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

《玩出了名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5課,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玩鏡片玩出了名堂,發明了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啓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試想:都是八九歲的年齡,誰不喜歡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並不是很簡單。所以,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遊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是誰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麼?他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用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然後,我讓學生多形式、多次數地閱讀文章,讓學生儘可能地獲取更多信息,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

課後拓展延伸時,我設計了兩個要求,一是以讀引讀,拓“玩”出名堂例子;二是交流玩中收穫;要求學生先在小組裏交流,然後選出一名同學到臺前介紹,同學評議是不是把玩的過程說清楚,然後讓學生動筆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穫寫下來。這在教學中是個難度,大多數學生有內容寫,就是表達不出,寥寥幾句就結束了,往往寫不出什麼發現。

課後我想:這節課之所以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主要是我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明白閱讀教學是爲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又把問題還給他們,讓他們帶着問題去閱讀,因此課堂收到了好的學習效果。至於課後的小練筆並不很理想,我認爲主要是學生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加上平時訓練少,以後這方面要加強。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2

《玩出了名堂》這篇文章講得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並在工作之餘消遣磨鏡片,做成放大鏡,突發奇想發明了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這個有趣的故事,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他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在玩中完成的,也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官場,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啓發學生在玩中也要細心留心觀察。

我講這節課時,是由學生對於玩有什麼看法討論入手,引出作者的看法,進而引出列文虎克的玩的例子,讓學生進入列文虎克玩的情鏡中,模仿他的玩,邊玩邊體會在玩的過程中應注意什麼、學習列文虎克什麼。最後體會列文虎克的發明是多麼了不起,啓發學生在生活中也應該怎麼樣。在寫作時要注意引號的使用。

在講課之前,我覺得這節課會是一節很生動的課,有時也會因我的幽默語言而發笑;講課時,發現自己說得很多,學生確實讀的很少,最後引號介紹的太多,致使最後一段沒有按計劃處理,感覺沒有預期的很好的效果,但還沒有覺得這是一節很失敗的課;講課後,老師給我做了全面的評價:

1、名堂不應該開始就提出來。

2、不應該給學生講那麼多,太多他們也不明白。

3、沒有讓學生多讀課文。

4、最後下課前沒有按要求完成任務。

5、板書囉嗦,應該一條線引出來。

讓我徹底認識到什麼是失敗的課的嚴重性,很受打擊。如果再講的時候,我會讓學生多讀課文,提出幾個重點性的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多討論多說,學生除了學還要練習,進行反饋,做到學練結合。老師只要做好引導、評價與總結就可以了,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評價很重要,課堂學生的積極性可能就因老師的某一句話就調動起來了,光老師有激情是沒有用的。但我卻是無論學生有沒有激情,我總是充滿激情,讓別人看來也許很傻!

我知道我的課堂總是我說的多,但是很難改正,我其實還沒有徹底深入進去,要不然也會進步很快的。事實有時候不像想象的那樣,在實際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儘快妥善處理。知道自己的缺點,我會努力改正!加油!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3

第一課時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能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第一課時,我也似乎形成了思維定勢,首先讓學生自學生字詞,自讀讀通課文。然後同桌互相當小老師檢查學生生字詞和課文的學習和掌握情況,最後我來抽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剛開始,學生積極性非常高,一個個都讀的認真,小老師也非常負責,爭着指出同桌讀音不夠標準、不夠到位的地方,簡直比我這個老師還要嚴格。可隨着這樣的小老師活動的長期開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下降了。看來,當小老師已經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了,我決定換一種方式試試。

在學習《玩出了名堂》一課時,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首先提出了今天我們要開展一個闖關的活動:字音關詞語關朗讀關,聽到這個新鮮的活動,學生們爲之精神一振,隨即我講清了活動的要求,這個闖關活動主要還是採用同桌互助的形式,以字音關爲例,凡是能讀準字音的孩子算闖關成功,可以由同桌給她畫上一顆小星星,如果有的孩子一次不能闖關成功,可以在同桌的幫助下多練習,再次讀,能讀準的,也算闖關成功。任務佈置下去,孩子們的積極性都非常高。看他們讀的搖頭晃腦的樣子,我感到一種欣慰,好久沒有看到如此積極活躍的課堂了。看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容易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只有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這樣的課堂纔是有生命力的課堂。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需要多鑽研,要想方設法的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4

第一課時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能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資料。在教第一課時,我也似乎構成了思維定勢,首先讓學生自學生字詞,自讀讀通課文。然後同桌互相當小老師檢查學生生字詞和課文的學習和掌握狀況,最後我來抽查學生的學習狀況。剛開始,學生用心性十分高,一個個都讀的認真,小老師也十分負責,爭着指出同桌讀音不夠標準,不夠到位的地方,簡直比我這個老師還要嚴格。可隨着這樣的小老師活動的長期開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明顯下降了。看來,當小老師已經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了,我決定換一種方式試試。

在學習《玩出了名堂》一課時,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首先提出了這天我們要開展一個闖關的活動:字音關詞語關朗讀關,聽到這個新鮮的活動,學生們爲之精神一振,隨即我講清了活動的要求,這個闖關活動主要還是採用小組互助的形式,以字音關爲例,凡是能讀準字音的孩子算闖關成功,能夠由同桌給她畫上一顆小星星,如果有的孩子一次不能闖關成功,能夠在同桌的幫忙下多練習,再次讀,能讀準的,也算闖關成功。任務佈置下去,孩子們的用心性都十分高。看他們讀的搖頭晃腦的樣貌,我感到一種欣慰,好久沒有看到如此用心活躍的課堂了。看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容易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只有把他們學習的用心性充分調動起來,這樣的課堂纔是有生命力的課堂。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需要多鑽研,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5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過去老師主動的“教”爲學生主動的“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徵,立足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開掘與培養,讓學生在學生中掌握、認識和發現知識,並在深入地探究中獲取學習的樂趣,養成敢於嘗試、追根問底的科學精神,而學生自主與合作意識,也將會因爲我。

在上這一課時,我想孩子們很是感興趣,試想:都是八九歲的年齡,誰不喜歡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並不是很簡單。《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以“玩”爲線索,以“名堂”爲中心,因此在教學時我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想方設法地創造機會,大膽地讓學生表現自己,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如課文的導入時的談話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同學們都喜歡玩,你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基於孩子思想過於嚴謹,所以看法都相對單一。

而在課文理解方面,因爲內容不是很深奧,所以放手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爲,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閱讀教學是爲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爲然。尊重個性,那又如何照顧全體呢?該如何去把握?所以在指導方面,我比較注重學生的獨特感悟,學生對列文虎克的磨鏡片的恆心讚賞,就讓他們讀出讚賞的語氣,學生對列文虎克很欽佩,就讓他們讀出欽佩的.語氣,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學生的朗讀能力得以提升。當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後,我就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閱讀小資料,進一步領會許多發明和創造都是“玩”出來的,鼓勵孩子們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交流自己日常的玩中有沒有發現,讓學生迴歸生活,孩子們暢所欲言,此時我安排學生進行小練筆,把自己玩的過程寫一寫。課後發現多數學生基本能把玩的過程寫出來並有所收穫。

總之一句話,課堂應該是屬於學生的課堂,老師的任務是做好引導者的角色。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過去老師主動的“教”爲學生主動的“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徵,立足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開掘與培養,讓學生在學生中掌握、認識和發現知識,並在深入地探究中獲取學習的樂趣,養成敢於嘗試、追根問底的科學精神,而學生自主與合作意識,也將會因爲我們探究的逐漸深入而相得益彰。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6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講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發現微生物這件事。整篇課文以“玩”爲線索,以“名堂”爲中心,因此在教學時我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繫在一齊,提出“列文虎克是怎樣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問題。

了更好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始,我從“玩”字入手引入新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時,針對孩子好玩的天性,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愛玩的活動,在玩中有什麼感受,從而自然引入新課的資料。這樣的導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拉近了學生與學習資料的聯繫,容易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在課文理解方面,因爲資料不是很深奧,所以放手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爲,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閱讀教學是爲了引導和幫忙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爲然。尊重個性,那又如何照顧全體呢?該如何去把握?所以在指導方面,我比較注重學生的獨特感悟,學生對列文虎克的磨鏡片的恆心讚賞,就讓他們讀出讚賞的語氣,學生對列文虎克很欽佩,就讓他們讀出欽佩的語氣,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學生的朗讀潛力得以提升。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7

第四單元的課文是教會孩子學會觀察,觀察身邊的人和物,發現自然界的祕密。如何以讀促寫,讓孩子會觀察、會按觀察的順序寫出來呢?

新課程標準就閱讀要求我們做到: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嘗試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重視默讀,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力求讀透、讀精,即要通過閱讀培植學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 、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又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爲實現這個要求我是這樣設計的:

導入課文時,進行一個說話訓練: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麼樣說你?說時加上爸媽說話時的動作或表情,然後我讓學生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內容,誰玩出了名堂?玩什麼呢?怎麼玩的呢?玩出了什麼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我順勢問他們家長這時會說什麼,引出第一段。在進行聯繫語境理解詞語,對“名堂”進行辨析,解決第5自然段,明白了列文虎克取得的成就,順勢引導學生探究“列文虎克玩什麼玩出了這麼大的成就”,理出了文章的線索。再讓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玩具進行研究,他是如何玩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試驗:鹽水浮雞蛋。對課文進行拓展說話練習,讓學生說一說我們是如何玩的?再讓學生寫一寫《我也玩出了名堂》使課文的內容得到昇華。總結課文時,讓學生體會他爲什麼會玩出名堂?帶着讚歎的語氣讀文後的泡泡,最後對學生溫馨提示:玩可要節制喲,否則的話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爲哦。

在本課的教學中,既注重了學生基礎知識詞語的理解,又進行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課前的說話訓練教給學生如何觀察,如何抓住觀察順序來寫,實質上這是一個寫作方法的培養;在理解課文時,我採用默讀、指名讀、賽讀、有感情的讀等方法,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總結時,讓學生用讚歎的語氣讀泡泡,充分運用教材,提升了學生情感。尤其是最後的溫馨小提示,根據學生特點說明玩的兩面性,又提醒學生如何合理的玩,用溫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來更能易於接受。

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爲,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閱讀教學是爲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爲然。尊重個性,那又如何照顧全體呢?該如何去把握?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個性閱讀的意義還在於: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思想產生碰撞,自然會產生一些個人體驗。當然,學生的個性閱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對於體驗中的侷限性,我不應輕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讓學生意識到“與其重複一句正確的話,還不如試着說一句錯誤的話”。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放開與收攏之間有着一定的關聯,在實踐教學中我還需要歷練。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8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而擔心孩子玩會不安全或玩會影響學習成績是天下父母心!真想借《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來讓孩子以後的玩都能玩出快樂,玩出安全,更能玩出個名堂,玩有所獲呢!但願這是有可能的,我想這樣的課堂也就能教出個名堂來了。

這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導入課文時,在黑板上板書一個“玩”字,讓學生先進行一個說話訓練: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麼樣說你?說時加上爸媽說話時的動作或表情,然後我讓學生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內容,誰玩出了名堂?玩什麼呢?怎麼玩的呢?玩出了什麼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可都說是做出顯微鏡,發現微生物,爲了區別“發明”和“發現”,我乘機引導,我讓學生補充板書, 顯微鏡,填上一個用“發”字組成的詞。突破了詞語關。同時進行相關的練習,及時加以鞏固。第3和第5自然段很簡單我採取了以讀代講的方式。而第4自然段是難點,我遞進式的提出幾個問題:怎樣玩放大鏡?有什麼新發現,後來又有什麼新玩法?結果發現了什麼?在學生交流後,我出示有趣的是微生物的放大的圖片,學生在看到課件上的圖片時,表現得有點驚恐,我順勢追加一句:很可怕?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的課桌椅裏,都有很多很多的微生物呢!學生們更害怕了,有的甚至抱成一團了,多可愛的孩子呀!此時再引導學生交流資料袋,瞭解微生物。學生應該記得更紮實了!總結課文時,讓學生體會他爲什麼會玩出名堂?帶着讚歎的語氣讀文後的泡泡,最後對學生溫馨提示:玩可要節制喲,否則的話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爲哦。

在教學中,既注重了學生基礎知識詞語的理解,又進行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課前的說話訓練教給學生描寫人物的方法,注重突出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表情以表現人物,實質上這是一個寫作方法的培養,總結時,讓學生用讚歎的語氣讀泡泡,充分運用教材,提升了學生情感。尤其是最後的溫馨小提示,根據學生特點說明玩的兩面性,又提醒學生如何合理的玩,用溫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來更能易於接受。

但是這節課的遺憾的是在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會過多關注教學的預設,有點脫離學生的現聲生成,沒能更好地融於課堂。這是我今後的課堂都要注意的!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9

閱讀感悟寫法。怎樣寫玩時快樂情形,這是本人在本課中要滲透的重點。本文講述的是列文虎克一邊看門,一邊麿鏡,玩玩放大鏡。,再次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接着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明了顯微鏡,接着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就以一個“玩”字穿起了整個故事。將主人公“玩”的過程及收穫寫得淋漓盡致,使文章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那麼我們該如何寫出玩時的情形呢?這裏我結合寫作知識點作了詳細的點撥。

首先回憶哪次“玩”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認真回想自己平時最喜歡玩的遊戲是什麼,如:捉迷藏,盪鞦韆等。然後把最喜歡的一次“玩”的玩法和玩的過程作爲重點寫下來。並寫出玩時的樂趣和感受。比如、寫“盪鞦韆”(坐在鞦韆上,什麼也不想,一上一下,來來回回,有一種飛翔的感覺。看看周圍,一陣陣風吹過,一隻只鳥兒飛過。在鞦韆上,我什麼也不想,晃眼望望遠處的景色,擡頭望望藍天,幾朵漂浮的白雲好像託着我的藍色夢想……恍惚中已經過了很久,一個小時就過了,可我還是不想停下。“鞦韆”這“古老”的玩具,伴我度過童年的開始,童年的結束,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盪鞦韆那種忽上忽下的感覺,就是一種刺激,我喜歡鞦韆又高又遠的刺激……

本文在朗讀的處理上,基調是親切,驚喜的。比如、作者是怎樣避免使用枯燥的專業術語的?怎樣理解“那是一個‘小人國’裏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的意思。這裏我“扶”着走的。文中的“小人國”指的是微生物。這裏給“小人國”“居民”加引號是用了擬人的手法,這樣,不僅起到強調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專業術語的枯燥,增強了所要表達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0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講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發現微生物這件事。整篇課文以“玩”爲線索,以“名堂”爲中心,因此在教學時我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問題。

了更好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始,我從“玩”字入手引入新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時,針對孩子好玩的天性,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愛玩的活動,在玩中有什麼感受,從而自然引入新課的內容。這樣的導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拉近了學生與學習內容的聯繫,容易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在課文理解方面,因爲內容不是很深奧,所以放手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爲,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閱讀教學是爲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爲然。尊重個性,那又如何照顧全體呢?該如何去把握?所以在指導方面,我比較注重學生的獨特感悟,學生對列文虎克的磨鏡片的恆心讚賞,就讓他們讀出讚賞的語氣,學生對列文虎克很欽佩,就讓他們讀出欽佩的語氣,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學生的朗讀能力得以提升。

20xx年10月18日,上午第一節課,是我來到新學校的第一次公開課亮相。雖然沒有特別精心的準備,只有“家常菜”的味道,但敬畏課堂的態度依然沒變,服務學生的宗旨依舊沒變。

每天的忙碌似乎把自己思考的時間都擠走了,所以利用中午短暫的休息對自己今天的課堂簡單的做一反思。

滿意之處:

1.本節課學生參與率高,達到95%。除了極個別同學沒有發言之外,大部分學生都積極參與了課堂。

2.小組學習已初見成效,不僅有序而且有質。今天唯一的一次小組探究中,學生的表現可圈可點,巡視中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交流非常激烈、精彩。

3.學生的說話、語言運用讓課堂熠熠生輝。練習點設計合理,學生的發言精彩,教師的臨場指導更是錦上添花。

不足之處:

1.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說出自己想說的話。總是因爲40分鐘的有限時間和提前預設好的學習任務,擠掉了了給學生更多表達、思考的時間。很多學生能夠想到的東西,可能因爲我們的着急就越俎代庖了。

2.處理生成性資源不夠科學合理。在學習列文虎克玩鏡片做成放大鏡這一教學環節時,我補充了一份資料,然後讓學生說一說看完資料候的感受。張宇鵬同學說:“我覺得他很可憐,因爲他爲了玩鏡片都不管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聽了他的發言,我順勢讓其他學生否定了他的答案,隨機評價:“真正可憐的應該是他的妻子和孩子吧。”現在想想這樣的處理不但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而且對理解人物形象毫無用處。如果我換一種方式提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聯繫課文內容想想,列文虎克自己覺得自己可憐嗎?”。我想在學生的思維碰撞中,張宇鵬同學自己就會是否定的答案,而且還會使列文虎克的人物形象在同學們眼中變得更加高大,學生也能深切的感受到列文虎克對鏡片的那種癡迷於熱愛 。因爲做感興趣的事不會覺得累、不會覺得苦、更不會覺得可憐。

……

有缺憾的課堂是真實的課堂,其實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那就在今後的課堂中彌補、充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