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學反思範文

時間單位是較爲抽象的計量單位。低年級的小學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與他們的實際生活最爲接近的時間單位,如時、分等。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才能逐步理解離他們較遠的較大的時間單位,如年、月等。而理解一年或一個月的時間有多長需要藉助一定的想像力。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選取了和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素材,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教學反思範文

 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感受時間。

爲了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單位,教學時,我把教材上提供的幾幅有意義的日子的圖片製成投影片,一張一張給學生出示,先讓學生觀察,再說一說呈現的什麼情景,這些情景發生的`什麼時間。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申奧成功、植樹節、兒童節等有意義的日子,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了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保護環境的意識。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置於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

2、爲學生創設自主建構知識的活動和思考空間。

爲了使學生更好的瞭解年、月、日之間的關係,教學中,我注意爲學生搭建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平臺。提出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和組織探索性的學習活動。如觀察年曆時,讓學生思考“一年有幾個月”等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來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係。

3、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鐘錶模型等教具、學具和身邊的教育資源的作用。

在教學24時記時法表示下午或晚上幾時時,學生往往感到不習慣。教師充分使用鐘錶模型和課件演示或學具,加強了對鐘面的觀察操作,體會鐘面外圈與內圈的關係讓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表象,從而理解了24時記時法。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絕大部分學生對年、月、日知識有了充分的理解,學習興趣也很高。但反思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學生在觀察、操作、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組織不夠,少數學生沒有準備一張年曆,教師也沒有準備,只是課件出示了年曆,學生觀察不清,稍有些混亂,今後要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