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減九說課課件

十幾減九說課課件

一、說教材:

十幾減九說課課件

(一)說課內容:

教科書第1頁的例題,第2頁“想想做做”的第1~5題。

(二)教材分析

《十幾減九》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 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屬於數與 代數領域內容。《十幾減九》是小學一年級教材的一個重點,也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難點;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 知識非 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法, 爲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 路;是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因此本內容的教學十分重要。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10以內的 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爲後面學習十幾減8、7以及今 後的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作好了遷移準備。一年級的學生, 抽象思維能力差,有意注意時間短,已經知道“整體中去掉部分 求剩餘部分”用減法計算,大部分學生能說出得數,但是對算理的理解不多。

 (三)設計理念: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識。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學生經歷收集信息的過程,能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並能積極提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列式表達。

3.學生能憑藉已有經驗和動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計算十幾減9的各種方法,經歷十幾減9退位減法的思維過程。

 (五)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六)教學難點:

理解十幾減9的算法。

 二、說教法與學法: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 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一、複習鋪墊, 準備遷移。二、活動探究 ,獲取新知。三、鞏固提高 , 發展思維。四、課堂總結 , 體驗成功。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猴子賣桃、小兔買桃的故事。引導學生觀察並說說畫面:(1)1盒桃再加3個桃,一共有幾個桃?(2)小兔買了9個桃,猴子還剩幾個桃?怎樣計算?算式怎樣列?教師根據學生口答板書算式:13-9。這一環節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常見的“買桃”一事,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憑着日常生活中買東西的經驗,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產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和興趣。

第二環節: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教師用一句話引導:讓我們也來當一回售貨員,從13個桃裏拿出9個,可以怎麼拿?學生獨立動手操作。這一環節是每個學生有較明確的操作目的,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儘量讓每位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發現13-9的計算方法,逐步培養學生[ ]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獨立思考的能力。然後進行組內交流,學生邊操作邊說出從13個桃中減去9個桃的操作過程。最後進行全班交流,根據交流情況,相機用課件演示拿桃的過程,並出示相應的計算過程。學生可能出現書上的4種想法:第一種,從13個桃中一個一個減,減9次;第二種,先從10個桃中減去9個,再和其他3個桃合起來,這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說說這種算法是把13分成幾和幾,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第三種,先減去盒子外的3個桃,再減去盒內的6個桃,這樣共減去了9個桃,教師引導學生說說這種算法是把9分成幾和幾,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第四種,13個桃分成9個桃和4個桃,所以13減去9等於4。在學生表述時,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想法,不要讓學生感覺到四種算法有何優劣之分,而是引導學生對算法進行比較,找適合自己的並努力學好。以上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把各自的生活經驗轉化爲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第三環節:鞏固提高,發展思維。

完成“想想做做”第1-3題:第一題,學生動手去畫去圈,有困難的.學生還可以擺擺小棒,着重讓學生說出思考過程,並正確計算,不強求統一方法;第二題,先讓學生說說括線圖各部分表示的內容,在引導列式計算,並說算法;第三題,要求學生用喜歡的方法去計算,其實也就是學生最熟悉的方法。這個環節,雖然學生用各自的方法計算,但教師要了解哪種方法最受學生歡迎,對全班學生的思維水平做整體上的評估。這一教學環節,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同時,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

完成“想想做做”第4、5題:第四題做成口算卡片,反覆練習;第五題學生獨立完成後,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豎排)發現算式的排列及得數排列的規律,使學生在理解算法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記憶。這一環節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設計多種形式的數學練習,爲學生提供創造、發展思維的空間。最後學生總結所學內容,談感想及收穫,教師全課總結。並延伸內容:如果小兔買的是8個桃,那麼還剩幾個?這一環節有助於學生知識的鞏固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第四環節:課堂總結 , 體驗成功。

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說說你在今天的這節課中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助於知識的積累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