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論文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它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閱讀實踐,能夠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獲得閱讀能力和多方面的知識,發展思維,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薰陶。而以往的教學,閱讀只是作爲課堂教學中的一種陪襯和形式,教師把學生置於從屬地位,要學生配合自己按既定的計劃講授課文,要求學生去適合教師,迎合教師的口味,順應教師的需求。當學生隱藏的認識過程還沒有充分顯現出來的時候,教師不是創造條件給他們,而是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縛和代替了他們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維模式去限制和規範了學生的思維活動,用統一的思維方法和習慣沖淡了學生的認識過程,千方百計地把學生引到自己設計好的圈子裏,引到自己想好的結論裏,迫使學生面帶難色地吞嚥下去。如此閱讀教學,怎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改變以往費時低效的現象,關鍵是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淺談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論文

一、在閱讀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閱讀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創設和諧、融洽、愉悅的教學氛圍。教師要流露出真誠的喜愛和尊重,撥動學生的心絃,使學生精神振奮、興趣盎然、思維活躍,始終保持着昂揚的學習熱情,主動學習,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展智力。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閱讀上主要體現在引導自讀、自悟、自主學習,並且學有所得,能夠看到自己的成績、自己的進步。教學中要先讓學生自己讀書,再質疑,然後引導學生梳理提出的問題,進而指導學生通過抓住重點詞句比較分析,在讀書的過程中解決問題、獲得新知。一步一步地把學生教會,是教學拓展的階梯。成功,那怕是極小的成功,對於學生來說,也會使他們精神振奮、思維活躍,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二、營造和諧氛圍,培養創新意識

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發展,學習動機的誘發,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不僅依賴於知識和能力,而且取決於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和氛圍。只有在輕鬆、自然、安靜的氛圍中,人們纔會產生好奇心、萌發求知慾,纔會有創新的`意向和行動。

因此,教師應創設寬鬆的課堂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理解,鼓勵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的想法。對學生的創造性表現,哪怕是極其微小,也要大加讚賞,即使他們有失誤,也要熱情鼓勵,只有這樣,學生纔敢於創新。另外,教師要樹立爲學生服務的思想,不要凌駕於學生之上,儘量做到教學民主,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讓學生覺得老師和藹可親,從而消除一切心理障礙,課堂上學生就會無拘無束,思維也就非常流暢,於是便常常會有創新的見解涌現出來。 三、在閱讀中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動手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前提,一個人在動手過程中只有做到手動、眼到、心到,才能調動各種器官。

如教《詹天佑》這篇課文,講詹天佑“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這一段,我根據課文內容板書,畫出施工的示意圖,讓學生來理解課文,這就失去了讓學生動手思考的機會。再教學這一段時,我讓學生邊看書邊畫出八達嶺和居庸關施工示意圖,然後叫兩位學生在黑板上畫,並說出這樣施工有什麼好處,讓學生展開討論。通過大家討論,再細讀課文,學生就體會到,從山頂中部鑿井法,從山的低處打幾口井,向兩頭開鑿,這樣兩頭同時施工,有六個工作面,可以增加工作效率。同樣在教學“人”字線路這一段時,我也引用了上述方法,通過這樣的動手操作,使學生真正懂得了詹天佑是個傑出的工程師。

四、在閱讀教學中要體現教師的主導思想

在注重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教師不能放棄或削弱自己的主導作用,因爲教學和一般學習不同,在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離不開教師的組織、引導和指點。讀,同樣需要教師的指導,有無教師的指導,是一般的閱讀活動和閱讀教學的根本區別。如果只有學生的閱讀活動,而沒有教師的組織、引導和指點,那隻能是閱讀,而不是閱讀教學。而指點是否抓住了關鍵、是否恰如其分,是閱讀教學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誌。閱讀課上,教師不僅要把學生的讀書活動視爲教學中的主要環節,把大部分的時間還給學生進行讀書實踐,而且要對學生的閱讀作精細的指導,既要抓得準,又要指導得當。

五、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評判能力

在閱讀中學會評判,就是針對課文中的語言文字、人物的性格特點,教師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評判能力,也能滿足不同知識層次的學生要求,從中更有效地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克服學生的從衆心理和答案的唯一性。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只有我們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內涵,根據教材特點,纔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其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