的事,每次練習都是在原先的基礎上進行的。

那麼按照上面的四點來練習就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嗎?作者講到並非是這樣的,刻苦努力是一方面,而關注練習的看不見的另一面也同樣重要。這點就是作者講到的要建立起自己的心理表徵——它是一種與我們的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或具體或抽象。這些表徵是信息預先存在的模式(比如事實、圖片、規則、關係等)。我認爲,作者提到的這個概念可以將其理解爲卓越人士的特定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模式,他們在學習一個技能時會將其與自己所學的另外很多概念相聯繫,並且使用一些獨特的方法來練習。例如作者親自進行了一項記憶力實驗,普通的人一般可以記住7/8個數字,但是通過他交給被測試者的刻意練習方法,這些被測試者都可以突破自己,能夠記得八十個左右的數字。

3、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刻意練習的方法呢?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心中一直是帶着這個疑問的。讀到後面幾章,我找到了答案。刻意練習是一門技能,學會這門技能是需要花時間和精力的。作者給的建議如下:

首先要試着去找一個好導師。因爲這樣可以加快自己的進步,尤其是對於新手更需要如此。有了好的導師,在練習過程中可以以最好的方法達到最大程度的進步,並且可以隨時得到導師的反饋,從而糾正自己的錯誤,尤其是那些自己不易察覺的小的錯誤,導師的指導是至關重要的,否則練習幾年都得不到提高。

找好導師後,下一步就是有針對性地思考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同時還要思考哪些訓練方法幫助他們實現了卓越。接着就是模仿練習,糾錯,調整,再練習,糾錯,調整……如此往復,這樣進步指日可待!

譬如,在工作中,我們可以將每次接收到的任務或者項目當做一次刻意練習的機會,而不是簡單的完成工作,並在工作中讓其他同事給予自己的表現反饋,思考自己的表現再調整自己的行動,逐漸精進自己的業務。

那麼我們該如何找一位好導師呢?作者給了兩點意見,一是這位導師在該領域應該有一定的成就,雖然並不是總是最出色的,其次我們可以徵詢他人的意見。

另外,在生活和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技能要警惕以下思想:一是自我設限,譬如說“我不能”、“我不擅長和數字打交道”等等。二是錯誤地認爲只要自己足夠長時間地做某件事情,一定會更擅長;只需要努力就可以提高技能;如果足夠刻苦,你就會更加優秀。這些都是錯誤的,因爲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某件事情,並不是提高績效和表現的祕訣,這隻在在重複昨天的老路子。如果沒有進步,並不是因爲你缺少天賦,而是因爲你沒有運用正確的練習方法。

尋找一位優秀的導師有時花費昂貴且不易,那麼假如找不到導師怎麼辦?牢記以下三個F,將會對你有幫助,這三個F是以字母F爲開頭的三個單詞,即:專注、反饋以及糾正。譬如富蘭克林學習寫作時,就是找到他想模仿的範文,然後自己寫完後與原文對比,自己再思考自己的作品和範文有什麼差別,這樣就形成了反饋,然後調整自己的寫作方式或者用詞等等,長此以往積累下來,最終練成了作家。

4、在練習過程中究竟是什麼讓我們保持持續性呢?

保持動機是每位致力於持續行動時遇到的最大的問題。例如,新年制定的計劃開始執行沒多久就停下來了,想要的讀的書一直拖延沒讀,想要減肥但是去了幾天健身房,卻因爲種種藉口停止了等等。那麼那些優秀的運動員、小提琴家和象棋大師們,他們是怎麼樣做到日復一日地保持刻苦練習的呢?

是意志力的問題?作者說根本就不是意志力的問題,首先幾乎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這世間存在一種可在任何情形中運用的一般的“意志力”。二是人們以爲在某一特定領域可以獲得卓越的成就一定是自己有着難以想象的意志力,素不知你僅僅是在他達到出色之後你賦予他的一個優點。我不能堅持下去,因爲我沒有足夠的意志力,這種思維完全有害無益的。

而保持動機包括兩個組成部分:繼續前進的理由和停下腳步的理由。你不再做自己當初想做的事情,是因爲停下腳步的理由最終戰勝了急需前進的理由。因此,你要保持動機,要麼強化繼續前行的理由,要麼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下面就來談談如何在這方面付出行動,從而讓自己持續行動。

5、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

最有效的一種是留出固定的時間來練習,並且將練習時間最好限制在1小時左右,這樣做容易保持專注。將自己的練習時間固定下來,這樣慢慢會形成習慣,而且不會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擾,爲了將其他事情的干擾儘可能減少到最少,你要格外注意那些影響自己練習的事情等等。

增強繼續前行的傾向,有如下幾種方法。一是練習完全是內化的,因爲自己很喜歡,內心有這種渴望。二是出於完全實用的外在目的。譬如,爲了贏得職場中的進步,自己意識到要提升自己的演講能力。三是相信自己可以成功,這是信念的作用。最後一種是最外部動機中最強烈的一種方式就是社會動機,譬如說爲了獲得他人的認可和崇拜,一種營造和保持社會動機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入一個鼓勵你、支持你努力地社會團體。他們支持並信任你,你會發現自己在練習方面會更有動力,而且身邊多了這些和你有着共同目標的人,你會發現進步也會快,他們會給予你反饋。例如,本傑明、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在追求各種學識的時候就組成了一個共同進步的俱樂部,他把它命名爲“小團體”,在他21歲的時候就招募了11位對學術最感興趣的人們。俱樂部的成員每週五晚上聚在一起,相互鼓勵其他成員不同的學識追求。每次聚會要求每位成員至少提出一個有趣的交談主題,涉及道德、政治或者科學。而且小團體還制定了嚴格的規則,譬如禁止任何人與其他成員發生衝突或過於激烈地表達意見。每位成員每隔一個季度必須寫一篇文章等等。可以說,富蘭克林的小團體給了他強烈的動機去追求自己的學識和智慧。

6、結語

總之,傑出人物通過年復一年的刻意練習,在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中一步一步改進,終於練就了他們傑出的能力,沒有捷徑可走。希望通過這本書你也可以學會在生活和工作中運用刻意練習,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完善和改進自己。

這篇讀書筆記可算是對這本書的一個總結和回顧,希望對你有幫助。

刻意練習的優秀讀後感3

近期,讀了樊登老師講得《刻意練習》一書,這本書給我的感悟好深刻,通過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以下幾點。

1每個技能都是可以用刻意練習所達到的,我們需要不斷地將這種訓練地意識運用到我們的學習和工作當中,讓我們的工作得到一步步的完善。

2刻意訓練的步驟:引起興趣——發掘動機——持之以恆地訓練——設定反饋機制——不斷追求進步。

3關於反饋機制設定,我覺得我們不僅僅可以做可觀的實物做反饋,還可以用寫作的形式進行輸出,特別是寫進步本這個事,我覺得也是很不錯的方式,這會給每天的自己帶來很多的直面的反饋。有些我們在腦袋裏無法理清的思路,通過寫作覆盤的形式便可以得到解答,這是近期我寫作的感悟,也與大家分享!

4在現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很多都知識技能的`培訓課程在我們眼前晃動,但若我們想在某一領域做到極致,那在做抉擇時一定要思量清楚,瞭解自己本身的時間可調動性也很重要。不要盲目地覺得這個好那個好,先確保自己的核心目標要完成再思量其他的,否則,便很容易陷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處境。

5刻意練習要達到的標準:要形成一種自動反射的程度。我覺得最好的就是把它當作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把標準的行爲變成一種習慣。

最後說說我對樊登老師講課的感受:感覺很舒服,它跟得到的講書最不一樣的就是,得到的更多是一種理論性的陳述,而聽樊登老師講課則感覺像在聽故事一樣,樊老師會加入很多的個人見解和個人親身經歷或聽到的一些故事,這個我是比較喜歡的。唯一不足的是,就沒有整本書思維導圖的圖片,作爲讀者的我就怕自己將知識點遺漏,老師大概也是希望我們自己去總結吧!

刻意練習的優秀讀後感4

《刻意練習》這本書很早之前就聽說過,不少文章有推薦。之前在微信閱讀上又看到了,就收藏起來了。直接春節的這段時間,趁着假期,就打算在手機上閱讀,因爲方便攜帶。

但是遠遠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以爲在手機隨時能查閱,閱讀的時間會縮短不少,結果,剛好就是使用手機閱讀,每次打開手機,就忍不住的去刷其他了。所以,算下來整整是一個月的時間了,纔看完。

本書開頭有點想要打破“一萬個小時”定律的味道,但是越讀到後面,越覺得作者是很認可這個定律的,但是作者把這個概念更加進一步的解釋完整,讓人們不再是迷迷糊糊的以爲,只要我在某一個領域中付出了一萬小時的努力,就能成爲這個行業的專家。一萬個小時是基本條件,但是你如果只是重複的做,一萬個小時,可能就是簡單的一萬個小時而已。那一萬個小時付出成爲專家的那些人是怎麼做到的呢。因爲他們在一萬個小時吉,做到了“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意味着你需要在每天的重複動作中去打破跟突破,每次設定好一個目標,做到了,繼續把這個目標進行升級,加以重複的練習。

有目的的練習,包含了以下的特點:

一:有目的的練習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我們假想的音樂學生如果確定了類似下面這樣的練習目標,可能會比他漫無目的的練習要成功得多:“連續三次,不犯任何錯誤,以適當的速度彈奏完曲子。”如果不制訂這樣一個目標,就沒有辦法判斷練習是不是成功了。

二:有目的的練習是專注的。如果你的任務目標是要記住100個連續的數字串,首先的任務是記住30個,然後順利的記住了;接着進行35個,這次可能需要進行幾次,你才能記住,但是完成了35個之後;難度繼續增加,此時你可能已經很興奮了,因爲之前從來沒有突破過35,繼續給你增加難度()你還是會很樂意接受,來吧,繼續;終於40個的數字,居然都記住了,雖然已經不能再繼續增加難度了,因爲沒辦法繼續完成下去了。要想取得進步,必須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務上。

三:有目的的練習包含反饋。你必須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對不對,如果不對,你到底怎麼錯了。一般而言,不論你在努力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反饋來準確辨別你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以及怎麼會存在這些不足。

四:有目的的練習需要走出舒適區。對於任何類型的練習,這是一條基本的真理:如果你從來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便永遠無法進步。比如,業餘鋼琴愛好者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上鋼琴課,等到30年過去了,他還在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彈奏着那些同樣的歌曲,看起來,在那段時間裏,他已經積累了數十萬個小時的“練習”,但他絕不會比30年前彈得更好。事實上,可能還比年輕時彈得更差。

作者也在書中列舉了衆多的明星,偉人。之所以他們能夠確定如此的成就,並不是天賦造就,而是脫離不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練習。一萬個小時是基礎,但是要想突破,你就得加上“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的優秀讀後感5

《刻意練習》這本書講的主要內容是從新手到大師的一些方法,它可以用到我們具體的工作和生活中。它的作者是兩位美國人,分別是安德斯和羅伯特。這本書講了許多成功人士的案例,意在表明刻意練習的重要性。它打破了一萬小時定律。提出了一萬小時定律的一些問題。首先,不同專業領域的技能習得時間與練習時間不存在一萬小時最低值。例如,優秀的專業演員專業技能習得往往是3500小時,記憶類專家技能的習得也並不需要一萬小時,而是數百小時。

其次,成功與練習時間並不完全成正比,天賦雖然在其中不起決定性的作用,卻也會是一大影響因子。那麼,如何在生活或者工作中用刻意練習呢?它分四個階段,分別是產生興趣、變得認真、全心投入、開拓創新。練習的前面爲什麼要加刻意兩個字?因爲刻意通俗的講就是專門,而要想做到專門的練習就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經歷,所以並不是輕而易舉做到的事,這也就體現出了這本書的重要性。

天才是什麼?天才本是普通人,只是在某一領域、某一專業經過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練習,超越了大多人的專業技能和水平,人們叫他天才。沒有一出生就是天才的人。雖然說一個人的成功與自己的練習時間並不完全成正比,但在任何崗位的人,不經過反覆的練習,是無法成功的,甚至面臨的是淘汰或者離職。那麼,刻意練習的步驟是什麼,具體怎麼樣才能做到刻意練習?任何人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首先必須對這件事情產生興趣,興趣也並不一定是你剛着手幹這件事情的時候就產生了,而大多是經過了反覆的訓練,對這件事形成了一定的心理表徵,興趣就自然產生了。其次是你要變的認真,剛接觸這件事情的時候你難免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認真就是讓錯誤減少或者避免。接下來叫全心投入,這個就不必多解釋了,就是心中無雜念,投入到你要乾的事情中。最後是開拓創新,就是要在前三個條件的基礎上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從而達到創新與昇華的地步。這是每個領域的大師或者傑出人物都必須經歷的四個階段。

所以說,《刻意練習》作爲一本學術書,非暢銷書,的的確確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