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範文(通用9篇)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範文(通用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範文(通用9篇)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1

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山上的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指導學生朗讀和表演時,讓學生想象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語氣,儘可能地想象當時的情境。

小松樹說的話中有這麼一句“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一個“喂”傳神的刻畫了小松樹驕傲自大的嘴臉。我創設了這樣一個簡單易行且有效的情境:指着一個孩子說:“喂,把你的語文書借給我用一下!”再讓學生體會一下,老師這樣的語氣借東西,願不願意借,爲什麼?然後讓孩子說一說你覺得小松樹是怎樣一棵松樹?完成填空“的小松樹”,再讀小松樹的話,體會小松樹對大松樹的傲慢無理。學生體會就自然了很多。

小松樹驕傲自大,而大松樹沒有回答。大松樹爲什麼沒有回答呢?他在想什麼呢?我首先在黑板上簡筆畫板畫三個人物表情圖:第一幅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張大了,很生氣!第二幅圖咧開嘴笑了,一定很高興。第三幅圖嘴巴往下耷拉,表示很難受。這三幅圖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爲學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間。從中可以體會大松樹的大度,謙虛,和小松樹進行比較。

風伯伯摸着小松樹的頭說……“摸着頭”一詞表現了風伯伯對小松樹的關心愛護。教學中,引導孩子聯繫孩子的生活說說生活中誰摸過你自己的頭,你感覺怎樣,感受長輩對自己的關愛。然後再讓學生體驗風伯伯對小松樹的關愛。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2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課文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爲。從三維目標出發,教者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感情誦讀小松樹和風伯伯說的話,在教師導讀中習得讀書方法,學會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思維。

2、在誦讀中體會小松樹的盲目自大,感受風伯伯的和藹可親,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

3、在誦讀中享受閱讀的樂趣。爲了完成這三維目標,教師在教學中採取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1、搭建對話平臺,使學生融入課文情境。

如何讓孩子在閱讀中認識到小松樹盲目自大的錯誤,這是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教學中如何使思想教育不露痕跡、潛移默化地調動學生的內心感受。我在教學中採用了聯繫生活實際、創設生活環境爲學生搭建一個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的平臺,使思想教育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創設了孩子與小松樹交朋友的情景,孩子與大山爺爺對話的場景,融入課文情境,教師稍作點撥和引導,即達到了教育的效果。

2、注重閱讀興趣的激發,培養學生讀書感悟的能力。

“以讀爲主,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絕不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傻讀、呆讀。而是讓孩子一遍讀有一遍讀的任務、一遍讀有一遍讀的方法,一遍讀有一遍讀的樂趣。對低年級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如果讀書不能激起其內心渴求讀的需要,一切外在的強加力都是徒勞的。要培養孩子“口誦心惟”的最好辦法就是激發孩子主動讀書、積極探究的興趣。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首先,讓孩子參與到童話中來。新課伊始,老師出示小松樹畫片(可以用水彩筆畫簡筆畫)。並進行情境描述:嗨,小朋友們好!我是小松樹,我今年七歲了。我今天來到我們班,想和小朋友們交個朋友,小朋友們願意嗎?在孩子們進入情境,激起興趣後,老師順勢提出問題,激發其讀書興趣“願意和小松樹交朋友,首先對小松樹有所瞭解。小松樹是怎樣一個孩子?下面請小朋友們讀讀課文。”

其次是巧用表情圖,加深情感體驗。小松樹說話時,會是怎樣的表情?老師在黑板上三幅簡筆畫表情圖:一幅得意洋洋、輕視看不起,一幅後悔、懊喪、要哭,一幅高興。讓孩子在讀了小松樹的話後,想象小松樹說話時會是怎樣的神情,並試着表演一下,然後帶着表情讀。

在孩子讀了“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後,讓學生想象“慚愧”會是怎樣的表情,並試着表演一下,然後帶着表情讀。在孩子學完課文後,當孩子願意與小松樹交朋友時,再讓孩子想象此時的小松樹又會是怎樣的情形。

孩子可能不知道也說不出來什麼叫“得意洋洋、輕視”或“後悔、懊喪”之類的詞語。但並不意味着在孩子讀書時就不需要引導孩子去體會,當然孩子體會不到,也就讀不出“情”來。一年級孩子思維仍以形象思維爲主,寥寥幾筆的表情圖再現了對孩子們來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文本包含的情感,有助於幫助孩子進行感情朗讀。另外,大松樹與小松樹的簡筆畫形象直觀,很好地幫助了學生讀懂了課文。

3、聯繫生活,實現情感遷移。

建構主義認爲,孩子總是帶着一定的生活知識經驗、情感體驗參與閱讀。在此基礎上構建新的對文本的解讀。因此,閱讀教學中,孩子的生活知識經驗、情感體驗是寶貴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基於基本語義層面,結合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適時點撥,將文本與孩子的生活知識經驗、情感體驗“鏈結”起來,實現更深語義層面的解讀。

1、“喂”字的解讀——小松樹說的話中有這麼一句“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一個“喂”傳神的刻畫了小松樹驕傲自大的嘴臉。如何緊扣“喂”字,激活學生經驗,加深體驗,進而提高感情;朗讀的指導效率。實際教學中,老師創設了這樣一個簡單易行且有效的情境:師指着一個孩子說“喂,請把你的橡皮借給我使一下!”再讓學生體會一下,老師這樣的語氣借東西,願不願意借,爲什麼?然後讓孩子讀小松樹的話體會小松樹對對大松樹的傲慢無理。

2、“摸着頭“的解讀——風伯伯和小松樹說話時是這樣的“風伯伯摸着小松樹的頭說”,“摸着頭”一詞表現了風伯伯對小松樹的關心愛護。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孩子聯繫孩子的生活說說生活中誰摸過你自己的頭,感受長輩對自己的關愛。然後再讓學生體驗風伯伯對小松樹的關愛。

整堂課很好地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的點撥者和引導者這一新的教學思想。課堂教學能以人爲本,能注重情趣的激發,充分以教材爲例子,對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進行思想價值觀的教育。成功地體現了新課標的新理念。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3

一、設計反思。

小學語文低段教學,識字寫字是重點。這次公開課,我特意選擇了《小松樹和大松樹》的第一課時進行教學。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二是學會本課生字詞,並能正確、規範書寫。看上去簡簡單單的兩個任務,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課堂容量已相當大。只要有一個環節卡殼,就會造成本節課完不成任務。但這不正是我們進行高效課堂實驗要解決的問題嗎?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選擇了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式。

這樣做是因爲經過一個多學期的訓練,學生已逐步瞭解了讀課文、學生字的任務與方法。爲了讓教學環節更緊湊,我在平時實驗的基礎上做了新的嘗試,即:將自主學習任務的檢查工作放在了小組裏面進行。

二、成績反思。

由於老師充分的備課,以及平時對學生紮紮實實的訓練,一節課雖然緊緊張張,也算完成了應完的教學任務。通過觀課議課,總結出本節課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導學案的設計側重明確學習任務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2、學生訓練有素,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探究,都能夠有序地按照導學案進行學習。

3、組長組織到位,並能及時地發現小組內遇到的問題與錯誤。

三、問題反思。

課堂上,當把導學案發給學生時就出現了預料中的問題,學生識字量小,自主閱讀導學案有困難。只好老師讀,讓學生明白學習任務與方法。部分學生能夠邊看邊聽邊記要求,但只是部分。再加上設計時又將將自主學習任務的檢查工作放在了小組裏面進行。這就影響到有的學生不知所措,造成了學習時的內耗,導致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時間過長,影響了教學節奏。當進行寫字教學時,時間已經不多,只好蜻蜓點水似的挑選了兩個難字進行了指導,造成了課堂上重識字,輕寫字的現象。

人們都說,教學時一種有缺憾的藝術。正因爲有缺憾,所以我們不斷追求,不斷探索,錘鍊自己的教學技藝。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4

爲了能夠更好的把握教材,理解文本。我精心的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認真聽取同事們的意見,與教研組長多次討論本課教學中對各個人物語言以及性格特點深度挖掘,並積極貫徹學校以生命化的人文教學爲主的理念,認真的修改教案,製作課件。通過了這次的上課,我進行了總結,要發揚優勢,並重視自己的不足。

一、解讀文本

一樣的文字在不同的環境裏和不同的學生面前有着它獨特的意義。通過對語言及動作的描寫,更能理解每個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次通過對小松樹語言的描寫,我更透徹瞭解了一開始這是一個驕傲自大得意忘形,且沒有禮貌的小松樹。

一個“喂”字,在平時我們的生活中打電話的時候,不能說明是沒有禮貌,但對於一個年紀稍大於自己的人來講,確實顯得不夠禮貌。“你呢?”更能說明小松樹不把大松樹放到眼裏,有嘲笑譏諷的意思。這些孩子們說的非常的好,課堂上生成的部分越來越多,以後在課堂上更應該注意每個小細節,加深對文字的解讀。

二、問題設計

同樣的問題,語言設計要貼近孩子們的內心。“誰願意來說說?你知道了些什麼?你從哪看出來的?你覺得這是一個什麼樣小松樹?誰試着讀一讀?誰再來讀讀?”引導孩子的時候要親切溫和。把問題真正的拋給孩子,讓孩子以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課文,充分的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孩子。上課時,精心的設計每一個問題,換多種方法耐心的去引導,相信孩子們更回答的更好。

三、教學設計

一年級的低段孩子以生字詞的教學爲主,上課初,我帶領孩子們讀生字卡片,去拼音讀詞語,由易到難的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並通過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的方式開展。

在一些問題的教學設計上,採用設問,追問的方式來達到教學目標。對於大松樹的默默無聞,不予爭鋒。我深入的挖掘大松樹身上的品質,引申到社會上那些默默付出平凡普通,卻爲祖國的建設發展及我們的幸福生活貢獻力量的這些可愛的人們。告訴學生要學會尊重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生命。

四、教學改進

通過課下的評課,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優勢,也看到了不足。生字詞的複習鞏固,要更加的的重視,做到真正的紮實牢固。課上一些重點的生字詞的理解不夠透徹,一年級以說一到幾句通順完成話爲主,多創設環境讓學生充分的進行說話練習的同時,也充分的理解課文內容。

課文最後的引申昇華部分,出示的圖片不具鮮明色彩,不能更加直觀的使學生明白理解,以後在製作課件時要更加的留心圖片的應用。課尾的練習背誦課文,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梯度稍高,應降低難度,使更多的孩子們想要去展示,多給予一些自信。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5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爲。在引導孩子領悟寓意時,我是這樣一步步進行的:

一、認真看圖,瞭解“高矮”

在教學課文前,我先讓孩子們看書本上的插圖,讓他們觀察一下,誰高誰矮。孩子一看便知是大松樹高。在此基礎上,提問:但是這棵小松樹卻說自己比大松樹高,通過預習課文,你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回事呢?孩子們舉手告訴我,那是小松樹在山上,大松樹在山下,所以小松樹就以爲自己很高,看得很遠。我又問:通過預習,你覺得小松樹是個怎樣的人?孩子們有的說“驕傲”,有的說“不懂事”,有的說“沒禮貌”,我沒有急着裁定誰對誰錯,誰說的最有道理,繼續和孩子們學習下去。

二、反覆讀對話,揣摩心理。

在分析課文的時候,我出示了小松樹與風伯伯的話,讓孩子們進行反覆朗讀。接着指名朗讀,通過角色遷移,來感受小松樹說這句話時的心理。孩子們有感情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對小松樹的心理的正確把握,此時再問他們,說小松樹“驕傲”的人多了。通過看圖、朗讀風伯伯的話,體會風伯伯的慈愛又耐心教育的語氣。我問孩子們,風伯伯爲什麼教育小松樹啊?從而幫助孩子們再次鞏固對小松樹的認識。

三、拓展延伸,鞏固認識

這篇課文應該是很容易理解的,最後要讓孩子明白做人的原則,從生活實際出發,自己身邊的事出發,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我問孩子們:你平時在學校中有見過小松樹這樣的人嗎?不要點名。孩子們說出了好多,接着我們又討論,你覺得這樣做對嗎?爲什麼?他們說這樣做不對,以爲很不禮貌,傷了別人的自尊心,自己也不受歡迎,等等。從他們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他們已經領悟到這個道理了。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6

《小松樹和大松樹》這篇課文通過一個童話故事告訴孩子們一個道理:做人要謙虛,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這個道理教師不能簡單的說教,怎樣讓學生自己體會明白呢?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工作。

一、想像小松樹的得意、驕傲

我先利用簡筆畫,讓學生找找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家,學生親手貼圖,很直觀地就能比較出兩棵松樹的大小,以及他們所在的位置。然後我讓學生想像小松樹站在山上看到了哪些美景,學生想像得很豐富,爲體會小松樹的得意、驕傲埋下了伏筆。

二、和風伯伯一起勸說小松樹

指導完第二自然段,學生已經能感受到小松樹的得意、驕傲、無禮了,這時我再次讓學生觀察比較兩棵松樹的大小以及他們所處的位置,然後我讓學生和風伯伯一起來勸說小松樹,在勸說的過程中,學生也慢慢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三、做小松樹知錯就改

在課的最後,我讓學生來做小松樹,這時你的心裏是怎麼想的,你會對大松樹、風伯伯、大山爺爺以及小朋友們說些什麼。這次的說話,更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7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課文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爲。從三維目標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感情誦讀小松樹和風伯伯說的話,在教師導讀中習得讀書方法,學會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思維。

2、在誦讀中體會小松樹的盲目自大,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

3、在誦讀中享受閱讀的樂趣。爲了完成這三維目標,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一、“趣”字先行,調動學生學的慾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趣”字洋溢於課堂,是每個老師都要動的腦筋。在導入階段,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山,問學生黑板上畫的.是什麼。

然後告訴學生在這座大山裏住着一棵小松樹和一棵大松樹,我出示小松樹和大松樹圖片,用圖畫和故事作爲課文的導入,學生們各個情緒高漲。讓孩子說說圖上畫了什麼,然後板書課題,在板書時,老師有意把“小松樹”的小寫得很小,把“大松樹”的大寫得很大,讓學生體會到漢字的趣味,在孩子們進入情境,激起興趣後,老師順勢提出問題,激發其聽故事,學故事的興趣。

二、以“讀”爲主,使學生融入課文情境。

如何讓孩子在閱讀中認識到小松樹盲目自大的錯誤,這是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個問題“你從小松樹的話中知道了什麼?從哪兒知道的?”讓學生抓住小松樹話中的“多高哇”、“你呢”、“喂”等重點詞語來理解小松樹的驕傲和沒有禮貌,培養學生讀書感悟的能力。

然後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讀出小松樹的驕傲自大沒禮貌。讓學生在以“讀”爲本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魅力”、“明白樸實的道理”、“提升閱讀的樂趣”。“以讀爲主,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絕不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傻讀、呆讀。而是讓孩子一遍讀有一遍讀的任務、一遍讀有一遍讀的方法,一遍讀有一遍讀的樂趣。

對低年級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在教學中,我無時無刻都在營造着一種“我想讀、我來讀、我要讀”的氛圍;或通過精心設置的導語;或用激勵性、挑戰性的話語;或在學生朗讀之後,給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在整堂課中就始終保持着那份“讀”的熱情與渴望。

三、聯繫生活,實現情感遷移。

建構主義認爲,孩子總是帶着一定的生活知識經驗、情感體驗參與閱讀。在此基礎上構建新的對文本的解讀。因此,閱讀教學中,孩子的生活知識經驗、情感體驗是寶貴的教學資源。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之前,老師設計了一個問題:小松樹站在高高的山上,他會看到什麼呢?這一設計,說的是小松樹,實際上調動的是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基於文本,體會到小松樹的驕傲之情的由來。教師要基於基本語義層面,結合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適時點撥,將文本與孩子的生活知識經驗、情感體驗“鏈結”起來,這對理解文本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8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高,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樹,經過風伯伯的教育,感到了慚愧,轉變了態度。我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爲: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形象,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時學習四個生字。

我試圖讓學生通過朗讀人物的對話、動作,來理解課文,體會人物形象,明白其中的道理。重點抓住三處:小松樹的話、風伯伯的話和最後的“慚愧”。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在開頭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畫,說一說、指一指哪裏是山上,哪裏是山下。哪一棵是大松樹,哪一棵是小松樹。讓孩子迅速掌握大小松樹的位置,爲後文的理解作出鋪墊。在朗讀小松樹和大松樹說話時,通過重點詞語“多高、很遠很遠”等詞語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理解、感悟小松樹的驕傲。

在理解風伯伯說的話,讓學生看圖體會風伯伯的表情和動作,並試着演演,然後帶着表情讀,在孩子讀了“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後,讓學生想象“慚愧”會是怎樣的表情,並試着表演一下,然後帶着表情讀。二年級孩子思維仍以形象思維爲主,帶着表情表演讀,使孩子內心的情感體驗得以外化,有助於幫助孩子進行感情朗讀。

我感覺總的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孩子們通過分角色朗讀,廣泛參與,讀出了小松樹的驕傲自大、大松樹的智慧,爲感悟文章揭示的道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在讀中感悟的過程中,如果加一些讓學生想一想:松樹自己覺得那麼高,他的心裏很高心,很得意,他的表情會是什麼樣子的。

讓孩子在讀了小松樹的話後,想象小松樹說話時會是怎樣的神情,並試着表演一下,然後帶着表情讀評價語言不夠豐富,所以雖然自己心中有了重點,但在課堂上沒有很好地突顯出來。而且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匱乏,不豐富,沒有達到激勵的的作用。雖然這節課還留有遺憾,但通過這個過程,自己也學到了很多東西,自己以後要多鑽研、多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9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課文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爲。教師本節課的重點是幫助學生認識小松樹的盲目自大,感受風伯伯的和藹可親,懂得做人要謙虛、有禮貌是文本價值所在。設計本課時我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心靈交匯爲主要教學形式,讓學生在盎然趣味中產生閱讀的激情,使學生在分角色朗讀中流露真情;幫助學生在想、演、說中內化語言的深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本着“高效課堂”的理念,意識到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學好生字詞是學好課文的基礎,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在字詞的複習上花的時間偏少,讓學生們夯實基礎,運用多種方式讓他們多讀多練。

2、小學低年級孩子重要的是“讀“,但是在高效課堂中讀的很少,課堂上聽不到讀書聲。

3、在小組學習探究方面,對小組長的訓練還要下功夫,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的養成習慣重在培養。另外在問題的設置上也需要精密。

4、教師的語言也需要多加羅列和整和。課堂上的放和收也要把握到位。這些都是我這堂課中欠缺的地方,以後在教學中要學會從引到放,通過引導,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究,受之以漁。

這次的教學雖然還留有遺憾,但每一次授課都是一次歷練,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不足,總結了優勢,一點點進步,一次次蛻變,在過程中,我磨練着,並享受着,也期待着自己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