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思考-邏輯推理》優秀教學反思

《數學思考》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整理和複習》這一單元的一節教學內容,它充分體現了新教材的特點,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形象思維、解題策略以及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此節內容選取了三道極具代表性的例題,融合了整個小學階段所涉及到的數學思想方法,其目的是爲了進一步鞏固、發展學生找規律的能力、分步枚舉組合的能力及列表推理的能力。我執教的是例7:六年級有三個班,每班有2個班長。開班長會時,每次每班只要一個班長參加。第一次到會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請問哪兩位班長是同班的?

《數學思考-邏輯推理》優秀教學反思

“數學思考的編排意圖是什麼?我們應該給學生創設怎樣的學習機會?”這是我在課前思考的主要問題。數學思考也能像學習常規內容那樣給學生以方法和技能爲主的形態展開學習嗎?或者說它更應偏重於什麼?我覺得所謂數學思考,應該在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這兩個點上展開會更有價值。應偏重於讓學生經歷數學思考的全過程,在其中體驗數學探索的樂趣和困惑,真切的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從中給予學生個性化思考與能量釋放機會。

就本節課的內容而言,學生之前儘管已經解除了比較多的數學廣角系列安排的內容知識,但前後的知識聯繫看起來並不緊密,不過數學的思想方法的薰陶卻是一貫的:都強調數形結合,都強調合作探討與交流,也都強調策略與方法的優化等,尤其是注重數學化思想的滲透。鑑於此,本課在設計時,我就比較注重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將思維充分調動起來,重視 “說”的過程,在“說”的過程與基礎上在進行對比交流和優化,並相機滲透數學化的思想,體悟數學的簡潔美。學生只有在藉助表格說思路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意識到其價值,纔會認同,纔會自覺加以運用。這種運用的目的是對方法的認同,並非要在一節課中做對太多的推理題,這也不現實,因爲也不可能有那麼多的時間。畢竟,嚴密的推理尤其是信息條件比較複雜的更是挺費時間的。如果學生能在課後對推理知識有個比較高的熱情,並且在以後遇到同類問題能夠想到運用這種方法去嘗試解決,應該說就已經達到了本課的基本目標。

縱觀全課,我認爲最大的成功在於充分體現了濃濃的“數學味”:通過直觀教學,數形結合,以簡馭繁,讓學生的探究有目標,學生的思考有深度,學生的交流有實效,學生對數學思考的認識更深刻,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確有提高。

我的困惑是對教材中表格的處理,是否該發放給學生?如果讓學生自己去設計,能順利達到同樣的目的嗎?如果直接發送,是不是前功盡棄?又是否存在牽着學生鼻子走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