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數優秀教學反思

《平均數》是小學數學人教版第六冊統計方面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具備一定收集和整理數據能力基礎上,從生活實例出發,讓學生充分產生求平均數的需要,進而自主探究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基本方法,並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實際問題,體驗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教完這堂課後,覺得有以下收穫與不足:

平均數優秀教學反思

一|、概念的建構認知。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把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爲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本節課我把平均數學習放入一個完整的統計活動中,讓學生充分經歷了“平均數”的產生、形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以仔細觀察這兩幅統計圖,你想說什麼、引出一系列問題,最總引出當兩組人數不相等時比什麼可以比出投籃水平的高低爲引領,通過層層深入的探究,激發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激起學生的思維火花,引出了平均數。接着通過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算一算過程中得到兩種求平均數的方法,並在此過程中逐步感悟和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平均數的實際應用。並在講解練習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滲透:平均數處於一組數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能反映整體水平,但不能代表每個個體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對平均數這一概念的`認識顯得更爲深刻和全面。

二、尊重個體差別,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

家庭環境、特定的生活與社會文化氛圍,形成了同學的差別。教師在教學中應持一種客觀的態度,使不同的同學得到不同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同學的發展需求,對有特殊數學才幹和喜好的同學可以爲他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本課整個練習設計分爲四個層次,既有鞏固性的只列式不計算、列式計算的例題原型的還原,又有較高層次的拓展練習,層層遞進,滿足了不同層次同學的學習需求。在練習的方式上,既有筆算題、又有估算題,更符合《新課標》提出的培養同學估算能力這一宗旨,可謂匠心獨具,令人流連。

三、思維深度延伸,激活學生內在的潛能

在求平均數應用題中,同學經常將幾個數相加除以幾,而不去看題中的具體情況,這是平均數應用題中極易出錯的典型問題。一般情況下,同學能認識錯誤,選擇出正確答案就行了,但我對題目進行了深度挖掘,引導討論:.如果,這裏要除以6,題中的問題又該怎麼改?然後再教育學生要仔細審題。這樣挖掘,有意識地對同學思維進行深度引領,讓同學享受到數學思維帶來的樂趣。

但在這堂課的教學中,令我更多思考的是我的不足:雖然這節課我作了精心的設計,由於我過重關注學習結果,而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要、疑惑、困難等。另外教師的教育機智還遠遠不夠,沒有及時捕捉學生的契機,學生多好的回答竟然不理睬,還是按自己的路往下走,課堂上對於學生肯定的回答或精彩的回答不給予表揚等。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要不斷地努力探索,力爭讓自己的課堂有更多的精彩,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穫,有更多思維碰撞的火花!