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改下閱讀教學中說話能力的培養論文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基本環節,能夠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訓練。閱讀訓練是理解書面語言的訓練,而書面語言的訓練又離不開字詞句篇,進行朗讀、聽話、說話、回答、筆練等等。所以,閱讀教學實際上是以閱讀文章爲主,把詞句段篇聽說讀寫融爲一體的評議綜合訓練。其中說話訓練是寫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閱讀課文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它的知識含量大,有豐富的口語訓練內容,因此,閱讀教學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場所,我們應充分利用和發掘。

淺談新課改下閱讀教學中說話能力的培養論文

一、仿照句式,讓學生會說。

句式仿說是說話訓練的一項最基本的訓練內容,對低年級的學生更適用。它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能幫助學生掌握表達技巧、熟練表達技能。閱讀教材中句式的類型非常豐富,如陳述句、疑問句、祁使句、被字句、把字句、比喻句排比句、遞進句等等。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句式進行說話訓練,可達到提高學生說話能力的目的。如在《蜜蜂引路》課文中有“一邊……一邊……”的句式,訓練時,可先指導認真讀原文:“列寧一邊走一邊看……”讀後讓學生體會這種句式的構成特點。接着讓學生表演動作,口述自己看到的在同一時間裏做的兩件不同的事,然後讓學生自由進行仿說。經過三步的進行,由扶到放,層層深入,使學生牢牢地掌握了該句式的特點,達到了運用自如的目的。

二、發揮想象,讓學生有話要說。

想象是人腦在原有表象的基礎上加工改選形成的過程,是發展兒童語言和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教材中,有些課文讀完後,總給人一種言雖盡而意未完的感覺,讓人思考與流連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引導學生去發掘出那些深含着的因素,以用作說話的材料,無疑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

學完《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對學生說:“這個喜歡葫蘆的人還會再種葫蘆嗎?如果他第二年還會種會怎樣做呢?請小朋友幫忙,說出這個人今後會怎樣做。”經過啓發,學生們高興極了,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展開想象,爭相給這個古人來設計未來:經過這事後,種葫蘆的人是如何吸取了教訓,明白了什麼道理,再種葫蘆他怎樣管理……最後得到了許多大葫蘆。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說話的.邏輯性和思維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鍛鍊和發展。在《東郭先生和狼》一文中,老師教完後,可以讓學生想象:如果沒有老農的幫助,東郭先生會怎樣逃離狼口?學生就會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已有知識儲備進行想象,極大地豐富了課文內容。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說。

根據課文特點,創設不同的情境,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培養興趣,並在創設情境的美感中感知教材,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以美去激發愛,以情感爲紐帶,在實際的感受中去認識事物,讓學生有感而發,說出內心的感受。在教學《燕子過海》一文時,我讓學生張開雙臂,踮起腳尖學燕子飛的動作,在幻燈上出示一望無際的大海,一邊播放事先錄製的海浪聲,同時我富有激情地朗讀起來:“天連水,水連天,望也望不到邊。一羣小燕子要飛到溫暖的南方去過冬,它們不分晝夜地飛呀飛,飛呀飛,有時狂風捲起了巨浪,譁,譁,有時大雨不停地下,淅瀝瀝,淅瀝瀝……可小燕子還是不停地飛呀飛。”此時學生也不停地“飛”,直到疲倦了,才讓他們停下休息。這時讓學生說說剛纔的感受,學生經過親身體驗,都爭着說:“太累了!”“手痠腿軟,渾身無力。”“真想趴在桌上睡一覺。”於是我趁機讓學生找出表現燕子“累”的句子,將“落”、“伏”與“飛”、“站”作比較,學生由於感受深刻,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燕子很累,沒有力氣再“飛”;“落”字可看出燕子的心情很焦急,巴不得一下子就到達甲板休息;“伏”說明燕子連站的力氣都沒有了。師:是啊,同學們飛一會兒就叫酸叫累,而燕子卻要飛多少個日日夜夜啊!累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現在有機會讓它們休息,它們真該好好休息了。可過了一會兒,它們又展翅起飛了。這時的你,難道沒有被燕子所感動?那你想對燕子說些什麼呢?此時學生心中的話,就像決堤之水,滔滔不絕。有的說,你飛過大海真是太辛苦、太艱難了;有的說,你的決心真大,意志多麼堅強,我要向你學習;你真勇敢,以後我絕不傷害你了;還有的說,燕子祝你一路平安!就連“崇敬的目光”、“沉重的心情”這些較抽象的詞意,都能說出自己的見解來。這樣創設情境,學生想說,在說中既活躍了思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逐步提高說話能力。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把握機會,採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樂說、善說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