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精選5篇)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篇1

新課程標準就閱讀要求我們做到: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嘗試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重視默讀,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力求讀透、讀精,即要透過閱讀培植學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潛力,又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爲實現這個要求我是這樣設計的:

導入課文時,進行一個說話訓練: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樣樣說你?說時加上爸媽說話時的動作或表情,然後我讓學生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資料,誰玩出了名堂?玩什麼呢?怎樣玩的呢?玩出了什麼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可都說是做出顯微鏡,發現微生物,爲了區別發明和發現,我順勢引導,我讓學生補充板書,顯微鏡,填上一個用“發”字組成的詞。突破了詞語關。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很簡單我採取了以讀代講的方式。而第4自然段是難點,我遞進式的提出幾個問題:怎樣玩放大鏡?有什麼新發現,之後又有什麼新玩法?結果發現了什麼?之後引導學生交流資料袋,瞭解微生物。總結課文時,讓學生體會他爲什麼會玩出名堂?帶着讚歎的語氣讀文後的泡泡,最後對學生溫馨提示:玩可要節制喲,否則的話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爲哦。

在教學中,既注重了學生基礎知識詞語的理解,又進行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課前的說話訓練教給學生描述人物的方法,注重突出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表情以表現人物,實質上這是一個寫作方法的培養,總結時,讓學生用讚歎的語氣讀泡泡,充分運用教材,提升了學生情感。尤其是最後的溫馨小提示,根據學生特點說明玩的兩面性,又提醒學生如何合理的玩,用溫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來更能易於理解。遺憾的是在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有點脫離學生,沒能融於課堂。這是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篇2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講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發現微生物這件事。整篇課文以“玩”爲線索,以“名堂”爲中心,因此在教學時我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繫在一齊,提出“列文虎克是怎樣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問題。

新課程標準就閱讀要求我們做到: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嘗試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重視默讀,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力求讀透、讀精,即要透過閱讀培植學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潛力,又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我就是朝這個要求做的。

課一開始我就抓住學生觸動最大、印象最深的“名堂”展開讀書交流。這樣能夠激起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對列文虎克的偉大發現有充分的認識,對列文虎克本人充滿敬佩,爲接下去感悟列文虎克爲什麼能夠取得如此偉大的發現做好充足的鋪墊。我從文尾出發(最後一自然段)幫忙學生明確這個大名堂是指什麼,並透過朗讀告訴大家,列文虎克玩出了什麼成績。緊之後,引導學生深刻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到底有多大。

列文虎克的偉大成績在學生頭腦中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導學生回過頭來看一看,找到課文2、3、4段講了列文虎克玩的過程。這就進入到了本節課的第三大環節,思考列文虎克一步步玩出了怎樣的花樣。在一步步地理清故事脈絡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概括文章主要資料。於點評中讓學生明白:象這樣好好細讀文章,用簡潔的話語,列出重點情節,能夠幫忙我們很好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資料來!這一環節下來,學生既理解了資料,又發展了語言,還體會了學法,凸顯了環節的整合,增強了實效。

接下來,引導學生細讀感悟了。尊重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請同學們讀一讀、找一找,列文虎克玩出了一系列的花樣,哪些地方吸引了自己?想一想:爲什麼?其中穿插了《列文虎克磨放大鏡的故事》,穿插了《活雨滴的故事》。使文章的前後聯繫更加緊密。既增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資料的理解,又幫忙學生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妙處,一舉多得。

文章學到那裏,玩出了花樣的學習也就告一段落了。再出示“名堂”的三種解釋,請大家思考:列文虎克爲什麼能夠玩出這麼多的花樣?取得如此的成功?我們能夠從中體會出什麼道理呢?學生靜下心來,回顧列文虎克玩出花樣的過程,會有所感悟。“因爲,所以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如果,列文虎克就不能玩出大名堂。”總結出列文虎克玩出大名堂背後的祕密。即:持久的興趣;無比的耐心;細緻的觀察;用心的思考。

隨着課堂學習的逐步深入,學生一步步走進了列文虎克的內心世界,一次次加深了對列文虎克玩法的認識,最終,水到渠成,明白了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從中經歷了真切地閱讀體驗,收穫了寶貴的閱讀方法。

此時,出示列文虎克的一句名言:

要成功一項事業,務必花掉畢生的時間。——列文虎克

學生讀後會感慨頗多。

整個教學設計的特點:

1、注重激發閱讀興趣,培養獨立閱讀潛力,養成閱讀習慣。

2、教學環節設計巧妙,注重整合,學生的學習活動——讀、思、問、品、議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努力使學生對資料的理解由表及裏,對詞語的品味由缺少感覺到體會出其精妙,對文章的表達由沒有關注到有所領悟,對讀法、寫法由有所知到能夠用。

3、教師的“教”爲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注重發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用心營造民主、寬鬆、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準確導向,使學生目標、任務十分明確地投入學習;敢於放手,給足學習時間,開放學習空間;恰當幫扶,比如:用問題引路,用方法助學,用朗讀示範,用話語點撥,用生成促學,用評價激勵。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篇3

上完本課,感觸很深,似乎沒費多大勁兒,完成了本課,而效果也不差。無論是基礎還是文本資料,算是落到實處。如果說,我在本課的教學思想上還有些道理的話,那我有如下反思。

一、抓生活,樂生活。讓學生玩中學,學中樂,樂中學。本課語言樸實,寓說理於敘事之中,對於孩子來說,課題就很有意思,鑑於此種特點,我並沒有在課堂上揭示新授資料,只是帶着孩子們玩。那天正是大晴天,操場上陽光燦爛,我讓孩子們到操場去捉影子,踩影子。那個高興勁兒,有的孩子大聲叫:“我踩着了。”也有孩子笑得不得了,說:“我的影子和別人的影子重合了。”我問孩子們發現了什麼,有孩子說,應對太陽影子在後,背對太陽影子在前,左側應對着太陽影子在右,右側應對着太陽影子在左,正中應對太陽影子很短……

我都很贊同學生的觀察結論,之後回教室,我又給孩子們玩遊戲,將蠟燭點固定在紙杯裏,然後倒水,看蠟燭燃到水位以下會怎樣樣?有的孩子說,肯定會熄滅。我只是讓孩子們觀看着。突然有一男孩子叫起來了,說:“老師,蠟燭還在燃,而且快到水底了。”我問,爲什麼會這樣呢?這下舉手的孩子不少了,都爭着說:“是流下來的蠟遇到冷水就凝固了。”還有孩子說:“蠟燭是圓形的,這樣整圈的蠟就凝固在一齊,水就不會淹着燈芯。”我誇獎了孩子們,說:“你們是玩出了名堂。”之後板書:《玩出了名堂》。

之後,我講了一個故事《搗鳥蛋的孩子》,揭示故事中的孩子就是舉世聞名的昆蟲學家?讓學生帶着一種“由玩未盡,由聽未盡”的用心狀態去讀課文。學生十分願意合作我的指導,師生共同交流彼此讀書,做遊戲的感受。很多孩子能總結“玩也會發現科學。”好奇心和求知慾也會發現科學。我肯定了孩子們的學習勁兒,藉機出示了一個搞笑的問題“水有浮力。”我針對這個話題,設問“水真的有浮力嗎?”教室裏熱開鍋了。我給足學生議論時間,然後,我宣佈回家去做做不就明白了嗎?其實,平常孩子們都愛玩,只要老師帶領學生玩玩問問,說說寫寫,樂中取樂。因爲全文就貫穿一個“玩”字,很多孩子玩火光鏡,放大鏡。

二、閱讀感悟寫法。怎樣寫玩時快樂情形,這是本人在本課中要滲透的重點。本文講述的是列文虎克一邊看門,一邊麿鏡,玩玩放大鏡。,再次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齊,發明了顯微鏡。之後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明了顯微鏡,之後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就以一個“玩”字穿起了整個故事。將主人公“玩”的過程及收穫寫得淋漓盡致,使文章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那麼我們該如何寫出玩時的情形呢?那裏我結合寫作知識點作了詳細的點撥。

首先回憶哪次“玩”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認真回想自己平時最喜歡玩的遊戲是什麼,如:捉迷藏,盪鞦韆等。然後把最喜歡的一次“玩”的玩法和玩的過程作爲重點寫下來。並寫出玩時的樂趣和感受。比如、寫“盪鞦韆”(坐在鞦韆上,什麼也不想,一上一下,來來回回,有一種飛翔的感覺。看看周圍,一陣陣風吹過,一隻只鳥兒飛過。在鞦韆上,我什麼也不想,晃眼望望遠處的景色,擡頭望望藍天,幾朵漂浮的白雲好像託着我的藍色夢想……恍惚中已經過了很久,一個小時就過了,可我還是不想停下。“鞦韆”這“古老”的玩具,伴我度過童年的開始,童年的結束,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盪鞦韆那種忽上忽下的感覺,就是一種刺激,我喜歡鞦韆又高又遠的刺激……

本文在朗讀的處理上,基調是親切,驚喜的。比如、作者是怎樣避免使用枯燥的專業術語的?怎樣理解“那是一個‘小人國’裏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的意思。那裏我“扶”着走的。文中的“小人國”指的是微生物。那裏給“小人國”“居民”加引號是用了擬人的手法,這樣,不僅僅起到強調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專業術語的枯燥,增強了所要表達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三、閱讀與作文比較。人們常說“玩物喪志”,玩怎樣能玩出名堂呢?在本文的教學思路上,抓住這下題目,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很容易把持。那裏,我出示有關名人例子。如:愛迪生在玩耍中產生了許多疑問,激發了他研究的熱情,有一千多項發明;年頓在玩耍中,因爲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發現了萬有引力等。學完課文要趁熱打鐵和學生交流平時都玩些什麼,有什麼樣的玩法使自己受到啓發。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學生寫作練習,就應說,在我的語文課裏,這是我必過關的訓練資料。在寫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想怎樣寫就怎樣寫,寫出玩耍中的樂趣和啓發。如“捉影子”“扔雞蛋”“一件快樂的事”等。

在學生練習前,點撥使用修辭的準確性。比如、本課在表達上,是妙用擬人手法。爲了進一步讓學生學會這種表達方法。出示句子:1、那是一個微觀世界,微觀世界裏的微生物,比地球上的人要多得多。2、那是一個‘小人國’“小人國”裏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我作了“對應式”的比較。“微觀世界”擬人化“小人國”“微觀世界裏的微生物”擬人化“居民”。這樣就能增強趣味性。此處使用了擬人的手法,還加了引號,這樣不僅僅起到了強調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增強了趣味性。

總之,學習語文,激發學習興趣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在探究中獲取信息,在快樂中獲得成長,一種身心與知識上的成長,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中必須有語文。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篇4

“名堂”在課文中的意思是發明與創造。因此,在教學中,我時時把“玩”與“名堂”緊密聯繫在一齊,以“列文虎克是怎樣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爲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玩耍與發明創造是有聯繫的。其次,引導學生從故事中受到的啓發是教學的重點之一。引發質疑、以疑導學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它不僅僅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能有效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究和發現,從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學習資料,進而推動學生的閱讀思辨與探究。

1、《玩出了名堂》一文的教學要貫穿一個“玩”字。初讀課文,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一開課就能夠以“玩”爲線索,針對課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2、朗讀是學生心靈與課文之間的對話。引導學生感受感悟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所在。在朗讀時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思考討論,挖掘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個性表達。讓學生在讀讀議議中增強感悟,豐富體驗,得到情感的薰陶,思想的昇華。

3、在學生透過學文受到感染和啓迪之後,要趁熱打鐵,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要鼓勵學生想怎樣寫就怎樣寫。但要注意這是小練筆,不能拔高要求。

4、整個教學過程要注意指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構成語文潛力,突出一個“實”字;調動師生生生之間情感互動心靈交流,突出一個“活”字;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頻頻閃現思維的火花,突出一個“新”字;力求“以情勵學啓迪創造注重內化求精求活”。

本課教學中,我在傾聽學生回答問題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表此刻,好幾次學生沒有讀完或者回答完問題,我就迫不及待地接話了。還有當學生出現口誤或者不規範的表述時,我也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並予以糾正,這樣容易讓錯誤在學生腦中紮根,是值得引起重視的行爲。這些都是我在教學中需注意的地方,但是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爭取使學生學有所得,促使教學有效化。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篇5

《玩出了名堂》是教會孩子學會觀察,觀察身邊的人和物,發現自然界的祕密,對於這樣的文章,孩子普遍比較感興趣。在課的設計中,我用一個“玩”字貫穿始終。在初讀課文時,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現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他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針對這點,在課的開始,我就從課文整體入手,以“玩”切入,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玩的遊戲和玩中的體會,然後讓學生玩鏡片,由此定準“玩”和“名堂”兩大基調,讓學生很快地、自然而然地進入主角,進入情境。

在講讀課文中,我主要採用了“讀悟法“進行教學,不僅僅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更加充分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學生就在這充足的時間、空間中。透過朗讀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平實,獲得了情感的昇華。同時在朗讀的基礎上引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這樣,學生才能把書讀進去、讀出味來,學生的感悟才深入,才能悟到讀書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課的最後,也就是在學生透過學文受到感染和啓迪之後,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我讓學生想怎樣寫就怎樣寫,讓學生從文本走到文本外,有超越了文本。

但在課堂中,還是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整節課下來,比較簡單,學生對課文資料掌握也很順利,但我有一種感覺:學生學到了多少?對他們的啓發又有多少呢?是個未知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個性閱讀的好處還在於: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閱讀教學是爲了引導和幫忙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而我在實際操作中卻忽視了這一點,把學生的思維侷限於一個圈內,以致在理解課文前半部分時氣氛比較沉悶。當然,學生的個性閱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我不應輕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放開與收攏之間有着必須的關聯,在實踐教學中我還需要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