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兩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李清照兩首教學設計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課標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標:

(1)通過誦讀準確把握該詞的情感;

(2)瞭解並把握李清照的創作分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和賞析把握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並理解李清照創作分期和創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

同學們,我們先看一句臺詞:“皇上,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PPT展示),當然也有人進行過惡搞。(PPT展示:皇上,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容嬤嬤嗎)

實際上,大明湖畔確實出現過一些美女和才女,這裏有一幅對聯爲證: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

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彩有後主遺風。

這就是郭沫若題李清照故居漱玉堂的對聯,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走進李清照,學習《李清照詞兩首》。

二、板塊教學,整體感知

1. 讀一讀。向學生提出四維誦讀要求。

讀得準確

讀出節奏

讀出關鍵

(愁:一個“愁”字開篇,反應的是作者濃濃的愁思,使全詞都籠罩在悽迷、哀怨的氛圍當中。思考:李清照因何而愁?

涼。表面上:重陽節,天氣轉涼。玉枕紗櫥,難於風寒。

深層面:獨居家中,沒有家庭的溫馨,內心感到孤獨、淒涼。)

引申問題:本詞寫作的'季節?時間?

重陽節。本應於家人團聚,而此時趙明誠在山東做官,李清照在青州老家居住,李清照清寂無聊,寫了這首詞給趙明誠,以寄相思。“永晝”“半夜”“黃昏後”。巧妙抓住了這幾個時間的推移,來寫自己在家中生活的空虛,無聊,來表達自己對丈夫那種夜以繼日的相思之情。

讀出感覺

2. 品一品。品讀“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黃色的菊花與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相近,這樣的比喻比較恰當地反映了當時作者由於作者離開丈夫而孤獨、愁悶的生活和內心情感。

3.比一比:比較李清照前期作品《如夢令》,闡釋不同環境下的不同創作風格,引進李清照創作分期。

18歲之前,天真爛漫的少女時代(李格非之女,)。代表作品《點絳脣·蹴罷鞦韆》《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18歲嫁於趙明誠(金石學家),婚後生活幸福,44歲之前有時過着獨居的生活;代表作品:《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醉花陰》

宋欽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歲,靖康之難;46歲,丈夫趙明誠病逝於建康。

最後,請同學爲該詞選一幅插圖。

三、總結提升

本節課是在誦讀和品味中體會李清照這首詞中的情感(描繪孤獨的生活、抒發相思之情);瞭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創作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