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論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快樂地獲取知識呢?

淺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論文

 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促進自主學習

自信心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了信心,纔可能有興趣;有了興趣,纔會主動去追求、探究。尤其是小學生,教師一個讚揚的眼神、一個肯定的手勢,一句鼓勵的話語,就會給他們樹立

我能行的信心,就會主動參與、主動探究。

1、平等對待,讓學生積極參與。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根據兒童的心理的特點,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作爲教師,課堂上應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習困難的學生,要給予他們體驗成功的機會,要讓學生嚐到跳一下就能摘到蘋果樂趣。我在教學時,針對課文內容,精心設計不同的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讓他們都能通過回答問題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成果,體味參與的快感。給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心境,讓他們敢想、敢說、敢質疑。如,我在教學《倔犟的小紅軍》時,設計了幾個不同程度的問題:最易的找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較難的你從小紅軍的外貌看出了什麼?更難的從小紅軍的外貌,你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說明你的理由。這樣一來,不同程度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實際都能在課堂上活動起來,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

2、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要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認爲一堂課的課前導入非常重要,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的開場白能產生先聲誘人、引人入勝的效果,它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我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一開始就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我們幾乎天天同太陽見面。那麼,誰來說說太陽到底有多大?(學生答:像圓盤那麼大、和月亮一樣大)我接着問:我們到太陽上去,如果坐飛機,多長時間能到達?(學生答:一小時、一天、一個月)這時候,我恰到好處地激趣:同學們,看來我們對太陽瞭解的太少,今天我們來學習《太陽》這篇課文,你一定會從中瞭解許多有關太陽的知識。這樣巧妙地導入,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3、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就是要給學生髮表意見的機會,鼓勵學生多發表自己的見解。語文作爲人文學科的一種,其特點是整體的、直覺的,可以從多角度加以詮釋。在教學中,對一個詞、一句話、一段文字、一篇文章中心的理解,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爲學生創建一個自由辯論的舞臺,讓學生各抒己見,在討論中明辨是非。例如《麻雀》這篇課文,我在指導學生學習

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落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的尖叫着。

時提出:絕望的老麻雀爲什麼還要不停地尖叫?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此後學生積極思考,踊躍發言。此時的教師,應該肯定每一個學生的見解,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這樣,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就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形成了。

二、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促進自主學習

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可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學會知識僅爲對知識膚淺的理解,而掌握方法,學會知識,才能挖掘潛能,創新發展,最終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當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變學會爲會學。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訓練能力,更應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方法是鑰匙,學生有了這把金鑰匙,自然就會信心百倍、輕鬆愉快地接受知識了。

在小學階段,理解課文內容是學習課文的關鍵,也是學生學習課文的難點。怎樣培養學生自主理解課文呢?我採用了先扶後放的方法:首先以一個片段爲例,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字、詞、句、段及朗讀方面的訓練,講清該部分內容的知識點和難點,然後引導學生歸納出學習方法,最後讓學生按同樣的方法自主學習其餘部分。如教《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時,學習步驟是這樣安排的:1、預習。讓學生明白作者的寫作順序,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描寫小興安嶺美麗景色的。2、看錄像,聽課文錄音。請學生觀賞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如畫的錄像,再配上課文錄音。讓學生用感官來感受自然之美,用耳朵來傾聽如濤的詞句。3、和學生共同學習春天的自然段。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找畫出表現小興安嶺春天美景的詞和句。4、同桌互議,指名口述。5、指導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6、教師總結。分析完這部分內容後,我即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讀、找、議、述、再讀。接着根據學習方法讓學生學習其餘部分。

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的方法,學生就會積極參與,這樣,必然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自主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習慣養的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可見,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的一生有着深遠的影響。在積極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爲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養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新大綱強調

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同時還強調學會朗讀、默讀、複述,學習精讀、略讀、瀏覽這種強化讀的訓練,以讀爲本的方法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注意要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並進行了如下嘗試:①、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

②、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③、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每讀一次有一次收穫。④、讓學生做讀書筆記,把自己的讀書感悟隨時記錄下來。

2、學生要養成一邊讀,一邊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法國著名思想家布豐說過:讀書不做記號等於不讀。教師在指導學生讀書時,

應該要求學生養成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想一想的好習慣。在通讀課文的過程中,找出並分類摘錄課文關鍵的字、詞及精彩的句、段,並加以理解和記憶。以這樣的要求進行長期的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3、學生要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小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即書本知識爲主。除了課堂上師生的交流,他們更多的時間是與書本打交道。因此,讓學生藉助教材預先學習,讓他們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就會變被動爲主動。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①、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內容。②、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根據課後的思考題)

③、自己去查找一些有關課文內容的資料。總之,語文學習中的預習,實質是學習的主動權從教師手中轉到學生的那兒的過程,學生掌握了預習的規律,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悉心指導,必然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點燃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火花,使他們嚐到追求真知的樂趣,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