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減九教學課件

教學目標

十幾減九教學課件

1.使學生知道,什麼是退位減法。

2.使學生知道可以用多種方法計算十幾減9,能正確計算十幾減 9的式題。

3.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理解計算十幾減9 的算理,掌握計算的方法。

4.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識與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具:

主題圖、例題1課件、數位背景圖

 教學重點:

用“破十法”計算十幾減9的算理與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用“破十法”計算十幾減9 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做好鋪墊

教師: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們學習第二單元。(板書單元課題:20以內的  減法)也就是十幾減幾。你能說個十幾減幾的算式嗎?(指名回答)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15-3=  18-9=

17-4=  16-8=

18-6=  14-7=

……

(根據學生的回答、把不退位的算式寫在左邊,退位的算式寫在右邊)

1.指名口算左邊的算式。

2.比較兩行算式的異同。(相同點,都是20以內的減法;不同點,左邊的算式中個位數夠減,右邊的算式中個位數不夠減。)

老師:右邊的算式就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同時添上“退位”兩個字,把課題補充完整。)

(設計意圖:20以內的減法,既包括不退位減法,也包括退位減法。同過讓學生舉例,把算式分類,並指名計算不退位減法,既使學生複習了舊知識,又使學生明確了本單元的教學內容。)

二、運用多種方式,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動畫出示例1):說說你從動畫中知道了什麼?

教師:能不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讓學生將條件和問題完整地說一說:小丑叔叔有15個氣球,賣了9個,還剩多少個?

指名列時:15-9=

2.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1)學生擺小棒,動手操作

(2)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師幫助學生記錄思考過程

學生可能出現的幾種方法,學生邊演示,邊彙報如下:

連減:先從15根小棒中拿走5個,再解開整捆,從中拿走4個,還剩6根

教師用學具操作演示一次,讓學生填空:

15-9=□  先算15-□=□ 再算□-□=□

用計數器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退位

(先從個位減5,然後把十位上的一個“十”退到個位,變成10個1,再從中減去4,由十位到個位,就是退位)

破十法:把15根小棒分成兩部分——一捆和5根,解開一捆,從中拿出9根,把剩下的1根和5根合起來就是6根

老師用教具再演示一遍,學生填空

15-9=□ 先算□-9=□ 再算□+5=□

用數位背景圖幫助學生理解退位

(先解開十位上的一捆,因爲解開後,計數單位變成了“1”,就要退後去放在個位的方框中,從中拿出9根,還剩1+5=6根)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彙報交流,教師演示、歸納整理,幫助學生理解連減、破十法的`算理)

1.回顧算理,總結算法

教師:同學們,我們今天計算的算式,有什麼特點?

學生:是十幾減9,被減數個位上的數不夠減。

教師(板書課題:十幾減9)。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說一說我們是怎樣計算十幾減9的?

教師:先算10-9的方法就叫“破十法“;先減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再減減數中剩下的,叫連減。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交流,使學生能夠將對算理的理解上升爲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2.介紹“看減法想加法”

教師:因爲9+6=15,所以15-9=6。

《十幾減9》教學設計

用想到的加法去計算減法,這種方法叫做“看減法想加法”。

三、操作鞏固,掌握算理,應用算法

(1) 用小棒擺一擺,算一算

11-9=□  16-9=□

(2)圈一圈,算一算

《十幾減9》教學設計

《十幾減9》教學設計

(3)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

13-9=  12-9=  19-9=  18-9=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掌握“破十法”,同時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四、課堂總結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十幾減9,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