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優秀教學反思15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優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15篇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1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掌握1――3的序數,學習上下序、先後序。

2、理解第幾的概念,並與基數區分。

[活動重難點]

通過遊戲掌握1――3的序數,並與基數區分。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動物卡片3個、數字3和第3、粘好禮物的藏寶櫃、及幼兒藏寶櫃、與人數相等的頭飾、布老鼠3只、蘑菇3個、草3叢。寫有1、2、3、的獎牌。

2、佈置場地。

[活動過程]

一、律動《我愛我的小動物》,集中幼兒注意力。

二、引入主題

師:森林裏要召開動物運動大會,小動物們都可高興了,一大早就來到了運動場。

三、學習先後序

1、瞧,咚、咚、咚誰來了?(出示大象、長頸鹿、小熊。)

2、一共來了幾隻動物?(3只)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3)這個3表示的是一共有3只動物,是動物的總數。包括大象、長頸鹿、小熊。

3、大象是第幾個來的?第二個來的是誰?小熊是第幾個來的?(第3)我們用字"第"和3來表示。第3表示的是小熊一個人,是指它的位置,是指它是第3個來的,和3可不一樣。

四、遊戲鞏固先後序

1、森林運動會要開始了,它們請我們也來參加,你們想去嗎?那戴上頭飾吧,看看自己是誰。幼兒戴頭飾。

2、第一個項目是貓捉老鼠:小花貓站在起跑線上,學小花貓的樣子跑到終點捉住老鼠,然後送到老師這裏,看誰最快。我們一起來看看誰是第一,第二,第三。

1)小花貓快來吧。一共來了幾隻小花貓?(3只)第三來的是誰?站好,預備,開始。

2)一起來說說她們都跑了第幾名。(某某跑了第一名,某某跑了第二名,某某跑了第三名。)

3)我們來給她們頒獎,再請3名小朋友來拿獎牌。問:你頒的是第幾名?(我頒的是第一名)。

3、同樣進行小兔採蘑菇比賽和小馬吃草比賽並頒獎。

五、上下序

1、賽跑的項目結束了,接下來是找寶貝的比賽。瞧,這是一個藏寶櫃,裏面有好多的寶貝,如果你找對了,禮物就送給你。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藏寶櫃一共有幾層。(3層)紅色門是禮物櫃的第幾層?(幼兒:第一層,第三層)有的小朋友說是在第一層,有的小朋友說的是在第三層,這是爲什麼?請幼兒來說一說,你是怎麼數的?(從上向下數的,從下向上數的)

2、依次找出藍色門和紅色門裏藏的禮物。

3、出示更大的藏寶櫃讓每位幼兒都能找到一份禮物後結束。

[活動延伸]:

繼續學習序數,左右序。

附資源或背景資料:

藏寶櫃製作方法:在2開的大白紙上畫出櫃子的形狀(長方形),分出3層,每層都用不同顏色的蠟光紙作爲"櫃子"的簾,把小禮物藏在簾的下面。

活動反思:

本活動我讓幼兒在多次的實驗當中感受空氣的存在,使得幼兒一直處於興奮,積極的探索過程中。

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讓幼兒自己多發揮自己的想象,多動手,儘量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學習、參與活動,參與討論、參與發言,增強了幼兒學習科學的信心,滿足幼兒探索慾望。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2

上星期,學校組織我們到濰坊參加山東省小學數學優質課評選的聽課活動。我有幸聽了三天課,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上課的老師都激情洋溢,全身心投入,巧妙處理各個教學環節,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以下是自己的體會。

一、倡導自主探究,提高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口、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數學學習活動,親身感知,體驗豐富的數學知識。孫英老師在和孩子們一起做平移遊戲時,向左平移兩步,其中一生先向左轉,再移動兩步,“爲什麼不對?”,一個學生回答“應該像螃蟹那樣移動”。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了對平移的認識,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平移,學生對這個概念有了自身的體驗和認識,這樣的認識是深刻的。蔡曉麗老師上的《折線統計圖>>,學生根據以往的經驗,自己用條形統計圖統計表統計海豚三天內體溫變化情況,沒有畫完,發現速度太慢,於是老師引導啓發學生如何由繁變簡,自己動手,製作更簡單明瞭的統計圖,學生的創造力得到了開發,他們自己研究創造出了接近完美的折線統計圖,老師完全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是真正學習的主體,並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創造的快樂。這也需要老師有足夠的耐心,能沉住氣,絕對不包辦代替,學生動手體驗,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不再只是一個個被添加的容器,而是一支支可點燃的火把。學生由課堂上的旁觀者真正變成了一個參與者。

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生動形象是多媒體信息教學特有的優勢,在展示多姿多彩的圖形時,傳統教學中的黑板無論如何也無法突破平面的限制,表現出立體的結構。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很容易地通過三維動畫表現空間的幾何構成,以直觀、形象的特點,生動地顯示各種圖形的變化,使學生眼隨圖動、心隨圖思,積極參與到對每一種圖表的分析與思考上來。高翔老師在教學《三角形面積公式》時,多媒體演示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完全相等的三角形,通過切割、旋轉,平移,最後完全重合,很直觀地看出他們之間的關係,這也充分體現了現代的教學手段具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孫英老師的《平移和旋轉》,老師帶學生到遊樂園,只見大門拉開,風扇轉動,傳送帶動起來,電梯的升降,汽車的奔跑,起降架自動升降……,在學生面前展開了一個動態的立體的世界,學生自然興奮。對平移和旋轉現象有了直觀的認識和理解。自己在教學這樣的內容時,深感教具學具的缺乏,如果有了動態的演示,效果就會好多了。

三、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說”起來

教學中重視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與互動,教學也從重結果轉變爲重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說”顯得尤爲重要。陳興遠老師的《2、3、5的倍數》,學生在積極探索發現出了2、3、5倍數的特徵後,還不滿足,又啓發學生溯本求源,提出了爲什麼2和5的倍數只看個位,而3的倍數要看所有位數的和呢?這個問題一出來,很多從教多年的數學老師都說沒有考慮過,學生的探索慾望充分調動起來了,而這麼一個看似很深奧的數學推理題,竟然學生自己找到了答案,並且表達非常準確。由此看來,學生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給學生一個機會,他會還老師一個驚喜。

四、數學源於生活,體現於生活

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來自生活。李慶海老師上的《可能性》,就從最常見的名片入手,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顏色,屬相,性別),分成了三個大組,通過統計數字進行可能性的猜測,又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洗牌,摸牌驗證猜測的準確性。老師也完全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中,在學中玩、玩中學,這些貼近生活的知識中,滲透“猜測,驗證”的數學思想,學生聽起來親近,求知慾就強,要突破的願望就強,也體現出教學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

總之,通過聽課,使我接觸到新的數學教學理念,“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我將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爭取做一名創新型老師。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3

作爲一名新教師,又面對的是新教材,對於自己的教學工作,我認爲主要要從以下及點進行反思。

一、對教材的反思。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如今的教材更注重的是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並不是一味的老師爲主體,專門講解的那種模式,新課程要求老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教學工作,我一個最大的認識就是給學生自主交流的時間多了,學生漸漸成了教室、課堂的主體,老師只是引導學生、輔助學生的一個個體。如初一數學裏,老師講授的內容可謂微乎其微,基本都是學生自主發揮,這就是新課程的特點,讓學生討論、動腦、學會總結。老師只是引導學生思考,最後判斷、彙總學生結論正確與否的人。所以作爲教師的我,在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方面還需改進。

二、對學生的反思。

從學生到老師的轉變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所以看到那些學生彷彿就看到自己過去的影子,所以通過課間與與學生的交流,自己彷彿是個大孩子,對同學板不下臉,威嚴性不夠,現在的孩子本身就是從父母的溺愛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對待越是脾氣好的老師就越是淘氣,這就是我這十來年的最大感受。年輕就得付出代價,所以對學生得反思對於年輕教師來說就更關鍵了,掌握好學生得心理,對學生管理得尺度掌握的好壞就影響着學生的成績。而且,現在的學生對於感興趣的事物纔會花更多心思,數學課本就乏味,所以如何讓學生提起興趣,這對於教學質量的好壞還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爲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就此進行教學。這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掌握了這個標準以後,我在教學中始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瞭解他們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的,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

四、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科學的評價每一個學生。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

1、評價不是爲了證明,而是爲了發展。淡化考試的功能,淡化分數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話成爲歷史。

2、評價學生應該多幾把尺子。尺子是什麼呢?就是評價的標準,評價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來量,肯定會把一部分有個性發展的學生評下去。

3、評價中應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生在這種只有更好的評價激勵下,會不斷的追求,不斷的探索和攀登。這纔是評價的真正目的。

以上幾點是我在新教材的教學實踐和學習時的心得。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作爲一名中青年教師,我們應該儘快成長起來,不怕摔跤,不怕挫折和困難,要不斷學習、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讓實踐之樹常青。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4

活動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運用各種感官感知5以內的數量,提高幼兒點數、計數、匹配等數學操作能力.

2.訓練幼兒思維的正確性、敏捷性,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糖(幼兒每人15顆)、小籃子8只、小杯子幼兒每人5只(裏面裝有數量爲1-5的點卡),數字卡片1—5.,糖果圖片5張,圓點卡片5張,猴子卡片5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今天我們教室裏什麼東西最多呀?(糖果)你吃過什麼糖?味道怎樣?

師:糖果不但好吃,還可以用來和我們做遊戲

二.夾糖遊戲:

主要練習數數把手做成夾子(幼兒用兩隻手指頭做“剪刀”狀),伸到籃子裏去夾一夾糖,能夾住嗎?其他的手指不能幫忙哦。

1.好,下面,我們來玩夾糖遊戲,遊戲有一個規則,當聽到鈴鼓聲,你開始把糖一粒一粒桌上,鈴鼓聲一停,你的手馬上停下。數一數你夾了幾粒糖?(幼兒自己數數)用我夾了X顆糖回答

2.請一個幼兒到展示臺上數數,(要求手口一致),大家一起數

3.第二次操作,提高速度這次你夾了幾顆糖?誰也夾了X顆糖?(你們夾的糖是一樣多的)

4.第三次操作後:先數一數自己的糖,再看一看桌上其他小朋友的糖,看看誰的最多。

三、猜糖:點數

師:猜猜我手上的圖片上有幾粒糖?你們可以在1、2、3、4、5這5個數裏猜一個數)。

1.數一數證實。(可以請個別幼兒數或全體數)

2.X粒糖可以用幾個點來表示?

請一個小朋友把它送到X個點的下面,邊送邊說一句話:點寶寶我送給你X粒糖

四.匹配

1.現在這些糖果要找圖片上的點寶寶做朋友了,一顆糖和一個點寶寶做朋友,那麼兩顆糖和幾個點寶寶做朋友?

誰來給這些糖果找朋友?(幼兒上來操作)並說:X粒糖果和X個點寶寶做朋友

2.小猴子看到這麼多糖果真想吃很多,但是糖果吃多了會爛牙,現在我們讓一隻猴子吃一顆糖果,應該怎樣分給它們吃?

(幼兒遍操作邊說:X只小猴子分給你們吃X粒糖果)

五.裝糖果:

小猴子吃到了糖果很高興,老師也想吃糖果,現在你們來裝糖果,等一會賣點糖果給我好嗎?

請小朋友把椅子下面的小碟子拿起來。數一數有幾個杯子?馬上請小朋友來裝糖,每個杯子裏有一張圓點卡片,,先數數杯子的卡片上有幾個圓點,然後在杯子裏裝和點子一樣多的糖,聽清楚了嗎?

(幼兒裝糖,教師觀察與指導)。

六.買糖、品糖遊戲:

1.糖都裝好了,我想買你們的糖,行嗎?

師:我想買杯子卡片上有X點寶寶的杯子裏的糖,如果你裝對了,我就用一個棒棒糖來買你的糖。現在請大家舉起來。

請個別幼兒說說X個點寶寶應該裝幾顆糖。如果對了,獎勵一個棒棒糖。

2.你們喜歡吃嗎?糖吃多了可不好。那我們今天就選一粒自己喜歡吃的糖果吃吃,再選一顆大人喜歡吃的糖果送給他們吃。其餘的糖果如果你想帶回家給其他人一起吃可以,如果不想帶回家的話,就倒在婁子了,下次繼續遊戲。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5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啓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就有信心了.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激趣方面的一點體會。

一、 創設生活情境,解決數學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鬆學習。例如:教《跳繩》時,在主題圖講完後,我請8個同學上臺,問:蘋果和香蕉,你最喜歡哪種,喜歡蘋果的站在左邊,喜歡香蕉的站在右邊然後引導學生討論8由幾和幾組成,並列出相應的算式。還問:玩具車和冰淇淋,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放學後,你是先做作業,還是先看電視等等。這樣不僅讓學生很快掌握8的組成,還可以進行思想教育。

二、以猜爲動力,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的奧祕。

衆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爲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採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猜數遊戲》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顆珠子,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爲今後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三、在比賽中增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小組中可以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6

數學源於生活,又廣泛地用於生活。數學同樣也應該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唯有此,數學纔會被孩子所接受,數學纔會受孩子的歡迎。因此,數學教學應注意把"生活中的數學"引入課堂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的真諦,學會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世界,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向科學的思維方式發展。要讓學生不怕數學,不厭煩數學,把它當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生活中的數學"要求數學學習內容應當具備小學生所感興趣的實際背景——他們熟悉的生活背景;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等,積極創造機會讓學生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並且讓小學生在實際的背景中,從事主動地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交流與問題的解決等活動。

那怎樣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入課堂,又怎樣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呢?

1、從現實生活中引出數學問題。

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數學問題,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將其引入課堂,用於教學中的引入、新授、練習的各階段。如:在這堂課中,創設小朋友整理珠子的情境和闖關遊戲。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的,由此引出數學問題,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身邊,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

2、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探究數學規律。

很多數學規律、數學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他的原型,我們要善於捕捉,使學生能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主動探究數學規律。如:這節課中的猜珠子顏色,學生通過已有知識用各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然後通過交流得到最佳答案。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數學知識的來源,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

3、通過模擬實踐活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我們可以將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接近實際情境的實踐活動中去應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如:今天的闖關遊戲及最後的挑戰題。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數學的優越性與生活的關係,懂得數學的真正價值。 4、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收集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

要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不僅教師能夠提供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實踐情境,還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收集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使學生能主動地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起來。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7

作爲一名剛剛從幼兒園來學前班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是充滿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夠集中,課堂的過程又是一個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所以教師必須認真的設計教案,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養來設計教案。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這纔是一節成功的課。經過教學之後我作出一下反思:

從開學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了,在這一個多月中,我一邊組織課堂紀律,一邊領着孩子們一起學習了數學。通過這段時間的我找到了一些關於學前班孩子學習數學的特點。

學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顯的學前幼兒的特點,他們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因而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也是共性,他們最喜歡的是遊戲、活動。數學活動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幼兒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呢?從數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考慮,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

一、教學應圖、形、音結合記。

學前班數學課的教學內容只有圖,沒有句子,更沒有故事情節,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情境。每堂課學生學習的都是一些抽象的符合,而且這些符號學生學起來易感到枯燥乏味。應該插圖結合起來,將抽象具體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情趣。從看圖說話導入,讓學生自己發現隱藏在圖中的的形,在模擬唱歌、打鳴的活動中,在發現形的過程中學會寫。在這一點上,自認爲做得還不夠好,沒有充分利用好插圖,在教學設計上還有所欠缺,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在這節課中我採用在黑板上畫小雞,先畫四隻,再添一隻,畫中的小雞和前段時間學美工課中畫小雞一樣。這樣孩子注意力正好集中了。孩子在心中想:咦;前段時間我們學習畫小雞,我也會畫,數學老師也會畫。這樣孩子注意力和老師轉動起來,課堂效果就很好。

二、遊戲參與教學。

遊戲是幼兒最感官,最敏感活動。活動單一的訓聽會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們讓幼兒不僅用口唱,用耳聽,而且採用了綜合動作;語言;遊戲;表演等豐富的表現形式。學校的教學設備不完善,這就要求我們自己動手動腦找、做。我們合理運用這些輔助手段引起幼兒積極的學習氛圍和幫助幼兒理解。遊戲是幼兒最感官,最敏感,使用遊戲活動同時作用於孩子們的視覺器官和聽覺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在這節課中我靈機運用老師聽課機會,讓孩子拍手五下游戲迎接聽課老師,這樣即可以歡迎老師,又可以進入新課。一節課時間很長,孩子好動,長時間坐不住,課堂中我插了一些遊戲,這樣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在這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我沒有發揮孩子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是很豐富,學生的思維也敏捷,我們甚至可以說:學生有時也是我們的老師,教會了我們許多種方法。課堂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陣地,我們要創設開放型情境,鼓勵孩子們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讓孩子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擴大他們的思維空間。我不斷總結好的教學方法,將所學真正運用於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需要我改進:

第一課堂紀律。一個安靜的環境纔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無比導致學習的困難。上課是我沒有注意及時的控制課堂的紀律,比較的混亂,從這點看出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教案設計。前面說了,老師上好每一堂課都必須精心的設計教案,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於我而言他們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我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教學比較生硬。但是後面注意力不夠集中了,在教學中應該適當多加點小遊戲,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讀的興趣。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8

一、在一段時期的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着幾點問題:

1、很多問題都要靠我講他們聽,我講得多學生做得少,同學們不善於擠時間,獨立動手能力比較差,稍微變個題型就不知所措,問其原因,回答不會,做題沒思路,一沒思路就不想往下做。平時做題少,很多題型沒有見過,以致於思維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做起題來有困難。

2、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紮實,有些該記憶的公式沒有記住、該理解的概念沒有理解,尤其是立體幾何基本問題的求法,複合函數的求導法則等,導致做題時不知該用哪個公式,還得去翻書。

3、上課聽課的效果不好。大部分同學都說,課堂上我講的東西極大部分能聽懂,但一到自已做題就不會。其實這部分同學聽懂的只是對某一道題表面上的東西,其實質的東西,它所蘊含的思想方法,沒有融入到其大腦中,不會舉一反三,沒有從問題的表面看到本質,思維沒有得到昇華,課下又不鞏固複習,導致講過的題型仍然不會做。

4、現在有少數學生比較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問題他知道思路後,就只知道說不動手,數學課桌子上不準備草稿紙,以致於每次考試都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得不了高分。

二、對於以上學生存在的問題,我借用了以下的一些基本辦法:

1、關愛學生,激起學習激情。我知道熱愛學生,走近學生,哪怕是一句簡單的鼓勵的話,都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激活學習數學的思維。

2、每天除了把資料書的作業做完後還做3道典型的高考題,當天批改,對沒有完成作業進行批評教育直到其改進爲止。

3、強化基礎知識的記憶,對一些重點知識、一些性質進行不定時的測驗,及時檢查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

4、提高課堂40分鐘效率。課前儘量認真備課,把可能遇見的情況逐一解決,並時常練一些題同時歸納近幾年高考的主要題型和所有的知識點。在課堂上我儘量把一些解題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基本技巧,比如數形結合思想、函數方程的思想、化歸與轉化思想,選擇題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植法,極值法等教給他們,既使他們不能立刻學會,但時間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能把方法融入解題當中了。

5、高三複習注意到低起點、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時,還注重抓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的信息點、易錯點、得分點,培養良好的審題、解題習慣,養成規範作答、不容失分的習慣。課下個別輔導,通過輔導能知道哪些知識存在問題,或者是我上課遺漏的問題,都能及時得到解決。

7、認真分析數學臨界內的臨界生和臨界外的臨界生的學習數學的狀態。比如說每次測試都能在90分以上的同學,應建議他們課後可做一些適合自己的題目。對一些數學“學困生”,鼓勵他們多問問題,多思考。採用低起點,先享受一下成功,然後不斷深入提高,以致達到適合自己學習情況的進步和提高。

大家都知道,以上的都是每位高中教師的常用的方法。但是說與做完全是兩回事。我覺得這重要的是需要我們的堅持不懈。我們常說學生需要住承受失敗之痛,實際上,往往我們年輕教師更需要不怕失敗,勇於向前的精神。在今後的教學之中,我覺得我應該還注意很多。1、在高一開始,我們就不能鬆懈,紮紮實實的把學生的基礎知識打牢。重視知識的“過程”教學,即基本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導過程、相互聯繫和應用範圍。不然在高三一輪複習中由於時間安排偏緊,急於趕進度,試圖擠出更多時間進行解題訓練的情況下將會造成基礎不實,知識點覆蓋面小,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的大問題。

2、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該儘可能的清楚。對於每個目標,應該分解在每一節課的內容之中,便能力目標成爲看得見、摸得着、抓得住、可操作的“實體”。

3、注意將解題方法和數學

思想和方法的訓練分開,不要認爲只要多做題目,數學思想方法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我們應該在講解基礎知識的同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如講解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是自然數的一次函數時,就講清楚其幾何意義是點(n,an)在一條直線上,公差d爲此直線的斜率,隱含在等差數列中的函數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就體現了出來。同樣,在解題訓練中,隱含在解題方法中的數學思想方法應該有效地加以揭示,注意例題教學作用的發揮。講題目不要貪多求難,多歸納題型(如閱讀理解題,信息遷移題、探索題、應用題等),揭示規律(如尋求最佳解法、對問題進行引伸、轉換、概括、抽象、發現新結論),解後反思,舉一反三。以練代講,以講代練都是不可取的。

4、努力研究高考的基本規律,高考試題的特點、歷屆高考試題及考試說明對高三複習的導向作用。努力研究學生參加高考的心理、生理變化規律。防止到臨考前和考試時學生找不到解題感覺,進入不了狀態,直接影響了考試水平的發揮。高三數學複習強調若於次循環尤爲重要,在第一輪複習中往往想把知識一步講到位,把複習難度一直提高到高考試題難度是不可取的,結果往往出現高考題型教師講過,但多數學生仍做不出的現象。我覺得我研究高考數學課堂複習模式不夠,缺少創新。以後還應該多向其他老師學習。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通過教學,我更加清楚教學相長的意義,我將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繼續努力,爭取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9

我們隨着走進新課程的腳步, 體驗了新的教學理念,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爲進行反思,過去曾視爲經驗的觀點和做法也被進行重新的審視,現就這些年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共勉。

一、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雖然從經驗中學習是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但是經驗它本身的侷限性也是非常明顯的,對數學教學活動來說,只是依賴經驗教學就是將教學當作了一個操作性的活動,是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這樣的教學活動,即使“經驗型”的,以爲自己的教學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不盡然。因爲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社會閱歷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異,這樣教師的感覺通常是錯誤的。

二、“理智型”教學需要反思。

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爲,教師要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學生的組織者,成爲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爲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 對數學概念的反思 —— 學會數學的思考

教師在教學中要用活教材。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教師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簡言之,教師面對數學概念,應當學會數學的思考——爲學生準備數學,即瞭解數學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釋概念。

2. 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對數學有着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不能把他們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願往這些“空的容器”裏“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爲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

3. 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爲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願呢?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爲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啓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4. 對作業的反思

教師與學生每天都通過作業來反饋知識,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恰當的作業可以提高課堂效益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我們要思考作業設計是否結合各班實際情況,和學生個性差異,作業設計是否達到精、準,針對性強,作業的批改是否有效,是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等等。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10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的理解兩數之間的多大小。

2、更進一步得理解數數。

注意:在數物時的手不要遮住圖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時有一定長度的.東西來帶領幼兒按物數數。

二、活動準備:

1、一張圖,上有20個蘋果 、15個梨 、10個香蕉,按每排5個用排列法排列

2、卡紙做的獎品彩色小蘋果、香蕉、梨圖案小勳章數個。

三、活動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好,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教:那你們喜歡什麼水果呢?

教:那麼多,,那天水果王國給我送來了幾個勳章圖案,他們說你們好聰明,是個肯動腦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給你們 (拿出水果勳章)你們看好看嗎?幼:好看。

教:想要嗎?

教:那好。(拿出圖)你們看這上面有什麼呀?

教:對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好嗎?

幼: (1、2、3、4、5、6、...)

教:小朋友有多少蘋果個呀?誰來回答。

教:恩,對了,你回答的很好,給你一個蘋果圖案小勳章。

(一樣的依次的和幼兒再數一數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數出了香蕉15個梨10個,香蕉和蘋果誰多一 點呀?

幼兒:蘋果比香蕉多一點。(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蘋果多一點,再在蘋果和香蕉的下面對應的寫上個數的數字)

教師:對了,那蘋果20個,香蕉15個,那麼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

朋友們跟着我說:20比15多,20比15大,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

(再依次說蘋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關係)

結束語;小朋友你們回家後再數一數別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誰比誰多,誰的數量大)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11

設計意圖

《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兒需能夠感知物體的形體結構特徵,體驗圖形間組合替換關係,中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在學習過程中着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熟悉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教育內容的選擇要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

對幼兒來說,圖形間組合替換的能力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本班幼兒平時對生活中的圖形比較感興趣,認識數學中絕大部分的圖形,在以往《修小路》一課中,能夠用正三角形拼出梯形;在整理積木時,知道兩個三角形可以組合成一個正方形,兩個正方形可以組合成一個長方形等。爲了使幼兒進一步掌握這一知識經驗,本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進行探索,體驗六邊形特徵的同時,能用其他圖形拼出六邊形,體驗圖形間組合替換關係。另外,本次活動選取通向數學材料在激發幼兒的興趣的同時滿足幼兒人手一份,使教師清楚地分析出幼兒的發展水平,便於今後數學活動的實施。

綜上所述,我設計了《小蜜蜂的家》這一活動,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體驗六邊形的特徵和圖形間組合替換關係。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體驗六邊形的特徵——六條邊六個角。

能力目標:能用其他圖形拼出六邊形,體驗圖形之間的組合替換關係。

情感目標:能自主探索,不斷嘗試,用不同的拼法來拼六邊形。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用其他圖形拼出六邊形並體驗六邊形的特徵。活動難點:體驗圖形之間的組合替換關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用圖形組合成新圖形的經驗。

物質準備:小插板、白色磁力板、畫有六邊形的底紙

模式積木(粗菱形 4 個、等腰梯形 8 個、正三角形 8 個)

活動過程

本活動分爲四個環節:情景導入——介紹規則——自主操作——經驗分享一、情景導入

出示底紙,提問:“你知道小蜜蜂的家是什麼樣子的嗎?可是小蜜蜂的家破了幾個洞,請你觀察這個洞有幾條邊、幾個角?”根據幼兒回答,總結出,有六條邊和六個角的圖形叫六邊形,進而感知六邊形的特徵。接着提問:“你願意來幫他把家修補好嗎?”激發幼兒操作的興趣。

二、介紹規則

“怎麼才能把家修補好呢?”通過提問,引發幼兒思考,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方法並進行演示。本環節使幼兒瞭解操作方法爲之後在操作中開拓幼兒思維打下基礎。

三、自主操作

每人一份材料,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找到更多的方法。

操作過程中,如果幼兒不理解操作規則,隨意拼搭,教師可挑出兩塊梯形讓幼兒填入六邊形中。如果幼兒表示沒有某種圖形、拼不出來,可請幼兒思考缺少的圖形可以用哪種圖形代替。如果幼兒已經完成一種拼法,可鼓勵他再想出更多的拼法。如果拼好的圖形超出六邊形輪廓,教師可一一指出,請幼兒思考如何調整。

四、經驗分享

請幾名幼兒上前分享自己不同的拼法。教師:“你想出了幾種拼法啊?願意來拼給大家看看嗎?你的這種拼法都用到了哪些圖形?分別用了幾塊?你的這種拼法和他有什麼一樣的地方、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五、活動延伸

1、將材料投放在區域內,幼兒探索出更多的組合方法,教師用拍照的形式記錄下來,豐富幼兒更多的經驗。

2、提供若干的正六邊形紙片,讓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對摺 1-2 次,打開看看原來的六邊形被折線分割成幾個圖形、什麼圖形,並給每個分割出來的小圖形塗上不同的顏色。

活動總結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中班幼兒愛玩、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於是我採用情景導入法、提問法、操作法進行活動,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通過體驗、交流討論掌握本次活動的經驗。

在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大部分幼兒這一知識經驗。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12

南校區舉辦“初三年級教師複習展示課講評活動”,我有幸參加。這節課是圓的複習課,採用直接導課的方式,讓學生簡單明瞭本節課的複習內容。本節課分爲圓的概念、垂徑定理兩部分,授課過程中體現在知識回顧、例題講解及練習鞏固等環節,讓學生對圓有一個系統、直觀的複習思路。

首先,談談我這節課的一些思路,在教學方法與教材處理方面,根據現在的教材的特點,教學內容以及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手、多觀察、多交流,最後總結方法和規律,這個方法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觀點,也符合教師的主導作用於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一的原則。

其次,“垂徑定理”是圓的重要性質之一,也是全章的基礎之一,在整章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今後研究圓與其他圖形位置關係和數量關係的基礎,這些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由於垂徑定理及其推論反映了圓的重要性質,是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垂直關係的重要依據,因此,它是整節書的重點。

最後,針對這節課我做如下的反思:

(1)整堂課的亮點在於課堂結構清晰,過程流暢,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組織小組學習,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點評性鼓勵性語言使用到位。

(2)在數學教學中,一些結論的表述是很重要的,而學生在這節課上有些表述確實不是很正確,今後我將在這方面下工夫,課堂語言要注意規範和簡練

(3)在學案設計方面,在時間上把握得不夠準確,練習題的設計應做好歸類,把握好梯度。

通過反思這一課的課堂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本節知識點,能靈活應用知識於實際生活。對這一課進行全面反思後,我認識到要善於處理好教學中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係,巧妙地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新精神,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13

教學了“可愛的企鵝”一課後,反思整節課,成功與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本節課的設計立足於學生的發展,提出了兩個層次的目標,基礎目標和發展目標。基礎目標是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發展目標是針對學生的個性的發展,能力的提高而設計的。

2、能引導學生通過生活情景和直觀圖,讓學生在認識打括號和問號含義的基礎上體會題裏數量之間的關係,並列出算式,較好的完成了本課的重點。

3、能讓學生體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有機的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教學過程中,能引導學生運用觀察、交流、猜測等方式,使學生既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又感受生活的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5、但是這節課也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創設的情景不夠住動,沒能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方式比較傳統,沒能很好的體現課標的理念。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14

《認識鐘錶》一課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個孩子一天的生活場景作爲學習線索,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我把這課作爲家長開放日的公開課。但是由於準備的不是很充分,對教案沒有熟透,加上略有緊張,導致這節課完成的非常不好。

一、情景引入。

我以幫助懶羊羊按時起牀,送它一個小鬧鐘引入,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鐘。這一部分完成的還可以。

二、認識鐘錶。

(一)認識鐘面:讓學生充分觀察鐘面,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如果多媒體課件能夠按照學生髮言的順序依次呈現,效果會更好。在認識分針和時針時,可以適當板書,加深學生的印象。

(二)認識整時:給學生三個鐘面,找一找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讓學生髮現當分針指向12的時候就是整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請小朋友同桌合作,一個小朋友撥鍾,一個小朋友讀出時間,加深對整時的印象。這一部分,我認爲自己對整時的概念還不夠強調。在撥鍾之前,可以自己先示範撥鍾,再讓學生撥一撥,而我卻採用了十分簡單的多媒體方式。

(三)整時的寫法:介紹2種整時的寫法。雖然寫法簡單,但從學生課後的作業完成情況來看,他們掌握的不是很好,這與我上課時沒有強調有很大的關係。比如電子表示法,那兩點如何寫好,如果我稍微強調下,學生可能寫得更美觀些。

三、綜合應用。

1、小明的一天;

2、兩個特殊的時間:12時和6時;

3、大約8時;

4、鐘錶的演變。這一部分,我講的還是太快了,基本上每題只是點到,沒有深入。可能導致學生對鐘錶的認識和印象不夠深刻。

總之,我認爲這節課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進。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15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與三隻大象的關係。

2、樂意參與活動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分操作材料、三隻大小不同大象以及對應的三捆木頭圖片、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導入: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大象)是大象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爲什麼你說他是爸爸?

3、哪個是大象寶寶?爲什麼?

4、那媽媽呢?

5、小結:在我們家裏,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設大象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導語:大象一家今天要感很重的工作所以要先吃的飽飽的才能幹活,吃飯需要什麼?,碗呢?大象寶寶早就準備好了三隻碗。

2、哪隻碗給爸爸?什麼顏色的?哪隻給媽媽?什麼顏色的?

寶寶呢?什麼顏色的?

三、情境“分香蕉”,體會香蕉的大小和三隻大象的關係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2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麼呢?請你來猜一猜。

2、到底是什麼呢?(香蕉)第一樣早餐是香蕉

3、哪一個給象爸爸吃?爲什麼?哪一個給象寶寶吃?爲什麼?

哪一個給象媽媽?爲什麼?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香蕉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水”,感知“高”、“矮”

1、引導語:第二樣早餐是什麼?(水)剛剛香蕉有大有小,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裝水的瓶子有什麼特徵,要怎麼分呢?爲什麼?在瓶身上標有數字最高的表上數字1、最矮的表上數字3,不高不矮的表上數字2。

幾號瓶給大象爸爸吃?爲什麼?幾號瓶給大象寶寶吃?爲什麼?幾號瓶大象熊媽媽?爲什麼?

2、通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高”、“矮”小結:大象爸爸胃口最大,喝的水也是最多的……

五、情境“運木頭”,引導幼兒操作現在大象爸爸媽媽吃飽了也喝了水,就要開始工作了,今天他們的工作是要搬運木頭(出示木頭圖片),請小朋友觀察哪一捆木頭適合大象爸爸搬運,哪一捆木頭適合媽媽搬運,小象適合搬運哪一捆呢?

小象想請芽芽一班的小朋友幫忙分木頭,看看到底大象一家的成員能不能搬運適合的木頭。

1.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2.請幼兒展示操作材料,集體指導。

六、遊戲活動,

活動反思:

一、選材來源於生活。

注重挖掘生活中的尋常事和平常物,如運木頭和贈送禮物等活動。

二、目標制定合理。

該活動目標制定能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知識、技能、態度情感等方面促進幼兒發展。

三、教學過程層次清晰,脈絡分明。

整個活動以遊戲的情境貫穿始終,從讓幼兒感知5以內數的數量關係到操作中進一步感知通過添上或減少的方法使兩組數量變得一樣多,每個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過渡自然。

四、教學方法靈活,師幼互動積極、有效。

在教學活動中,不論是集中活動還是分組操作、遊戲,教師通過多通道讓幼兒來感知、體驗和實踐。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活動,情緒愉快,各種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在活動中,幼兒樂於參與,教師親和力較強,師幼融爲一體,互動積極,體現了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的教育理念。

五、教具簡單、方便、實用。

如,對比卡、圖片、串珠、插花、穿線動物等都利用了廢舊物品,如泡沫、空塑料筆芯、廢舊的塑料花、可樂瓶也被老師們當作寶貝收藏了起來,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